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冰鉴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1500000036

第36章 情态(10)

所以,作为人力资源总监按老板的意图裁“皇亲国戚”时,沟通技巧是第一位的。通过巧妙沟通,让“皇亲国戚”认为自己应该被裁,让“皇亲国戚”主动提出辞职。然后人力资源总监顺水推舟,并主动与老板沟通争取补偿和适当安排,化解矛盾于无形。

(7)即使“皇亲国戚”被裁后,也要经常关心这些人——代表企业和老板对他们表示关心。即使老板没有关心,忘记了,自己也要代表企业和老板用最适当的方式关心他们一下。这些被裁的人对此会表示感动的。哪怕逢年过节只有一条问候短信,这也是人力资源总监应该做的。

情态之辨

原典

皆根其情,不由矫枉①。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②,皆能成器;反之,败类也。大概亦得二三矣③。

注释

①皆根其情,不由矫枉:根,根源于,来自于。情,这里指内心的真情。不由,不任人随意如何如何。枉,弯曲。矫枉,即故意做作。②健举:指柔中带刚,强干豪雄。③大概亦得二三矣:大概,大略,指以上四种情态的大致情形。二三,二三成,意指能看出一些苗头来。

译文

这些情态,都来自于人内心的真情实性,不由人任意虚饰造作。委婉柔弱之人若不曲意谄媚,狂放不羁之人若不喧哗取闹,怠慢懒散之人若能坦诚纯真,交际圆润之人若能强干豪雄,日后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反之,既委婉柔弱又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又喧哗吵闹,怠慢懒散却不坦诚纯真,交际圆滑却不强干豪雄,日后会沦为无用的废物。情态变化不定,难以准确把握,不过只要看到情态的大致情形,日后谁会成为有用之才,谁会沦为无用的废物,也能看出个二三成来。

解读

其实在一个人身上,以上四种特征都多少具备一些,而主要是以某一种为主要特征。从成才角度看,以上四种情态都是人之根性,但并不是全部,只要有其他优点得以补偿,照样可以成大器。

弱态之人,不媚俗迎众;狂态之人,不哗众取宠;疏懒态的出于真性情,周旋态的举止圆滑中不失中正刚健,都可以有所作为。这四种“态”四种人,扬其长避其短,大处着眼,细处分别,得其正者必成大器,得其偏者终为败类。

“弱态”的人若带“媚”,则变为奉迎谄媚之流,拍马溜须之辈,见人摇尾乞怜,这是一种贱相。

“狂态”的人若带“哗”,则为喧嚷跳叫、无理取闹之徒,他们常常因此卑俗下流,粗野无比,这是一种妄相。

“疏懒态”的人若缺乏“真诚”,则会一味狂妄自大,因此招祸致灾,殊不足取,这是一种傲相。

“周旋态”的人若无“健举”,会变得城府极深,几近狡诈、阴险和歹毒,这是一种险相。对这种人,应该时时警惕,处处提防,不能因一人之险恶而乱了自己的阵脚,甚至败坏了自己的事业。

前面所讲的四种情态,都是普遍存在的典型性格,但并不是全部,只要有其他优点得以补偿,照样可以有所成就。

处世活用

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能扬长避短,天下便无不可用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者的识人、用人之道,关键在于先看其长,后看其短。

唐代柳宗元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木匠出身的人,连自身的床坏了都不能修,足见他兢凿锯刨的技能是很差的。可他却自称能造房,柳宗元对此将信将疑。后来,柳宗元在一个大的造屋工地上看到了这位木匠。只见他发号施令,操持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各自奋力做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柳宗元大为惊叹。对这人应当怎么看?如果先看他不是一位好的工匠就弃之不用,那无疑是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一先一后,看似无所谓,其实十分重要。从这个故事中是否可以悟出一个道理,若先看一个人的长处,就能使其充分施展才能,实现他的价值;若先看一个人的短处,长处和优势就容易被掩盖和忽视。因此,看人应首先看他能胜任什么工作,而不应千方百计挑其毛病。

善于从短处看长处,又是识人的一个诀窍。唐朝大臣韩混一日接待了一位经别人举荐来求官的年轻人。韩混置酒设宴招待他,席问,此人表现出脾气有些古怪,不善言辞,不谙世故。通常,这种人多不受喜欢,难被启用。然而,韩混却从他不通人情世故之短,看到他有铁面无私、不曲不阿之长,于是,便命他为“监库门”,即现在的仓库管理员。果然,自他上任之后,从无仓库亏损之事发生。

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要能容其所短。短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本身素质中的不擅长之处;二是人所犯的某些过失。一方面,越有才能的人,其缺陷也往往暴露得越明显。例如,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拘常规;谦和的人多有胆小怕事,等等。另一方面,错误和过失是人所难免的,因此,如果对贤才所犯的小错也不能宽恕,就会埋没贤才,世间就几乎没有贤才可用了。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在向汉武帝的奏疏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缺点和长处往往是共生的,在此方面有优点,在别的方面就可能成为缺点。过分果断就可能是刚愎自用,过分谨慎而行可能就是优柔寡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和过失而使人才失之交臂,要学会容人所短,为人处世也是如此。

商界活用

选人用人要知人善任。但选拔好的人才不容易,虽说对人才不能要求尽善尽美,但人才的品德却是最为关键,不管一人的能力有多么出众,如果没有好的品德,也不能任用他。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工业社会中,作为一个大型高技术公司的分部经理,随时都会面临各种难题,肯尼斯现在就处于这种让人煎熬的境地:都快六个月了,销售额一直在下跌,他的上司为了提高肯尼斯负责的这个部门的销售额,不断给他施加压力。一个多月以来,他一直在热切地期待着可以寻找到一位能给他们带来希望、且有丰富经验的销售人员以增强其部门的销售力量。但直到三天前,他才总算遇到了一位很有希望的人选。

从那个人自信地走进他的办公室的那一刻起,肯尼斯就异常强烈地感觉到这正是他要找的人。随着会谈的深入,他越来越激动了,甚至觉得这真是天赐良机,使他有幸遇到了这个人。此人不仅有杰出的营销经验,而且了解肯尼斯所在行业的来龙去脉;最让人感兴趣的是,这人刚从一个他为之成功奋斗了六年的公司里辞去了一份重要的职务,而他辞职的那个公司恰恰是肯尼斯所在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

通过整个会谈,肯尼斯深深地意识到,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这位销售人员都远远优于他已会见过的其他申请者。正当他打定主意要雇佣那人(再打一两个电话核实一下他的情况)时,那人却有些诡秘地从其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摸出一个小方信封,并从中抽出一张光盘,像握着无价之宝似的拿在手里。

“您能猜出这张盘上存的是什么吗?”他面带狡黠地问肯尼斯。

肯尼斯摇摇头。

那人仍然微笑着,声音中透出些许自恃,他继续向肯尼斯解释说,这张盘里存有有关肯尼斯所在公司的竞争对手——也即他原来所任职的那家公司的大量机密信息,其中就包括其顾客的详细资料以及肯尼斯的公司正在参与竞争的一项重要投标项目的投资数据等。在会见结束时,那人向肯尼斯信誓旦旦地许诺,如果肯尼斯雇佣他,这张盘就属于肯尼斯的了,另外他还将提供更多类似的信息。

在那人转身离开自己的办公室时,肯尼斯心中突然涌起了一种强烈的反应:愤怒。这家伙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肯尼斯明白,这个人的建议与给予都是不合理甚至是违法的,就冲这一点,这个家伙就不是肯尼斯想要的那种人。

后来,肯尼斯直接打电话给那个销售人员,告诉他即使从能力上讲他也许是最适合这个位置的人,但自己还是不准备雇佣他。

由此可见,看人要抓住其内在的品德,这才是关键。

时态之不足与论情者

原典

前者恒态,又有时态。方有对谈①,神②忽他往③;众方称言④,此独冷笑;深险难近⑤,不足与论情⑥。

注释

①方有对谈:方,正,正在。对谈,面谈。②神:这里指目光、眼神。③他往:指目光移往别处。④众方称言:指众人言笑正欢之际。⑤深险难近:深,指城府很深;险,指居心阴险。⑥论情:指建立友情。

译文

前面所说的是在人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态,我们称之为“恒态”。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情态是不经常出现的,我们称之为“时态”。如正在跟人进行交谈时,却忽然把目光和思路转向其他地方去了,足见这种人毫无诚意;在众人言笑正欢的时候,此人却在一旁漠然冷笑,足见这种人冷峻寡情。这类人城府深沉,居心险恶,不能跟他们建立友情。

解读

前面说的几种情态是恒态,但这还不足以全面地观察一个人,还要结合时态,这也是情态的一种。

时态,与恒态相对,直解为运动时的形态,时态与人的社会属性、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人的活动,无不打上环境和时代的烙印。脱离时代与环境而独立生活的人是不存在的。通过时态,能充分体察出人的内心活动。

古人由于各种局限,未能明确地提出“恒态”与“时态”的动静相结合的方法,较多地注意了“恒态”而忽略了“时态”,因而缺陷不小。曾国藩在这方面则脱出了前人的框子而有所创建,明确提出“恒态”“时态”概念,以及恒态与时态相结合的辩证的方法,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机械主义的错误。在这方面比其他人大进了一步。这也是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的过人之处。

不经常出现的情态叫做时态。

比如,正在与人交谈之时,忽然随便地把目光转向其他地方,思想开了小差,这种情况表明:心存别念,或者是心不在焉,没有给对方足够的重视,如无特殊原因,这种人通常缺乏诚意,不尊重对方,心怀他念。如果与这类人交流谈心,那是找错对象了。另一种可能是,谈到一个话题时,他迅速地转向了另一个话题。出现这种情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个人是内倾式思维者,这类人多关注个人内心世界,内心感情敏感而丰富,思维转得快,但不大依据、照应外界的情况变化;另一个原因则是这类人心有别念。前一种原于本性,不足为怪;后一种情况则属于《冰鉴》中不足与论情的类型了。

又比如,大家都在一起说说笑笑,正相谈甚欢,而唯独此人却在一旁冷嘲热讽,无动于衷,或者是冷眼旁观,这种人,要么是高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见旁人胡乱瞎侃,心中不舒服,本不想掺杂到当中去,却又忍受不了大家的乱讲一通,因此在情态上有所表现;要不然就马上走开,不予理睬。这种情况为情理中事,不足为奇。而另一种情况则是没来头的冷嘲热讽,自高于众人,冷漠寡情,居心叵测,这类人就属于《冰鉴》中所说的不足与论情者。

以上这两种人有失常情,有悖常理,他们的城府很深,居心险恶,很难接近。因此,《冰鉴》说“深险难近,不足与论情”。然而对这些“不足与论情”者,也还应该准确地判断他当时情态下的真实想法,否则可能会看错人。仅以情态中的时态论人,而不问其平素的表现,易失于正确。例如,那种“顾左右而言他”的人可能心中另有别情,只是当时未能加以注意而已。对那种“独处”之人,对大伙谈得高兴之事,他并不感兴趣,所以采取了沉默不语的态度,他或许正好有独到之见解。因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背景也是很重要的。

恒态注重于眼观,时态注重的是行为。识人的经验告诉人们:眼观不能完全代替实践,这是千真万确的。因为人的眼睛识人,因种种原因可能会产生某些错觉。所以,要从根本上知人,就要重点关注其行为,通过行为看其表现如何。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可以用花言巧语去骗人,但要用其行为去掩盖自己的虚诈面目是难的,假动作也可以骗人于一时,但不可能骗人一世。

识人,要听其言,观其行。就是强调识人不仅要听其说得如何,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做得如何,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实践。

听舆论对人的评价,对辨别贤佞虽有参考的作用,但难以确定,因为舆论如出于别有用心而颠倒是非之人的口中,好人可以被说成坏人,坏人也可以被说成好人。所以知人要务实,即要实事求是地弄清其人的行为,在事实面前,贤佞自可辨明。因此,看人要看其实践,从其人实践中就可知其人如何,实践是知人的标准方法。

处世活用

通过时态,既能知道这类人心中所想,也可由此推断他的品行德性。

北宋大奸臣蔡京在得权柄乱朝政之前,有个叫陈瓘的见蔡京正在看太阳,直视很久而不眨眼,便告诉别人说:“蔡京直视太阳很久而不眨眼,精神充沛,意志坚强,定力稳健,将来必定能显达富贵。但他自恃天资过人,敢与太阳敌对,心志太高,这种高不是一般的高,将来得志后一定会飞扬跋扈,目中无君,肆意妄为,扰乱朝政。”当陈瓘担任专门为皇帝进谏各种事务的官时,就检举蔡京的奸情罪恶。但因蔡京正在给皇上当秘书,奸情尚未显露,众人都认为陈瓘无是生非,不以为然。后来蔡京得志,果如陈瓘所言,大家这才想起陈瓘的预见来。

只可惜,天下有陈瓘这样知人才能的少;能知陈瓘知人之能的人也少;能相信陈瓘预见的人更少。所以像蔡京这样天资聪慧、奸心内萌的人自然能祸乱天下了。

商界活用

在商业经营中,我们常会遇到那些不露声色的人。对于这种人,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如果言论明显有利于某种人,那么就应知道谈话者试图蒙蔽别人;如果言论明显不利于某种人,那么就应该知道谈话者有意要陷害人;如果言论明显倾向于对某种人际关系不利,那么就应该知道谈话者有意在挑拨离间;如果言论明显避开某些人而不加评价,那么就应该知道谈话的人在有意压抑人才。

有一次,胡庆馀堂的一个采购人员不小心把豹骨误作虎骨买了进来,而且数量还颇大。进货阿大知道这个采购人员平日做事特别牢靠,加上自己手头正忙,也未加详察就把豹骨入库备用。有个新被提拔的副档手(相当于现在的副经理)知道了这事,觉得这又是一个晋升的机会。于是,他就直接向老板胡雪岩打了“小报告”。

胡雪岩马上亲自带人到药库查看了这批药材,发现确实把豹骨误作虎骨了,就命药工全部销毁。眼看由于自己的工作失误,给老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货阿大不安地递了辞职信。

不料,胡雪岩却很和气地劝他说:“忙中出错,是难免的,以后小心就是了。”但他却对那位自以为举报有功、等着被提拔的副档手开了刀,直接将其辞退了。

在胡雪岩看来,身为副档手,发现伪药不及时向进货阿大汇报,已是渎职;而背后打上级的小报告更是心术不正。如果不严惩他反而奖励他,今后大家必然纷纷效仿,这样势必就会造成上下隔阂。

胡雪岩这一招“杀一儆百”,用得干脆利落,没有纵容心术不正的员工。打那以后,胡庆馀堂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打小报告的事情,上下同心,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