李儒连忙说:“恩相差矣,从前楚庄王的绝缨会上,不追究调戏爱姬的蒋雄,后被秦兵围困时,得蒋雄死力相救,才免于难。今貂婵不外一名歌妓而己,吕布又是太师的心腹猛将,不如乘此机会把貂婵赐给他,他必知恩报德,死心追随太师了,还请太师三思!”
这番话说得董卓心动,沉思良久,说:“你言亦是,待我考虑一下。”
李儒辞出,董卓即入后堂,责问貂婵为何与吕布私通?貂婵半泣诉说:“妾在后园看花,吕布突至,妾方惊避,他竟说我是太师之子,何必相避呢?随提戟赶妾至凤仪亭。妾见其居心不良,怕为所辱,想投河自尽,却被这厮抱住,正在生死关头,幸得太师赶至,才救了性命。”董卓才消了气,安慰一番,问貂婵:“我想将你赐给吕布,你看怎样?”
貂婵大惊,哭着说:“妾身已属大人,奈何要下赐家奴?妾宁肯死也不从!”顺手拿了墙上的宝剑要自刎。董卓慌忙夺剑,把她抱住说:“我和你开个玩笑,何必认真!”貂婵即倒在董卓怀里,掩面大哭起来,骂“此必李儒之计,他与吕布相好,故设此计,不顾太师体面和贱妾性命,妾当生啖其肉。”
董卓徐徐说:“我怎忍舍弃你。”貂婵说:“虽然太师怜爱,但此处不宜久居,怕早晚为吕布所害。”董卓说:“我明天带你回郿坞去,离开这里就不怕被暗算了。”貂婵才收泪拜谢。
次日,李儒拜见董卓,说:“今日良辰,可将貂婵赐与吕布。”
董卓答:“吕布是我儿子,怎可以赐给,你传我意,我不追究过去就是了。”
李儒说:“请太师三思,不可为女人所惑。”
董卓即变色答:“你肯把老婆送与吕布否!貂婵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李儒于是惶恐出去。
董卓带貂婵回郿坞之时,百官俱来拜送,貂婵在车中遥见吕布站在人群中,呆眼望着自己,她便作掩面哭泣状,令吕布如痴如醉,叹息痛恨。
忽然背后一人问:“温侯为何不跟太师去?还在遥望叹息?”
吕布回头一看,原来是司徒王允,两人相见后,王允就说:“老夫近日身体不适,闭门不出,故久未与将军见面,今太师归郿坞,只得抱病来送行,刚好又得见将军,请问将军为何在此长嗟短叹呢?”
吕布答:“还是为了你的女儿貂婵!”
王允佯惊问道:“这么久时间未把小女与将军完婚?”
吕布努冲冲答:“老贼自己宠幸久了。”
王允急了,再问:“真有此事?那太过分了,太过分了!”
吕布便将前事——告诉王允,王允半晌不语,过一会才说:“想不到太师竞有此乱伦之行,简直禽兽不如,禽兽不如啊!”说完拉着吕布的手“且到寒舍商量商量。”
两人进人王允的密室里,置酒相待,吕布再复述一遍风仪亭之事。王允作出无可奈何样子,徐徐地说:“这样看来,太师已淫我之女夺将军之妻,真是太丢脸了,人们耻笑的不是笑太师,实笑将军与我老夫。但老夫已年迈了,无足为奇,只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话犹未了,吕布即怒气冲天,拍案大叫起来,王允急忙劝止!“老夫失言,将军请息怒。”
吕布更加大声,暴跳起来说:“誓杀此老贼,雪吾心头之恨。”
王允急掩吕布口说:“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
吕布说:“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久居人下!”
王允说:“说的也是,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能限制的。”
吕布忽又沉下气来,自言自语说:“我杀此老贼,诚易如反掌,无奈我是他的儿于,以子杀父,怕被人议论。”
王允微笑说:“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之情!”
吕布豁然开怀说:“非司徒提起,几乎自误,吾意已决,不杀此老贼誓不为人!”
王允见吕布意志坚决了,乃言及董卓夺权篡国阴谋,晓以建功立业大势,说得吕布频频点头。再歃血盟誓,同心协力为国除奸。
一天,汉献帝在未央宫会见大臣。董卓上朝时,为了提防暗算,他在朝服里穿上铁甲。在乘车进宫的大路两旁,派卫兵密密麻麻排成一条夹道。他还叫吕布带着长矛在他身后保卫着。经过这样安排,他认为万无一失了。
他哪儿知道王允和吕布早已商量好了。吕布约了几个心腹勇士扮作卫士混在队伍里,专门在宫门口守着。董卓座车一进宫门就有人拿起戟向董卓的胸口刺去。但是戟扎在董卓胸前铁甲上,刺不进去。董卓用胳膊一挡,被戟刺伤了手臂。他忍着痛跳下车,叫着说:“吾儿奉先在哪儿?”
吕布从车后站出来说:“奉皇上诏书,讨伐贼臣董卓!”说完,举起长矛,一下戳穿了董卓的喉头。兵士们拥上去,把董卓的头砍了下来。
董卓与吕布都是好色之徒,王允正确地利用了董卓荒淫贪欲的弱点,剪除了这个国贼。反过来,如果董卓不好女色、不贪财宝,说不定能在乱世中有所建树。人不能有过多不良的贪欲,贪欲过多堕落越深、衰败越快。
2.用心良苦,孝庄辅儿称帝
如果说太后下嫁,绝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清朝的孝庄皇后就下嫁给摄政王多尔衮了。当然这是一种政治婚姻,不能说孝庄水性杨花,也不能说多尔衮好色,因为这一切都关系到两个字——皇权。
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死后,立皇太极为继承人,皇太极死后,并没有明确指明新的继承人。因此,在满清的各位功勋大臣之间,为了争夺皇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展开了。
当时,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应是代善、豪格和多尔衮三人。代善是备受先祖努尔啥赤信任和栽培的一员猛将。他受封为四大贝勒之首,领有两红旗,多年来,他追随在皇太极身边征战,论资历和威望,朝中大臣和所有皇族成员,都无法与其相比。客观上,他最具备争夺皇位的资格。
肃亲王豪格时年35岁,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年来一直跟随太宗皇帝南征北战,屡立奇功。他的能力实力,不仅是诸位皇子中的佼佼者,就是同皇叔皇伯们比起来,也毫不逊色。豪格有多年积累下的战功作为资本,并且本身又是皇室嫡子,随着满族社会迅速封建化,汉族的皇统观念日益为满洲贵族所接受,为豪格参与皇位竞争加重了砝码。
另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就是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与胞兄英亲王阿济格、胞弟豫亲王多铎本是努尔哈赤生前最钟爱的大妃阿巴亥的亲生儿子。太祖去世时,多尔衮兄弟就具备了争夺王位的条件,只是三人年纪幼小,其母被皇太极和代善联手逼迫自尽。遗孤无人荫庇,不得不忍辱含垢地生活着,默默等待了17年。如今,多尔衮在兄弟三人中脱颖而出,文韬武略不在太宗之下,皇太极生前对他的评价和重视,均超过了皇长子豪格。
最危险的时候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处事能力,这时的庄妃表现出了圆滑机智的处事手腕。
庄妃深知官廷斗争的残酷,为了给自己和儿子找一条生存之道,她开始考虑用智慧、权力搭建一座桥梁,把所有的力量团结起来,使大清国的战车一如从前地继续向前冲锋。同时,她也想到这一是一次改变自己和儿子命运的好机遇。
经过一天一夜的思想斗争,庄妃有了清楚的打算。他深知,在诸派政治势力中,最难对付的就是多尔衮和阿济格、多铎一派,于是,她决定亲自会见多尔衮,与他谈判。这次谈判的紧张、艰难可想而知,多尔衮觊觎皇位已有十几年之久,此前他一直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就是在等待有朝一日可以重新实现旧梦。面对眼前失之不复的机会,他怎会轻易放弃呢?但是庄妃知道多尔衮对自己一直情有独钟,于是,她打定主意要利用一下自己“美色”。
打定主意之后,她整装去见多尔衮,年仅33岁的庄妃,正是成熟妩媚、美丽诱人的年纪,多尔衮看见自己曾经心爱的姑娘风采不减当年,爱慕之心更是有增无减。庄妃洞察了多尔衮的心思,于是直接切入主题:“大清自建国以来,先帝一直以克复中原、统一全国为己任。如今清国羽翼渐丰,霸业有成,正是需要上下一心、合力对付明朝的关键时刻,您是资深老臣,原本就受到先帝的器重,扩大祖业的重任现在正落在您的肩上。如果您为其它的事情分散了精力,恐怕有负先帝的重托呀!并且这样一来,满族内部刀兵相见,明朝皇帝从中渔利,我们的损失就更大了。您纵有千万条争夺皇位的道理,代善和豪格两人也未必肯拱手相让,到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现在,他们两个先后都表示要退出竞争,恭迎福临做皇帝,您何不顺应时势呢?我已决定,如果我儿立为皇帝,我决不参与朝政,相反却拥立您为摄政王,让您主持国家军政要务,这样您就既有尊让之名,又有显赫权势之实,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多尔衮并非糊涂之人,听了庄妃的分析及利诱,心想如果自己不答应的话,肯定和庄妃闹僵,这是他不愿见到的后果,再加上他知道自己摄政临国的可行性,远大于登基继位的可能性。沉默良久,多尔衮接纳了庄妃的意见。
就这样,在应妃将皇九子福临由一个不惹眼的普通皇子,一下子成为代善、豪格和多尔衮心中认可的皇位继承人。最终,这场皇位之争,以福临称帝宣告结束。福临即位后,次年改为顺治元年,当时三十一岁的庄妃,被尊为皇太后。史称“孝庄皇太后”。
孝庄太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
多尔衮权倾朝野,羽翼丰满,废帝自立,易如反掌。一旦生变,不但自己母子性命难保,连大清江山也可能断送在八旗内乱之中。为了福临的长治久安,孝庄太后总是千方百计地笼络这位位高权重的皇叔。
最终不得以,孝庄皇太后忍辱负重想到了一个下嫁的办法,也就是,孝庄皇太后嫁给多尔衮为妻,这样就能够使多尔衮死心踏地不再觊觎皇位,尽心竭力为大清社稷出力。
这种做法在中国奴隶社会时的少数民族有过,即父死子承,兄死弟承。但历史毕竟过了好多年了,这时候已是大清朝了,而且随着大清朝的入关满族已逐步汉化了,已经基本上没有这种婚配方式了。何况庄妃此时的身份是皇太后,但为了儿子的江山社稷,孝庄皇太后硬是嫁给了多尔衮。
孝庄的心思总算没有白费,下嫁后的几年,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造化弄人,年仅24岁的顺治帝患天花病去世了。一个女人,年纪轻轻的就死了丈夫,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王位,不惜毁誉,忍辱负重,把儿子带大,正值英年的儿子去世,对一个女人的打击是巨大的。孝庄皇太后13岁初嫁,历经丧夫、丧子之痛,大时局的风云变幻,使她的个性变得越发坚韧了,她很快从丧子悲痛中猛醒过来,另立新君,扶正大清巨轮是第一要事,她通过仔细考察,认为三皇孙玄烨颇具帝王资质,于是立8岁的玄烨为皇帝,即康熙皇帝。
饱经人世沧桑的孝庄皇太后这次没有选错人,选出了一个开创康乾盛世的万世英主。康熙皇帝8岁登基,69岁谢世,在位共61年,是我因封建社会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政绩突出,是清朝杰出的帝王,更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帝王。由他而始的“康乾盛世”,全面推动了清王朝的繁荣富强,也提高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孝庄太后对康熙皇帝的照料与教育,比对顺治帝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当回忆起祖母的教诲,康熙皇帝饱含深情地说:“朕自幼父皇早逝,缺少至亲恩爱,在祖母膝下教养哺育三十余年,每每受到她的谆谆教导,才有幸取得今天一点成就。如果没有祖母对的精心培养,朕决不会有今天的一切。祖母的恩情,朕一生一世都难以报答!”话中的感激钦佩之情溢于言表。诚如康熙皇帝所言,在他亲政的前20年中,时刻都可以看到孝庄太皇太后的影响。可以说,离开孝庄皇太后的辅佐,就不会有康熙皇帝的成功,更不会有大清朝的全面振兴。
坚韧的个性,忍辱负重的精神,把孝庄文皇后和大清帝国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一朝皇妃,两朝太后,勾画了孝庄皇太后不平凡的一生,她呕心沥血支撑着大清江山50余年,带领着儿孙把满清王朝推向了那个时代的顶峰。总之,不管孝庄皇后下嫁有无此事都抹煞不了他对满清发展的贡献,以及作为杰出女性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孝庄的做法甚至改变了大清的历史,在她的手中,清王朝开始步入那个时代的顶峰。这不得不说明她有着超群的智慧,懂得巧妙的运用自身优势,尽施“美人计”之功效,让后人不得不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