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1755600000022

第22章 我想有自己的交往世界!--教孩子学会独立与人交往(2)

只要我们常常鼓励他,不带有责备语气地提醒他,他一定会拿到这封与人交往的“推荐信”。

58. 好东西,我要分给别人!--懂分享的人才更受他人欢迎

自古就有一句老话“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这里面的“财”不仅仅指的是钱财,更广泛指是物质。如果把这句话用在孩子的与人相处之道中,不难理解为,如果孩子学会了与他人分享,自然就有了好的人缘;相反,若孩子不愿意把好东西分享给他人,即便一开始拥有良好的人脉,但也会因吝啬而导致这些人逐渐离开他。

我们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起源于分享,而很多熟人之间为什么不再来往,其原因也包括其中一方或双方不愿意慷慨分享,导致彼此心有不满,再不往来。孩子之间也不例外,一块蛋糕,一个糖果,一个玩具就能成为孩子与人建立人际关系的“分享物”,而一个总是愿意慷慨分享自己物品的孩子,不但会受他人欢迎,也会影响其他孩子乐于分享,那么,大家所建立的社交圈就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圈子,每个孩子都会因拥有这个圈子而满足和喜悦。

所以,我们势必要让孩子把财物看得轻一些,而把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看得重一些,更要让孩子知道,分享财物的目的是维护情谊,如果为了获得财物而伤害的情谊,那最终会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财聚则人散”的道理。为了别让自己因吝啬而成为“孤家寡人”,孩子就一定要学会分享,感受分享的乐趣。

l培养孩子与家人分享食物的习惯

家庭不但是孩子赖以成长的环境,也是一个可供他锻炼与人交往能力的小团体。孩子与家人形成了什么样的相处模式,与外人也大多会用同样的方式交往。也就是说,一个在家就很大方,乐于分享的孩子,在外面自然也不会很吝啬,反之亦然。那么,我们就要借助孩子最敏感的东西--食物,来培养他与人分享的习惯。

虽然我们很疼爱孩子,但不能把所有美味的食品都留给他一个人享用,也不能等他不吃了,我们再吃,而是让他知道好吃的食物是大家的,当然要大家共同享用。而我们也可以借此让孩子懂得“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鼓励孩子按长幼顺序把食物分发给每个人,然后自己再吃。

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习惯了与人分享,也自然把“共享”看成是正常的举动。一旦走出家门,孩子就会把这个习惯应用在与人相处中,肯定不会因吝啬而遭人排斥。

l鼓励孩子在交换中享受分享

在一所幼儿园里,老师为了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品质,鼓励大家用自己的东西换取别人的东西玩耍。

一天,念念拿了一支破旧的毛笔,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这个毛笔真好玩,可以刷什么多东西,还可以刷脚趾头缝,是我用小汽车和胖胖换的。”

妈妈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玩具汽车换破旧毛笔,是不是太不等价了。但是,妈妈没这样说,而是说:“嗯,看来是很好玩,过两天把你的小汽车换回来。”

“不,我可以拿着毛笔换其他东西。”念念回应道。

妈妈还是很有教育意识的,她并没有把“不等价”的观念强行灌输给孩子,并要求孩子拿回自己的物品。而我们从念念的反应中看出,他正在享受分享的喜悦,比起拥有的物品而言,更吸引他的是“交换”本身。一旦孩子享受到这种乐趣,他自然就会把东西分享给别人,因为,他已经感受到,共享比独享更让人快乐。

所以,我们不但不能用物品等价的观念来约束孩子的交换行为,而且要鼓励他去交换,使他有机会通过交换“享受”分享。

l告诉孩子,“享”是一种礼貌

“分享”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孩子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出去,而另一方也很愿意“接受”,这就是一次成功的分享。孩子学会了“分”,也要学会“享”,如果面对伙伴热心分给自己的食物、书籍或玩具时,孩子直接说:“不要!”那岂不是令对方很尴尬?而是应该说:“不用了,谢谢你。”

如果对方执意要给孩子,孩子却固执地不肯接受,那气氛就会显得不够融洽,如果对方因此而不高兴了,那就更不好了。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委婉的拒绝是一种礼貌,而当别人强行要给的时候,接受也是一种礼貌。反过来,如果孩子分东西给别人时,若对方执意不肯要,孩子就不要强行分配了。总之,孩子只有尊重别人的选择,体谅他人的感受,就不会因不妥当的分享而破坏彼此的情谊。

59. 我们孩子之间的事,请您别插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矛盾

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总会遇到各种类型的人际问题,而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处理问题,保持与他人友善关系是孩子必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练成的,但是,我们是否用插手的方式使孩子失去了练习的机会呢?

在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连环漫画《父与子》中,有一幅描绘的是,两个小孩打架,打完之后都各自回家告状。不一会儿,孩子带着各自的爸爸见了面,爸爸们开始评理,接着开始吵架,最后升级为打架。打着打着,转过身一看,咦?两个孩子像没事人一样,又一起玩耍了!

这幅漫画带给很多父母不小的启示,它让我们知道,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根本不是我们想象得那样大,而且是特别容易化解的。但是恰恰因为我们爱子心切,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担心孩子不会处理,于是不顾一切地挺身而出,用成年人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殊不知,我们的插手不但锻炼不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让他因越加依赖我们的保护而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样发展下去,孩子不但会变得更脆弱,也因不会处理矛盾而感受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渐渐成为不善社交的人。

因此,面对孩子间的冲突,我们不要插手,给他们自己解决的机会,让他们从中学会自我保护,学会沟通协调,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

l别袒护自己的孩子,指责别人的孩子

插手孩子之间的矛盾原本就不是我们该做的,而袒护孩子更是错上加错。

2009年6月15日,家住苏州市某小区的刘女士,把《父与子》中的漫画复制到了生活中。

当天,她得知儿子被邻居家的孩子毛毛打了之后,不但训斥了毛毛,还用食指点毛毛的脑袋。毛毛回家后向妈妈告了状,矛盾迅速升级为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冲突。发展到后来,两家的爸爸和爷爷才参与了进来,最终成为一场邻里大战。最后,刘女士丈夫的头被打破,毛毛爷爷的眼睛被打青,无奈之下,刘女士拨打了110。

刘女士错就错在不该仅听儿子的言辞,就去训斥毛毛,当然,毛毛的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欠妥当。他们的行为不但没有帮孩子解决矛盾,还增加的新的冲突,真是没有智慧。

所以,如果孩子遇到的问题不是相当严重,我们就要鼓励他自己解决,而不是我们出面摆平,更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袒护孩子,而指责别人,那只会让孩子更加无能。

l用正确的心态和方式面对孩子遇到的问题

当孩子和其他伙伴玩耍遭遇到问题时,比如其他孩子插队玩滑梯,不按顺序荡秋千,等等,我们要不要上去及时制止,来保护自己孩子的利益?

如果我们离得很近,可以以成年人教导小朋友的心态,告诉大家:“咱们按顺序玩耍,每个人都能玩到。”此时,孩子学到的是“把道理讲给不懂规则的伙伴”,如果对方不服从,我们不要继续说教或指责,否则性质就有所改变。

如果我们离的比较远,那就不必特意过去疏导,而是静观其变,看看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都是怎么做的。如果孩子没有能力处理,跑过来求助,我们就鼓励他给对方讲道理,如果对方不服从,管好自己才是该做的。最重要的是,不要与不守规则的人争抢,否则就会两败俱伤。

l别数落孩子懦弱

当孩子哭着向我们寻求帮助的时候,虽然我们不轻易插手孩子之间的矛盾,但也不能数落孩子说:“你怎么这么老实啊?你太懦弱了?还哭,哭能解决问题啊?”孩子听了这样话,心里会更难受,他原本因无能为力而给我们诉苦,没想到得不到我们的理解,反而还被数落了一顿,下次,他再被欺负了,恐怕也不会告诉我们了。

所以,我们不要指责孩子,而是听清他的描述后,告诉他下次该如何做,把能具体落实的办法教给他,让他知道,自己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无需作无谓的让步,如果被人欺负了,自己有反击的权利,当然不一定是动手还击,可以借助语言或其他方式警告对方。如果这个伙伴很霸道,又有暴力倾向,要建议孩子敬而远之。

当孩子懂得一些与人相处的规则之后,遇到问题就不会只无助地哭泣了,他的内心会变得强大,也会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权利。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赢得尊重,受到欢迎。

60. 怎样跟人沟通呢?--教给孩子与人沟通的几个好方法

孩子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最不能缺乏的就是沟通。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增进了解、促进感情,必要时还能够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顺畅。

一个有趣故事阐述了沟通的重要性: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最后两败俱伤。

狮子快要断气时,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狮子恍然大悟,但也无法挽回生命,无奈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狮子和老虎都错解了对方的意思,没有沟通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了行为,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与人交往就难免会误解对方,导致矛盾。但如果孩子沟通能力强,他不但很容易借助语言与他人建立联系,还可以解决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很多问题,他会因此感受与人顺利交往的快乐,进而增加自信心,从而越加勇敢地打开人际交往的大门。

沟通既然是一种能力,那就需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才能具备。有的孩子不会与人沟通,不知道和他人相处时该说什么,也不知道他人问话时如何回应;而有的孩子虽然会问,也会回答,但总让人听了不舒服;有的孩子虽然说了一大堆,但没几句说在重点上,这些都属于沟通能力欠缺。那么,孩子到底该如何与人沟通呢?

l让孩子学会耐心倾听

沟通不是单方面的语言表达,而是双方通过“说”与“听”进行互动,所以,“听”往往在沟通中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孩子听不懂对方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那接下来的沟通肯定是困难重重。如果孩子虽然口若悬河,但是总是打断别人讲话,否定别人的观点,那就会招致对方的厌烦,这样的孩子看似表达能力很强,其实沟通能力很弱。所以,让孩子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如何会听呢?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会耐心听孩子讲话。如果我们每次能听孩子说完再说我们的观点,不轻易打断孩子的思路的话,他就会从我们的行为中学了如何听别人讲话。因此,只有我们用以身作则的力量,把学会倾听的方法教给他,他才会学得最彻底。

l教孩子大方、得体地讲话

如果孩子说话的时候总是扭扭捏捏、吞吞吐吐,别人一旦听不清,就会觉得很累,一来二去就不愿意与孩子进一步交流了。而有的孩子总是大吵大嚷地说话,那也会给别人压迫感,让人不舒服。所以,我们要把大方、得体说话的方法教给孩子,那就务必要从“语气”、“语速”和“音量”三个方面训练他。

孩子平时说话的时候,我们就要根据他说话的方式给予必要的提醒和鼓励,但总原则就是让他保持口齿清晰、语气柔缓、语速适度、音量适中。当然,我们教导孩子的时候,就是在与他进行沟通,那我们反观自己是不是遵守了以上原则,如果没有,孩子就很难真正学会。

正如有的妈妈常常大声吼叫着指责孩子,甚至指责孩子说话不够温柔,请问,孩子在这种气氛下生活,怎么能温柔得起来呢?因此,别问孩子为什么说话不大方、不得体,反观自己便知道答案。

l教孩子学会礼貌地回应他人

任何一个人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时,最不愿听到的就是否定的反馈。而“否定”也很容易引发“争论”,争论则会让大家都不平静,甚至会导致双方长久的矛盾与不满。

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在听完他人讲话后,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说法和意见,也不要一下子说“不对”、“不是这样”、“我不这样认为”等过于绝对的语言,而应该是说类似“你讲的有一定道理”、“你的想法也没错”等表示理解的话,之后再说:“但是,我是这样想的……”这样一来,对方感受到的不是被否定,而是真诚的建议,双方就不会因意见不一致而导致矛盾。

所以,我们不但要注意自己回应孩子的方式,也要鼓励孩子礼貌地回应他人,用良好的沟通能力建立属于自己的交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