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构想了一条印藏分界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为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图,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尖高山,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麦克马洪利诱西藏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北洋政府并不知道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授予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权力,后来了解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线不予承认。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麦克马洪线就是正式疆界。对于这条“边界线”,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英国政府也迟迟未敢公布,直到1936年,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注明是“未标定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正确立场,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美国为什么干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876年,由美国支持的墨西哥军人迪亚斯发动政变,攫取了墨西哥总统职位。1876—1911年,迪亚斯一直是掌握全权的独裁统治者。他的反动政策引起了墨西哥中下阶层人士的反对。1910年,代表资产阶级和自由派地主利益的马德罗被推为总统候选人。他提出保护民族工业、反对独裁、建立宪政国家等口号,竟被投入监狱。马德罗越狱后,号召人民起义,推翻迪亚斯政权,把土地分给农民。马德罗的号召得到了南北两支农民武装的支持。在北部,维亚领导的农民武装击败了政府军,并同马德罗会合。在南部,由萨帕塔领导的农民武装也占领了大片地区,并向首都墨西哥城进军。1911年5月,在南北两支农民军的夹击和首都人民反对浪潮的压力下,迪亚斯被迫下台,逃往欧洲。
马德罗上台后,并未实现他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诺言,还下令解散农民武装。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利用人民的不满情绪,支持反动军官韦尔塔发动政变。韦尔塔捕杀了马德罗,自任为总统。但这次政变再次激起人民的愤怒,南北两支农民武装又开始同新的反动政权作战。代表资产阶级和自由派地主利益的卡兰萨(1859—1920)也组织了护宪军投入战斗。1913年夏,维亚的农民武装同卡兰萨的军队一起同韦尔塔作战。1914年4月,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借口要“教训拉丁美洲人民选举好人”,派军舰入侵墨西哥湾。墨西哥工人武装、农民武装和护宪军结合起来,于这年7月推翻了韦尔塔的反动统治,卡兰萨夺取了政权。11月,美国干涉军被迫撤走。
美国何时通过第一个反托拉斯法?
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保护贸易及商业免受非法限制及垄断法》,因该法案乃是由参议员约翰·谢尔曼提出,故又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该法是美国联邦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该法全文共8条,其主要内容规定在第1条和第2条中。第1条规定,以托拉斯或任何类似形式限制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者均属非法,违者处以5000美元以下罚金,或1年以下监禁,或二者兼科;第二条规定,凡垄断或企图垄断,或与其他任何人联合或勾结,以垄断州际或对外贸易与商业的任何部分者,均作为刑事犯罪,一经确定,处罚与第1条相同。《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奠定了反托拉斯法的坚实基础,但该法的措辞极其含混,诸如“贸易”、“联合”、“限制”等关键术语词义不明,为司法解释留下了广泛空间。所以,该法颁布后执行不力。此外,该法还常常被法院用以反对工会组织,镇压工人运动,仅1890年到1897年,联邦最高法院就据此作出了12项不利于工会的判决。
朝鲜是如何沦为日本殖民地的?
1910年8月22日,日本胁迫朝鲜总理大臣李完用签订《日韩合并条约》。通过该条约,日本实现所谓日韩合并。条约规定:朝鲜国王将一切统治权完全而永久地让给日本天皇;日本天皇接受这种转让,并将朝鲜完全并入日本帝国,朝鲜国王及其后裔和皇族,以及为签订这一条约建有“功勋”的“有功者”,享有“表彰、威严及名誉”的待遇,并供给充分的生活费和赏金;胁迫朝鲜人民“遵守法规”,忠于“新制度”。日本在朝鲜设总督府。朝鲜完全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墨西哥第一任立宪总统是谁?
卡兰萨是墨西哥第一任立宪总统。1859年12月29日生于自由派地主家庭,卒于1920年5月21日。先后担任过市长、州长和参议员。1910年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任第三军区司令和临时政府陆军部长。1913年3月26日,卡兰萨公布了“瓜达卢佩计划”,成为宪法派领袖。1914年,他联合农民军领袖P.比利亚和E.萨帕塔推翻了韦尔塔政变集团。以后,他又与农民军发生冲突,镇压农民武装。1915年1月6日颁布土地法,许诺归还农民被夺走的土地,以瓦解农民军。1916年12月—1917年1月召开立宪会议,2月5日颁布《1917年宪法》。这是一部激进的资产阶级宪法。1917年3月,被选为第一任立宪总统。总统任期内继续镇压工农运动。对外虽先后宣布了一些限制外资的法令,但未能奏效。1920年,在总统选举中被P.E.卡列斯、A.奥夫雷贡和韦尔塔3人组成的集团击败。同年5月21日被杀害。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是谁?
居里夫人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一生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
1867年11月7日,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她从小就很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教师。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皮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两人结了婚。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8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是将之公布于众,这种做法有效地推动了放射化学的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
你知道锡安主义运动吗?
19世纪末,欧洲出现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同时,犹太人中也兴起了锡安主义运动,提倡建立犹太人的民族国家,支持犹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园。1897年,瑞士巴塞尔举行的第一次世界锡安主义组织大会把目的地定在以色列故国,即巴勒斯坦。锡安主义者向世界各大国家,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呼吁支持。俄国因为积极迫害犹太人,成为他们的敌视对象。当时,大英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近年来犹太人在那里的生活较为安定和受保护——英国首相之一的本杰明·迪斯雷利本人就是犹太裔。因此锡安主义者们把英国当成重要的潜在合作伙伴。英国的化学家哈伊姆·魏茨曼利用他的高层关系,积极游说英国政府支持锡安主义运动。
虽然锡安主义建基于犹太人的宗教传统对以色列土地的联系,但现代犹太复国主义开始时是世俗化的,它很大程度上是对19世纪时在欧洲及穆斯林世界十分猖獗的反犹主义的一种回应。经过一连串的进展和挫折,并在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大屠杀中摧毁了欧洲的犹太族群后,锡安主义运动在1948年以色列立国时达到了高潮。现代意义上的锡安主义创始人是匈牙利籍犹太人西奥多·赫茨尔。自以色列立国开始,锡安主义这个名词变得常用于指对以色列国的支持。
谁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895年,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在日内瓦结识。有一次他们在咖啡馆会见,谈起雅各宾党垮台的原因,在座的还有拉法格、盖得和龙格。普列汉诺夫开玩笑说:这个专政政府垮台是因为砍的脑袋太多了。25岁的列宁严肃地反驳:雅各宾共和国垮台,是因为砍的脑袋太少了,革命应该善于自我保卫!众人付之一笑。没想到,这竟成了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后来关系紧张的一个前兆。
1880年,普列汉诺夫被沙皇政府通缉不得不出走国外,很快结识了欧洲社会民主党的一些主要人物,如倍倍尔、考茨基、伯恩斯坦、李卜克内西、盖得等,后又结识卢森堡并同恩格斯往来。1882年他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俄文,1883年在瑞士建立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为俄国社会民主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他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公认的学识渊博又善于理论思维的思想家,得到恩格斯赏识。
谁是“现代流体力学之父”?
1875年2月4日,路德维奇·普朗特出生于德国的弗莱辛。普朗特是现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创立了边界层理论、机翼理论、升力线理论,研究了超声速流动,提出普朗特-葛劳渥法则,并与他的学生梅耶一起研究了膨胀波现象(普朗特-梅耶流动),并首次提出超声速喷管设计方法。普朗特的开创性工作,将19世纪末期的水力学和水动力学研究统一起来,被称为“现代流体力学之父”。此外,普朗特还培养了很多著名科学家,其中包括冯·卡门、梅耶等著名流体力学家,以及对我国流体力学研究做出奠基工作的陆士嘉教授。1953年8月15日,路德维奇·普朗特卒于哥廷根。
自由女神像有什么来历?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坐落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附近的自由岛,是美国重要的观光景点。自由女神像重45万磅,高46米,底座高45米,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根钢铁为骨架,80块铜片为外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制作的。
自由女神像双唇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古代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宣言》发表日期“1776.7.4”的字样。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独裁统治已被推翻。
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送给我你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你那无家可归饱经风霜的人们一齐送给我,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
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