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节因忙生穷还是因穷更忙
北京白领隋菲菲很坦率地承认,自己就是彻头彻尾的“穷忙族”。由于工作的关系,她经常要出入高档写字楼。“人总得穿得体面精神些才能见客户;有客户,效益才会好。”为此,今年26岁、正值妙龄的菲菲不得不将每月开销的大头安排在穿衣打扮上。
据她介绍,她身边的“穷忙族”很多,他们大多兼了好几份差事,不仅每天过得忙碌,更是迷茫,永远觉得自己只是在过“日子”,而不是在“生活”。
国内某人力资源机构对职场工作状态进行调查,结果让人很吃惊。调查显示, 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12.7%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为“穷忙族”,能够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穷忙族”的只占十分之一多一点。
继“月光族”后,网络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族群“穷忙族”。在“穷忙族”看来,他们远比“月光族”可怜得多——如果说“月光族”还能自得其乐,而“穷忙族”面对的则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的无奈,不仅没有积蓄,还要起早贪黑工作、加班加点,暂时看不到升职、加薪的希望。
“穷忙族”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原意是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这个定义如今逐渐发展成一种为了填补工作或者生活需要,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在“工作—消费——工作”循环过程中并没有实现财富节余的“穷忙”。
“穷忙族”的显著特点就是每天超时工作、薪水却没有增加。他们钱少事多、忙个不停,却始终是穷光蛋一个。
中国台湾“中央大学”人资研究所教授李诚曾经对“穷忙族”进行过专门的调查和研究,针对1980~2005年期间,台湾25~64岁的男、女性劳工每周工时和时薪的变化做的研究报告指出,男性时薪所得前10%的“富人组”,近25年来每周工时减少了8小时,时薪则增到接近820元(新台币);但男性时薪所得最后10%的“穷人组”,25年来每周工时不减反增,时薪换算下来才80元。女性劳工的“富人组”和“穷人组”也同样表现出这种特点。
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什么呢?答案是“穷者越忙、富者越闲”。
我们应该看到促进这个趋势变化的背后根源和动力。专家认为,由于“富人组”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穷者却还留在劳动时代,普遍是处理事务性工作,对公司产值贡献度不大,薪资水准无法和付出的劳力成比率。
另外,富者因闲,有富裕时间吸收新知,懂得多元渠道投资、累积财富,加强专业能力,升迁更加快速。与其相反,“穷人组”为了养家糊口,甚至要兼好几份工作,没有时间投资自己,到最后变成恶性循环,忙个不停,竞争力越来越弱,职场价值越来越低。
那么,如何超越穷忙呢?很多人都在思考。调查显示,在被问道“怎么做才可以摆脱‘穷忙’”时,人们给出的排序是:
1.积极充电,增强竞争力(55.7%)。
2.调整好心态,适时进行工作减压(50.4%)。
3.只要有合理的人生规划和目标,就不会“穷忙”(46.5%)。
4.主动去适应社会(39%)。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充电”已成为每个职场中人最紧迫的任务。然而,充电并不是为充电而充电,不是形式,不是给自己寻找安慰,不能盲目,而应该认真规划,计算充电的投入产出比。如果以为什么热门就充什么,充得越多越好,没有章法滥充电,很有可能吃力不讨好,白白浪费精力。
经济学知识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产出,任何投资都是浪费。完全没有产出的“充电”,哪怕再热门、再紧俏,也不要凑热闹。一个人精力有限,要在某一领域作出成绩,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甚至下一辈子的工夫的。把精力过多放在自己不太可能从事的领域上,充电再多,不仅没有益处,还可能会对自己目前的专业造成损失。更不可能通过充电获得职场价值的提升,一步登天,摆脱“穷忙”困境。
智慧小品:你是“穷忙族”吗
1.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但是看不到前途。
2.一年内未曾加薪。
3.三年内未曾升职。
4.薪水很低,到月底总是很艰难。
5.积蓄少,无力置产。
6.工资不低,但花钱很大手笔。
7.收入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
如果你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加入“穷忙族”的大本营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