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1742200000033

第33章 人生巅峰(1)

——节制江南,平定太平军,名垂青史

1860~1864年,收录曾国藩从咸丰十年到同治三年的家书

满招损,谦受益

满招损,谦受益

(1860年12月6日与曾国荃、曾国葆书)

【家书】

沅弟、季弟左右:

恒营专人来,接弟各一信,并季所寄干鱼,喜慰之至。久不见此物,两弟各寄一次,从此山人足鱼矣。

沅弟以我切责之缄,痛自引咎,俱蹈危机,而思自进于谨言慎行之路,能如是,是弟终身载福之道,而吾家之幸也!季弟信亦平和温雅,远胜往年傲岸气象。

吾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进京散馆,十月廿八日早侍祖父星冈公于阶前,请曰:“此次进京,求公教训。”星冈公曰:“尔之官是做不尽的,尔之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遗训不远,至今尚如耳提面命①。今吾仅述此语告诫两弟,总以除傲字为第一义。唐虞之恶人,曰“丹朱,傲”,曰“象②,傲”,桀纣之无道,曰“强足以拒谏,辨足以饰非”,曰“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皆傲也。

吾自八年六月再出,即力戒惰字,以儆无恒之弊,近来又力戒傲字。昨日徽州未败之前,次青心中不免有自是之见,既败之后,余益加猛省。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余于初六日所发之折,十月初可奉谕旨。余若奉旨派出,十日即须成行。兄弟远别,未知相见何日?惟愿两弟戒此二字,并戒后辈当守家规,则余心大慰耳!

咸丰十年十月廿四日

【注释】

①耳提面命:形容当面倾听殷切恳诚的教诲和希望。

②象:传说中先古舜帝的弟弟。

【译文】

沅、季弟左右:

恒营有专人来,接到两弟各一封信及季弟寄的干鱼,喜慰之至。久不见这种东西,两弟各寄一次,从此山人(指曾国藩自己)可以有足够的鱼吃了。

沅弟以我切责的信,痛加引咎自责,惧怕走上危机之路;而想步入谨言慎行之道,能够这样做,是弟弟终身得福的好事,也是我家的幸运。季弟的信平和温雅,比往年骄傲、懒惰的情形强多了。

我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进京入翰林院庶常馆。十月廿八日早,侍奉祖父星冈公于屋阶前,请祖父的训示说:“这次进京城,请求祖父教训。”星冈公说:“你的官是做不尽的,你的才是好的,但不要骄傲,满招损,谦受益,你如果不骄傲,更好全了!”这个遗训不远,至今还像耳提面命呢。我现在谨把这段话告诉你们,告诫两弟总以去掉傲字为第一重要。唐、虞时代有个叫丹朱的恶人,傲慢; 有个叫象的,也很傲慢;桀纣的无道,说自己可以拒绝一切忠言,能言善辩就可以粉饰一切过失,说自己的命运授之于天,说敬重不必实行,这都是傲的体现。

我自咸丰八年六月再次出山,便努力戒惰,以改正没有恒心的毛病。近来又努力戒傲。昨天徽州没有失败之前,次青心中不免有自以为是的见解;既败之后,我更加深入反省。大约军事的失败,不是傲,就是惰,二者必居其一。大官大贵人家的失败,不是傲,就是惰,二者必居其一。

我于初六所发的奏折,十月初可接到圣旨。我如果奉旨派出,十天内便要启程。不知何日可以相见?唯一的是愿两位弟弟戒傲戒惰,并嘱后辈也戒这二字,遵守家规,那我便大大欣慰了。

咸丰十年十月廿四日(1860年12月6日)

【精华点评】

1859年9月,石达开自湘南退入广西,曾国藩与湖北巡抚胡林翼制定以湖北为基地的四路图皖方略。1860年,趁太平军集中兵力二破清军江南大营之际,曾国藩与胡林翼率湘军进围天京西线重镇安庆,并于桐城部署重兵准备阻击援军。同年夏,清廷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总统四省军务,并令其驰援苏南。他上疏力陈攻占安庆不仅关系淮南全局,且为将来克服金陵的根本,坚持不撤安庆之围,自己率领一军进驻安徽祁门,准备进军苏南。

升任两江总督后,曾国藩个人及家族愈发风光。在这封信中,曾国藩再次提到过世祖父的遗训,并向弟弟们规劝“满招损,谦受益”,“ 大官大贵人家的失败,不是傲,就是惰”。要求他们遵守家规,戒傲戒惰。而“满招损,谦受益”的谚语对大众来说,早已耳熟能详,意思是规劝世人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当一个人官高禄厚、登峰造极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准备,万一有什么不幸或变故的话,也不至于一蹶不振。凡事应留余地。俗语也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人如果能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自当好自为之,知机善退,才不会招致失败。

【经典格言】

星冈公曰:“尔之官是做不尽的,尔之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惟谦谨是载福之道

(1861年2月13日与四弟曾国潢书)

【家书】

澄侯四弟左右:

腊底由九弟处寄到弟信并纪泽十一月十五、十七日等语,具悉一切。

弟于世事,阅历渐深,而信中不免有一种骄气;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①,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吾家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短长,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贤弟欲戒子侄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短,好发人覆之习气,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事警改。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②为第一义。弟若能谨守星冈公之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医药,不信地仙),又谨记愚兄之去骄去惰,则家中子弟日趋于恭谨而不自觉矣。

此间军事如常。左鲍二军鄱阳、建德交界之区,尚未开仗,贼数太多,未知能否得手。祁门、黟县、渔亭等处尚属平安。余身体无恙,惟齿痛耳。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

正月初四日(十一年第一号)

【注释】

①发人之覆:斥责人家的失败。

②晏起:晚起。

【译文】

澄侯四弟左右:

十二月底从九弟处寄来你的信,还有纪泽十一月十五、十七日等信。知道一切。

弟弟对于世事、阅历逐渐加深了,但信里不免有一种骄气。天地之间,只有谦虚谨慎才是通向幸福的路。一骄傲,就满足;一满足,就倾覆。凡属动口动笔的事,讨厌人家太俗气,嫌弃人家鄙恶,议论人家的短处,指斥人家失败,是骄傲的表现。不管所指责的是不是真的,即使都是正当切中要害,也是天道所不许可的。我家的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说别人这个短那个长,讥笑别人这个鄙俗那个粗陋,都不是好现象。贤弟要告诫子侄辈除去骄傲,先要把自己喜欢议论别人的短处、讥讽别人的失败的毛病痛加改正,然后才可叫后辈们事事处处警惕改正。

要想去掉骄字,以不轻易非难讥笑别人为第一要义。要想去掉惰字,以起早床为第一要义。弟弟如果能够谨慎遵守星冈公的八字诀和三不信,又记住愚兄的去骄去惰的话,那家里子弟,不知不觉的便会一天比一天近于恭敬、谨慎了。

这里军事一如往常。左、鲍二军在鄱阳建德交接的地区还没有打仗,敌人太多,不知能不能成功?祁门、黟县、渔亭等地方还算平安。我身体无病,只是牙疼。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1861年2月13日)(第一号)

【精华点评】

写这封信时,曾国藩驻军安徽祁门。曾家的子弟几乎个个成才成器,或成为曾国藩事业的得力助手,或成为其家族的薪火传人。他们以自己的业绩验证了曾家所传家训的效用。正如良师的光彩要靠高徒来衬托一样,父兄的家教也要靠子弟的成就来增添说服力。这些不仅展示了曾国藩望弟成才的苦心,更表现了其儒家文化忠实继承者的道德风范。

在这封信中,曾国藩再次向弟弟们不厌其烦地讲“戒骄戒傲”, 唯谦谨是载福之道。做人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短处的人容易骄傲自满,喜欢到处炫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夸耀自己,这种行为是阻碍进步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要自我夸耀,骄傲自满。因为喜欢炫耀是一种浅薄的行为,真正拥有丰富学识的人往往都是谦虚的人。学习求知需要我们对自己有清醒认识,既要能看到自己拥有的优良品质,也要能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不隐藏自己所有,也不自夸自己所有,这样能促使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经典格言】

弟于世事,阅历渐深,而信中不免有一种骄气;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

阅历少则自诩智识

(1861年5月4日与曾国荃、曾国葆书)

【家书】

沅、季弟左右:

廿四日一日未接信,焦急之至。廿四夜三更接沅弟廿三辰正信,具悉一切。

东路廿二小挫一次,幸仅三营,或无大碍;然狗逆窥破官军之伎俩,其焰益长矣。大凡人之自诩智识,多由阅历太少。如沅弟屡劝我移营东流,以为万全之策,而不知我在东流,若建德失陷,任贼窜入饶州、浮、景,我不能屏蔽面上太下不去,是一难也;我居高位,又窃虚名,夷目必加倍欺凌,是二难也。兄弟但知其利,不知其害。此自诩智识,由于阅历少也。季弟近日料徽州之必克,料左军之必败,不凭目击,但凭臆断,此自诩智识,由于阅历少也。沅弟服狗逆善于寻间而入,而不知城贼数万,命悬呼吸,日日将官兵营盘一一看透,毫发毕露,仅留菱湖中段为城贼一线生路。沅弟不知为城贼之蓄谋久计,而认为狗贼之突来急计,是亦阅历少也。季弟急于出壕搦战,但料贼党之未必真悍,而不知官军之大不可恃,是亦阅历少也。目下兄所虑者,虑两弟致书胡、多,急于救援,胡、多急于赴援。再有挫失,则大局或致决裂。若两弟不急求援,胡、多能坚坐不动,专待李、鲍二军往援,则四月初八九必有大转机矣。

多公马队精悍异常,步队则新营太多,恐难深恃。往年与鲍同战,去年与李同战,故所向有功;若令多独当一路,恐难免千虑之一失。且黄文金、林绍璋、洪仁玕、陈时永等皆在桐城,其众必有十万八万之多。若多公来援安庆,狗逆拒之于前,黄、林等蹑之于后,必难得手,且恐挂车河营盘或有疏失。故余愿弟多守数日以待李、鲍二军,不愿多公之来援。鲍公初一必到江滨,弟可放心。

咸丰十一年三月廿五日

【译文】

沅、季两位弟弟:

在廿四日那一天没有收到信,感到很焦急。直到廿四日晚上三更时才收到沅弟在廿三日辰正时寄的来信,一切已知。

东边那一路廿二日打了一次小败仗,幸好只损失了三个营,或许没有大的妨碍;但是陈玉成逆贼看破官军的战术,他们的气焰更加嚣张了。凡是那些自认为聪明有见识的人,多数是因为阅历太少的缘故。就像沅弟多次劝我把军营移到东流,认为是万全之策,但是不知道我要是在东流,如果建德失陷,任由贼匪流窜到饶州、浮、景等地方,我不能去阻挡,面子上很过不去,这是一个难处;我身居高位,又有这样大的名声,这样必然被人加倍攻击,这是第二个难处。沅弟只看到其中有利的地方,没有看到其中有害的地方。自认为聪明有见识,是因为阅历少的缘故。季弟近几天料定徽州一定被攻克,左的军队一定会被打败,不凭借眼睛去观察,只凭借脑子猜测,这就是自认为聪明有见识,是因为阅历太少的缘故。沅弟佩服陈玉成逆贼善于寻找机会然后乘虚而入,但是不知道城内的几万贼匪,他们的性命危在旦夕,天天将官兵的营盘观察得一清二楚,暴露无遗,只剩下菱湖的中段是城里贼匪的一线逃生的路。沅弟不知道这件事是城里的贼匪已经预谋很长的时间了,然而你认为是陈玉成逆贼突然想到的救急的计策,这也是因为阅历少的缘故。季弟急于出壕沟去寻敌打仗,只是料定贼匪不一定真的凶悍,但是却不知道官军是不大可以依赖的,这也是因为阅历少的缘故。目前我忧虑的是,担心两位弟弟寄信给胡、多等人,急于要他们救援,胡、多等人急于前来救援。再被打败,那么大局就有可能导致崩溃。要是两位弟弟不急于请求救援,胡、多就能坚持守在那里不动,专门等待李、鲍两支军队前往救援,那么在四月的初八初九就一定会有转折的机会了。

多公的骑兵非常的精锐彪悍,步兵则是新营太多,恐怕很难过多地依靠他们。往年和鲍超一同作战,去年和李一同作战,所以一直都有战功;要是让多独当一路,恐怕难免有千虑而输于一失。而且黄文金、林绍璋、洪仁玕、陈时永等人都在桐城,他们的部队肯定有十万八万这么多,要是多公前来援救安庆,陈玉成逆贼在前面阻挡,黄、林等贼在后面跟随,一定很难得手。并且恐怕连挂车河的营盘或许也会失守。因此我愿弟多防守几天,以等待李、鲍的两支军队,不希望多公前来救援。鲍公在初一那天一定会到江滨,弟可以放心。

咸丰十一年三月廿五日(1861年5月4日)

陈玉成连环画故事图集

【精华点评】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家、统帅。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人称“四眼狗”,胡林翼曾评价他说:“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耶!”可见其何等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在这封写给曾国荃、曾国葆的书信中,曾国藩以与陈玉成的战事为端,告诉弟弟们阅历少则智识短。越是无知的人,就越自高自大,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其实很愚蠢。殊不知阅历是人生成长的催化剂,人也不可能关起门来空想,只有把阅历和现实相结合,才会获得新的见识。在任何时期给予我们的任何经历都是一种积累,积累得越多,人越成熟。经历得多,生命有长度;经历得广,生命有厚度。经历过险恶的挑战,生命有高度;经历过困苦的磨炼,生命有强度;经历过挫折的考验,生命有亮度。有丰富的经历,才有丰满的人生。

【经典格言】

大凡人之自诩智识,多由阅历太少。

君子应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1862年7月6日与曾国荃、曾国葆书)

【家书】

沅、季弟左右:

专丁来信,应复者条列如左:

(一)援贼大至,余甚为悬系①。崇天义张姓,似是去春守徽州者,诡计甚多,打硬仗亦不甚悍。伪忠王前年十月在羊栈岭,去年春在建昌等处,均不甚悍,专讲避实击虚。弟所部新勇太多,总以“不出壕浪战”五字为主。如看确贼之伎俩,偶然一战,则听弟十分审慎出之,余但求弟自固和。

(二)上海军情,昨已将少荃信抄寄。周沐润业经批令来皖帮办文案。许惇诗有才而名声太坏,南坡专好用名望素劣之人,如前用湖南胡听泉、彭器之、李茂斋,皆为人所指目,即与裕时卿、金眉生交契,亦殊非正人行径。弟与南坡至好,不可不知其所短。

余用周弢甫,亦系许、金之流,近日两奉寄谕查询,亦因名望太劣之故。毁誉悠悠之口,本难尽信,然君子爱惜声名,常存冰渊惴惴之心。盖古今因名望之劣而获罪者极多,不能不慎修以远罪。吾兄弟于有才而无德者,亦当不没其长,而稍远其人。

同治元年六月初十日

【注释】

①悬系: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