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研究
1726300000039

第39章 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10)

及时宣泄是防止情绪无节制发作的途径之一。一个人不但要在自己情绪剧烈发展进程中予以控制,避免情绪最终爆发,还要使自己的消极情绪及时得到宣泄。如亲人去世,痛哭一场可使紧张、痛苦的情绪得到缓解;失恋之后,或痛哭一场,或找朋友倾诉,或参加各种活动等以进行宣泄;遇到烦恼或不开心的事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发发牢骚,或写信,写日记宣泄;选择打球、看书等自己喜爱的活动,转移不良情绪,从而使压抑心境得到缓解,使失去平衡的心理逐步恢复正常。

B.努力保持良好的心境。良好的心境是消除不健康情绪的灵丹妙药,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还是良好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大学生应努力保持良好的心境,做到情绪乐观开朗,遇事不慌,临危不乱,沉着稳重。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前提下,我们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对朋友、同学、他人充满爱心,在失败中看到希望,在压力中树立信心,面对现实,正视自我,采取积极有效的态度面对现实的挑战,理智地面对挫折,培养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个性,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

C.寻求朋友同学的帮助。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是有限的,要获得朋友同学的支持和帮助来消除压抑心境,恢复心理平衡。及时表达,就是及时地将自己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取得朋友、同学的理解,让不良情绪及时得到疏导,请朋友、同学共同分担你的忧虑与烦恼,共同分享你的愉悦与欢乐。

接受反馈,就是主动从朋友、同学的信息反馈中来了解自己。当自己情绪低落,心情不好,痛苦烦恼之时,尽管竭力控制,但难免在交往中自觉不自觉地将情绪表露出来。此外,应当及时关注朋友、同学的提醒:“你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遇到什么麻烦了?”等等。我们也可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省视自己的情绪。如你处在烦躁、发怒、抑郁、悲伤等情绪状态时,在待人接物、语言姿态上难免有所流露,在与人交往时,别人有可能对你敬而远之,或小心翼翼地与你讲话,这些都可以帮助你识别、判断自己的情绪状态。

(6)开展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方法

进入新世纪,经济一体化、政治多元化、思想多元化,经济腾飞,体制变革,竞争加剧,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特殊群体,在社会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震荡和挑战下, 在精神压力、心理障碍、心理困惑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是培养其心理调适能力的有效方法。

①正确理解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我人格完整,心理平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正确评价自己,能及时发现并克服自己的缺点;二是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不断追求和进取,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也就是指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保持安定、乐观、并充满活力,能够高度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良好的工作方式去适应各种外部环境的那种状态。因此,心理健康标志着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发展水平,即人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的能力。它是诸多的心理因素在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下运作的综合体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自我教育活动。

②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方法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只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每个人都可以处于心理健康状态。大学生要形成健康心理,就必须合理采取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方式。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方式主要有:

A.在动态中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协调。从个体本身来看,自我协调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自我是一个较为复杂且非常关键的心理健康问题。每个个体均有许多个自我,有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有内隐的我和外显的我,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自己眼中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等。所有的“我”,都需自己正确地去认识。

心理健康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结果。一个现在心理健康的人,可能在将来出现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一个现在心理不健康的人,通过自我心理调试,也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大学生要在自己的发展动态中,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不断进行自我心理调试,实现心理健康。当大学生感到心理困难时,往往都意味着感受到生活的改变和挑战,实际上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想改变一下自己。这就需要自我协调,在协调过程中实现转变,从不健康转化为健康。忽视这一过程,就不能实现转化,就会停留在不健康的状况中,焦虑、压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就不会消失,长期如此,就可能形成心理不健康。调试、改变意味着新的可能性,意味着发展。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就是一个接受并且愿意改变,也有能力改变的人。

B.在交互中主动调试自我,实现身心协调。人的生命个体是身体和心理的统一体。身体是生命的载体,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包括头脑、四肢、躯干及各种器官等。心理是人的头脑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内心活动。它是身体的自然属性。

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实现身心协调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根本保证。个体只有在身心交互作用下,进行自我调试,达到身心协调,才能保持心理健康。要通过身心的主动交互,不断使人的感觉、知觉、思想、情绪符合客观事实,使他人了解“我”,接纳“我”,体验“我”存在的价值。正视现实、接纳他人。要协调、控制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对他人的爱心。

身心的协调涉及身体与心理两个系统各自的协调。人的身体系统自有其调节功能,而心理系统的协调则和我们的主观世界有更大的关系。人的认知活动、情感体验、意志行为在自身应是一个完整和协调的统一体,这是确保个体具有良好的社会功能和有效地进行活动的心理基础。

C.在实践中不断改造自我,实现环境的协调。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内容和形式上,如果能与客观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就会在自我感觉、社会评价、活动效能等各方面表现出正常的健康状况。失去心理与环境的统一,人的心理和行为就难以被人理解,也会带来自己的不良感受。

人们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地改造自我,使主观世界不断符合客观世界,思想符合实际,思维符合规律,情感符合理性,保持思想和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一致,保持与外界环境良好的接触,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同时,适应环境的需要,我们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保持自身个性的完整和和谐,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得心应手,取得更大的成功。

③在善待中正确把握自己,实现心灵的协调

人的心灵总是要受到各种羁绊。心理健康的人不介意面对困难,重要的是在善待中正确地把握自己,用心灵的协调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获得成长的机会。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们首先要克服的一个障碍就是自己,因此要正确把握自己,实现心灵的协调,摆脱来自内心的束缚,实现善待自己,把握自己,成为自己,超越自己。在善待中正确把握自己,就是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欠缺,找准自己的方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自己的作为中感受到进步和成就,发现自己应对环境的能力,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我们首先要善待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情绪成为自己行动的动力而不是阻力,保持快乐、宁静和创造力。其次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用善心对待他人。一个人不可能和周围所有人都有亲密友好的关系,对人际关系需有一个合乎实际的期望。在寻求友谊的同时,能和其他同学和平共处,形成一个亲疏有别的人际关系网络,有一个在困难时能给自己理解和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才是我们需要寻求的健康的人际关系。

(三)学会观察别人,培养认识社会交往对象的能力

社会交往是双向的。交往主体不仅要展示自身的魅力,还应当了解和认识社会交往对象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学会观察别人,培养认识社会交往对象的能力,是顺利开展社会交往的重要的基础条件。

如果对交往对象的特征和内心的思想状态不了解,就可能在交往中出现障碍,还可能交错朋友。在交往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如何观察交往对象,并做出较为准确的推断,尚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大学生都为此感到不知所措。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在社会研究中总结了一些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观察的技巧,可供大学生参考。

1.通过口头语认识交往对象

口头语是很多人说话时一些自觉不自觉的习惯性语言,但口头语往往隐含着说话人某些个性特征。例如小心谨慎的人习惯说“那个”“这个”“嗯”;小心谨慎又注意分寸的人常用“基本上”;有主见、办事注意实效的人习惯说“不瞒你说”“老实说”“真的”;通情达理、开朗大方的人常说“没关系”“不要紧”;傲慢无理、好为人师的人常说“我告诉你”“你听着”;自以为是的人常用“不见得”;倔强自负的人常用“其实”。我们要通过对人习惯使用的口头语的分析,了解和认识其性格特征,从而采取正确的交往方式与之交往,使社会交往顺利进行。

2.通过笑的方式认识交往对象

笑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美国心理学家戈恩宁认为笑的方式可以反映个人的特征。例如:开怀大笑的人坦率、热情、遇事决断迅速,但情感脆弱;笑声干涩的人冷漠、现实,能洞察别人肺腑;笑中带泪的人富有同情心,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笑声尖锐的人富有冒险精神,精力充沛,感情丰富,乐观而忠诚;笑声低沉的人多愁善感,易受别人的左右和影响,易与人相处;笑声柔和平淡的人性格厚重,深明事理,事事为人着想,善于处理人事纠纷;“吃吃”而笑的人严于律己,富有创造性,想象力丰富,有幽默感;笑声多变不定的人适应环境能力强。我们要通过对他人笑的方式的了解,认识其个性特征,为深入交往奠定基础。

3.通过体态姿势认识交往对象

体态姿势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具有明显含义的习惯性动作,又称为身体语言,它是我们窥视他人内心的窗户。洛温博士曾推论:头的姿势是性格和品质的客观表达。如脖子伸得长的人可能有傲气;脖子缩着的人也许有点呆滞;有偏着头听人讲话习惯的人往往是乐意关心他人而且富于同情心的人;有走路不断回头习惯的人可能是安全感不足的人。可见,通过体态姿势来认识交往对象,是观察别人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要注意这一环节,为认识交往对象提供条件。

4.通过涂鸦认识交往对象

很多人都有信手涂鸦的习惯。在百无聊赖的时候随便拿张纸胡乱勾勾画画,这原本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却引起一些有心人的注意。美国心理学家夏里迪斯用30年的时间抽样调查了数万个案例,认为涂鸦与人的心理特征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他认为,喜欢勾画三角形的人,是一个思路明晰,理解力极高的人。此类人擅长逻辑思维,富有判断力和决断力。喜欢勾画圆形的人,具有创造力和善于策划,在他的心目中经常对事物有一定的规划设计,对自己的前途有一定的计划与瞻望,凡事按部就班、谋定而动。喜欢勾画多层折线的人,具有高度的分析能力,反应敏捷。喜欢勾单式折线的人,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情绪飘忽不定,显示出内心的不安。喜欢勾画连续性环形图案的人,适应力极强而且善于体谅别人,对人生充满信心,对生活感到满足。喜欢勾画波浪交错混乱线条的人,生命力极强,凡事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喜欢勾画波浪形曲线的人是随和而富于弹性的人,适应力极强,很可能是一个有人缘的人。他遇事专想光明面,极富朝气。喜欢在一个方框内勾画不规则线条的人,心理上压力较重,情绪低沉,但却对人抱有希望,尽力寻求解决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喜欢勾画不规则围合弧线的人,豁达大度,玩世不恭,心境经常开放平和,不论顺境逆境都能应付自如。喜欢勾画带有明显棱角图形的人,极具竞争性,事事希望胜人一筹,千方百计寻求成功之路。我们要通过对人的信手涂鸦的习惯性观察,了解交往对象的特征,为交往奠定基础。

5.通过吃相认识交往对象

美国行为学家安东尼博士对吃相与性格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他把吃相分为下列几种。将食物分割成若干小块去逐一食用者,这种人小心而谨慎,无论在宗教信仰、婚姻和政治思想等方面都倾向于保守的态度。快速进食者,这种人是精力充沛的工作狂,下决心的速度快,热情爽朗,如果他们喜欢某件事或某个人时,也会要求对方的承诺。慢速进食者,他们会花时间反反复复思考某事、某一个问题,直到认为没有问题时才会作出决定。此外,他们也较挑剔,特别是在选购东西时,事后常常会觉得不满意而要求退换。过食者,此种人是享乐主义者,过分倾向于社会化。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感情,而且不善于仔细地思维,每次吃完一种食物再吃另一种。在吃西餐或快餐时最容易看出他们的这种习惯。这种吃食习惯显示他极用心机,对每一件事都极为专注,而且不会忽略某人和某事的细枝末节。把各种菜肴混杂进食者,这种人不大留意周围事物,心情松弛,不常注意外观,可能常会忽略事情的细微之处。无固定吃食习惯者,这种人的性格复杂多变,难以捉摸,弹性较大。我们可以通过对吃相的观察,了解交往对象的特点,为交往创造便利条件。

(四)掌握语言艺术,培养社会交往的语言沟通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往的媒介和工具。语言是人类沟通的载体,是思维表达的手段。在美国心理学家加纳的多元智慧论中,他提出人类有七种智慧,其首要智慧就是语言智慧,其象征系统就是口述和文字语言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中,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才应当具备的能力之一。在大学阶段,培养语言沟通能力,对大学生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特殊的无可取代的作用。

1.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