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岗位上,年轻人在思考着总经理的这个令人费解的规定,其他人劝他别瞎操心,遵守这个规定,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但年轻人却执意要进入那个房间看个究竟。
他轻轻地敲了一下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只见屋里有一个纸牌,上面写着——把这个纸牌送给总经理。
闻知年轻人擅闯“禁区”的同事劝他赶紧把纸牌放回房间,他们会替他保密的,但年轻人拒绝了,他拿着纸牌走进了15楼总经理的办公室。
当他把那个纸牌交到总经理手中时,总经理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
“就因为我拿来了这个纸牌吗?”年轻人诧异地问。
“对,等这一刻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自信地说。
果然,销售部在年轻人的带领下,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这个例子说明勇于走进某些禁区,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会寻找到意想不到的机会。因循守旧、维持现状、不敢创新的人,过的只能是芸芸众生的生活。
瑞士斯沃琪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兼首席执行官,亿万富豪尼古拉斯?海耶克极其成功地重塑了瑞士破产的钟表产业,使之重新成为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钟表帝国。海耶克这样建议我们:“你的时间的确需要规划,但永远不要百分之百地规划它。如果那样的话,你会扼杀了自己的创造性冲动。”
在工作中,许多员工抱着坚守岗位的态度,一切因循守旧,缺少创新精神。他们认为创新是老板的事,与己无关,自己只要把分内的工作做妥即可,舍此无他。
这种思想实在要不得。要知道,谁也不比谁强,谁也不比谁差。你所拥有的,别人同样也拥有。如何能够突围而出,高人一筹?你务必突出自身创造力。
发挥创新行为不仅对公司有利,也对你本人的形象、声誉、能力和前途有利。无论创新的意念是否被老板接纳,进行得是否顺利,都能显示出你对公司的热诚和责任感。
成败得失并非关键,重要的是那份勇于尝试的精神,能够有助于你获得老板的认同。
综观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他们一般都不是那种从常规去考虑问题的人,而是能够站在创新的立场上,考虑各种问题的人。
总之,创造性的眼光,可以使你摆脱本行业的条条框框,接受其他领域中的优秀思想,当你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时,创新的智慧常会让你得出独到的见解,再加上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必然令老板大为信服。
可是,并非随便地想一下就能完成一件工作。唯有靠平时的努力所体会出来的心得,才能想出有价值的构想。“工作的创新”需要从自己所负责的专门工作中,或从其相关工作中摸索,这样就容易找到自己的方向了,也能设定目标了,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左顾右盼,就能够找到创造的构想。
你的构想很可能和别人的一样,或者你现在所想的事,别人早就做过了。别人从前做的失败了,或是已经做到了某一程度,究竟怎样呢?你可以向前辈请教请教。若你得到的答案是“从前并没有人做过”,那就表明这是一个值得做的计划;若别人告诉你:“这以前好像有人做过。”那么你应该先参考别人所做的,然后再拟定方针。
在这种情况之下,别人往往会告诉你一些消极的意见:“这件事恐怕做了也是白做。你不管花费多大的心力,也不会有结果的。”假如是大家都认为会成功的事,他们早就自己做了。到现在还没有人做,那是由于大家都认为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可是,正因为如此,这件事才更有它的价值。你能够找到这样的目标肯定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并进而做出一点成绩,这或许是别人无法达到的成绩。你也就是最先进入这个新领域的人,就这一点绝对是与众不同的。
注重工作结果,拿业绩说话
在职场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并不是员工不尽力,但企业却得不到结果,销售量下降,质量波动,人心浮动,没有业绩。公司对员工自然很不满意,而员工们也在疑惑:我这么努力,且“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什么老板还是不满意?
这就是我们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完成任务就是完成了结果。
事实上,老板交代你的任务就是要你得到结果,而不是任务本身。很多时候,任务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完成任务其实只是现实结果的一个过程,但在因果逻辑上,他的确已经完成“任务”,即使没有达到你的要求。
这种矛盾,会导致下属甚至整个公司都在找理由推卸责任,下属找理由对付上级,上级找理由对付老板。因为只要完成了任务,员工就有一万个理由来说明,没有完成结果不是自己的责任。
打个比方,你的上级让你去某个地方选择一个办公地点,你去了以后,发现该地方已经全部出租,然后你回来汇报给你的上级,这就完成了任务。但是谈到结果呢?似乎除了租不到这样的一个不是结果的结果,再没有别的方法了。
同样地,如果你来到这个地方,发现该地方已经全部出租,你进一步去考察,是不是有回旋的余地,如果有,是什么?如果没有,在附近是否还有满足类似条件的办公地点……
然后将几个方案提交给你的上级。大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区别?
可见,任务是别人给予的批示,按照固化的思维方式去工作,成果是好还是不好,就另当别论了。而结果是经过自己努力而实现的好的成果方式。
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结果负责,就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而对任务负责,只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我们永远都要锁定“结果”这个目标,而不是完成任务这个“程序”,因为“完成任务≠结果。”
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姜汝祥在《请给我结果》一书中,强调了“完成任务≠结果”这样一个理念,转录如下:
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结果负责,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而对任务负责,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完成任务≠结果!
姜汝祥在书中还提到了没能为公司提供结果的行为,实际上是“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
比如,领导让小王去买书,小王先到了第一家书店,书店老板说:“刚卖完。”之后又去了第二家书店,营业人员说已经去进货了,要隔几天才有;小王又去了第三家书店,这家书店根本没有。
快到中午了,小王只好回公司,见到领导后,小王说:“跑了三家书店,快累死了,都没有,过几天我再去看看!”领导看着满头大汗的小王,欲言又止……
什么是任务?什么是结果?买书是任务,买到书是结果。小王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因为他没有为公司提供结果。要知道公司是靠结果生存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满足于苦劳,满足于“我尽力了,结果做不到我也没办法”,那么公司靠什么生存?客户会因为公司员工辛苦但没有提供优质产品就付钱给你吗?
小王买书,去买是任务,买到书是结果。小王的确跑了三家书店都没有书,这就意味着小王已经付出了劳动,却没有结果。如何让自己的劳动不白费?只要小王执著地要结果,就有很多办法:
(1)打电话问其他书店是否有这本书,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跑书店的时间。
(2)向书店打听,或者上网查这本书是哪家出版社出的,直接向出版社邮购。
(3)到图书馆查是否这本书,如果有,就问领导愿不愿花钱复印。
但小王这么做了吗?没有!为什么他不这么做?是因为他脑子中有一个思想,你安排我做这件事(任务),我就做了这件事(任务),我只对事(任务)负责,我不地结果负责。但公司真正想要的是做事(任务)吗?不是,公司要的是这件事的结果!
我看做事,一般只看结果,不关注过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是一些没把事情做成还想让别人记功的人喜欢高强的理由。如果目标没有达到,所有的过程和客观原因都不能成其为原因。不管黑猫白猫,只抓到老鼠才是好猫。这也是以功劳论英雄。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强调的不应该是过程,而是结果,事情没有成功,就不需要为自己找任何理由。因为,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有一次,一位出差的经理来希尔顿饭店投宿,服务生检查了一下计算机,发现所有的房间都已经订出,于是礼貌地说:“很抱歉,先生,我们的房间已经全部订出,但是我们附近还有几家档次不错的饭店,要不要我帮您联系看看。”
然后,就有服务生过来引领该经理到一边的雅座去喝杯咖啡,一会儿外出的服务生过来说:“我们后面的在酒店里还有几个空房,档次跟我们酒店是一样的,价格上还便宜30美元,服务也不错,您要不要现在去看看?”
那位经理高兴地说:“当然可以,谢谢!”之后,服务生又帮忙把经理的行李搬到后面的酒店里。
这就他为顾客提供的服务,这位服务生的行为早就超出了自己的职责范围,但是,结果是让顾客感到了满意和惊喜。他们使客户感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理解,所以客户愿意下次依然选择它。
如果说酒店已经客满,服务生很有礼貌地说:“对不起先生,我们这里已经没有空房间了。”那么这位服务生当然也完成了酒店交给他的任务,但是他的行为不会产生任何有益的结果。
行为的最终价值是实现结果,没有结果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即便是完成任务了又怎样?在处处讲求实际、讲求成果的今天,无论你的过程如何精彩,如果没有结果,都是徒劳。
如何才能创造更多的业绩,为公司带来更多更好的结果呢?
首先,你要能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做同样的工作,你的工作结果一定比其他人更到位,你的表现会更出色,因为你不仅仅是关注自身的绩效结果,而是在关注这项工作对整个公司的价值意义。思维的高度决定价值。只有先想到了,才可能做到。
然后,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坚定你的信心,对于自己向往的结果,不要说“我想要……”要毫不犹豫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
事实上,一个丝毫不坚决的“想要”就已经给自己留足了后路,它让你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很有可能会无法实现;而一个坚定的“一定要”却能够大大激发你的信心,给你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无穷的动力,在种必胜信念的支持下,你自然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