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永庆全传
1732000000030

第30章 人格魅力,铸就辉煌(1)

他是台湾地区的商甲富贾,他是石化界的大鳄,他在台湾政商两界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与影响力,但是他却为人和蔼,性格直爽,毅力惊人。他从不畏惧强权,从不惧怕官绅富贵,他敢于讲常人所不敢讲的话,敢于做常人所不敢做的事。他虽为商人,却从不耍奸使诈,他以信义为重,为自己赢得了极高的信誉。他虽身价过亿,但却教育子女生活上要节俭持家,丝毫不能骄纵奢侈。他对自己极其吝啬,但对公益事业却极为热心,他曾说:“有钱不拿去做公益,是种罪过。”这就为他的子女树立了高大的形象。

一个人最大的魅力,莫过于他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在无形中会幻化成一个人的处世风格、影响力、号召力和领导力。成功的商人不仅要有灵活的商业头脑,还要有超强的人格魅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格魅力也可以转换为商业利益。

一勤天下无难事

纵观王永庆的人生轨迹,我们不难看出一条贯穿他一生的主线:勤劳——坚韧——道德高尚——不满足——态度认真。这些品质融入了他生活的点点滴滴,贯穿于他创业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让他从一个村少成为台湾巨富。

1975年1月9日,王永庆在接受美国圣若望大学赠授荣誉博士学位的典礼上,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他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

“而且,出生在一个近乎赤贫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刻苦耐劳,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由于生活中受过的煎熬,才产生了我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

从这一段话里,我们可以知道,刻苦耐劳不但是王永庆的座右铭,也是促使他成功的主要动力。事实上,世界上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相差无几,可是为何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呢?关键之一就在能否刻苦耐劳而已;天底下绝对没有舒舒服服就会有成就的事,凡事都有前因后果,下苦工夫才会有好结果。

人人都在追求舒适与快乐,可是都忽略了追求舒适与快乐一定要付出代价。例如,如果一整个星期都很努力工作,遇到星期天休息,一定觉得很舒服;相反的,如果整个星期本来就无所事事,星期天再休息,恐怕不但不觉得舒服,反而觉得很无聊。再例如吃东西,偶尔吃一顿大餐,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如果天天吃大餐,非但不是享受,反而是受罪。

王永庆强调说:“追求舒适与快乐的代价,就是刻苦耐劳。”

王永庆一生坚信“一勤天下无难事”的信条。这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他的经营理念,而且是他生活的准则、一生的功课。

“勤”作为王永庆的经营理念,并没有什么宏篇大论,也没有什么专业名词,或者建立什么抽象的模式,在他的意识里,“勤”只和身体的两个部位有关,那就是手和脑。

首先是手勤。可想而知,手勤和做事是分不开的。手勤就要比别人多干活,多干活就意味着能有多一点的收获。好比搬石头,手勤的人会在一天里搬三车,而手慢的人只能搬两车,差出了一车,也就差了一车的钱。手勤不管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生意上都是好处无穷的。

在王永庆看来,手勤分几种,有的是肯卖力气,有的是手脚麻利,有的是闲不住。

有些人肯卖力气,在所不惜。好比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力气是不错的,她一个女人可以抵得过三个男人,所以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好雇工。肯卖力气要有好的身体,这样才有资本。不然,手无缚鸡之力,就算是肯卖力气也不见得会有多大的收获。

很显然,肯卖力气就要涉及到吃苦的问题。搬石头用的是力气,搬其他的东西用的也是力气,都是需要花费力气的。多搬就多花力气,少搬就少花力气。这样,能不能下力气,能不能吃苦就成了是否可以多得收获的条件。如果每天的收获是一定的,这样就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有些人会偷懒,如果是给别人做事,就会想办法少做一点,如果是给自己做事,就希望别人多做一点。其实,这种思想是不可以接受的。

可见,肯卖力气是一种经营素质,而且效果很直接。

有些人则手脚麻利,做事情比别人快。一项工作往往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分散而独立,很多人是一个环节做完了再去做下一个环节,这样就会浪费很多时间。比如野炊,在森林里煮饭,要找木柴、挖野菜,还要钓鱼。有些人会一件一件地去做,那样是很浪费时间的;可是如果一面挖野菜一面捡柴,就会节省一些时间。同样的道理,钓到鱼时就马上把它清洗干净,带回来就可以直接入锅,就又能节省一些时间。因此,有时候人们在做一件事的同时,还有能力做一些别的事情,要学会统筹安排。

好比一辆车,可以装5吨,你绝不会只装3吨就走。就算是要拉的货装完了,也完全可以再附带一些其他的东西,这样才不会浪费能量。但是,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装满就开车跑了。其实这样的人是不会获得额外的收获的。

手脚麻利的人做事情就会有效率。你如果手脚麻利,在同样的时间内就会做很多事情,而且做事情还会很从容。或者同一件事情,手脚麻利的人可以很快做完,他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但是,人们往往由于懒惰,并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而同时做几件事就很容易出错。

手脚麻利是王永庆非常推崇的一种经营素质,而且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王永庆是一个既闲不住又肯卖力气的人,这样他就能更加合理地利用时间,获得许多意外的收获。

再就是脑勤。脑勤就是要多思考。一件事情会有许多种解决方法,用哪一种方法呢?这就要进行比较,思考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可见多思考是非常有好处的。王永庆就是一个多思考的人,他随时随地都在想问题,不让脑子闲下来。因为他觉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压先想好,做好安排,做到未雨绸缪。及时发生一些特殊情况,也能够应付自如。

王永庆认为多思考有两种形式:积极筹划;不断反省。

积极筹划就是要找思路、想办法。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思路,这个思路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通过别人的实践经验得来的,这就需要多思考,开动脑筋想办法。要思考经营所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如何实现,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等等。通过思考,可以达到追根究底的目的,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省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经营思路来反省自己,启发自己,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实现自我完善。经营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的过程。因为市场是变化的,所以经营也要不断变化,以适应不同的消费,这些都需要通过反省来实现。

他真正懂得勤劳的意义,是自己开米店的时候。米店是自己的,这样做起事来就特别卖力。原来给别人打工的时候,虽然也很卖力地干活,很勤快地做事,但并不是真心的,总在心里藏了一个侥幸的种子,趁老板不注意就开小差,即便是在做事,也是得过且过。现在为自己做事了,好坏都是自己的,干与不干都是自己说了算,没有人骂他懒,也不会有人说他不勤快。这反倒让他自己开始督促自己要勤快,多做事,少说话,对人要和气。

为自己做事是王永庆勤快的动力所在。最初米卖得很少,王永庆要不断地想办法,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为了增加米店的销量,他甚至送货上门,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当然王永庆也从中尝到了甜头,他的米店开始红火起来,米店的顾客不断增多,这是对勤劳的褒奖。他从中尝到了甜头,他相信勤劳是改变自己处境的决定力量。

这些经历让王永庆明白,没有吃过苦的人就不会知道什么是甜。就拿简单的跑步来说,只有满身大汗之后才能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果只是贪图安逸做个样子,就体会不到运动的快乐。对于这一点,王永庆是深有感触的。他坚持跑步将近半个世纪,哪怕是80多岁的高龄仍然坚持。到了这样的年纪,大部分人都会含怡弄孙,颐养天年,不会再强求自己做什么,然而他却不同,仍然积极坚持几十年都在做的事。因为他知道,走走路、散散步固然轻松,但效果比跑步小得多。许多事情都是要经过千辛万苦才可以办成的。道理虽然很浅显,人们却很难做到,这是一般人的通病。

王永庆认为,要克服这个毛病,就必须做到勤快。比如,太太刚买回来的鱼,先生有时候会嫌鱼太腥了,或是嫌鱼肉不够鲜嫩;但是假如鱼是你自己辛苦钓到的,不管是什么鱼,吃起来都会感到非常可口。再比如,家里客厅摆着一盆漂亮的花,你会因为这盆花的美丽而感到愉悦,可是一离开家,你很快就会忘记它,那是因为你和这盆花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如果是花的园丁,从种植花苗开始,要除草、施肥、调节土壤的水分,经过一番辛苦的栽培,花终于开了。园丁看到这盆盛开的花,内心的喜悦绝对超过一般人。之所以对事物的感觉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关键就要看你对这些事物是不是下了功夫。所以,人只有经过一番苦心的追求,才会真正尝到收获的甘美滋味。所以,王永庆经常拿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年轻人,任何时候都要勤奋。现在很多年轻人刚刚进入社会便急功近利,希望一下子能够有很大的成就,而结果大部分是以失败告终,成功的很少。这就是违背了先苦后甜的原则,不具有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最终肯定会失败。凡事都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靠勤快,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成功。所以,年轻人到社会上谋求发展,一定要有“先苦后甜”的思想准备,谋求成就不可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打基础。须知,一口是吃不成一个大胖子的。年轻人虽然没有必要把一切想得太困难,但也不要想得很简单。往简单里说,道理很浅,那就是肯吃苦,好好打基础,要刻苦耐劳,甘于吃亏。

有些人认为默默而勤劳地做事无法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样自己就吃亏了,风头都被别人抢去了。但是你要知道,命运是公平的,你吃亏的话,总会有一天会得到补偿的。

王永庆办碾米厂的时候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才有了碾米厂的发达。这让王永庆明白,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王永庆时刻提醒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他觉得,有时看似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只要和发达国家的水准一比较,就会发现自己的企业没有任何优势,因此,只有靠勤劳的工作才能够生存下去,才能够创造未来。

毅力恒久惊世人

王永庆是一位毅力非常坚强的人,这从他每天坚持跑步可以看出。他以前打高尔夫球,后又改为游泳,从1978年8月开始了晨跑。他每天清晨四点钟起床,不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晨跑,即使在国外,或者生病了,照样坚持跑步。王永庆的晨跑开始在敦化南路台北市立体育场,每天跑体育场的操场12圈,操场一圈是400米,12圈就是4800米;后来慢慢增加到每天10,000米。医生见他太瘦了,劝他减少运动量,于是每天跑5000米,外加半小时的毛巾操。后来,他改在家中顶楼空地漫步了。

王永庆认为跑步很枯燥,但为了锻炼强健体魄,就持之以恒地做了下去。

久而久之就感到跑步是日常生活之一,从而不觉辛苦了。

他说:“像我这样年龄的人,走走路,散散步也是可以的,但是,主要是因为过去锻炼不够的关系,假如以前早有锻炼的话,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必须早上起来跑步来强制自己运动。”

他对于平日晨跑,一遇刮风下雨就停跑的人,颇不以为然。

王永庆认为,人生就像在跑步一样,要每天不断地练习。如果你要比别人跑得快,那就必须加倍努力。

王永庆说:“如果别人跑在你前面,你就要尊敬他。因为他比你努力。”

他每天早晨跑回家之后,都自己准备洗澡水。有人问他:“怎么不让别人先替你准备好,你一跑回来,就可以很方便地洗澡了呢?”他回答说:“假如你让别人准备洗澡水,就会有很多问题发生,别人为你准备的水就会太冷或太热,而且当你对比别人服侍习惯之后,对这些情形就比较不容易忍受了。尤其是冬天,遇到洗澡水冷了,甚至要发牢骚,服侍你的人也会无所适从,种种问题就来了。准备洗澡水也不是什么难事,应该自己动手才对。水要多热多冷,自己最清楚,温度最适当,洗了也舒服,这样才叫合理化。如果认为这是小事情,不去求个道理,这样也好,那样也好,久而久之,很多事情就会变得不怎么合理了。”

一丝不苟亲上阵

身体力行,是王永庆的一大特点;他的一丝不苟的处事态度也令人叫绝。

王永庆成长的时代,正逢社会动荡时期,加之他家境贫寒,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所以很早就踏进社会,开始谋生与创业。不过,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王永庆超卓的能力与见识,都不是学校所能给予他的。可以说,正是社会这所大学,给了他作为实业家所需要的魄力与胆识。

有一次,王永庆在东京和一个朋友见面,朋友说自己很想改行,问王永庆什么事业比较容易做。由于王永庆当时对东京的情况并不熟悉,一时间也没有给他答复。一天,王永庆和这个朋友相约在一家寿司店见面,发现做寿司的师傅在切生鱼片时直接将鱼皮丢掉,同时他想到日本人一般不喜欢鸡皮,所以鸡皮和鱼皮都非常便宜。

于是,王永庆建议这位朋友用油炸和炖的鸡皮、鱼皮做台湾人喜欢吃的润饼,用它们做的润饼既好吃,又看不出来。这个朋友起初想用日本的春饼皮作为包在润饼外面的面粉皮,但王永庆认为春饼皮太厚,而润饼的皮要很薄很有劲道才可以。而且做生意一定要有与众不同之处,没有特色的东西是很难赢得顾客的。所以,王永庆建议这位朋友回台湾学习如何做润饼的面粉皮,因为这种东西日本人不会做,也就无法和他竞争了。王永庆的建议果然帮了这位朋友的忙,帮他走出了困境。

王永庆经常告诫自己的下属要不断努力,育人先育己,他认为如果经营者要发展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以身作则,卖力苦干。如果一个人比你能干,比你更会做生意,他是不会跑来帮你卖力的。所以不要只想着要别人做事,而是在要求别人的同时,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王永庆还认为,一个人若想学到真正的东西,还必须身体力行地去做,否则就不可能得到实用的经验。他说:“一个人知道什么是一回事,而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真正去努力追求,则是另一回事。如果事情没有成功,多半的原因是努力还不够。我在事业上能够有一些小成绩,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条件和原因,只不过是比较肯下决心并身体力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