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越王勾践
1739700000022

第22章 破吴七术(2)

复了越之疆土,增了越之土地,夫差意犹未尽,又赐给勾践用羽毛装饰的旌旗、诸侯的服饰和机杖。好消息传到越国,不仅勾践和大臣们高兴,就连老百姓也奔走相告,载歌载舞。有一个葛女为此作了一首情感浓烈的诗——《何告之诗》,到处传唱。诗曰:

葛不连蔓棻台台,

我君心苦命更之。

尝胆不苦甘如饴,

令我采葛以作丝。

女工织兮不敢迟,

弱于罗兮轻霏霏。

号素兮将献之。

越王悦兮忘罪除,

吴王欢兮飞尺书。

增封益地赐羽奇,

机杖茵褥诸侯仪。

群臣拜舞天颜舒,

我王何忧能不移?

同是一件事,作为敌对的双方,一方欢喜,另一方肯定就不会欢喜了。当夫差归还勾践疆土和增封土地的时候,伍子胥正在家中养病,一听说这件事,差点把肺气炸,拍案骂道:“昏王,地道的昏王。昔日,不听忠言,放勾践归国,本已大错,今又复其国土,增其封地,岂不是自掘坟墓!”他有心进宫谏阻,自忖夫差不会听他的。思来想去,还是养病要紧,遂拟就辞官表章一封,送达吴宫。

夫差虽说不大喜欢伍子胥,甚而有些反感,但要他立马同意伍子胥辞官,却有些犹豫。一因伍子胥是两世老臣,二因伍子胥曾有大功于吴,三因伍子胥还是自己的恩人,在吴国官民之中,有着很高的威信。

他这一犹豫,便把伍子胥的表章压了下来。而伍子胥则管你准不准,我那表章已上,我就安心在家“养病”,以观事变。

伍子胥养病不朝的消息传到越国,勾践比得了一座金山还要高兴。自吴国归来,住到越宫之后,他没有吃过一口肉,喝过一口酒。这一次却大开口戒,将越国的大夫,以及大夫以上的官员全部召进茅屋,开怀痛饮,喝得连脚都站不稳,还要站起来给众卿敬酒。第一个被敬的便是文种,他拍着文种的肩膀呜呜啦啦地说道:“文大夫,这八百里疆土,是您挣来的,待寡人灭了吴国,拿出来四百里封卿。”

文种忙道:“大王,您喝高了,臣这就扶您进去安歇。”说毕,强行将勾践搀进卧室。

翌日午,勾践刚刚从醉酒中醒来,范蠡遣使来报,新城已经竣工,请大王前去巡视。

勾践闻报大喜,当即起驾会稽。果见一座周长二十余里的新城矗立在眼前。这座城竟连会稽山也囊括进去,西北立飞翼楼飞翼楼:高六丈余,在风水上讲代表“天门”,其实就是一个军事了望台。当时钱塘江江道从南大门出海,从飞翼楼上可以北眺江滨,对吴国的军事行动了如指掌。,东南置伏漏石窦伏漏石窦:就是在地下铺设泄水的石洞,在风水上讲代表“地户”,其实就是一个古代的下水道。为什么要修这个下水道,就是害怕日后吴国重走孙武破楚郢都之老路——放水淹城。。

“这是怎么回事?”勾践环城一周,行至外郭西北角时,见这里有一个长达两丈的缺口,眉头微微一皱问道。

范蠡一脸微笑道:“这是用来麻痹吴国的,表示越已臣服于吴,不敢壅塞贡献之道。实则,阴图进取之便也。”

勾践轻轻颔首道:“高,这一招高。”

及至进了内郭,见城中有一座小山,周围数里,其形如龟,山上草木盛茂。问曰:“这座山寡人十分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范蠡笑问道:“大王既然眼熟,就请大王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

“好像,好像叫个东武山?对,就叫个东武山,在琅琊境。”

范蠡轻轻将头点了一点。

“东武山怎么会跑到这里?”

范蠡奏曰:“臣之筑城,上应天象,故天降‘昆仑’,以启越之霸也。”

勾践大喜,手指东武山说道:“这座山翻山越水,不远千里从齐国飞来,干脆就叫它‘飞来山’吧。”

范蠡立马附和道:“这名字好。”

因它样子像龟,时人又称之为龟山。亦有人称为怪山。

勾践在范蠡的陪同下,自外郭而内郭,整整看了一天,越看越是满意,当即降旨一道,命计倪卜日迁都。

虽说迁了新都,勾践还是不肯去宫中居住,又在宫外盖了几间茅屋。睡地铺,吮苦胆,冬抱冰,夏握火,中夜潜泣,泣而复啸,“会稽”二字不绝于口。

勾践在大力实施“生聚”的同时,又在收买人心上做文章。

勾践很精。“生聚”固然重要,但“生聚”出来的人,不和你一条心,不为你所用,生聚再多也无用。

武王伐纣之时,纣王的军队并不比武王少,他为什么会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他的军队不和他一条心,来了一个阵前倒戈,引着武王的军队向他杀来。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为了收买人心,勾践规定:

一、不管什么人家,若是死了嫡子,免除三年徭役;死了庶子,免除三个月的徭役。而且,勾践还要亲自前去哭吊,并送上十到一百块青铜块青铜块:春秋时,流行于吴、越二国的货币,每块重量十几克到几百克不等。作为吊礼。

二、凡是赤贫之家,或送以粟,或送以衣。

三、对于那些有才干的人,提供他们整洁的住房,让他们穿好的、吃好的,让他们交流思想,切磋学问和武艺。

四、每出游,必载酒与肉于后车,遇穷人,必赐之,问其姓名。遇耕者,总要耕上一阵,或拉犁,或锄禾,或摇耧撒种,累得满头大汗。

五、十年不收民税。食不加肉,衣不二彩。

越国自无余无余:夏大禹七世孙,封于越,为越王。立国,为君者少说也有二十人,何曾有过一个像勾践这么好的大王!

于是,人口和粟的数量翻着跟头往上涨。

这一日,勾践正坐着载满酒肉的车出游,文种迎头将他拦住,一脸兴奋地说道:“大王,好消息,好消息!”

勾践停车问道:“什么好消息,看把你乐的。”

“夫差又召见伯噽了。”文种道。

“伯噽是夫差的宠臣,哪一天不见上几面,这有什么稀奇?”

“这一次是商量大事。”文种又道。

“什么大事?”

“夫差觉得我国已经彻底向他臣服,四境又无事,想广宫室以自娱。”

勾践皱着眉头说道:“他夫差想广自己的宫室与我越国何干?难道是想向我国征调木料不成?果真如此,那是祸,喜从何来?”

文种避而不答,反问道:“您知道伯噽给他出了一个什么主意?”

勾践不知道,就是知道也懒得回答。

“他让夫差扩建姑苏台……”文种学着伯噽的声音说道,“吴国境内,崇台胜景,莫若姑苏台。然此台乃先王所建,不够高,也不够大。大王若将此台重新扩建,令其高可望百里,宽可容六千人,聚歌童舞女于上,可以极人间乐矣。”

说毕,又恢复了自己的声音:“夫差听了伯噽之言大喜,遂传旨一道,命百官搜求大木,以作扩建姑苏台之料。”

勾践越听越烦,眉头皱得能拧出水来:“你说了这么多,到底何意?”

“投其所好!”文种不慌不忙地说道。

“为什么?”

“臣闻,‘高空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今大王志在灭吴,要灭吴,必先投其所好,然后才能置其于死地。”

勾践将信将疑道:“投其所好,便能灭吴吗?”

文种答非所问道:“大王志在复仇,臣何尝不是。臣和大王一样,恨不得一夜之间攻下姑苏,灭了吴国,将夫差碎尸万段!然而,这不现实,欲速则不达呀!臣经过两年多的昼思夜想,思得破吴七术,尚不成熟……”

一听说有破吴之术,勾践眼中放光,催促道:“大夫请讲。”

“一曰,捐钱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粟子,以虚其仓廪;三曰,遣巧工良材,使做宫室,以罄其财;四曰,献美女,以惑其心志;五曰,遣谀臣,以乱其谋;六曰,间君臣,使夫差杀忠近佞;七曰,积财练兵,以乘其弊。七术之中的一、三、四术,便是投其所好。”

勾践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等听完文种的破吴七术之后,击掌赞道:“好一个灭吴七术!有这七术,寡人复仇无忧矣。但这七术不能同日而行。请问文大夫,目前应行何术?”

文种道:“可行第三术。”

勾践道:“好,就依文大夫之见。”当即颁旨一道,征调木工一百余人,入山寻找珍木而伐之。且规定,这珍木之粗细,不能少于十五围围: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即两手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这珍木之长短,不能少于三十寻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如此之珍木,闻所未闻,到哪里去伐?木工们进山寻了将近一年,一无所得。人人思归,个个皆有怨望之心,乃作《木客之吟》而歌之:

朝采木,暮采木,

朝朝暮暮入山曲。

穷岩绝壑徒往复,

天不生兮地不育,

木客何辜兮,受此劳苦?

这歌,木工们白天唱,夜里也唱,特别是到了深夜,听起来格外凄惨。

也许是传说,也许是这歌声感动了山神。忽一夜,木客山木客山:在今绍兴娄宫里境内,因木工在山上得神木而名,故又称作神山。但在木工未得神木之前,此山何名,史无载。上生出巨树一双,一在山之阳,一在山之阴,在山之阳者曰梓,在山之阴者曰楠。二树各大二十围,长五十寻,远远超过了勾践所制定的珍木标准。把众木工看得目瞪口呆,都以为自己思乡过度而产生了幻觉。

良久,木工头神经质般地说道:“这不是一般的树,这是神树,跪下磕头!”

说毕,当先跪了下去。

众木工亦跪,扑扑通通,似下水饺一般。

咚咚咚,咚咚咚……磕了足有一刻钟后,众人方才站了起来,商议着如何伐下这两棵巨树。

一长者连连摇手道:“不可,不可,如此之神树,伐之不祥。”

木工头问:“可我们是奉旨前来砍伐珍木的呀!何以向大王交差?”

长者道:“可遣人禀之大王,由大王定夺。大王若一意要伐,那就怪不得吾等了。山神即使降罪,也降不到吾等头上。”

木工头点头称是,忙遣人奔告勾践。勾践半信半疑,带着文种、计倪、曳庸、诸稽郢等文武大臣,前往生长神树的南山上走来。

果如木工所报,勾践又惊又喜,扭头对文种说道:“如此之树,文大夫可见之乎?”

文种摇头。

“如此之树,文大夫可闻之乎?”

文种又摇头。

勾践道:“此为神树,不可伐也。应立祠纪之。”

文种道:“不可。”

“为什么?”勾践问。

“如此神树,莫说一年两年,就是千儿八百年也是很难长成,可此地之土着,生于斯、长于斯,不知有此树之在。我们的木工,在山中奔走将近一年,至今方见,可见是天降之物!天为什么要降下此树,还不是因为您的精诚所至,遣神树下凡,帮大王兴越灭吴。大王若是感念上天之恩而不伐此树,岂不有负上天一片相助之心?”

勾践略思片刻道:“文大夫所言是也。”遂设祭而后伐之,并命匠人精工雕刻成五条龙蛇大柱,抹上丹青,镶嵌白玉,错彩镂金,使文种浮江去吴,献于夫差曰:“贱臣勾践,赖大王之力,欲建小殿,偶得巨木一双。闻大王要扩建姑苏台,特遣下臣文种以献之。”

夫差见木材异常,不胜惊喜,正要嘉勉勾践,伍子胥跳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