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瓦尔密村一线的普鲁士军队,在炮轰后试图攻占法军阵地,法国革命军经受住了炮火的考验,英勇抵抗,普军很快开始了全线撤退,迅速撤出法国领土。
这是因为腓特烈·威廉听了他叔叔的“幽灵”——费列利的话的原因。
丹东的“兵以诈立”的计谋可谓是用得奇绝了,不但使对方错过了战争的有利时机,而且使己方赢得机会,取得胜利。
军服袖口上的钮扣
一个半世纪以前,在欧洲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就是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军队。军队的那些将领个个勇猛善战。可是有一点,却使拿破仑伤透了脑筋。那就是,这些将领们一点也不讲卫生,擦鼻涕不用手帕,而是用袖子——就像小孩子一样。拿破仑不知道提醒了他们多少回,可他们总不当一回事。有一次拿破仑叫卫兵买了许多手帕发给他们。第二天却发现将领们仍在用袖子擦鼻涕。这下拿破仑有点生气了,他把将领们叫到跟前,问手帕到哪里去了,有些将领翻了半天的衣服也没找到手帕,只得说:“丢了。”“忘在家里了。”更有甚者,说是当手纸用了。这下拿破仑发火了,吓得将领们低下头,不敢抬头看他一眼。拿破仑命令他们脱下军服,然后叫他们回去,听候处置。将领们以为要撤他们的职,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可是,第二天拿破仑又把他们叫来,把军服还给了他们。将领们喜出望外,忙把军服穿上。这时,有个将领正好打了一个喷嚏,又习惯性地抬起手肘,用袖子去擦鼻涕。真是不擦不要紧,一擦却疼得他“哇啦哇啦”乱叫起来。原来拿破仑在他们的衣袖处钉上了一排排的纽扣,密密麻麻,那将领还用袖子去擦鼻涕,怎么会不疼呢?打那以后,将领们逐渐改掉了用袖子擦鼻涕的坏习惯。
这件事传出去,许多人觉得新鲜,就纷纷模仿,在自己的衣袖上钉上许许多多的钮扣。直到今天,袖子上依然钉扣子。
今天成为习惯并且流行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有一个光辉的起点,往往是在不经意中歪打正着了。
巴顿说服老上校
1943年3月的一天,艾森豪威尔将军命令巴顿接替弗雷登多尔将军,去指挥突尼斯的美国第二军。
一次,巴顿为了整顿军纪,发出了“头盔上必须标明军衔”的命令。然而,一名资历很深的老上校却拒绝执行命令,他认为,在头盔上印老鹰等于向敌人提供射击目标。由于他的想法颇有道理,许多军官听了也就理直气壮地不标明军衔了。整个第二军士兵身上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纪律十分松弛,见到长官既不敬礼,也不叫一声长官。
巴顿找到这位老上校,质问他为何不服从命令,老上校争辩说:“我常到前线去,头盔上标明军衔无疑是为敌人提供射击靶子,如果我死了,就不能为你和我的部队服务了。”
巴顿听后笑了笑说:“上校先生,上我的车,到前线看看,你就会发现,你的看法是不对的!”一到前线,士兵们立刻认出了车上的巴顿将军,他们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向他立正敬礼,向他欢呼。这时老上校才发现,巴顿的头盔、双肩和领子两旁,以至吉普车上都标有二星标志。巴顿边向士兵们还礼边对老上校说:“他们指望你来领导他们,但你不佩戴军衔标志,他们对你就视若无睹,你就起不到领导作用。一名指挥官应在部队前面指挥士兵,即使战死也在所不辞。士兵们一定得知道谁是他们的指挥官,戴上你的军衔标志吧!”老上校听后,心悦诚服地说:“巴顿将军,您说得对!我立即照办。”
面对老上校的偏见,巴顿既不是长篇大论地反驳,也不是用命令的方式压服他,而是要他乘上车看一看实际情况。这样,事实就把顽固的老上校说服了。
隐伤不露稳军心
楚汉两方久久处于相持状态,胜负未决。项羽对汉王刘邦说:“天下动荡不安,只因为我们两人。我愿意向您挑战,以决雌雄,不要让天下的父老百姓白白地为我们而陷入战乱的灾难之中。”汉王笑着拒绝说:“我宁可跟您斗智,也不同您拼武力。”于是项羽就和汉王一起隔着广武涧对话。汉王列举了项羽的十条罪状,项羽大怒,埋伏的弓箭手射中了汉王。汉王的胸部中箭受伤,然而他却摸着脚说:“敌人射中了我的脚趾头。”汉王因为受伤很重躺下了,但张良竭力劝他起来出去慰劳军队,以此来稳定军心,不让楚方乘机进攻汉军。汉王出帐到军中慰问士兵,结果伤势加重,于是部队进入成皋。
不要向敌人露出自己的伤口,不管你受伤多么厉害,只要你还有站起来的力气,就要用站着的姿态来迎接挑战。
拒女色扬军心
李光颜是唐宪宗时的忠武军节度使,他为人识廉知耻,清正威严。唐朝中期,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申、光、蔡三州叛变,唐宪宗任命韩弘为淮西清军行营都统,统兵十万,讨伐叛军,但韩弘常常借叛贼的声势,要挟朝廷对他迁就、宽容,所以尽管他身负讨伐吴元济的使命,却不愿尽力讨伐,反而嫉恨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奋力讨伐叛军的举动。
他图谋暗地阻挠,但苦于无计。想来想去,他决定用美人计拖李下水。于是他在洋州城遍求女色,终寻得一绝色美女,教以琴棋书画,让她衣着绫罗绸缎,穿金戴银,花费几百万钱来刻意打扮,然后派使者送去给李光颜,希望李一见美女就神魂颠倒,从而懈怠军政。
使者举着韩弘的信来到李光颜的军营,说:“韩大人顾念李大人征战辛苦,欲进一妓,以慰问李大人征役之思。”光颜说:“今日已晚,明早再接纳吧。”次日早晨,李光颜大宴将士,三军威集,传令使者进贡美妓。美妇来到,举座皆惊叹其美。光颜对来使说:“令公韩弘顾念光颜离家室久,舍美妓相赠,我确实应该承受这一恩德。但是光颜受国家恩深,誓与逆贼不共戴天。今战将士卒数万,皆离妻别子,效命沙场,冒着刀光剑影与我讨逆,我李光颜有何面目以女色独自为乐!”言罢,泣涕呜咽。堂下兵士数万,皆感激流涕,光颜遂以金帛厚酬来使,请他领妓而回。自此兵众更加奋发效命。
常言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李光颜之举之所以深获人心,就在于人们从中看出了他抗敌的决心和人格力量,而李光颜也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振奋了士兵和他共同讨贼的决心。
巴顿一诺千金
1942年8月,巴顿被任命为进攻北非的“火炬”战役中美军部队的主要指挥官。
在同盟军将领商讨具体作战计划时,巴顿费尽了口舌。由于争论激烈,他一支接一支不停地吸烟。没过多久,就把自己带的烟吸光了,于是,他不得不向在一起工作的海军助理布彻中校要烟抽。起初,布彻也客气地给巴顿送上几支烟,可巴顿的烟瘾太大,布彻苦心积存的大哈瓦那雪茄烟也全部被吸光了。
临别时,巴顿怀着感激之情对布彻说:“谢谢你的雪茄烟。我一回华盛顿就会给你送一些来。”布彻听后,只是笑了笑,他认为巴顿仅是随口说说而已,根本没把它放在心上。
然而,半个月以后,布彻果真收到了巴顿从美国寄来的一大批雪茄烟。原来,巴顿一回到美国就立即订购了一大批雪茄烟,并叮嘱立即寄出。布彻收到烟后,十分感动。他根本没有想到,巴顿会在百忙中还记得随便说出的一句话。事后,他特意以赞许的心情对艾森豪威尔将军说:“乔治(指巴顿)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这就是一诺千金的分量,人只有言而有信,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诸葛亮舌战群儒
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曹操南征,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当时,东吴分成主战和主降两派,主降派人多势众,诸葛亮一到东吴便被迫跟他们展开一场激烈的舌战。
诸葛亮对东吴这班“峨冠博带”的投降派早已了解,便对他们的懦弱无能、畏敌如虎予以揭露,以理服之,并对不同的人,用了不同的反驳方式。
张昭为贬低诸葛亮,讥笑他自比管仲是不自量,诸葛亮则用事实驳道:吾主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且军不经战,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等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并以庸医杀人为喻,隐然笑张昭等是庸臣误国。最后反唇相讥,说张昭等是:“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虞翻夸大曹军声势,诸葛亮指出:“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笑他“军败当阳,计穷夏口”,犹言“不惧”是“大言欺人”。诸葛亮讥讽说:“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观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
步骘说他“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诸葛亮并不讳言,理直气壮地说:“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此非畏强凌弱,慎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谈降,敢笑苏秦张仪乎?”
对薛综说人心归曹,刘备不识天时必败,诸葛亮则愤怒谴责其为汉贼张目,“不足与言!”
陆绩鄙视刘备是“织席贩履之夫”,诸葛亮轻蔑地笑说:“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履,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诸葛亮在这场辩论中,充分显示了他的辩论天才,跟他辩难的,都是东吴负有盛名的才智之士,如果辩不胜他们,就无法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抗操。
而这些人都主张投降,故诸葛亮把辩论的焦点放在这方面,并在以理服人的前提下,根据其人其论,分别进行反驳,对嘲笑的,反唇相讥;对为敌张目的,严词斥责;对胡说八道的,热嘲冷讽;对无知的,加以启发。由于诸葛亮理足词严,群儒尽皆失色,给了投降派当头一棒。
理足词严,进行有针对性的反击,就能让反对派心服口服。
文盲军长
民国初年,有位出身穷苦的军长,虽然作战勇敢,又会用计谋,可是却一字不识,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军部来往公文,他让秘书念给他听;文件上需要他签字,他就用一支毛笔在公文上点上一个黑点了事。
时间一长,秘书感到有机可乘,点个黑点谁不会?于是,秘书就伪造了一张领条,领条上也用毛笔点了一个黑点,于是,领来的军饷便装了他自己的腰包。
后来,军需处发现秘书领的这笔军饷没有发给士兵,就追查起来。这一查就查到了秘书身上。
“这笔军饷是经过军长签字的。”秘书理直气壮地说。
众人一齐去问军长,军长说:“把我签字的条子拿来看!”
众人将条子拿来交给军长,军长拿过条子对着亮光斩钉截铁地说:
“这张条子不是我签的字!”
秘书辩解道:“军长!这条子上的黑点不是你点的吗?”
军长一声冷笑:“把我的笔拿来!”
笔拿来后,军长接过笔在纸上点了一下,说道:
“你们将两个黑点拿到亮处去比比看。”
众人将两个黑点拿到亮光处一比,这才发现军长刚才点的那个黑点中间有个小洞。众人感到奇怪,将毛笔头弄开一看,发现里面安了一根针。
到这时,秘书才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军长面前,哭着求饶。
众人不由暗中叹服:别看军长目不识丁,可他真是粗中有细啊!
示之以“笨”而藏之以巧,虽目不识丁,但粗中有细,是这位军长高人一筹之处。
上将之举
有一天,一位上将穿着没膝的大衣,独自一人走出营地。他所遇到的士兵,没有一个认出他。在一个地方,他看到一个下士领着手下的士兵筑街垒。
“加把劲!”那个下士对抬着巨大水泥块的士兵们喊道,“一、二,加把劲!”但是,那下士自己的双手却碰都不碰一下石块。因为石块很重,士兵们一直没能把它放到指定位置上。下士又喊:“一、二,加把劲!”但士兵们还是不能把石块放到指定位置上。他们的力气几乎用尽,石块就要滚落下来。
这时,上将疾步跑到跟前,用他强劲的臂膀,顶住石块。这一援助很及时,石块终于放到了指定位置上。士兵们转过身,拥抱上将,表示感谢。
“你为什么光喊‘加把劲’,而把自己的手放在衣袋里呢?”上将问那下士。
“你问我?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哦,这倒是真的!”上将说着,解开大衣纽扣,向这位鼻孔朝天的下士露出他的军服。“按制服论,我是上将。不过,下次再抬重东西时,你叫上我!”
下士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位上将,感到非常羞愧。
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决不做追求伟大、迫人尊重的人所做的那种倒人胃口的丑事。
欲擒故纵的计谋
1925年的一天,澧州(今湖南省内)军事长官获悉,在附近抓住一个私运军火和鸦片的英国商人,走私物品已被扣留。
没过多久,一位英国领事馆官员来找当时任当地镇守使的贺龙。
他气势汹汹,十分傲慢地说:
“敝国的一名做买卖的商人遭到扣留,财物被抢走。我们要求你重新处理一下。”
英国官员声色俱厉。
贺龙则做出一副不安的神情说:
“我将派人去查查。”.
英国人以为贺龙心虚了,更加猖狂地说:
“每一件被抢走的财物都必须得到赔偿。”
“是,请您把丢失的物品列出来。”贺龙回答。
英国人以为贺龙被吓坏了,会乖乖地奉还全部走私品,于是就把走私品(包括枪支、弹药和鸦片)一一列出。
“放肆!”贺龙一反刚才的唯唯诺诺的态度,拍着桌子说,“你们已经触犯了中国法律,走私军火和鸦片!”
这个英国官员此时方知中了贺龙欲擒故纵的计谋,顿时张口结舌,要想反驳也没办法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在处理许多事情时,如能顺应人们的这种心境,利用人们“吃软不吃硬”的心理状态,采用欲擒故纵的计谋,常常能收到奇效。
因人致胜
1939年,马歇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以后,以很大的精力为陆军选拔人才。
艾森豪威尔长期跟随麦克阿瑟,被人们看做是麦克阿瑟的人,而马歇尔与麦克阿瑟是有隔阂的。
尽管如此,当马歇尔要求克鲁格推荐一名适合任陆军作战计划处处长的人选,克鲁格推荐艾森豪威尔时,马歇尔仍然把艾森豪威尔的名字记下来。
马歇尔认为,个人的恩怨不应影响对艾森豪威尔的使用。
回到华盛顿以后,马歇尔把助手克拉克将军召来,请他也推荐几名作战计划处处长。克拉克说:
“我很乐意做这件事,但我想推荐的只有一人。如果非要10人不可,我只能在此人的名字下面标上9个‘同上’。”
克拉克将军指的是艾森豪威尔。
不久后,马歇尔便任命艾森豪威尔为作战计划处副处长。
通过马歇尔的亲自面试后,马歇尔便十分信任艾森豪威尔了。
不久,马歇尔又提升他为作战计划处处长。
艾森豪威尔任处长期间十分称职,而且解决了许多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
1942年6月,在马歇尔的提议下,艾森豪威尔超过了陆军中许多高级将领,成为欧洲战区司令。
同年11月,又由于马歇尔的提议,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进攻北非的盟军统帅。
尽管艾森豪威尔的私生活不够检点,甚至有情妇,然而这一切都没影响马歇尔对他的信任。
1943年12月,在马歇尔的支持下,艾森豪威尔又成为盟军最高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