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六章第五节贫贱不移读书之宏志
有一天,在南京郊外,寒风夹杂着雪花狂舞,在一间破茅草屋里一介书生衣衫褴褛,冻得浑身发抖,但他仍旧坐在一张破旧的书桌边奋笔疾书。这时,两个官兵进门,不管三七二十一,拉着他和他的妻儿就走。原来是安徽巡抚为了让他放弃讽刺小说的写作,愿意出钱送他赴京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书生不但拒绝了巡抚的美意,还冷冷地说:“人各有志,我虽然穷,但是不能无功受禄!”说完,扬长而去。
巡抚不但不生气,不一会,竟然亲自登门拜访。当他看到用木板、茅草搭建的破房和打满补丁的薄棉被时,不禁嘘唏不已,再次提出资助书生参加京试。但他仍旧不为所动,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我心甘情愿。”巡抚终于露出本意:“只要你不再写《儒林外史》,就算不参加科举,我也可以举荐你一个不错的官位。”书生听后哈哈大笑,断然拒绝。巡抚气急败坏,但也无计可施,只好任由他继续写书。这一介书生就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吴敬梓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地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22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经历了这场变故,他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
有的外国学者认为: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是一部谴责迂腐与卖弄的作品,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它可与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抗衡。尽管缺衣少食,家徒四壁,甚至连平时的日常生活都难以应付,但吴敬梓还是坚持着“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充分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
在中国,文人的气节和风骨显得比什么都重要。我们所熟悉的曹雪芹,为了写作《红楼梦》同样债台高筑,难以维持生计,最后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可是,红楼精神却流传甚广,文人中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
在中国古代,发愤著书的作者往往并不是因为功名利禄的引诱,而是带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有了这样的志向,他们才能不被外界所打扰,不被周围的蝇头小利的诱惑。唯有树立远大的宏志,他们才能不被生活的打击所压碎,才能在任何环境下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