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1740400000045

第45章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价值(4)

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创新孕育着兴旺发达,因循守旧导致苦难屈辱。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曾是世界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医学等领域对人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见,创新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近代以来,我们开始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闭关锁国。闭关自守、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当西方国家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统治者还陶醉于所谓的“盛世”,夜郞自大。1840年,当英国资产阶级用大炮冲破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时,我们才从梦中惊醒。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伟大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更是不拘陈规、敢为人先,敏锐地把握时代主题的新脉搏,以求真务实的理论勇气大胆进行开拓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批判性思维开拓创新的过程。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要创新,就必须敢于质疑,善于反思。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正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不断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我们必须以邓小平批判性精神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这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时代和现实发展的需要。要激发民族的创新精神首先必须激活民族的批判精神。如前所述,批判性思维往往与反思、质疑、否定等认识环节相关联,但这并不意味着批判性思维只具有纯粹消极的意义。批判是辩证的否定,是扬弃,不仅需要敢闯敢干的勇气,更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可见,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没有对已有认识成果的质疑、批判,没有对新思想、新观点的分析、论证,就谈不上创新。就此而言,批判性思维不仅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而且是内在于创造性思维全过程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思维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事业,社会主义改革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事业。新路是走出来的、闯出来的。没有一股闯劲,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的今天。邓小平曾经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如果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就无法赶上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敢闯敢干,不是乱闯乱干,更不是蛮干。而是必须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既做到实事求是,又高瞻远瞩。既要继承过去,又要开拓创新,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吸取教训。1998年7月,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强调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好邓小平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三个有利于’来判断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以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去创造新业绩,开拓新局面。”可见,创新不仅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活的灵魂。一个具有先进性的政党,必然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开创未来,洞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地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勇敢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努力做到既不丢老祖宗,又要讲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今天,知识经济已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构建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诉求,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者需要不断学习知识、更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未知的问题,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去创造更多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批判性思维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也是我们获取知识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方法。在这个信息泛滥的社会,最可悲的就是“无批判性思维之人”,这种人对待事物或主张要么全盘接受或否定,要么仅凭自己的印象或感觉做出结论。面对相信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抉择呢?这就需要我们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邓小平批判性思维首先体现在敢于用理性的怀疑与批判,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原有知识,敢于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就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原有的知识,增加了人类知识的总量。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既体现在思路的选择上、思考的技巧上,更是体现在思维的结论上,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开拓性、首创性。当前,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自我校正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胆略;具有穷根究底的好奇心和舍我复谁的自信心;具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精神。因此,学习和领会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方式,有利于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总之,无论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具体工作中;无论在理论工作中,还是在社会实践中,我们都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既是探究真理的助产士,是科学研究的助推器,也是指导我们前进的科学方法。邓小平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既不迷信权威,又不因循守旧;既善于博弈、选择最佳路径,又灵活变通、卓有成效地解决问题,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是没有现成的经验所遵循,这更需要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一剂药方治百病”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惯性,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实事求是、“量体裁衣”,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学习邓小平批判性思维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第四节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开启思维的闸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无论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繁荣,还是企业的竞争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正确的表达和决策,影响着思维的效率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一定要善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迎接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重中之重就是适应时代的需要,敢于不断优化自我的思维方式,敢于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能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安于现状。也就是说,作为21世纪的我们要具有批判性思维,以适应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以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实践证明:邓小平批判性思维会有助于开启思维的闸门,实现思维“向现代化、向世界、向未来”三维视角的转变。

一、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开启开放性思维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可是,中国是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的国家,封建道德思想和封建礼教思想根深蒂固,并且大部分时间处于闭关锁国状态,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科技的发展。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交流甚少,彼此之间缺乏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甚至是“老死不相往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闭目塞听的封闭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主张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忽视其联系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因而,具有浓重的保守性、被动性和消极性。很明显,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国家和民族,自然就不会有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而这样的思维方式,就会使我们失去眼界,影响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其结果是国家积贫积弱,必然会导致落后和挨打。

当我们迈入21世纪的时候,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并行不悖的两股潮流。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开始跨出国界,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各个国家之间在经济、科技、文化等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地球日益成为地球村,并编织为巨大的动态之“网”,每个国家、民族的事物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地球村上的各个国家和民族都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这种趋势,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局面。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总量急剧膨胀。世界很大,同时,又很小。世界性联系制约着世界发展的方向,世界变得越来越开放化、一体化了。这需要我们的思维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需要我们在广阔的世界空间之中融汇古今之文明,兼采东西之精华,从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开放性思维既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又是邓小平理论的持久生命力所在。邓小平理论正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并吸收全人类文明的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的开放性,体现在其思维的开放性,体现在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和狭隘眼界,全方位、多视角地看问题,其特点是思维方式的畅通无阻和跨越时空。具体表现在两个维度:其一,从空间维度上看,它要求我们的视野既要向内看,又要向外看。这样我们才能既了解自身的内在需求,又可以根据外界变化适时调整自己。这样才能开启我们的思路,做到取长补短,携手共进。一个人如果封闭自己只会落后;同理,一个国家和民族封闭自己只会被动和挨打。其二,从时间维度上看,它要求我们的视角既要往后看,又要往前看。这样,我们才能既把握了历史发展规律,又对未来充满了预见性和创造性,从而自觉地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可见,邓小平理论的生长点就在于没有将理论定位在其终极的结论上,而是随着时代和现实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拓展。事实表明:一个伟大的理论是有“源”有“流”的,一个只有“源”,而没有“流”的理论,是没有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的,这一切都得益于其思维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