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探
1729900000037

第37章 “大跃进”造成的困局与应对(4)

上海会议召开时,1960年已过近半,而生产任务完成却很不好,粮食供应日趋紧张,“大跃进”带来的问题日渐暴露。与此同时,由于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严重的分歧,1960年6月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带头向中共代表团发动突然袭击,对中国共产党横加指责,使中苏两党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公开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又于1960年7月5日至8月10日举行工作会议,讨论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问题,落实和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这次会议批转了李富春、薄一波提出的《关于1960年第三季度工业交通生产中的主要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指出:为了扭转第二季度以来主要产品下降的局面,解决基本建设战线更长、物资使用分散的问题,必须削减基本建设,集中力量把钢、铁、煤和运输生产搞上去。中共中央在批转这个报告时指出:由于可供调运的煤炭和生铁资源比原定计划减少,那些靠外调煤炭和生铁生产钢铁的省份,完成原定的生产计划就可能有困难。这些省份如果经过努力仍不能实现原定的钢铁生产指标,就应当实事求是,根据煤炭和生铁供应的可能,适当调整钢的生产指标。

会议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以保粮、保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提出当前的中心任务是鼓足革命干劲,掀起一个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的高潮,缩短基本建设战线,保粮、保钢;认真清理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保证农业生产;决定以后国民经济不再搞两本账,只搞一本账,不搞计划外的东西,不留缺口。

会议期间,长期负责计划工作的李富春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建议,认为对工业要进行整顿、巩固、提高。可就在会议进行时,即7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政府,单方面决定召回全部苏联在华专家和终止相关合同。苏联党和政府背信弃义的行为,自然激起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出于义愤,不能冷静地思考问题,提出要炼“争气钢”,争取当年生产钢2000万吨,提前实现钢产量赶超英国的目标。结果这次会议未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会后,负责国家计划工作的李富春冷静地分析了所面临的形势,认为这种局面不能再持续下去,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必要的调整,填平补齐,巩固提高。他将自己的想法同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交换了意见,邓小平表示赞同。

8月下旬,国家计委着手编制1961年的国民经济计划,李富春指出,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方针,应当是以整顿、巩固、提高为主,增加新的生产能力为辅,着重解决配套、补缺门、前后左右和品种质量问题,以便争取主动。

李富春的设想得到周恩来的支持。8月30日,周恩来在听取国家计委汇报后,在计委所提的对1961年国民经济实行“整顿、巩固、提高”的方针后,增写了“充实”两字。9月15日,他又将“整顿”改为“调整”,从而形成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9月30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国家计委党组《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强调1961年是我国实现三年连续跃进以后的一年,是农业在连续两年受灾以后必须大发展的一年,也是在外援减少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进行建设的一年。在这一年,必须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更好地发挥城乡人民公社(1960年曾办起了一批城市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更好地发扬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勤俭建国、增产节约的精神,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争取国民经济在更加牢固的基础上继续跃进。这个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个字,并将之作为调整国民经济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虽然初步确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但要使人们从“大跃进”的狂热中冷静下来,由“跃进”变为较低速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在短期内钢产量赶上并超过英国,更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1960年8月以来,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但钢铁生产的形势一直未见好转,日产量始终在5万吨左右徘徊。10月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狠抓钢铁生产的通知后,钢产量有了回升,10月中旬达到了平均日产量6万吨。但是,从11月下旬开始,钢及与之相关的铁、煤、运输都出现了严重下降的情况。

为此,中共中央于12月3日发出了《关于保钢问题的紧急指示》,指出:今年能不能完成1860万吨钢的生产任务,是国内国外瞩目的一件大事,是一个政治性的问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时机,克服困难,集中力量抓煤、铁、钢、运(输),把钢的生产水平突击上去,确保今年工业继续跃进的胜利。到这年底,钢产量虽然达到了1866万吨,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也更为严重。

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主要讨论1961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同时总结各地农村人民公社整风整社试点的经验。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说,现在看起来,社会主义建设不要那么急。十分急了办不成,越急就越办不好,不如缓一点,波浪式向前发展。他强调:“不要图虚名而招实祸。我们要做巩固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规格,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央工作会议结束的第二天,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又在北京召开。八届九中全会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并且指出:1961年应当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应当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品种,加强生产中的薄弱环节,继续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1961年虽然进行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但总的效果并不明显,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原因是连续几年的“大跃进”和1959年庐山会议后全党“反右倾”的影响。还有相当多的领导干部,不愿正视“大跃进”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对粮食的实际产量的估计和可能增产的期望过高,下不了大幅度降低工业指标的决心。有的人甚至企图等待形势好转后继续大干,搞新的“跃进”;有的领导干部虽然也认为调整极为必要,但对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仍心有余悸,担心降低指标、调整速度会被人看成是右倾倒退;也有少数的党员干部面对严重困难不知所措,产生悲观埋怨情绪,对何时走出低谷信心不足。

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党尤其是中高级干部的认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动员全党更坚决地执行调整方针,彻底战胜面临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决定1962年1月召开一次有县级以上党委主要负责人,以及一些重要厂矿、部队负责干部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因为与会者共达7000人,史称七千人大会。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强调要健全民主集中制,恢复和发展党的优良传统,从而进一步贯彻了国民经济调整方针。

七千人大会的第一阶段,是讨论***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书面报告草稿。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报告草稿写出来之后,没有经过政治局会议讨论,毛泽东便提议直接印发大会进行讨论和征求修改意见,以便更好地集思广益,将报告修改好。经过与会者反复地讨论和修改,最后形成了《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的定稿,作为大会的正式文件。《报告》分为三个部分:(一)目前形势和任务;(二)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中统一;(三)党的问题。

按照原定的计划,报告由***在1月27日的大会上宣读。开会的前一天,毛泽东提议:既然报告已经印发,在大会上就不要念了,由***根据报告的精神在大会上放开讲一讲。这样,***连夜准备了一个提纲。第二天开会前,他在休息室里将提纲送给了毛泽东和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传阅。经常委同意后,他在大会上作了长篇讲话。

讲话同报告一样,也是三个部分,但比报告要分析得更为透彻。关于目前形势,***说:“我们在经济方面是有相当大的困难的。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当前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人民吃的粮食不够,副食品不够,肉、油等东西不够;穿的也不够,布太少了;用的也不那么够。就是说,人民的吃、穿、用都不足。”

对于困难出现的原因,***指出,一条是天灾,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农业和工业减产了;还有一条就是1958年以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这两条原因,哪一条是主要的呢?***说,有的地方,减产的主要原因不是天灾,而是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正如湖南的农民所说的,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对于工作中成绩与缺点的关系,过去常常用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来形容。***在讲话中虽然也认为成绩是主要的、第一位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第二位的,但是,***又指出:“全国总起来讲,缺点和成绩的关系,就不能说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还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甚至还说:“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

如何评价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在当时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在书面报告中仍肯定“三面红旗”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原则是正确的,但他在讲话中又指出:“现在,有些问题还看得不那么清楚,但是再经过五年、十年以后,我们再来总结经验,那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地得出结论。”这实际上把“三面红旗”正确与否的评价问题,留下了将来再作研究的可能,同时也留下了后来党内斗争的阴影。毛泽东后来对***的不满,最初可以追溯到七千人大会。

按照预定的计划,会议在1月30日或31日便可结束,31日晚代表们便可以离京返回各地过春节。可是,到了29日下午,许多人反映,话还没有说完,还憋着一肚子气。有的组还反映,会上还有人压制民主,不让讲话。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同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商量后,决定让与会者把要讲的话都讲出来,把“气”出完,将会期延长。

1月30日,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中心是讲民主集中制问题,强调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让群众讲话。有了错误,一定要作自我批评,让人批评。他批评说:有些人有了错误自己不讲,又怕群众讲,越怕越有鬼。一讨论问题就压制群众的积极性,不许人家讲话,这种态度非常恶劣。他指出: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他说:我的错误也不能隐瞒。“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

1月12日至2月6日,会议开展了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各大组对省委、中央局、中央国家机关及其有关负责人几年来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批评,各省委的主要负责人都在大会上作了检讨,一些部委的负责干部对工作指导上出现的缺点错误作了自我批评。会议洋溢着浓郁的民主气息,与会者畅所欲言,会议的热烈气氛是近几年来所少见的。

2月6日,邓小平就党的问题在大会上作了讲话。他指出,最近几年,党的领导、党的工作是有严重缺点的,特别重要的是党的优良传统受到了削弱。因此,现在必须把党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加强起来,发扬起来。

第二天,周恩来在大会上讲了1958年以来计划工作的失误,作了自我批评,并分析了国民经济存在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

会上还有同志议论到毛泽东的错误问题。其中彭真1月18日的发言就具有代表性,他说:“我们的错误,首先是中央书记处负责,包括不包括毛主席、少奇和中央常委的同志?该包括就包括,有多少错误就是多少错误。毛主席也不是什么错误都没有,三五年过渡,办食堂,都是毛主席批的。毛主席的威望不是珠穆朗玛峰也是泰山,拿走几吨土,还是那么重。现在党内有一种倾向,不敢提意见,不敢检讨错误,好像一检讨就会垮台。如果毛主席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错误不检讨,将给我们党留下恶劣影响。”

林彪也在大会上讲了话,但他在讲话中大搞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林彪说:“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

林彪在此吹捧毛泽东,其用心是不言而喻的。林彪的讲话,成为七千人大会中一段不和谐的杂音。毛泽东却对林彪的发言十分欣赏。他在会后(即3月20日)对林彪讲话稿写了一段批语,其中说:“此件通看了一遍,是一篇很好、很有分量的文章,看了很高兴。”“此件没有什么特殊秘密,可以和别的同志的讲话一同发给那些人看或者读给另一些人听。这个问题向党内中级干部保守秘密,不让他们知道、好好想一想、早做精神和物质准备,是极为有害的。”所以,七千人大会一方面对“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但另一方面对“左”的错误的纠正并不彻底,所以此后几年,在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政治上“左”倾错误却又逐渐发展起来,这当然是后话了。

七千人大会对形势的基本估计是“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困难尽管还很严重,“但是正在逐步地被克服”。可是,会后***、周恩来等人却发现,这个估计还是过分乐观了,其实最困难的时期并没有度过。

1962年2月21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议连续开了三天,除了毛泽东外出南方视察没有参加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成员和中央经济部门负责人共16人参加了会议。由于会议是在中南海西楼会议室召开的,史称“西楼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