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交往的时代背景、交往形态、交往方式和交往手段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革,从而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研究当代社会的时代背景及社会交往的变革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当今社会交往的时代背景
当代社会就是指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或时代。它不是指某个国家的具体的社会形态,而是对世界范围内所有国家发展水平及其共性的一般概括。
当代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交往也处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
一、社会交往的信息化时代背景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革命的发生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信息科学的产生及应用
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有了“结绳记事”和“举烽火为号”等存储、传输信息的方法。信息论创始人之一的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既客观存在,又受到主观的影响。信息的客观存在使它区别于意识。某物的信息是表征该物属性而又栖息载带于他物之上的东西。信息能够消除信息接收者对于某事物的不确定性,且或多或少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信息科学是一门研究一切信息产生、获得、变换、传输、存储、处理、显示、识别和利用的学科。它以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与电子学、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以及生物学、数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是一门边缘科学。
它着重研究机器、生物和人类对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处理、利用和控制的一般规律,设计制造种种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和设备,实现操作自动化,从而尽可能地把人脑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高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同信息打交道的技术。从广义上说,它是信息论和信息科学成果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从狭义上说,它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些技术旨在扩展人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思维器官的功能。
近几十年,信息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如地球资源卫星,就是利用传感器从高空接收和记录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电磁波辐射及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将其发回地面接收站。地面接收站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达到探测地球环境和勘察地球资源的目的。用这种卫星或飞机遥感技术,人们可以获得在地面上无法获得的宏观资料,进而对农业、渔业、林业、矿产、环境、气象预报等活动进行指导。
在通信技术方面,出现了光导纤维通信和卫星通信等一些容量大、质量好、覆盖广、快速灵活、功能多样的通信技术,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结构合理、反应灵敏、安全可靠的通信网。
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其发展速度更是惊人。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起,计算机已经经历了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四代变迁。当前,一种生物存储器即有机存储器已能应用,而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也为期不会太远。
在信息处理方面,几十年来计算机的处理精度和速度都有了大幅的提高:现在每秒运行十几亿次的计算机已很常见,在发达国家每秒运速达上千亿次的计算机也已问世。
(二)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1.信息成为比物资和能源更重要的资源
在现代化生产中,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使信息的投入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替代材料和能源的投入:价值的增长可以通过知识和信息的投入而实现;信息使用量的增大,使产品中的信息含量增加,物质含量减少。
2.信息产业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产业
所谓信息产业,是指由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服务机构所构成的产业,或者说是指那些将信息转变成商品的行业。到20世纪末,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主导产业。目前,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3.从事信息工作的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
由于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就业人口中从事信息生产、分配、流通、交换活动及其相关活动的信息工作者的人数迅速增长。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有近90%的劳动力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
4.信息经济促进传统经济的发展
目前发达国家的金融业、保险业、商业等部门的活动,主要不是靠现金和黄金的实际转让,而是靠支票、汇票等信用信息的转让来进行的。这一切标志着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
信息革命以信息科学作为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南。它的直接目标是要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包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功能,其必然结果是大大提高人类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使社会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1)信息工业和与信息相关的工业正在迅速兴起
在一些发达国家里,钢铁、汽车和建筑业等传统工业已没有过去的辉煌,而电子和生物工程等新兴工业却迅猛发展。它们具有传统工业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们是知识密集型工业,它们的发展不是靠增加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而是靠增加知识,所以既不会导致资源和能源的枯竭,也不会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信息革命促进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的变革
人类运用信息科学已经揭开了生物遗传的秘密,提出了遗传信息理论。这一理论如果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就能够改良许多作物品种,甚至可以通过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生物工艺学的方法创造出人类所需要的新物种,可以用生物学方法提供各种粮食、蛋白质、原料等。这将使农业生产逐步工厂化,从而使农业生产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3)信息革命促进服务业走向现代化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服务业的就业率不断提高,成为社会中举足轻重的第三大产业。当前,这一产业已基本实现电脑化。
新闻行业对新闻的获取、编辑、排版、印刷和播发都已广泛使用电子技术,使这些环节在速度、质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金融服务方面,从记账、转账到存款、取款已经实现自动化,并且提供保险、不动产、证券、信用卡和数据处理等电子服务项目。
在机场、车站、商店、旅馆、餐厅、医院、图书馆等服务场所,电脑管理也大大方便了顾客和消费者。
政府部门的现代化办公设备也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家庭网络化更加普及。信息科学技术深入到家庭,极大地改变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功能、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的建立,数字化的实现,使人类的时空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对人及其所生存的环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遨游神州,或在自己家里通过终端设备从信息中心获得信息进行工作。“家”不仅是一个生活场所,而且还可以是工作和学习的场所。这大大地节约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使其能够自由地安排日常活动。
可见,信息革命已使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交往的虚拟性特征
社会信息化,把人们的社会交往提高到新的水平。在信息技术中,电子计算机以及由计算机的相互联结而构成的信息网络,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信息化和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把人们的社会交往提高到新的水平。
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人们的交往水平不同。在工业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节奏较慢,交往的范围较窄,交往的节奏较慢,交往的内容较少。在信息社会,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交往范围大大拓宽——人们能够超越空间的限制和沟通的界面,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结起来,使世界成为地球村。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社会交往带来了先进的方法和途径。进入2l世纪,科学技术继蒸汽机、电机和微电子三次革命后,又实现了以信息技术和机器人为主导的第四次革命。随着科学技术的新革命,人类社会也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一个新的社会——信息社会。
信息时代是以信息科学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信息采集、传播和加工处理的技术,通常称为“3C”技术,即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和控制(Control)技术。“3C”技术的运用扩展了人的感觉器官采集信息的功能;扩展了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扩展了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的功能;扩展了人的效应器官施用信息的功能。这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社会交往的方法和途径:人们不出家门,就能与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人进行思想、情感的沟通交流;网上购物,还实现了物质交流,实现了物质交往的现代化。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社会交往呈现出以下虚拟性特征:
1.出现虚拟化交往环境
以往社会交往都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即在由原子所构成的物理空间环境之中。而虚拟化的交往则存在于由数字信息所构成的一个无时空、非物理化的空间,即通常所称的“赛博空间”“网络空间”之中,如网上聊天室、虚拟社区等等。在赛博空间中,交往主体所处的交往环境在真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它是现代科技所创造的虚拟环境。
2.出现虚拟交往主体
以往的交往主体是现实的人,即在现实社会中作为实体存在的有思想,有意识,有血有肉的人。在网络时代,除了现实存在的人之外,还出现了只有在网络中才存在的虚拟人。虚拟人的特点是以虚拟的方式或数字化的方式存在。例如,和上网主体对弈的网内主体、网络游戏中的人物等都是虚拟的人。
3.出现虚拟交往媒介
在以往的交往中,交往的媒介是现实存在的物理客体或精神客体。当进行网络交往时,交往的媒介则是由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也非精神的,由比特所构成的一系列虚拟化存在物,或者说是信息化存在物,即数字化的电子形态的文本。
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交往虚拟化的基础是虚拟实在。根据英国彼得科林公司出版的《个人计算机及因特网词典》的解释,虚拟实在是指“由计算机对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或者环境进行的模拟,而你可以与之进行交互并且在其中进行探索。”可见,虚拟交往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创造的。虚拟交往的出现,标志着社会交往科技含量的提高。它扩展了人类交往的空间,丰富了人类交往的形式,拓宽了人类交往的内容,但也容易让人沉迷、成瘾,远离现实生活。因此,虚拟交往的出现给人类提出了如何增强驾驭高科技的能力,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新问题。
二、社会交往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对什么是知识经济,学界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从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出发,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天然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信息经济和产品经济几个阶段。有的学者则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采集游牧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工业经济阶段、知识经济阶段和未来某种经济阶段。概括地说,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级经济发展阶段和高级经济形态。
(二)知识经济社会的特征
知识经济社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知识、信息的生产、分布和利用。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
2.知识经济以科技研究开发为重要基础。知识的扩散、使用同知识的生产一样重要。知识的搜集、利用效率是企业或国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3.知识经济以知识载体及人力资本为核心,高度重视成熟的技能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
4.知识经济以高新技术产业、智力产业为主导,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和优化。
5.知识经济特别重视教育培训,把它作为社会投资的重点之一。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学习成为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终身学习是成功之本。
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虽然各国的发展水平不同,但是,知识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却日益明显。它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特征
1.社会交往活动的种类、模式和样式丰富多彩
当代社会交往活动的种类、模式和样式,已经变得繁杂多变、丰富多彩。从根本上说,人们有血亲之间的交往、物质的交往和精神的交往。详细考察起来,社会交往是不可穷尽的。社会生活有多少种类型,现代社会交往就有多少种样式;社会生活有多少个层面,现代社会交往就有多少个界域。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国家都是世界性普遍交往关系网上的一个枢纽点,是交往活动得以开展的动力源和辐射源。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国家与国家、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甚至个人与国家之间都必然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社会交往关系。同时,人们还不断地向未知的领域进军,努力拓展着交往的空间,如登月旅行,火星探险,破译“UFO”,考古发掘等等。
电脑使不可能实现的关系发生。网络把从未谋面的人连在了一起。虚拟空间使现代人在忙忙碌碌的现实生活之外,又能在虚拟社区领略一番虚拟交往的滋味。人是社会交往的主体;社会交往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主体意识的极大增强和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必然使现代社会交往形式呈现出多样性。
2.社会交往呈现多元化特征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更进一步加深了社会交往的多元化。长期以来,人们的基本实践和视界是处在“主体—客体”的两极框架之中。人们所宣扬和实行的是单一主体中心性,每个人都把“他者”看成是被消灭或被支配的“客体”,看成是实现自身目的所凭借和利用的工具。人与人的主要交往模式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其范围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