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球”
在日常生活中,球的种类多种多样,玩法也是变化无穷的,家长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球来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颜色不同的球,通过和孩子一起玩球,让孩子认识各种颜色的名称;家长也可在球里放一个小铃铛,看看球滚的时候,是否会发出好听的声音,这些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家长可以把小球吊起来,鼓励孩子用手去拍打,以发展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或者把小球放在桌子的边缘,让孩子用嘴吹吹看,小球是否会滚动,通过这个游戏,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训练孩子说话时所用的中气。
此外,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球,但是家长不必每次告诉孩子怎么玩。应鼓励孩子去探索、体验不同的球可以怎么玩,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同样一个动作用在不同的球上,结果是否都一样。例如,同样是踢球,踢皮球、踢气球、踢海绵球,球运动的方向和结果都是一样的吗?踢球时用的力量是否一样?同样是皮球,除了滚,还可以怎么玩呢?等等。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球,只要家长善于利用,就能促进孩子观察力、思考力、运动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玩具——动作发展的好伙伴
家长如能为婴幼儿选择适当的玩具,则有利于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以下列出不同作用的玩具,供家长购买时参考:
(1)可被婴儿抓取的玩具。这类玩具不宜太大,应带有响声或音乐的、有细长手柄的玩具,否则婴儿小手抓不住。如摇铃器、拨浪鼓等。通过抓取动作,发展手的肌肉,使动作更为灵敏、细巧。
(2)吸引婴儿爬行的玩具。这类玩具应色彩鲜艳、带有音乐或响声的,能吸引婴儿的注意力。如声控娃娃、电动玩具、音乐玩具等。
(3)学步玩具。如带有轮盘的推车、学步车、踏水车及拖拉玩具。
(4)有利于孩子动作协调发展的玩具。如大皮球:通过抛接吹气的塑料球、踢球、拍球等,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及集中注意力。小童车:家长应选择适合孩子身高的小三轮童车,要求孩子握着车把手,两脚蹬踩向前骑。穿珠子:用较大的空心木珠,让孩子用细绳子串起来,这有助于发展孩子手眼协调一致性。
(5)培养孩子胆量的玩具。家长可常带孩子到儿童游乐场去玩,让孩子骑木马(双手使劲抓住木马把手前后摇动)、荡秋千、乘电动玩具等。
(6)发展孩子平衡能力的玩具。家长可让孩子走花坛边,顶着物件沿着直线走、走平衡木等。
“内八字”步和“外八字”步
1~1.5岁孩子正是开始独立行走的阶段。其走路的特点是:身体不能保持平衡,双腿支撑不稳,肌肉紧张,迈步小或高抬腿或擦地走,而且两腿间距较宽,脚掌缺乏弹性,足弓未发育好,速度快慢不匀。因此身体左右摇晃,手臂摇摆动作与脚的迈步动作不协调。
由于上述原因,有的孩子出现两脚尖向前靠,脚趾向外分开,形成“内八字”步;也有的孩子则相反,脚尖向外,脚跟向内,形成“外八字”步。而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内八字”步和“外八字”步都是一种习惯动作,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当孩子逐步学会维持身体的重心、动作协调后,会自然改变为正常的走路姿势。因此,父母不必过于担忧。
有的孩子“内八字”或“外八字”的现象较严重,到2~3岁还未见好转。这时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每天牵着他的手在画有直线的路上,脚中间对着直线一步步走,也可让他单独沿着直线行走。②父母可有意识让孩子左右脚的鞋反穿,即左鞋穿右脚,右鞋穿左脚。③可让孩子穿纠正走姿的矫正保健鞋,这既有利于足弓的发育,又能促使身体保持平衡,形成好的走姿。④要经常提醒孩子走路时脚尖朝前。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改变过来。
值得提醒的是这时期的“内八字”与佝偻病形成的“O”形腿无关。
培养孩子用匙吃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很多孩子已3、4岁了,还是要成人喂饭。这对孩子动作的发展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一般来说,孩子1岁以后即可训练用匙吃饭。这个动作的训练,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用匙外溢。孩子在用匙吃饭时,不能把匙中的食物完全送入口中,绝大多数从匙中撒在外面或脸上。训练这个动作的年龄为1~1.5岁。具体方法:孩子坐在餐桌边,桌上摆放着孩子用的小碗和其他适用的小匙,碗中盛不太多的饭菜,饭菜不宜太热,而且味道要好,同时孩子要有饥饿感,这样比较容易学会。父母先示范吃饭,再手把手地教孩子怎样用手拿匙,怎样用匙盛饭菜,又怎样用匙把饭菜送到口中,然后就让孩子自己用匙吃饭。刚开始孩子掌握不好,匙中食物撒出很多,地上、桌上、脸上都是饭菜,父母万万不可嫌麻烦,夺走孩子手中的饭匙,改由成人用匙喂孩子吃饭。这样,一方面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也伤害了其自尊心,另一方面也阻碍了这一动作的发展。
(2)用匙稍外溢。孩子能用匙把饭菜大部分送入口中,撒在外面的食物不多。这是在上一层次训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约2岁左右,这时父母应同样与孩子面对面坐着;用语言或偶尔帮助的方法让孩子自己用匙吃饭,周围要少干扰,饭菜要可口,一对一地进行。
(3)独自用匙吃。孩子自己能用匙自如地把食物送入口中,饭菜基本不乱撒在外面。其年龄在2.5~3岁。这时父母一方面要督促孩子尽量不把饭菜撒在外面,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孩子自己吃饭的量够不够,是否有不良的习惯等。
总之,自己用匙吃饭看起来是小事一桩,其实对孩子动作的发展、自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方面是极为重要的。国外的家庭很注意这一方面的早期训练。因此,希望我们的独生子女也能不甘落后,早日学会。
走花坛边的益处
孩子从独自站立到行走,到稳稳当当地走路、跑步等,是他自身平衡动作的一个发展过程。为了帮助孩子提高平衡能力,家长不妨让孩子走花坛边,进行平衡功能的训练,这不仅省力、省钱、方便,而且孩子喜欢走、乐意走、百走不厌,其好处是多方面的。
首先,让孩子沿着花坛边走,可以纠正孩子不良的走路姿势,如“内八字”步或“外八字”步,同时有利于足弓的形成,韧带肌肉的发育,增加腿部力量。
其次,可以使孩子掌握其平衡力,如:走时如何使自己身体不倒,怎样走才能走得远并且不跌下来。开始时家长可以拉着孩子的手走,并教他脚跟对着脚尖,一步一步向前走。一段时间后,可试着让孩子走几步,并注意保护,最后让孩子自己独立行走。刚开始可以两手侧平举走,便于孩子掌握重心,待熟练后可让其拿着东西走,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如“过小桥”、“造房子”……父母和孩子一起走,使孩子觉得有趣,很乐意走,无意之中促进其平衡功能的发展。
再次,家长还可以利用花坛边,让孩子练习“往下跳”的动作,使其从高处跳下来而不跌倒。对于2~3岁的孩子,这一动作看似容易,做起来却难,需要高度的调整能力和技术。孩子喜欢登高,也喜欢从上面往下跳,开始容易摔跤,家长要注意保护,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孩子就能慢慢掌握不跌倒的方法,直至稳稳当当地跳下来。掌握跳下后自身平衡的技能,为以后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打下基础。
总之,家长应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孩子进行动作的训练。走花坛边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它便于孩子脑的平衡功能的发展和大动作的发展。
帮助孩子学会跑步、双脚跳
1~3岁是孩子学习跑步、双脚跳动作的最佳时期,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
(1)跑的训练。跑能锻炼肌肉,增加呼吸运动次数。一般喜欢跑步的孩子身体都比较匀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1岁半到2岁的孩子几乎是用满脚掌跑,摇摇晃晃,手脚协同动作不明显,属于跑不稳阶段。这时,成人应手持玩具引导孩子跑着来拿,同时成人一面后退,一面注意保护孩子不要摔倒,跑一段路后把玩具给他,让他边玩边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用另一玩具引导孩子再跑。至于跑的次数、距离因人而异。但注意不要使孩子疲劳。2岁以后孩子跑的动作就较协调了,并且跑得较稳较远。这时成人可通过游戏,在游戏中示范跑或跟着跑,也可通过听音乐按节奏快慢等形式,教孩子如何正确地用双手交替摆动着跑,怎样跑才不累等,使孩子在娱乐中学会跑。应注意跑的时间不宜长,走与跑相结合。
(2)跳的训练。让孩子学会双脚跳,对其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生理角度看,跳是一个复杂的条件反射建立过程。孩子在克服自身体重跳起来时,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这能锻炼孩子身体大肌肉群和预防肥胖。从心理角度看,孩子学会跳能产生愉快情绪,增强自信和产生勇敢精神。一般在近2岁时,可让孩子进行这一动作的学习。但在学习双脚跳之前,成人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在大人保护下玩各种大型玩具;观看一些哥哥姐姐的跳跃游戏,从中激发孩子学跳的愿望。具体方法是:①让孩子扶双手进行双脚跳,这时成人用双手拉着孩子的双手,然后和成人一起用力跳起来,跳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千万不能用力提拉着孩子的手做双脚跳的动作。②让孩子扶一只手做双脚跳的动作,成人可在前一基础上,慢慢地让他扶着物体跳,也可采取从最后一个台阶扶着栏杆往下跳等办法。③独自双脚跳,成人可采取让孩子通过跳拿玩具,或做小白兔游戏、摘果子的游戏等形式练习。让孩子学跳的动作一定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双脚跳的正确动作特别是落地时,要教孩子两脚掌先着地,两腿稍曲成半蹲状,然后站直。
总之,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帮助,能促使孩子学好跑和双脚跳的动作,促进其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
宝宝上下楼梯的学问
上下楼梯对成人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对3岁前的孩子则需要一个学习过程。上下楼梯能促使孩子大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平衡功能的完善、动作发展上一个台阶。那么,如何教孩子学上下楼梯呢?
首先,要先学上楼梯,因为上楼梯比下楼梯容易。上楼梯先训练双手扶栏上楼,约在孩子1岁半左右开始训练。成人应选择有栏杆或扶物的楼梯,台阶不超过15~20厘米,先自己示范做,然后让孩子双手扶着楼梯栏杆,跨一步并一步,一阶一阶地并脚上楼。初学时,一般以4~5阶为宜,并注意不要让孩子趴在楼梯上爬楼梯,防止孩子从楼梯上摔下来。再训练一手扶栏上楼。最后是独自上楼,即不用任何帮助自己独自上楼,但由于孩子独自上楼的稳定性差,因此要让他靠楼梯栏杆走,以便随时可以扶住。
其次,学习下楼的动作,下楼动作也和上楼动作的发展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约20个月后开始训练,先是双手扶栏下楼,与上楼一样选择有栏杆或有扶物的楼梯,成人示范做,然后让孩子双手扶栏杆并脚一阶一阶地下楼。一段时间后,可训练一手扶栏杆下楼并脚走,最后是独自下楼由并脚走过渡到交替走。
上下楼梯初学时,应选择台阶低、无尖角、木质地板、有栏杆扶手的为宜,训练应贯穿在平常的生活中,如上楼回家、下楼出门、玩滑滑梯等。无论是上楼还是下楼,孩子总是先并脚走,然后过渡到交替走,同时应遵循循序渐进、日日锻炼、放手让孩子走、逐渐增加台阶量的原则,并注意对孩子的安全保护,避免因多次摔倒而使孩子害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