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心灵洗个澡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8400000045

第45章 别跟自己过不去(2)

谢尔·西尔弗斯坦在《丢失的那块儿》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圆环被切掉了一块,圆环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来,于是就到处去寻找丢失的那块儿。可是由于它不完整,因此滚得很慢,它欣赏路边的花儿,它与虫儿聊天,它享受阳光。它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小块儿,可没有一块适合它。于是它继续寻找着。

终于有一天,圆环找到了非常适合的小块,它高兴极了,将那小块装上,然后就滚了起来,它终于成为完美的圆环了。它能够滚得很快,以致无暇欣赏花儿或和虫儿聊天。当它发现飞快地滚动使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时,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块又放回到路边,缓慢地向前滚去。

人生确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或这或那的缺陷。其实,没有缺憾我们便无法去衡量完美。仔细想想,缺憾其实不也是一种美吗?

人生就是充满缺陷的旅程。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人类永远不满足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己的生活水准。这就决定了人类不断创造、追求。从简单的发明到航天飞机,从简单的词汇到庞大的思想体系。没有缺陷,产品便不会一代代更新。没有缺陷就意味着圆满,绝对的圆满便意味着没有希望,没有追求,便意味着停滞。人生圆满,人生便停止了追求的脚步。

生活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也正因为有了残缺,我们才有梦,有希望。当我们为梦想和希望而付出我们的努力时,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自我。生活不是一场必须拿满分的考试,生活更像一个足球赛季,最好的队也可能会输掉其中的几场比赛,而最差的队也有自己闪亮的时刻。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比赛。当我们能继续在比赛中前进并珍惜每场比赛时,我们就赢得了自己的完整。

如果你是“完美主义”者,建议你变成“完成主义”者,不必在乎成果,也不要管别人的批评,只要开始行动,完成三分成果,必定能够为下一个行动做好准备,完成五分的成果。

和自己独处

有一位刚刚退休的妇女,一场意外事故夺去了她丈夫的生命。这突然的打击对她来说太沉重了。她和丈夫的感情很好,丈夫就是她的一切,在他们打算一起度过晚年时光的时候,他却离她而去。以前,因为生活的繁忙,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更好地享受生活,本想在退休后手挽手一起描绘人生的最后华章。天不遂人愿,她无法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她选择了去天堂陪伴丈夫,生生死死都要在一起,幸亏家人发现得早,她才又获得了一次生的机会。

当她清醒过来,听到儿子祈求般地说:“我们刚失去爸爸,不能再失去妈妈呀!”她的心被强烈地震动了,泪顺着眼角的皱纹流淌下来。

她感激这几天来看她、劝她、安慰她的亲朋好友,但是总希望早点结束探视时间,好让她独处一段时间,去追忆往事,考虑今后的生活……她知道有些事情是谁也帮不上忙的,只能自己帮自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自己给自己拿主意。经过一段时间的独处,她好像这时才真正认识了自己,才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清楚自己的位置。当小俩口一个多星期后同她告别时,已能从她的眼睛中看到那自信、刚毅的目光。

人在受到较大刺激后,如果能独自一人认真反思,就会蓦然发现真正的自我,就能重新评价、认识、接纳自己,平衡自己的心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然后再面对新的生活。

独处是一种状态。人只有在安静平和的环境中,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境界。独处能够使人们脱掉心灵的面具,是人生航程中的小小避风港。当你感到痛苦,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就在这里缓一缓,稍稍喘一口气,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再以新的姿态重新投入。它会使你更加自信,更加充实。

独处是一种美,只要你有意识地面对自己,自己和自己对话,自己寻找自己,就会觉得坦然和充实。

给美丽上份保险

英国有一名女士为自己年轻美丽的外表买了一份保险。根据保单上的协议,在未来十年之内,如果她的丈夫以她变丑了不再有吸引力为由离开她,保险公司将赔付十五万美元。当然,为了做到公平起见,她漂不漂亮也不能由她的丈夫一人说了算,而是由十个与她丈夫一样同为建筑工人的男人来投票决定。

原来,这个名叫妮可的女士今年二十六岁。她与先生理查德是八年前在地中海的一个度假胜地相识的。妮可美丽的面容、金色的秀发和修长的身材一下子就迷住了理查德,很快,两人就坠入爱河。

结婚后,两人一直相亲相爱,但自从生了孩子后,妮可开始担忧起来,因为理查德常开玩笑说:如果有一天妮可变丑了,他就要离开她。越来越担心的妮可于是想出这条“妙计”,到英国一家著名的保险公司为自己的美丽买了一份保险。在未来十年时间内,妮可每年付三百美元的保险金。同时,一旦妮可不再美丽,保险公司将赔付足够的保险金来为她提供美容及整容等服务。

保险公司可从来没有卖过“美丽”险,但他们还是决定满足妮可的要求。有人认为保险公司为“美丽”保险,肯定是赔定了,因为有谁能保证青春不老、美丽常在呢?可保险公司的发言人的解释却解开了人们的疑团。

“据我们了解,妮可爱她的丈夫,她才不希望与丈夫离婚来获取这笔保险金呢。她认为婚姻的价值远远大于那十五万美元。”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保险,有的是自己对现在的珍惜。给美丽上保险,又何尝不是自己对心灵容颜的青春永驻的一种承诺呢?

从石头到宝石

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常常悲观而又伤感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许多人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里,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把石头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开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比昨天又涨了十倍,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这块石头竟被传为“稀世珍宝”。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我们每个人不都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看重自己,自珍自爱,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给上帝的一封信

孤儿汤姆在圣诞节那天从孤儿院给上帝写了一封信:

上帝您好!

您知道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可是,您昨天送给哈里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而您连一个姨都不送给我。这太不公平了。

汤姆这封写有“上帝亲启”的信,最后被转到神学博士摩罗·邦尼先生那里。他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专门负责替上帝回信的特约编辑。摩罗·邦尼博士接到汤姆的信后,马上明白了。

哈里被人领养了,而汤姆没有,他还依旧留在孤儿院。

经过深思熟虑,智慧的神学博士给汤姆回了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汤姆:

孩子,上帝永远是公平的。假若你认为我没有送给你爸爸妈妈,就是我的不公,这实在让我感到遗憾。我想告诉你,我的公平在于免费地向人类供应了三样东西:生命、信念和目标。

你知道吗?你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免费得到的。到目前为止,我没让任何一个人在生前为他的生命支付过一分钱。信念和目标与生命一样,也是我免费提供给你们的,不论你生活在人间的哪一个角落,不论你是王子还是贫儿,只要想拥有它们,我都随时让你们据为己有。

孩子,让生命、信念和目标成为免费的东西,这就是我在人间的公平所在。也是我作为上帝的最大智慧。但愿有一天,您能理解。

你的上帝

这封信后来被刊登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成为最著名的公平独白,同时也使很多人第一次真正地认识了人生。

在这个满是商品交易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免费得到的,大自然对于这么宝贵的宝贝都没有收一分钱,我们还奢求什么呢?

奔波劳苦何时休

作为繁忙的都市人,你有多久没有躺卧在草地上,凝望苍穹,望天空云卷云舒,看夜空繁星闪烁了?你有多久没有亲近大地,观草木荣衰了?你有多久没有陪家人朋友共享一顿丰盛的烛光晚餐了?很久了吧,对不对?

现代人太忙了,忙碌烦躁,是多数人生活的写照。每天总是忙、忙、忙,越忙碌,就越觉得生活茫然。不知为何要这么忙,却又是忙、忙、忙。于是,盲目、忙碌、茫然,成天游来荡去,累了、烦了,却还是摆脱不了。忙碌仿佛成了一种惯性,而一旦脱离了这种惯性,整个人又似没有了魂的幽灵,整天晃来荡去不知所措。偶尔工作的余暇有片刻的松懈,又仿佛是偷来的快乐,不敢受用。

商界一个名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每天工作超过十八个小时!常常是连吃饭的时间都在工作!”而此人得到的结果竟是吃几场官司,坐了一次牢狱,并英年早逝。虽然他累积了几亿财富,但在世时他得到的似乎仅仅是忙碌和烦躁而已。

忙碌已非一种状况,而成了一种习惯。没有人喜欢忙碌,但不忙碌又害怕自己会落伍,会被社会所淘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淘汰的危机与发展的危机并存,因此许多人都处在不穷也不富的尴尬阶段,放弃工作便一穷二白,停下脚步便身心皆空。于是,只能马不停蹄地向前奔,只能用透支的身体作为生命中唯一的本钱,为“希望中的未来”而辛苦奔波。

没见过一个发条永远上得十足的表会走得长久;没见过一个马力经常加到极限的车会用得长久;没见过一个绷得过紧的琴弦不断;也没见过一个心情日夜紧张的人不得病。人们在尘世的喧嚣中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各自的奔波劳碌,像蜜蜂般振动着生活的羽翅,难免会有种种不安。所以,我们何不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想想,每分每秒的忙碌,除了累坏了身体,增加了脸上的皱纹外,我们又得到了什么?细细品味其中的甘苦,只要我们平静地对待忙碌,适时放慢生活的脚步,轻松地放飞自己的心灵,用透明的情绪观察周围的一切,就会发现,其实人生除了工作之外,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在向我们招手。

奔波劳苦中记着放慢脚步,低头欣赏一下路边的花草,抬头看一下远处的风景,细心体会一下生活的乐趣,会让你走得更好,更远。

每天来杯下午茶

工作了大半天,大脑已经处于疲惫状态,如果有时间,不妨坐下来喝杯下午茶,让疲惫随那茉莉香飘入空中,让烦恼随茶一起喝入口中。

外国人特别喜欢喝下午茶,英国人喝下午茶的传统根深蒂固,以至于体力劳动者,如装修工人等,到时也雷打不动地要停下手中活计去悠闲地喝两口。著名歌后麦当娜就曾为装修工人喝下午茶而耽误了她伦敦豪宅的装修大为光火,成为英国媒体焦点。

英国人喝下午茶的习惯,可追溯到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那时的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时刻就百无聊赖,又感觉肚子有点饿,于是就请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奶油和茶,既填饱了肚子,又消磨了时光。后来这种做法逐渐在当时贵族社交圈内成为时尚,英国上流社会的绅士名媛开始盛行喝下午茶。

他们最初只是在家中用高级、优雅的茶具来享用茶,后来渐渐演变成招待友人欢聚的社交茶会,进而衍生出各种礼节,至今还在一些高档酒店保留着这种下午茶繁复的礼节。

还看到过这样一个笑话:美国爆发脱离英国的独立战争,竟然是英皇乔治三世强逼美国人喝下午茶所致。英皇听说美国人从来不喝下午茶,很是生气,于是便强令美国人参加“波士顿茶话会”,但美国人“嫉茶如仇”,从不喝茶,反而将茶叶倒进海港,美国人的这些举措,成了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引发了一场恶战。

当然,这是带有玩笑性质的无稽之谈,我们也无从考证其历史证据,但由此足以说明英国人对茶的偏爱程度。曾有一种分析说,美国人之所以过分热情,和经常喝咖啡和烈酒有关;德国人缺乏幽默感,多少因为其喜欢喝啤酒;至于英国人的优点——沉默和自制,则因为酷爱杯中茶,这种饮料使人精神百倍而不致醉倒。

其实,下午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上流社会的人们联络感情、交换情报,说说张家长李家短之类。在英国,茶馆往往是同行们在下午聚会交流信息的地方,所以有时许多通知都贴到茶馆里,因为那里是相关人士最集中的地方。

喝下午茶,最大的好处是松弛神经,放松心情。听听笑话,说说心事,聊聊家常,一天工作再累,心情也会好些。从这一点来看,下午茶对于现在繁忙的都市年轻人,也许还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尝试减少工作

简·莫尼克是康涅狄克州一家公司的市场部顾问。她对待压力的观点是:由生活、工作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是不可避免的现代病之一。对待的方法不应是回避而是正确处理。她常说:“主动、正确地去处理各种问题、困难,你得到的回报是快乐和自信;相反,被动应付的做法则使你疲惫不堪。”

她的有力武器有两件:第一件是周密的工作计划,无论你是选用计算机还是铅笔和纸来做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用制定计划的方法来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是重要的和哪些是次要的……

“那么,每天面对一份如此详尽的工作计划,你不觉得累吗?”当有人这样问她时,她说:“噢,不!一点也不!”伴随着轻松的笑声,她亮出了她的第二件“武器”:那就是灵活性。“我的计划本身就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我不仅计划‘要做什么’,也计划‘可以不做什么’。”简不无幽默地说:“比如陪孩子看场足球赛,每月与丈夫出外共进一顿浪漫的晚餐,这些都没写进我的计划里,却是非做不可的,别的事则可以量力而行。记住,‘非做不可的事情’不能太多。”

当我们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时,想一想,这真的是非做不可的吗?我们何不像善待他人一样关爱自己呢?

压力是时时存在的,它们更是一种折磨,让人茶饭不思、愁眉不展、胃病常犯。但当一个项目完成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时,所有一切只是一个过程,一段时间。一个过程总会结束,一段时间总会过去,谁也挡不住。所以,压力只是一段时间。把自己该做的都认真做了,时间会给我们一个结果。

学会与压力共舞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压力的社会。每个人都在压力中生存,差别仅是压力的大小和对压力的反应而已。压力可以说是与我们相伴一生,如果不能和压力好好相处,压力就会成为我们人生成功的绊脚石,让我们疲惫或失望,失去生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