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研究
1726300000038

第38章 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9)

有一句格言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看他。”这正是对具有自卑心理的人的真实写照。现实中,十全十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劣势,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自然越比越低。要克服自卑心理,就要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正确评价自己,既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又要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在生活学习中,我们要培养自己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学会扬长避短,以勤补拙,从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功中去获得自信的动力。

B.正视现实,敢于面对失败、挫折。

人生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布满了荆棘与坎坷。谁都会获得成功,谁也难免会有失败和挫折。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和挫折击倒,丧失信心和勇气,从而一蹶不振。

正视现实,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就是要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能以豁达的心境面对现实,正确分析失败和挫折的原因和教训,找出症结所在,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尽量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失败乃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切忌将导致失败的原因一味地归于自己,以免使自己在归因不当的积累中消沉下去,陷入深深地自卑而难以自拔。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失败与挫折也是人生的一笔重要的宝贵财富。只有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只有从失败和挫折中站立起来的人,才能真正地品味到成功美酒的滋味,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C.适当表现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

自卑的人,往往都将自己厚厚地包裹起来,不轻易向别人流露自己真实的情感、思想、愿望。如果长此以往,别人就无法了解你,当然也无法帮助你。要去大胆尝试一下“言所欲言”,让坦诚、直率消除许多障碍和心理压力。要对自己有信心,勿过分自责。任何人都有彷徨的时刻,勿自悲自怜,你的遭遇并不重要,你对遭遇的反应才是重要的。自卑与自信往往都存在于人的性格之中,需要我们辩证地去认识。

自卑与自信是人性格中的两面,恰如一个铜板的两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人只有自信而无自卑,会变得忘乎所以;人唯有自卑而无自信,会变得畏畏缩缩,一事无成。自卑与自信是人自我感觉的天平,其操作原则是平衡产生美。当一个人与他人比较中尽获自信时,就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谦;而当他在与人比较中尽获自卑时,也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信。

(3)偏执性格及克服的方法

①偏执性格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偏执性格具体表现为:固执,主观,对周围敏感,讨论问题爱强词夺理,喜欢钻牛角尖,看问题偏激;当与周围发生冲突时,经常归错于他人,总认为自己一切都好,具有较强的攻击倾向;把自己的不利处境理解为他人的故意刁难、报复。归结起来偏执性格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自负,刚好与自卑相反,自我评价过高,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二是多疑,对周围极为敏感,总是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三是激动。由于认知的片面性,主体很难客观地评价、认识他人,遇事容易激动,遇到挫折怨天尤人,批评人不留情面。一有不同意见就与别人强词夺理,争执不休;一有挫折就迁怒于别人,使同学、朋友无辜受过,自己也常常因此懊悔不已。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的学生就具有偏执性格,诸如有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总是固执己见,对别人的意见置若罔闻,对于自己的挫折总是将其归因于命运捉弄或“小人”陷害。他们往往无端地猜疑他人,对同宿舍的同学采取不信任的态度,总感觉自己某方面的隐私被侵犯了,于是处处防范,与同学关系日趋淡漠,甚至导致关系紧张。

②偏执性格形成的原因

偏执性格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不良影响都有很大关系。如溺爱型家庭容易导致子女心灵脆弱,虚荣心强,敏感;专制型家庭容易导致子女情感极端,爱用绝对的观点观察、思考问题,喜欢否定别人的意见,固执偏激;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常常处于焦虑、紧张状态中,个性受到压抑,甚至畸形发展和变态等。

例如,某高校大学生刘某是个漂亮的女孩,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她百依百顺,养成了她从小任性、好虚荣的性格,谁稍不遂她的意,就将其记恨在心。进入大学后,她少有知心朋友,同学关系很冷淡,还经常缺课旷课。为此,同寝室的同学提醒她,她置之不理,后来班主任找她谈话,批评了她。于是刘某认为是寝室同学在整她,告她的状,并自此怀恨在心,凡看到同学在寝室一起聊天,她就怀疑同学在讲她的坏话,因此与同学大吵大闹,导致她与同学关系极度紧张。期末复习期间,她偷走了同寝室同学的全部复习资料,扔进了垃圾桶,严重影响了同学的期末考试,为此刘某受到学校的行政处分。

③克服偏执性格的方法

偏执性格对人的发展和社会交往有不利影响,应当及时克服。方法是:

A.培育爱心,善解人意。

偏执性格的人往往是缺少爱心的人。有的是得到的爱太多而对爱麻木不仁;有的是只要求别人给予自己爱,而不愿将爱赠予别人;有的是因为得到的爱太少,甚至没有得到过爱变得冷酷无情。因此,要克服偏执性格,我们首先应当培育自己的爱心,从对小动物、对大自然的爱到对他人对社会都应当拥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善解人意而不固执己见。

B.培育宽容,杜绝怨恨。

宽容是真诚待人的素养,怨恨是人际相容的祸根。偏执者的心境并不平静,常常因猜疑、怨恨心理而压力重重。宽容就是降低对别人的要求,坦诚与人相处的重要条件,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培养自己宽容的心境。当朋友有困难时,主动去帮助;当同学生病时,主动去照料,从而提高彼此的友爱水平,从帮助他人,关心他人中去体会友爱的真情,从而更好地培育宽容的心理品质。

C.积极沟通,淡化猜疑。

猜疑是偏执者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与他人缺乏人际沟通而产生的结果。因此,主动与同学、朋友交谈,坦率地吐露自己的想法、认识,经常了解别人的思想,真诚相待,以君子之腹去度他人之心,必然会化解猜疑。

(4)孤独心理及克服的方法

①孤独心理的含义

孤独心理是一种缺乏交往而产生的心理感受。社会学家认为,孤独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孤独,一种是情绪孤独。前者是因缺少朋友而感到孤独,后者是亲人之间缺少亲密的感情而产生的焦虑、空虚和被弃感。孤独感是在交往需求上产生的,如果没有交往需求就不会有孤独感的产生。尤其是新入学的大学生,这种感受最为强烈。

②孤独心理的表现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由于环境的改变,思维的发展,其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也随之发展并格外强烈。他们不再像中学时代那样外露、幼稚、坦率,而是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心理防范,不愿将内心秘密轻易向他人袒露,出现了青年期特有的闭锁心理。虽然同学之间朝夕相处,谈笑风生,但相互之间缺乏思想的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常使一些大学生感到失望、寂寞和烦闷,从而造成大学生与父母、教师、同学之间的距离。有的大学生一方面相互抱怨在大学里找不到知心朋友,一方面又不愿意吐露真情。“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种戒备心理极强的信条成为一些大学生为人处世的准则,因此导致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有的大学生将自我封闭起来,不爱与人交往,不论干什么事都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显得孤僻古怪;有的大学生则自命不凡,不愿与“凡夫俗子”为伍,最终孤芳自赏,长期游离于集体之外。有一位男同学曾这样对我说:他的高考分很高,却因志愿没填好落入了这所普通大学,自己非常想不通。特别是当他了解到同班同学的高考分数后,更是有鹤立鸡群之感。于是他根本不与周围同学交往,认为那样就降低了自己,所以他与同寝室、同班同学的关系都很淡漠,他自己也很孤独。这种在学校里过分强调自我而不能融于集体之中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也难以融入社会,为社会所接受。

③孤独心理产生的原因

孤独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与人的性格有关。一般来说,内向性格比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内向性格的人在交往中往往缺乏主动性,不愿主动付出对他人的关心,一般不容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还常常把交往的挫折归咎于自己的无能,从而导致人际交往的恶性循环。不交朋友导致孤独,孤独又强化了自卑。不交朋友,朋友必然少,朋友越少,就越不交朋友。

大学生如何摆脱孤独感呢?办法只有一个——与人交往,与人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要采取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从而克服孤独感。

(5)不良情绪及克服的办法

①情绪的定义及内涵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情绪与情感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情绪是与有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比较短而激动的状态。如《黄帝内经》中认为情绪可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情感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比较持久而稳定的,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等。情绪与情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情绪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则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对情绪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实际上我们日常所说的“情绪”中,已包括了情绪和情感两方面的内容。

②情绪对人的健康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医学中,解释了情绪与疾病的关系。“病”字里面是一个“丙”。古代文化当中,“丙”是火的意思。在五脏里面,丙又代表心。所以,“丙火”又可以叫“心火”。心里有火,人就得病了。将“心火”转换成心理学术语,就是被压抑的情绪。比如悲伤、忧虑、喜悦、恐惧、愤怒……这些都是人的情绪。《黄帝内经》中写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说的就是人不同的情绪对应着气的不同走向和变化,生动地说明了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③情绪是通往社会交往成功的大门

情绪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始终伴随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并影响、调控着交往的进行与发展。

在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培养稳定而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关键的环节。在社会人际交往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人的情绪、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人的一切活动中,始终渗透着喜、怒、哀、惧等情绪,交织着爱、恨、忧、乐等情感。稳定而良好的情绪、情感是通往社会交往成功的大门;不良的情绪、情感是社会交往的羁绊,甚至会导致社会交往的破裂与失败。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时,培养其稳定而良好的情绪、情感,就等于给了他们通往成功交往的金钥匙。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是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不仅在内心体验到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还常常伴有外在的面部表情、姿势变化,如欢乐时手舞足蹈,失望时垂头丧气,愤怒时横眉竖眼,仇恨时咬牙切齿。一个人只要不特别掩饰,就可以从其面部表情和姿势变化推断出他的情绪,但是有些人能够严格控制自己情绪的外部表情,往往含而不露。

情绪是人的情感的外在表现,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在人际交往中,情绪很容易相互感染,并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稳定而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而且会给他人带来愉悦,让人忘掉痛苦和烦恼。相反,如果一个人情绪不稳定,患得患失、喜怒无常,处在不良情绪状态中,而且自己又不控制调节,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同时也会给他人带来忧郁、压抑,使人望而生畏。

大学生的情绪、情感是鲜明、激烈、丰富的。大学生的表现具有两极性明显,情绪性强,感受激烈等特点。这种情绪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并明显地影响大学生的人际认知和行为活动,影响着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

④不良情绪具有危害

情绪影响人际认知。人际认知是交往的前提和基础,在特定条件下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人际认知具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各种认知偏见。在大学中常见的有:情绪好时,和颜悦色,谈笑风生,使交往充满了欢快的气氛;情绪不好时,满脸忧愁,寡言少语,使交往充满了沉重的情调;心境愉悦时,看什么都顺眼,对他人则是热情、爽快;心境欠佳时,看什么都别扭,对他人则是冷落、不满;一般情况下对自己喜欢的或者有好感的人,评价就高,就积极主动地与之交往;对自己不喜欢或反感的人,评价就低,就采取消极或被动交往,甚至退避三舍,避而远之。

情绪不仅使人的认知染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例如,当人处于愉悦心境时,在交往中会表现出耐心、专注的神情,反之,则心不在焉,面无表情或东张西望,使交往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大学生正处于情绪、情感丰富而强烈但又不稳定,且波动起伏较大的时期,因此,不良情绪在大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往往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危机的直接根源。

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过度的情绪反应,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绝、激动不已;一方面表现为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如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沉浸在消极情绪状态中不能自拔。有些大学生在产生不良情绪后,既不会恰当表达,又不能适当地调控,而是过分压抑。随着时间推移,消极情绪越积越深,困扰越积越重,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而出,伤人害己,严重破坏人际关系,给交往带来恶劣后果。同时,不良情绪过分压抑和郁结,还会给人带来身心疾患。

⑤培养调控情绪能力的方法

情绪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情绪的调控也就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这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的识别和理解,并能有效地调节和驾驭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当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不仅要做自我情绪的主人,还应当尽可能地去理解、调节他人的情绪,为社会交往的和谐创造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A.防止情绪毫无克制的发作。大学生现在面临着多种的压力和许多的烦恼,如学习、考试、考级、择业所带来的压力和烦恼。这些压力往往导致紧张。如果持续的过度紧张得不到有效的排解和调适,就会导致情绪的无节制的发作,如狂喜暴怒,从而使人的大脑兴奋或长久抑制不平衡心理而影响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能因丧失理智而做出过激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