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1740400000037

第37章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实践(7)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实践不仅表现在他运用其科学的具有建设性的批判性思维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界定社会主义本质、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上,而且还鲜明地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祖国统一大业的构想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上。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伟大实践不仅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为我们在日常思维和社会生活中进行批判性思考树立了榜样。

$第一节 运用批判性思维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科学论断,并强调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应该说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但是,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又摆在了邓小平面前。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特征不仅要求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更进一步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正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因为,只有客观地看待中国的现状,才能找到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而要做好这个工作,没有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作指导是不可能办到的。所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彰显了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论述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都或多或少地论及过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经典作家都曾对社会发展阶段,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过相关的论述。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灭亡后的未来社会划分为转变阶段或过渡阶段、“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以及可以标榜“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列宁在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阶段划分思想的基础上,把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明确地称为社会主义阶段;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明确地称为共产主义阶段。

毛泽东在马克思和列宁论述的基础上,比较明确地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有过清晰的论述。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他紧接着又指出:“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还论述了认清中国社会性质的重要性。他说:“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同样,只有认清了社会主义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才能认清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和任务、路线和政策。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不切实际认识的批判

作为一位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者,邓小平批判地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与此同时,他对“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不切实际的认识进行了客观的审视和批判。

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使我们在指导思想上一度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进而导致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不切实际的认识。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不科学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做出的严重错误的估计,不少人认为,既然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也不会太久远了,更有人甚至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苏联上午进,我们下午进”“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等盲目乐观情绪和极“左”思想。此后,中国共产党一度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进一步提升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客观地说,毛泽东对“大跃进”及其后果是要负主要责任的。毛泽东本人并不否定这一点,他曾经几次作过很严厉的自我批评。他说:“我们这几年(指1958—1960年——引者注)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第一笔账,首先是中央负责,中央又是我首先负责。”毛泽东还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由此可见,毛泽东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批判性精神的伟人。对此,邓小平也做过公正的评论,他说:“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

邓小平认真总结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沉痛的历史教训,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明确提出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他说:“总起来说,第一,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就是吃‘左’的亏。第二,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在这里所讲的“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就是要尊崇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的要求,并根据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来制定相应的政策,一切从“阶段”出发。邓小平还指出:“‘文化大革命’前,毛泽东在农村政策这个问题上有很好的思想,他提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但没有很好地贯彻这个思想,采取了一些超越我们经济发展阶段的政策,因此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这也是对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不切实际的认识和做法进行的审视和批判。

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客观地分析了社会主义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全面地论述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立

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原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说:“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这段话的意思有两个:第一,邓小平肯定了我们是在搞社会主义,这是不容置疑的;第二,我们现在搞的社会主义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不够格”在哪里呢?在于落后的生产力,在于尚处在初级阶段。邓小平在这里一是肯定了我们所搞的社会主义,一是否定了我们所搞的是“够格”的社会主义,即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这不仅体现了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同时也体现了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颇具说服力。

同年,邓小平又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在这次讲话里,邓小平明确肯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不仅如此,邓小平还进一步强调初级阶段的这个实际,是我们制订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这就是邓小平做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结论。

不仅如此,邓小平还进一步强调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他在南方谈话中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实践证明,邓小平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差不多20年后,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温家宝总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经济方面来说,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20.9047万亿元,在世界上处于前列。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主要不是依据生产总量,而是人均产值。我国人均产值才1000美元多一点,同人均二万多、三万多美元的发达国家比较,相差甚远;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均产值有三四千美元,也比我国高出很多。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来说,我国都处在不发达状态。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归结起来讲,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远没有达到定型的地步。我国人民的受教育程度还比较低。中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5年。一些发展中国家,人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我国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受教育年限更少。4.9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然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这些情况说明,人民的素质还是比较低。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温总理的这段讲话,也是从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出发的,是和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完全一致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前提下,邓小平向我们指明了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或中心任务。他说:“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1981年,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做出了科学的表述。《决议》指出,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是,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围绕这一基本矛盾或中心任务,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进一步提出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构想,以及“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根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结论,我们党制定了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指导方针,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做的工作。包括: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坚持全面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等。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我们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正如江泽民后来说过的那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做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同,社会主义在各国实现的具体道路也不同,所要经历的发展阶段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究竟要经历哪些阶段?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什么阶段?过去我们对这些问题认识很模糊,直到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才使我们真正认识了国情,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奠定了基础。可以看到,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节 运用批判性思维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还是产品经济?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这是近几十年来激烈争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解决,不仅是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大问题,而且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邓小平通过对“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观点的批判性思考,创造性地得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结论。这是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批判性和创新性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一、对“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的批判性思考

从马克思到列宁,从斯大林到毛泽东,他们都一直认为社会主义不能有市场,社会主义是排斥市场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根本矛盾。他们虽然都认为商品经济对社会发展有一定作用,但又总是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把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

应该说,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的确曾起到过积极作用,这是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并慢慢地演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包括邓小平在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开始对“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等命题提出质疑,进行批判性思考。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这种批判性思考逐渐有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