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1720900000031

第31章 评估企业的性质和经营者(2)

管理经营者的理性行为主要体现在驾驭公司资金上。经营企业最重要的管理行为是怎么分配公司的资金。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决定了股东投资的价值。比如,如何分配公司盈余就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将盈余继续用于投资,还是当做红利分配给股东?这种选择涉及到管理者的逻辑判断和理性分析能力。因为这一问题涉及到公司发展的阶段和走向问题。如何分配公司的盈余,与公司发展所处的生命周期的某一阶段息息相关。当公司沿着自己的经济生命周期向前发展的时候,它的发展成长速度、销售收入、利润、现金流量等等经济指标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一个公司在其初期发展的时候,因为开发产品和建立市场的需要,支出往往大于收入。保留所有盈余还不足以满足发展的需要,还需要借贷。这一阶段的决策尤其需要理性,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确定适中的投资规模,制定高效的市场行销模式,为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了初始阶段,就进入公司的快速成长阶段,这一时期,公司的获利能力大为增强,公司的运营模式逐渐显露出自己的特色,产品逐渐站稳市场地位,但内部生产所需要的现金流量也随之急剧增加,公司自有的现金流量常常无法满足公司快速扩张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这一阶段,对盈余的分配就需要全面考虑,既要考虑到股东的投资回报,又要兼顾公司的发展。保留所有的盈余以满足公司的发展固然是一种选择,但不顾及股东的利益也常常会招致怨声载道。所以管理者要分身有术,全面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适当举债,并选择其他有效的融资渠道,或是通过发行股票来筹措发展所需的资金。冷静与理性是公司在这一发展阶段对管理者提出的基本要求,那些面对困难手足无措丧失正常判断的管理者只会葬送公司的发展前程。

公司通过前两个阶段的积累会变得成熟而强有力,这时公司发展速度开始减缓,开始产生超过生产扩张和经营所需要的剩余现金,此时就是公司回报股东的时候。管理者在这一阶段应该把主要思考的问题放在降低行销成本和管理成本上,保持利润的不断提高,向股东坦诚,确保股东的利益。

第四阶段即公司进入缓慢发展的时期,公司开始体验到销售的艰难和利润的下降,不过仍然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这一时期,公司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分配剩余利润。如果多余的现金用于再投资的收益率超过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即公司股东要求的收益率,则公司应保留所有的利润盈余进行再投资。

反之,如果再投资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则保留盈余进行再投资就是不可取的了。

公司管理者在利润分配上处于三种抉择的端口:一是投资于公司现有业务上;二是购买成长型企业;三是分配给股东。这一决策过程最能体现出公司管理者的理性和推理判断能力。一个理性的管理者能够根据市场对企业进行定位,确定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对那些拥有不断增加的现金,却找不到能够获得高于投资平均收益率的公司来投资,惟一合理的做法就是将利润返还给股东。返还给股东的具体做法则是增加红利或者回购股份。股东在拿到红利之后就可以自由选择投资方向,自己把握投资机会。对于这种做法,尽管有许多人认为是有益的,巴菲特却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看法,他认为,只有股东们利用他们的现金进行再投资,能够获得比公司利用盈余再投资所得利润更高的利润时,这种分派红利的做法才算是对股东们的负责任。

巴菲特所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对股东派发现金红利,并未引起股东们惊讶。他们绝对相信巴菲特对股东高度负责的理性态度。如果说现金红利的价值有时会令人产生误解的话,那么采用回购股份的做法把盈余返还给股东的做法则更需要股东的深刻理解。因为这种做法使股东得到的回报更间接更无形。巴菲特对这种做法似乎很感兴趣,他认为回购股票带给股东的回报是双重的:假如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那么回购股票就有良好的商业意义。举例来说,某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为30美元,而其内在价值却可以达到60美元。那么,管理者每决定购回一次股票,就等于用1美元买到了价值2美元的东西。这对持有该股票的股东来说,其收益是极其明显而且非常高的。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如果积极回购股票,则表明他们是理性而又明智的,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盲目追求扩大公司规模和业务。此类管理者所经营的公司是值得信赖的,可以大胆投资。

经营者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

经营者个性明显,这对于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拥有个性而不盲从的管理者,是股票获利的保证。

经营企业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一窝蜂扎起堆来,一阵风吹散,纯粹属于毫无理性的心血来潮。投资者要投资于如此纷繁复杂的公司和企业,要挑选好的企业或公司是十分不容易的。头脑冷静的投资者能够战胜市场,赢得财富。一样的道理,头脑冷静的企业管理者也能够带领企业赢得市场和财富,这两个道理无疑是相通的。但投资市场存在的许多所谓的“惯例”,使得公司管理者产生一种盲目行为——模仿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必须明白的是,投资者在市场上能够获得丰厚收益的并不多,从众等于追随平庸。因为市场大众的行为常常是非理性的甚至是十分愚蠢的。在市场上受“惯例”驱使而放弃理性和独立判断的经营管理者的具体表现是:

一是循老套路、沿袭旧思路,拒绝在当前的经营方向和方法上做任何改变;

二是在每项业务上,不管经理人员的筹划有多么不明智,都能很快获得由工作人员悉心准备的内容翔实的关于利润率、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的支援;

三是盲目模仿、攀比同类公司的行为,包括扩张、并购、奖励、提高薪金等公司行为;

四是无计划无步骤地用光所有可支配的资金。

巴菲特认为把管理者行为引入误区的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第一是大多数管理者不能控制自己行动的欲望,从而产生冲动过激行为,在企业扩张并购中寻求近乎发泄的快乐。这正是管理者的死穴;

第二是大多数管理者总是不断把自己企业的销售、盈余以及经理的薪金奖励等和其他同类企业相比,而这种比较往往会导致企业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

第三是大多数管理者常常高估自己的管理能力;

最后一点就是对习惯性规则的解释人云亦云,不动脑筋,生搬硬套地模仿。如果有三家以上的公司采用相同的方式处理问题,那么第四家公司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做。

巴菲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并不是腐败或者愚蠢导致这些公司的管理者难以抵挡那些会导致毁灭的非理性行为,而是习惯性的力量使得这些公司经理盲从,难以摆脱那些导致毁灭的行为。

巴菲特曾经和很多商界名人合作共事,如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托马斯·姆菲、唐·伯克,可口可乐公司的小罗伯特·格依祖塔,还有法高银行的卡尔·理查德等等。这些人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才干让巴菲特深感佩服。其实这些成功经理的经验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不盲从,有深刻的独立判断能力,能够在经营理念上表现出自己的独立自主处理事情的能力,所以他们的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忠告38:了解企业的赢利水平

评估企业的未来收益

企业的未来收益体现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也决定企业的未来价值。而企业的未来价值是理性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的客观依据。因此,想办法预估企业未来收益就成了你买入股票之前务必要做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

国内部分股票投资者曾面对过很多上市公司业绩的突然变脸,这令他们无所适从和惊恐万分。他们变得疑神疑鬼,不敢再去相信企业的未来价值。他们认为,企业的未来收益根本无法预测。这些人不敢长期投资,对所有上市公司的未来过分悲观,结果错失了很多投资良机。还有一些投资人对预估企业未来收益不得要领,过分乐观,很容易沉醉于美好的幻想中。对公司未来进行过高的估计,这也是大多数人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

预测一个企业50年或100年以后的样子是不现实的,如果坚持要这样做,显然不明智,因为这里面的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如自然因素、政治因素、市场因素等,对这些因素的变化,是无法进行准确预测的。但如果去预测5年或是10年后企业的未来收益,只要掌握得当的方法和计算工具,那么胜算的概率就非常高了。

对未来收益的预测是这样:时间越近,预测的准确率越高;时间越久远,预测的准确率就越低。巴菲特在做投资决定之前,务必要对企业的未来收益进行预估,然后再估算出企业的未来价值。巴菲特认为如果没有预测未来的获利,任何未来价值的计算都只是推测,而推测只能吸引愚蠢的人。

巴菲特一般对企业的收益状况作十年左右的预测。这期间预测与现实的误差不可避免,但若是努力探求加上经验丰富,这种误差完全可以被减小。

巴菲特进行投资的第一步就是预估一个企业此后5—10年的未来收益,据此估算出这个企业此后相应年限的市场价值,然后以此价值来与买入这家企业所需要的价格相比较,计算出投资该企业预期10年间的复利收益率;再用这预期复利收益率估算该项投资是否划算。

如有一只股票其市价是每股10美元,巴菲特预测该企业10年后的每股收益将达到5美元,并由此估算出该股票的价格10年后将达到每股50美元。然后用现值10美元与未来值50美元相比较,用复利公式可计算出买入该股票后的10年内年复利收益率约为17.56%。最后将这样的年复利收益率与其他投资做比较,以便对是否投资做出选择。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所有估算的基础就是10年后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所以说,比较准确地预测企业此后10年的每股收益相当重要。

巴菲特曾经在伯克希尔公司1980年股东大会上说:“要想在未来获取满意的投资回报,你应该预测公司从现在开始的未来收益,从而估算出未来价值,再用一个适当的贴现率进行贴现,这是价值评估的正确方法,但问题在于你对未来收益预测有多大的把握”。可见,未来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取决于公司未来收益预测的准确性。而对于无法预测出5年或10年后未来收益的企业,巴菲特宁愿不去投资,这样可以减少投资结果的不确定性。

断了线的风筝飘落在哪里?恐怕无人能做出回答。股票的未来价值被企业的未来收益所牵制。只有对企业的未来收益心中有数,才能判断其股票价格将来落在那个区间。目前国内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或者是能力方面的问题,或者是理念方面的问题,他们下大功夫去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是很少的。有人买股票只看企业的当期收益,结果面对后来企业收益的大幅变化不知所措。比如:投资者买入一只股票,第二年公司收益预增,股价也相应上涨,通常不会卖出股票,因为投资者认为公司收益还将会惯性增长,结果下一年度公司业绩突然锐减,股价则立刻巨幅下跌,这样下来基本不会赚到钱。另一种情况是,投资者按当期收益所形成的股价买入股票后,第二年企业效益便锐减,股价也应声下跌,面对糟糕的业绩投资者可能会很失望地、也很理性地抛出手中的股票,可是又过了几年后,企业业绩又有所增加,其股价也随之回升,但此时投资者已不再持有公司的股票。对于以上两种失利的原因,某些投资者甚至怪罪自己没有把握住企业业绩波动的节奏,其实不然。你在买卖股票的操作上没有问题,问题是你对企业的未来收益预测失误,或者根本就没有去预测,或者这些企业干脆就无法预测。

投资者一般都明白预估企业未来收益在股票投资中的重要性,他们也对欲投资的企业未来进行预测,可结果总是每每失误,除了是方法问题外,投资者还应该知道有很多企业的未来根本就无法预测。

巴菲特对于格雷厄姆的一个观点推崇备至:“未来收益预测的准确性取决于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对于企业未来收益的保守预测只能建立在公司稳定的长期历史经营基础之上。”

忠告39: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

看重财务报表简单易懂的企业

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巴菲特常常对他的股东们说,绝对不要投资财务报表让人看不懂的企业。他认为“如果我看不懂某家企业的财务报表,就表示该企业的管理阶层不希望我看懂,如果管理层不希望我看懂,那其中就有不对劲的地方。”巴菲特所能接受的企业财务原则是:

第一,报表的制作注重权益回报而不是每股收益。

第二,合理地计算“股东收益”。

第三,追求高利率,公司每保留1美元都要保证创造1美元的市值。这就是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原则。一个公司或企业的财务报表如果真实可信,则从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判断它的质地是否优良,是否是值得投资的好公司。

了解股东权益报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