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冰鉴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1500000046

第46章 气色(1)

面部气色显示命运

原典

面部如命,气色①如运。大命固宜整齐,小运亦当亨泰②。是故光焰不发,珠玉与瓦砾同观;藻绘未扬,明光与布葛齐价③。大者主一生祸福,小者亦三月吉凶④。

注释

①气色:“气”与“色”合称为“气色”。②大命固宜整齐,小运亦当亨泰:命是人生遭遇或贵或贱、或贫或富、或夭或寿等的根本走向或基本格局,故称“大命”;运则是某种人生状态下的具体遭遇,故称“小运”。整齐,均衡,指先天察赋与后天遭遇均衡。古人认为,先天过盛则夭,后天过盛则庸,二者应该阴阳均衡。亨泰,顺畅。气色应该顺畅,不应枯涩晦滞,否则,枯涩则折寿,晦则伤元。③是故光焰不发,珠玉与瓦砾同观;藻绘未扬,明光与布葛齐价:是故,所以。光焰,光辉,光芒,这里比喻气色。珠玉,珍珠和宝玉,即色彩,这里比喻气色。明光,指色彩明艳、质地柔润的高级丝织品、锦绣之类,这里比喻人的本体。布葛,布是棉织品,葛为麻织品,这里指粗糙的纺织品。④大者主一生祸福,小者亦三月吉凶:大者主一生祸福,“大者”指“命”。由于“命”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属自然之秉性,与人的本体或相生或相克,察之,可以推测一生祸福,故言“大者主一生祸福”。小者亦三月吉凶,此句“亦”字后承前省略一个“主”字。小者指“运”。三月,实指一段不太长的时间,而非确数。

译文

如果说面部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大命,那么气色之相则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小运。大命是由先天生成的,但仍应该与后天的际遇保持均衡,小运也应该一直保持顺利。因此,如果光辉不能焕发出来,即使是珍珠和宝玉,也和碎砖烂瓦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色彩不能呈现出来,即使是绫罗和锦绣,也和粗布糙葛没有什么区别。大命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祸福,小运能够决定一个人一段时间的吉凶。

解读

“面部如命,气色如运”;“气色”是“气”和“色”的合称,二者是中国古代哲学之独有概念。

1.“气”的含义与分类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大致包涵着以下几方面意思:

(1)“气”是自然万物的本原或本体。古代哲学家认“气”是一种不断运动着的精微的物质,这种精微物质,没有具体的形体、声音、状态等。也就是说,它不是某一具体物质状的东西,而是万物统一的基础和生成的本原。

(2)“气”是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始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或聚散,或升降,或变幻,运动是“气”自身存在的条件或形式。“气”之所以具有如此功能,是因为自身包含着阴阳的矛盾与统一。

(3)“气”是一种物质媒介,充塞于宇宙之间。古代哲学家们认为:茫茫宇宙中的日月星辰的存在和运转之所以处于长期的和谐秩序之中,各种各样的事物之所以能够共同存于一个系统之中,是于彼此之间有一种东西能够使之互相贯通,吸引着使其不离开,排斥着使其不碰撞,这种东西就是“气”。

(4)“气”是人生之性命或生命力。是人先天所生之气。它可以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可以驱病健身,延年益寿。它负载着人体生命信息,人生的贵贱、尊卑、贫富、寿夭、善恶等都与“气”息息相关。人察“气”而生,而“气”有“清”有“浊”,因此从“气”就可推度人的命运。

(5)“气”还是一种道德境界。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气”是集“义”所生的一种理想、充实天地之间,与天地之气相贯通。这种“气”不是具体的血气,而是知气、神气,是一种精神,是后天所养的“浩然之气”。

总之,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气”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体的道德精神,关系到自然界、社会,还关系到人生。古人识人术之“气”自然来源于哲学之“气”。古人认为,天地统御着阴阳二气而成德,二气交通畅和万物变就会兴盛,二气乖戾阻塞,万物就衰败;人也是秉承阴阳二气而生,依靠阴阳二气而长,因此,“气”是人的生命之原动力。

古人认为,“气”为“至精之宝”,与人的健康和命运息息相关;“气”还是检验人的道德精神的指示器,通过“气”可以看出性格的优劣和品德的高下,即“气乃形之本,察之见贤愚”。

古人认为,人禀气而生,“气”有清浊、昏明、贤鄙之分,人有寿天、善恶、贫富、贵贱、尊卑的不同,这些由“气”能反映出来。气运生化,人就有各种不同的命运和造化。“气”旺,则生命力强盛,头脑也就易处于清醒状态,处理问题的正确率就高,失误少;“气”衰,则生命力衰弱,精力不充沛,头脑就会变得混沌不清,失误就增多。生命力旺盛与否,与他日常行事的成败有密切联系。生命力不强,难以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自然难以成功。生命力旺盛,则能长期充满活力、精神焕发,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气”的旺衰,与人之好动好静并不一样。好静好动与性格有关,与“气”则无直接联系。同时应注意,有的人“气”躁,其人好动,“气”沉,其人好静,那个“气”与这儿所讲的“气”不是一回事,应区分。

2.“气色”与“命运”

因为“气”的表现形式是“色”,所以古人就通过观察人的“色”来评断人。毫无疑问,“色”就人体而言,指的是皮肤颜色或色泽。皮肤的颜色有白有黑,色泽有亮有暗。皮肤黑白红黄,首先与种族遗传有关,其次与气候有关,还与皮肤中所含的色素有关。因此,皮肤的黑白并不重要,重要是看皮肤有无光泽。例如,白而无光,是傅粉之白,是惨白,是白骨森森之白,这当然算不上好的“色”。黝黑而发亮,生气盎然,精力充沛,这是上佳的“色”。这里论到的色,与肤色并不全同,它是气在外表肤色上的表现,与“气”互为表里。

传统中医认为:“气”和“色”是密不可分的,“色”与“气”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气”是“色”的根,“色”是“气”的苗;“色”来源于“气”,是“气”的外在表现形式,“气”是“色”之根本,“气”盛则“色”佳,“气”衰则“色”悴。如果“气”有什么变化,“色”也随之变化。古人合称为“气色”。人们常说某某人面部发黑,有不顺之事,就是指色而言。人生病,其“气色”不佳,就是“气色”之说的一种表现。

“气”可分为两种,一为先天所禀之“气”,一为后天所养之“气”,即孟子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气”既如此,“色”自然也分为先天所禀之色和后天所养之色。古人就是凭这两个哲学概念去判断人的优劣和吉凶祸福,去预测一个人的命运,认为“骨骼管一生之荣枯,气色定行年之休咎”。“气色”既有后天所养者,它们一定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所以又有“行年气色”之说。“生命在于运动”,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气色这一概念在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气与命相对,色与运相配。要注意的是,“命运”一词当是“命”与“运”的合称。

“命”,什么叫做“命”?古人曾说:遥远无知的叫做天,无可奈何的叫做命。由此可见,“命”是一种先天禀赋,或是一种先天获得的体现宇宙运动变化的生命力。英国《宗教伦理百科全书》认为:命是一种势力,那是我们人为的能力所不能抵抗的。它是一种机械的、物质的、无意识的势力。这种势力能管理全世界,便是人也在被管理之列。《冰鉴》认为,这种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它是可以推度和预测的。

“运”,什么叫“运”?“运”又叫“气数”,指阴阳运行的变数,有时又叫“时会”,意为在运动变化着的不同宇宙状态中的机遇或遭际,所以别称就是“运气”。

尽管“命”“运”经常合起来统称“命运”,但是细究起来,两者并非一回事。可以这样理解:命是先天禀赋,无法改变;运是后天造化,可以选择和变化,但力量不全来自人的主观意志。人分多种,有“命”好“运”佳者,此为上上者;有“命”好“运”不佳者,一生有成,但往往不顺利;有“命”不好但“运”佳者,一生顺利,但成就不会太大;有“命”不好“运”不佳者,则一生坎坷,终无所成。

“大命固宜整齐,小运亦当亨泰”:“大命”指人生遭遇(贵或贱、贫或富、夭或寿等)的根本趋势和基本格局,所以称“命”为“大命”。“大命固宜整齐”,意指人的福泽应当比例均衡,不宜失调。如果失调,不平衡,则智者往往早夭,福者往往庸愚,这种状态自然谈不上好命。“小运”指人在某种状态下的具体遭遇,所以称“运”为“小运”。“小运亦当亨泰”,亨泰,在《周易》中有“元亨利贞”之说,泰有“天交地泰”之名,亨泰就是吉利顺畅之义,意思是说小运流年如顺和通泰,方才是好。如果小运偏枯晦滞,也易早夭,或元气不足,难当福贵。犹如有钱却不会花之人,守着巨大财富,却享受不到人生富足的乐趣。古人认为,先天禀赋过盛就会短命,后天修炼过盛就会平庸,因此《冰鉴》主张“大命固宜整齐”。气色应该通畅,不应该枯涩晦滞;枯涩会折人阳寿,晦滞会伤人元气,所以说“小运亦当亨泰”。

气色旺,自然有光泽闪烁。在《冰鉴》中,作者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珠玉自比瓦砾珍贵百倍,因为它有闪烁悦目之光焰,如果失去了美丽的光泽,与瓦砾还有多少区别呢?丝绸绵绣,如果失去它明艳光滑的色泽,与平常的葛布又有多少区别呢?人之气色旺,则有光泽。失去光泽,还能说气色旺吗?那么其人之命运自不可言“好”了。

古人认为,“气色”对人之命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大处说,可推测一生的祸福;从小处讲,也能主三五个月的吉凶。“大命”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不会轻易变化的,属于人的自然属性,与人体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因此对“大命”进行考察,可以推算出一个人一生祸福,因此《冰鉴》说“大者主一生祸福”。“小运”是人生状态的具体际遇,有先天的赋予,也有后天的修炼,与人的本体也有相克相生的关系,是临时而发,随时而变,或明或暗,变动不居的。所以对“小运”加以考察,可以推算出一个人某个阶段的吉凶,因此《冰鉴》说“小者亦三月吉凶”。

据《明外史·袁珙传》载:明代有个名叫袁珙的人是个传奇人物。相传他出生之时就不同凡响,非常喜欢学习,思考问题很深,还能做诗。

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一天,他来到珞珈山,遇到了一个叫别古崖的僧人。别古崖练就了一种观气识人的神技,一眼就看出袁珙是一个可造之材,准备把观气术传给他。

观气术最重要的是眼睛。只有将双眼训练成火眼金睛,对颜色的反应特别敏锐,才可能从气色之中分辨出人物秉性来。那个僧人让袁珙抬着头看太阳,久久地看着阳光。不久,袁珙就觉得天旋地转,什么也看不清,但僧人一直让袁珙坚持。过了一些时候,僧人又将袁珙关在一个暗室之中,里面放一颗小红黑豆,让袁珙指出小豆的准确位置,并设法把小豆取出来。开始的时候,袁珙什么也看不见,一片漆黑。后来经过慢慢地练习和适应,在黑暗中也能看出小红黑豆发着幽幽的红光。之后,僧人又想出了更奇妙的方法,他在窗外悬挂一束五彩线,让袁珙在夜色中分辨彩线的颜色。由于有看太阳和看小豆的训练基础,袁珙轻而易举地将彩线的颜色分辨出来,毫无差错。

以上训练只是打基础,从此以后,僧人正式传授袁珙相人之法。僧人点燃两个火炬,让袁珙分辨人体各部位所散发出来的气色,再参考这些人的出生年月去预测吉凶。袁珙感到十分奇怪,他以前根本没有注意过,在夜间用火炬照射,颜面还能发出各种气色。袁珙就这样学会了神奇的观气术。

到了元朝至正年间,袁珙游览到浙江西部。时任宪史的陈泰、项昕、沈博、郑文祖等人与袁珙是好友。有一天,这些人都聚在一起。袁珙看到陈泰神庭金匮部位黑气缭绕,断言说陈泰中午时分有免官之祸。他又望了望项昕,见他面部地角处有鱼鳞纹气状,不出三日,家中便会有火灾。他又说沈博面部中央有赤白相间的气贯穿,为梅花形状,点点闪光,这显示三个月之内其父辞世。之后,郑文祖也请袁珙观观气,袁珙看了看说:“你的印堂和山根部位有红气隐隐发光,夏秋之交,你有官临身,而且一定是在南方为官。”

这一切都如袁珙所言一一应验了。

我们权且把这当成传奇故事,不必认真,因为这个故事《明史》正传不载,仅见于《明外史》;而且稍有科学常识的人便知道长时间看太阳对眼睛的伤害是很大的。不过,它也告诉我们,通过气色识人的方法却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来积累经验。

处世活用

气与色连用,气与色是源与流的关系。气是根本,色是表象,气盛则色佳,有光泽,气衰则色悴,无光泽。这可以从睡眠充足、休息得宜的精力充沛状态与疲惫万分、憔悴不堪的前后对比中找到答案。如果气有变化,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是说“气色”与健康之关系的。

战国时代有一位名医叫扁鹊,扁鹊的医术十分高超,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有一次,扁鹊路过齐国,蔡桓公知道了,便派人以宾客之礼接待他。扁鹊一见到蔡桓公,就告诉蔡桓公因纵情声色,病在肌理,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否则病情将不断加重。蔡桓公觉得自己精精神神的,没有哪儿不舒服,认为自己根本没病,以为扁鹊在吓唬他,其目的不过是用危言耸听骗点钱花。因为扁鹊名气大,蔡桓公还客客气气地送走了扁鹊。

过了十几天,扁鹊又去见蔡桓公,告诉他疾病已经进入了内脏,赶紧治疗还不太晚,否则后果就严重了。蔡桓公认为自己每天能吃能睡,哪里会有什么疾病,仍然不相信,又把扁鹊送走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扁鹊又去见蔡桓公,只是远远地望见,招呼也没打,转身就往回走了。旁边人很奇怪,问他为何。扁鹊说,蔡桓公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了。果然,数天之后,蔡桓公就暴病而亡。

扁鹊三次见蔡桓公,没问情,没把脉,却知道他的病情轻重——在中医所用的“望、闻、问、切”四诊中,他只用了“望”。然而这个“望”的功夫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技巧,除了天赋之外,完全来源于丰富的经验。他望什么呢?就是望本章所讲的“气色”。

从气色上来鉴别人,目的在于宏观上考察一个人的才能品德与平生际遇的关系。这里不妨先讨论一下人们常讲的“有才能”与“运气好”的关系。

如果把人的才能比作命,时机比作运,那么命运之说就带有一些现代色彩了。至少宿命论色彩不再显得那么浓厚,才能可以逐渐提高。因此命可以由自己来掌握和控制,但时机与环境却不能任由自己选择,因此运是由外不由己的。如此一来,即可理解,命运相济的条件下,一个人可以取得绝对成功的道理了。

有才有德的入,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一点一点积累经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但他究竟能成功到什么程度呢?这就不仅仅与能力品德相关了,要考虑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征。比如周瑜,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英才,可惜有比他更智慧的诸葛亮挡在他前面,使他黯然失色,因此有“既生瑜而何生亮”的悲叹。如果时空隧道将周瑜换置到没有诸葛亮这种天才人物的时代中去,他会不会有更长的生命,取得更多的光芒四射、耀照千古的成就呢?这是一个值得再研究的问题,因为时机与环境,那种才能不是很高,却处在历史的浪峰上的人物,即使他自己不愿意上去,但赶鸭子上架,环境把他推了上去。

廖化一向为人看不起,因他出身黄巾,后落草为寇,身份低微。尽管在关羽千里走单骑时,救了甘、糜二夫人,且拜敬关羽,“欲以部下人送关公”,但关羽仍“寻思此人终是黄巾余党,未可做伴,乃谢却之”。直到刘备进军收川时,廖化率军来投,才蒙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