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1711900000006

第6章 诺未门教育系(1)

1.“创意式教育”

诺未门(Numanint)是犹太人创意性教育的简称,目前已在国际上流行了3000多年,是一种培养世界性人才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完备的教育体系。

诺未门总部设在以色列,成立于1969年,研发中心为未特阿非比大学的Weizmann研究院。该院由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等多个领域的著名学者组成,其中诸多学者获得过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院之一。诺未门教育现在在全球16个国家同步经营,并在2005年登陆中国。

诺未门的教育理念源自犹太式教育哲学。犹太人口数量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0.3%,但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近25%的犹太人,这是个很惊人的比例。爱因斯坦、列宁、肖邦、马克思、比尔·盖茨等在世界各个领域中活跃的犹太人数不胜数。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拥有聪明的头脑,而是因为他们实行了诺未门式的教育,强调通过教育改变儿童的未来。

诺未门“创意式教育”的核心内容有六点:

分阶段教育、书如蜂蜜一样甜美、授之以渔、对话、游戏即是学习和给孩子讲故事。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犹太哲学家斯皮尔伯格

在300余位诺贝尔获奖者当中,有100多位是犹太人,从这里可以看出犹太人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民族。但任何人都不是天生聪明的,犹太人也不是天生就拥有聪明的头脑,而是因为他们实行的是诺未门的“创意式教育”。

在诺未门教育体系之中,有以下各点是需要注意的:

1.分阶段教育

犹太人很注重对孩子不同年龄学习潜力的挖掘。在他们看来,各个时期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因此,相应的教育方法必须有所变化。在诺未门教育体系中,犹太智者对3岁以下的孩子的教育最为重视,他们认为“学习就要循序渐进。”犹太智者认为,只有在儿童的各个时期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他们的潜力的挖掘才是最有效的。

而据研究,孩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存在着非常有意义的黄金时期。下面就是9岁以下的孩子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及推荐进行的教育。

6~7个月这是婴儿咀嚼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应让孩子适量吃一些固体食物,如面包、饼干等,即使他还没有长出牙来,也能逐渐学会咀嚼。如果在这时不给孩子吃固体食物,到1岁左右断奶时吃东西就比较困难了,要花费更多的力气才能学会咀嚼。0~2岁这是孩子感觉能力和动作发育发展的最佳时期。这时,可以让孩子多听些音乐,多听些妈妈的朗读,多看看周围及户外景物,多看看图画。同时,训练孩子动作的协调性。2~3岁这是孩子学习口语的最佳时期,也就是常说的咿呀学语时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家长应该多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如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一些儿歌,尽量让孩子多说话,或多用“反问”等交流型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2岁半~4岁这是孩子的规则敏感期,即教孩子守规矩的关键时期。这种规则与秩序的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需求上。家长应注意满足孩子的这种要求。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的秩序感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得以建构。4岁这是培养孩子数学和逻辑能力的关键期。4岁的孩子很注重对图形进行辨认,并开始对绘画感兴趣。这时,家长可以用看图形识字法教孩子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数字,甚至古诗、常识等。5岁这是培养孩子音乐智能、“数字”概念的关键期。这一阶段要多听音乐、背诗歌、讲故事,还可教孩子初步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5~6岁这是培养孩子“数字”的概念的关键期。7~8岁这是孩子学习外语的关键期。6~9岁这是孩子的文化敏感期。儿童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但到了6~9岁则迅速成长,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家长可在这一阶段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了解了这些身体、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父母教育孩子无疑拥有重大的参考作用。抓好黄金期,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施以适宜的培养教育和训练,孩子将获得最佳的发展。

2.书如蜂蜜一样甜美

学习真的很没有意思吗?不!在犹太人的家教观念中,教给孩子们的是学习是有趣的。所以想把学校当成比什么地方都有趣而开心的地方。刚入小学的第一天让孩子们认识“学习的甜美”:教师在新入生前用蜂蜜写字的话,孩子们会将它舔舐吃掉。随之孩子就感受到学习是如此“甜美”的。

3.授之以渔

如同古老的中国教给父母的一样,教育子女不应该留给他“鱼”,而是钓竿和钓鱼的方法——即“渔”。犹太人也不是将教给孩子学问作为目的,而是坚信教育是将学到的学问变成自己的学问。在这一点上,他们的观点非常现实:学是以致用的。

4.对话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跟在父母后面接“话把”的孩子是没有教养的,父母可能会对跟在父母的话头后喋喋不休的孩子大加训斥。但是,犹太父母不会这样。举例而言,孩子在玩具柜台前嚷着要那玩具时,以色列父母会不惜花上几小时给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买。而且父母也听孩子的话,所以在以色列的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不难看到妈妈和孩子在争论,学校授课也是同样。无法想象老师讲解时孩子们静静地听讲的情景。还不等老师的讲解结束,孩子们就不断地提问和对话。这就是说,不是把孩子当成所要教的对象,而因为是在同等的人格地位上与大人一样讨论和得出结论的对话式教育法,这是犹太人教育法的核心。这样的对话式教育法要求父母有足够的人情味和忍耐性。

5.游戏即是学习

犹太人认为,游戏是社会的缩小版。孩子们在游戏中可学到遵守指定的规则,承认胜败和寻找其他解决方案。因此,以色列的孩子们无论去哪里,都会有4~5人参加,以便于游戏。孩子们也更熟练于多人游戏。而且,社会上也有大量的教孩子如何游戏的教材。

6.给孩子讲故事

《美丽人生》(Life is beauty)中那个可爱可敬的犹太父亲为孩子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以使他的心灵不受纳粹的摧残。而在现实生活中,犹太父母也常常用温柔的声音为躺在床上的孩子悄悄地讲述扣人心弦的故事,直至孩子入睡。在犹太的教育理念中,在床边讲的故事比什么都对语言训练有帮助,每天给学话的孩子讲故事可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听着爸爸妈妈讲故事,孩子们可养成丰富的情绪和想像力,对父母也会产生爱和信赖感。

2.书本与知识仍是第一位的

孩子们第一次进教室上课,要穿上新衣,由拉比或赫里姆带到教室。在那里,每位孩子都可以得到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用蜂蜜写成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孩子们一边诵读字母,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随后,拉比们会分给他们蜜糕、苹果和核桃——所有的这一切都旨在使他们在学习上一开始就尝到甜头。

把书本当作你的朋友,把书架当作你的庭园!你应该为书本的美而喜悦,采其果实,摘其花朵。

——《犹太法典》

犹太人非常重视知识,而在他们的观念中,仍朴素地将书本当作知识。在《犹太法典》中有许多关于书本的良言:

“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物品以度日,你应该先卖金子、房子和土地,到了最后一刻,仍然不可出售任何书本。”

“即使是敌人,当他向你借书的时候,你也一定要借给他,否则你将成为知识的敌人。”

“一个人在旅途中,如果发觉一本故乡人未曾见过的书,他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家与故乡人共享。”

“千万不要使用会伤害书本的书签。”

“把书本当作你的朋友,把书架当作你的庭园!你应该为书本的美而喜悦,采其果实,摘其花朵。”

对于犹太人来说,书本知识仍是第一位的,他们对于书本知识的重视甚至到了迷恋的程度。犹太家庭有一个代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放在床头,因为如果放在床尾,将是对书本的大不敬,这是绝对被禁止的。

而公元1736年,拉脱维亚的犹太区域的立法者甚至制定了一项法律,规定当有人来借书时,不把书借给他的人,都要课以罚金。

在犹太人的墓园中,常常放有书本,这是因为“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当然,这种做法也许有仪式一般的意义,即生命有结束的时刻,求知却永远无止境。而正因为如此重视书本,才使犹太民族成为非常有学问的民族。

你问犹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一定是知识。

正是由于知识的重要性,在犹太社会中,每个人都认为学者远比国王伟大,学者才是人们尊敬的中心。可见,犹太人多么注重知识。其他民族都把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学者之上。

同时,知识是为了磨炼智慧而存在的。吃书而食古不化,等于把书放在橱中没有翻看。徒然浪费而已。

有许多极具智慧的人,并没有读太多的书,没有积攒太多的知识,但照样受人尊敬。

当一个年轻的学生逐渐积累知识、发挥知识、培养洞察力,并且开始了解到一个人必须谦虚时,他就可以被称为“赫里姆”(能使用智慧的人)。

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是幸福的,那他一定就是幸福的;但是,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是聪明的,那么他一定是愚蠢的。因为葡萄长得愈丰硕,就愈会低下头来。同样,愈有智慧的人,便会愈谦虚。大多数人认为他很有智慧时,便被称为“他尔米德·赫里姆”(精通犹太法律的人)。这种人不必缴税,大家认为他已为众人付出许多心力,对社会有了莫大的贡献。

关于金钱与知识孰轻孰重,犹太人的典籍中也有许多论述。如“赫里姆和有钱的人谁伟大?当然是赫里姆了。因为赫里姆知道金钱的可贵,但有钱的人却不知道赫里姆的可贵”。

一位智者被人问道:“为何你能成为智者?”智者闻言答道:“因为直到目前为止,我在灯油方面所花的钱,比起食用油方面还要多得多。”

犹太人用许多故事告诉孩子们这样一个道理——知识夺之不走而能常怀于身,知识乃是人类最主要的资产,知识胜过金钱。

犹太人非常重视知识,在他们看来,无知的人不可能是虔诚的。

知识使人严谨,严谨使人热情,热情使人洁净,洁净使人神圣,神圣使人谦卑,谦卑使人恐惧罪恶,恐惧罪恶使人圣洁,圣洁使人拥有神圣的灵魂,神圣的灵魂使人永生。知识具有崇高的价值。因此,犹太人认为: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知识。

犹太民族历经坎坷,四处流散,为了不被吞没,他们往往聚敛巨大的物质财富,掌握居住国的经济命脉。但是,富可敌国的犹太人永远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源于他们对自己生存状况的深刻透视与思考。

在他们眼中,财富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早上腰缠万贯,晚上一贫如洗,这几乎是犹太人的家常便饭。金钱可以被带走、被剥夺,唯有知识才是一旦拥有永不流失的东西。要穿破迷雾、顽强地生存下去,他们最大的“护身符”就是知识和智慧,这是犹太人心中颠扑不破的真理。

犹太商人非常相信知识就是力量。他们认为,没有知识的商人不算真正的商人,既然你不是真正的商人,我就没必要和你做生意。他们最看不起没文化的商人,犹太商人绝大部分学识渊博、头脑灵敏,如同中国的“儒商”。他们看起来更像学者,身上透着一股书卷气。这并非因为犹太商人都有高学历,都在学校学习过许多年(事实上,许多犹太人因各种原因多半没受过多少正规学校教育),而是因为犹太民族的学习传统和钻研习惯。因为数千年没有家园四处漂泊的特殊经历,犹太人对学习、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要比一般民族深刻得多,他们早就将之上升到“资本”、“资产”的高度,将之比作“抢不走而又可以随身带走的聚宝盆”。

认识到知识的价值,犹太人对知识表现出无比的敬重。被犹太人称为生活圣经的《塔木德》中说: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得到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所有的一切也无所谓。对学者的敬重其实就是对知识的敬重。犹太人从小就把学习知识、钻研学问当作毕生的义务。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个人的习惯,民族的传统。

犹太人把知识视为财富,认为知识可以不被抢夺且可以随身带走,知识就是力量,所以他们十分重视教育。犹太人一生有三大义务,第一义务就是教育子女。他们教育子女,目的在于让后代能在竞争的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壮大自己和民族的力量。犹太人对教育问题已跳出了宗教和神学范畴,认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处于越来越迅速的发展变化之中,科学知识日新月异,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会落伍,在激烈的竞争中会被淘汰,经商做买卖如此,从事科学技术事业也如此。

据统计,最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工业新技术,已有30%到现在已经过时了。电子产品的寿命周期已经缩短到3年左右,超导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崛起,又预示着一次新的工业革命的开始。当今世界正处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知识型经济成为争夺相对经济优势的主要手段。处在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界里,任何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远见和不求上进的人,都难以避免失败的厄运。犹太人深明大义,不但自己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更着力培养后代,让他们成为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才。的确,犹太商人的观念是正确的,他们把知识看作致富的力量,因此世界上诞生了一流的犹太商人。

3.学习有方法

犹太人很讲究教育的艺术,他们认为,一个孩子在学习《圣经》上有进步,而在《犹太法典》上没有进步,那么就不能试图通过教他《犹太法典》来推动他的进步。如果他看得懂《犹太法典》,就不要逼他学《圣经》,要在他知道的事情上训练他。

要按照孩子该走的路来充分训练他。

——《诺未门》

在教育孩子时,拉比们认为,如果老师教的课学生不理解,那么,老师不应该大发脾气或对学生们发火,而会把这些知识分解开来,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们,直到学生们完全理解并掌握为止。

在学习过程中,犹太人认为一个学生听了好几遍课程之后才能掌握所学的,他不应该在那些只听了两遍就能掌握的同学面前感到羞愧。但是,这个学生不理解只能是因为课程本身太难或者是由于他们的智力不足。如果学生在学习时粗心大意或懒惰,那么老师就应该斥责他们,用责备的话羞辱他们,并由此而激励他们。这是老师的责任。

学生们回到家,会得意地向父母报告当天学到的知识。比如说:“今天我们学习了挪亚方舟的故事”。而父母们则会说:“你学得真不错啊”,以鼓励自己的孩子。犹太人经常是学校和家庭紧密协作,一起培养孩子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