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得到姑母的旨意,回去上班了。
他看得很清楚,如今,傅家,丁家得势,他的这个大司马,当不长。
所以,索性在这段时间博个刚正不阿的好名声。之前,都是他们王家的人把持朝政,无所谓依附不依附,如今是外家崛起,自然是给了他继续提升名望的机会。
说句老实话,王莽也担心自己的前途,但是凭他目前的状况,还没有达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阶段,因为他担任大司马的时间太短了,若给他三年五载,任凭换多少皇帝,都换不掉他这个大司马。
王莽自信有这个手段,更有这个魄力,他不缺名望,不缺人气,缺的就是时间的沉酿。
他看得不错,傅太后为王莽主动辞职的事情很是高兴了一阵子,没想到他又回来了,不过回不回来都无所谓,大司马的职务迟早要从他的手里抢过来。
王莽一方面注意皇上及傅家的动静,一方面不断地向上举荐人才,如其中刘向的儿子刘歆,便在他的举荐下,官至光禄大夫,侍中,主持各种经书的编著,修订。
看似风平浪静的朝堂正有一股风暴正在悄悄地酝酿。
七月,刘欣在未央宫赐宴。宴席邀请了太皇太后,恭皇太后,恭皇后,赵太后(赵飞燕)等宫中的大佬们。
侍者们在排座位时,把傅太后的规格提高到太皇太后级别,而且就在太皇太后边上。
王莽提前巡视的时候,发现了这一情况,大怒:“定陶太后,藩妾,怎能与至尊并坐。”王莽命侍者赶紧撤去傅太后的座位,并挪到其他位置。
宴会还没开席,事情就传到了傅太后的耳中。
她几乎要气疯了,恨不得立马把王莽抓来,碎尸万段。
这个宴会,傅太后因此拒绝参加。而参加的人,因为这件事,都各怀心事,吃得很不是滋味。
王莽惹傅太后大怒,很多人都说王莽要倒霉了,但更多的人说王莽真不愧为一个忠臣,刚直不阿,有古之大臣的风范。
傅太后第二天就找到刘欣,希望他罢免王莽。
王莽早就听到风声,索性自己主动点,打报告辞职。
“好好好。”得知王莽辞职,傅太后连连点头,要刘欣马上下旨同意。
刘欣下旨给予王莽大量的赏赐,同时下达的还有罢免王莽大司马的诏书,为了安抚人心,罢免王莽后给他特进,给事中如同三公的待遇。
免了大司马的职务,王莽的心中倒是轻松许多。
“嘿嘿,孰得孰失,尚不可定论。”王莽心道。
大司马位置一空,朝廷呼声最高的是傅喜。
傅喜虽说是傅太后的弟弟,但是傅喜这个人素来不以亲情为私,他屡屡触犯傅太后,为国家尽忠尽力。他虽然不如王莽那么出名,在朝中也比较有声望。
傅太后因此不怎么喜欢这个弟弟,所以她不允许这个弟弟当大司马。
最终,大司马的职务落到了师丹的头上。
师丹性子温和,老实人,偶尔提几个意见,其他时间大都闷声不言,再加上帝师的缘故,自然是个好人选。
王莽去职后,有一个王家人受到弹劾。
这次挨奏的是王莽的叔叔,前大司马王根。
上奏的人是司率校尉解光,王莽的免职让他看到了机会。
刘欣接到解光的奏章,也很高兴。
王氏专政多年,他早就有所耳闻,如今有人来帮他剪除王氏,那是再好不过。
这一道奏章上去,王根被遣就国,王商之子王况免为庶人。
长安城的风向骤然而变,王家的人一个个或贬或免。
王莽见形势不好,遂回到新都封地,闭门不出。
没想到,这一闭门就是七年,等到他再次出山时,又换了一轮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