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并非是直率,就连单纯的事他都要咬文嚼字地卖弄一番,看起来好像是很精于大道理,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说穿了只是由于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所产生的虚荣心在作祟。
但在生活中,有些人乍看之下很平凡且没有可贵之处。而经过认真的交谈之后,就能够很直接地被其内心的思想所感染,这种人待人往往坦诚直率,所使用的词汇也往往简单明了。朋友关系必须建立在真诚之上,花哨不实的言论只适合逢场作戏,朋友是靠互相感动、吸引,而不是硬性地逼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为了强硬地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卖弄一些偏僻冷门的词汇,来表现自己的水平高人一等,这在对方看来,只觉得和你格格不入而无法接受你。
不难看出,愈是爱表现的人,愈是无法精通每件事。交朋友应该是互相地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专精的地方就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专精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说服他人。
所谓很谦虚的态度,是指对于自己专精的事物,不妨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只是说话技巧要高明。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吸收的知识都不可能包含万事万物。若没有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凡事都自以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因为不论是不懂装懂或是真的无知,都同样有损交际范围的扩展。
有位不具规模的小杂志社社长先生,不管是什么场合他总喜欢装腔作势,故意地降低自己的声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他也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传。然而不论他再怎么装腔作势,夹着再多的暗示性话语或英语来发表高见,还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同。而这位仁兄所出版的杂志或周刊,也永远上不了台面。
他所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这是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喜欢来评判。当他一开口说话,旁边的人就说:“天啊?又要开始了。”然后便咬着牙,万分痛苦地忍着。这和说大话、吹牛并无不同。自己本来没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会让人看做是虚张声势的伪君子。
在朋友关系中最令人敬而远之的,就是这种总是不懂装懂的人。
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切忌不懂装懂。
忠言逆耳需慎重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忠言逆耳,面对别人出现的错误宁愿三缄其口,也不愿吐一个能够劝告别人的字,虽然他(她)因此从未得罪过生活在他身边的人,但他(她)却无疑失去了很多很好的朋友。我们常说,忠告对于帮助他人和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反过来讲,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这种人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忠告于对方,也就无法得到对方的关爱。因此,我们应该欢迎忠告,更应该给人以忠告。
1.谨慎行事。
说到底,忠告是为了对方,为对方好是根本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产生你教训他,你假惺惺的反感情绪。
2.选择时机。
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是忠告的第二个要素。
例如,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终没有办好时,此时最好不要向他们提出忠告。如果你这时不适时宜地说“如果不那样就不至这么糟了”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且很在理,而部下心里却会顿生“你他妈没看见我已拼出死命了吗?”的反感,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行说几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的安慰话,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最终部下是会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除此之处,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以一对一,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3.切勿比较。
忠告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例如,“我说二强呀,你看隔壁家的小正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小正同年生,可你还比他大两个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哟!”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
“哼,嘴里整天是小正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再如,“我说,你看王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好样吗?”丈夫对不整洁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学学人家?你的收入有人家丈夫赚得多吗?你有了钱,难道我还不会打扮?”
虽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但出于自尊心,她没好气地回敬着丈夫,丈夫的忠告失败了。
不宜开过头的玩笑
几个好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开开玩笑,相互取乐,说话不受拘束,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乐极生悲,因开玩笑而使朋友不快的事情也常常遇到。因此,有的人竟认为谈话时开玩笑应该避免。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在好朋友见面连开玩笑的话也不许说,那么生活也未免太乏味了。所以,生活中我们真正要注意的开玩笑的方法,即不开过头的玩笑。
那么,开玩笑之前,你先要注意你所面对的对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一般来讲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种,狡黠聪明。第二种人,敦厚诚实。第三种,则介乎两者之间。对第一种人,即狡黠聪明的人开玩笑,他不会使你占便宜的,结果是旗鼓相当,不分高下。第二种,敦厚诚实者,则无还击之计,亦无抵抗之力,这种人喜欢和大家一齐笑,任你如何把他取笑,他脾气绝好,不会动怒。对第一、二种人,你可以看看对方的情形,而知道能否开玩笑。惟有介乎两者之间的那种人,最应认真对待。这种人大概也爱和别人笑在一起,但一经别人取笑时,既无立刻还击的聪明机智,又无接纳别人玩笑的度量,如果是男的则变为恼羞成怒、反目不悦,如果是女的就独自痛哭一顿,说是受人欺侮。所以开玩笑之前,要先认识对方,最为安全。其次,要适可而止。开玩笑,一两句说过便完了,不要老是开一个人的玩笑,也不要连续开好几个人的玩笑,不然你必招来非意。
开玩笑本来是一种调解谈话气氛的良好方式,但使对方太难堪了,亦非开玩笑之道。你笑你的同学考试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亲戚做生意上了当而蚀本,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时跌了跤……这些都是需要同情的事件,你却拿来取笑,不仅使对方难于下台,且表现出你的冷酷。同样地,不可拿别人生理上的缺陷来做你开玩笑的资料,如斜眼、麻面、跛足、驼背等等,别人不幸的,你应该给予同情才是。如果在谈话的人中,有一位在生理上有缺陷,那么在谈话中,最要避免易使人联想到缺陷方面去的笑话。
例如:有一天,几个同事在办公室聊天,其中有一位李小姐提起她昨天配了一副眼镜,于是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她戴眼镜好看不好看。大家不愿扫她的兴都说很不错。这时,同事老王因此事想起一个笑话,便立刻说出来:“有一个老小姐走进皮鞋店,试穿了好几双鞋子,当鞋店老板蹲下来替她量脚的尺寸时,这位老小姐是个近视眼,看到店老板光秃的头,以为是她自己的膝盖露出来了,连忙用裙子将它盖住,立刻她听到了声闷叫。“混蛋!”店老板叫道,“保险丝又断了!”
接着是一片哄笑声,谁知事后竟从未见到李小姐戴过眼镜,而且碰到老王再也不和他打一声招呼。
其中的原因不说自明。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老王来想,他只联想起一则近视眼的笑话。然而,李小姐则可能这样想:别人笑我戴眼镜不要紧,还影射我是个老小姐。
所以,说笑话要先看看对哪些人说,先想想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像上例老王严重地伤了一个人的自尊,却是他始料不及的。
说话小节不可不拘
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常会犯些小毛病,有些人认为这都是生活中的小节,所以不去重视甚至用“君子行大礼而不拘小节”来宽慰自己,而不知道就是因为这些不起眼的小节,在时刻影响着自己的说话形象,减低对方与你交谈的兴趣,甚而惹起别人的反感,所以还是小心防范,并设法加以纠正为好。
1.咬字不清。
有的人在谈话中,常常会有些字句含含糊糊,叫人听不清楚或者误解了他的意思。所以,不说则已,只要开口,就最好把一个字当做一个字,清楚准确地说出来。
2.话有杂音。
这比喜欢用多余的字句更令人不舒服,在说话的时候,加上许多没有意义的杂音。例如一面说着话,鼻子里面一面“哼哼”地响着,或是每说一句话之前,必先清清自己的喉咙,还有的人一句话里面加上几个“呃”字……这些杂音会使人产生一种生理上的不快之感,好像给你的精彩的语言,蒙上一层灰尘。
3.用字笼统。
有许多人喜欢用一个字去替许多字,譬如,他在所有满意的场合,都用一个“好”字来代替。他说:“这歌唱得真好?”“这是一篇好文章。”“这山好,水也好?”“这房子很好。”“这个人很好。”……其实,别人很想知道一切究竟是怎样好法。这房子是宽敞,还是设计得很别致呢?是材料很结实吗?这人是很老实呢,还是很慷慨、很喜欢别人呢?单是一个“好”字,就叫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还有这样的人,用“那个”这两个字代替几乎所有的形容词,例如:“这部影片的确是很那个的。”“这件事未免太那个了。”“这封信叫人看了很那个的。”……这一类毛病,主要是由于头脑偷懒,不肯多费一点精神去寻找一个适当的恰如其分的字眼。如果放任这种习惯,所说的话就容易使人觉得笼统空洞,没有内容,因而也就得不到别人适当的重视了。
4.过于夸张。
喜欢用夸张的语言去强调一件事物的特性,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但也有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采用这种说法。例如:“这个意见非常重要?”“这本书写得非常精彩。”“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戏剧。”“这种做法是极端危险的。”“这个女人简直是无法形容的美丽。”……如此这般,讲得多了,别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把你所夸大的字眼都大打折扣,这就使你语言的威信大为降低了。
5.逻辑零乱。
在叙说事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所以,在交谈以前,必先在脑子里将所要讲的事物好好地整理一下,分成几个清楚明确的段落,摒除许多不大重要的细节。不然的话,说起话来就会拖拖拉拉,夹杂不清了。特别是当一个人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更容易因为特别起劲,巴不得把所见所闻全盘托出,结果却叫人听起来非常吃力。
6.矫揉造作。
矫揉造作有多种形式的表现,有的人喜欢在交谈中加进几句英文或法文;有的人喜欢在谈话中加进几个学术性的名词;有的人喜欢把一些流行的字眼挂在口头;有的人又喜欢引用几句名言,放在并不适当的地方。这会让人觉得你在卖弄学识,故作高深,还不如自然、平实的言语更容易让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