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和试卷上的错题整理成册。当孩子找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时,学习的重点才会更加突出,学习也才更有针对性。
首先,教孩子整理错题集的方法。为了方便孩子复习,父母应该要求孩子先分析错题的原因,然后对错题进行分类。类别可分为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审题不清类、计算错误类、思路错误类等。
记录错题的时候,孩子可以把错题抄下来,也可以把题目剪下来粘在本上,然后再做一遍,检验自己是否能独立把它完成。题目旁边最好留下空白处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这样既可以按错因查找,也可以按章节复习了。当然,不是每道错题都需要记录,同一类型同样内容的错误只需记录一次就可以了。
其次,鼓励孩子经常翻阅错题本。错题本是一个好的复习资料,父母要鼓励孩子经常翻阅错题本,然后找同一类型的题目再做一遍,以检验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尤其是在考试之前复习的时候,孩子可以把错题再独立做一遍,找出容易犯错的地方,以便在考试中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提高注意力。
此外,孩子之间也可以多交流一下错题本上的内容,以借鉴别人错题本上的优点。
关键19:教孩子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在生活中,许多父母都忙着催促学习、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却忽略了教孩子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结果很多孩子在别人眼里看来很用功,但是成绩却与付出的时间不成正比。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学起来比较轻松,而有的孩子学起来却很吃力的根本原因了。
一位妈妈每周末都为儿子准备一大包零食,然后带他去图书馆学习。但是每次儿子到了图书馆并没有像妈妈想象的那样认真学习,而是一会儿趴在桌子上睡觉,一会儿和周围的人聊天、一会儿又吃零食……结果这个孩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即,每周末都在名副其实地“闷头苦读”,但学习效率却极低。
可见,“持久战”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是关键。而提高学习效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帮孩子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
一位妈妈从女儿上小学1年级开始,要求她每天预习、复习。最初女儿非常不理解,但在妈妈的鼓励下,她还是坚持下来了。到了初中以后,课程增加了,很多同学都感到学习很吃力。可是女儿却没有这种感觉,原因就是她一直保持着这种优秀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能在孩子上小学1、2年级的时候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但是随着孩子读的年级越高,它的优势就凸现出来了。但1、2年级恰恰是培养他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最佳时机。所以,父母要在最初就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教孩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对于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约束,也能帮他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制订一个学习计划,计划中要明确地指出什么时间可以玩儿,什么时间应该学习。这样孩子才能玩得痛快,学得更投入。
其次,提高孩子的课堂效率。上课专心听讲是孩子学习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专心听讲绝不仅仅要求孩子端坐静听,而是要根据预习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听,还要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外,除了眼看、耳朵听外,父母还要鼓励孩子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课下多和老师、同学交流,争取把当天的疑问全部解决。
此外,教孩子多做经典习题。题海战术是许多孩子惯用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不适宜所有的孩子。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做每年的中考、高考题目、模拟考试题目等经典习题,这类题目只有反复做,体会其中所考察的知识点,才更利于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http://www.examda.com/teacher/Edu/20080228/10125291.html>
关键20:帮孩子寻找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孩子来说,他会在榜样中寻找自己将来的影子,并从他们身上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精神和能量,这个无可非议。但是如何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如何让榜样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这就成为父母面临的一个难题。
今天,外界的诱惑非常多。就拿孩子一会儿喜欢奥特曼,一会儿喜欢变形金刚来说,爱好瞬息万变,这恰恰反映了孩子的心智都在成熟。所以,要让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成为孩子一生学习的榜样几乎是很难做到的。
一个优秀的榜样是孩子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楷模。但如果孩子对榜样盲目崇拜,成了“追星族”,显然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所以,孩子的榜样一定要有选择性。同时,父母要抓住孩子的崇拜心理,帮孩子选择一个优秀的榜样,以鞭策他前进。
首先,父母要作孩子的第一榜样。
有一位父亲沉迷于“麻将事业”,对女儿却要求很严格,每次都苦口婆心地给她讲很多道理,认为只要对女儿“管起来”就行。可是女儿却没有达到父亲预想的目标,父亲也没有找到根本原因。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的是榜样,而不是说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效仿对象。如果父母只顾着对孩子提要求,自己却做不到,那么只会导致孩子口不服,心也不服。所以,父母要在生活和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孩子树立人生的好榜样。
其次,用名人榜样激励孩子学习。名人做榜样是激励孩子学习很重要的一种方式。父母可以把名人的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使他的心灵受到感动,从而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蔡笑晚把6个孩子培养成了5个博士、1个硕士。他的家中到处都贴有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头像。他还经常给孩子们讲述这些名人的成才故事。
正因为如此,小女儿蔡天西在5岁时,就口口声声地喊“要当中国的‘居里夫人’”。结果,蔡天西28岁时就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父母要让孩子了解名人的成长经历和成功过程,从而提高他对名人的认识。此外,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名人的海报或者照片,时常激励孩子。
最后,为孩子寻找身边的学习榜样。越熟悉越具体的人对孩子的影响越直接,也越有效果。孩子最初的榜样可以从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亲戚、邻居中寻找。如果生活的周围有某所大学的硕士或某所大学的博士,父母可以邀请他给孩子讲述他的学习经历,让孩子自己借鉴、参考。
此外,无论是生活中的榜样,还是名人榜样,不能只停留在孩子的意识中。关键是父母要引导孩子把对榜样的喜爱和崇拜转化为实际行动,帮助他把从榜样那里学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用于学习中,这样才会对他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21:教孩子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
走进书店,父母不难发现关于孩子学习方面的工具书、参考书琳琅满目,什么“指南”、“冲刺”、“考王”一应俱全。但这些书往往令父母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不可否认,一本好的参考书是提高孩子预习和复习的有力工具,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一些孩子甚至一些父母往往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参考书中有许多教科书所没有的知识和习题,它比教科书更有深度、难度,也更有权威,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教科书是集合许多儿童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孩子智能发育的情形,做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后编写出来的。许多辅助资料像考试说明、辅导资料和一些习题集也都是编者从教科书中提炼以及延伸出来的知识点,其实最核心的知识还是在教科书中。
所以,父母一定要教孩子正确看待教科书与参考书的关系,并指导孩子交替使用这两种复习资料,从而使孩子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孩子正确使用参考书。一本好的参考书可以帮助孩子把握教科书的重点和难点,但绝对不可以替代教科书的作用。孩子最初一定多读教科书,掌握教科书中的内容,独立思考其中的问题。当孩子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后,再翻开辅助教材,通过做题的方式检验一下自己是否对这些知识点已经掌握牢固。若遇到困难时恰恰说明某个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这个时候再翻开教科书仔细阅读,并在空白处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其次,为孩子挑选适合的辅助教材。孩子的参考书的数量不在多,而在精,每门科目的参考书只要一两本就可以了。在为孩子选择参考书之前,父母不要盲目地为孩子挑选,最好征求老师的意见,再决定购买哪一本。
最后,教孩子学会查字典。字典是孩子自学的好帮手,当孩子遇到不懂的字、词时,他可以不必再依赖父母,只要自己查字典就可以解决了。因此,父母应该尽早教孩子学会查字典,从而提高他的自学能力。
关键22:经常带孩子逛逛书店
一些父母在为孩子不爱读书而烦恼,其实大多数原因是缺少一个读书的环境而已。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常在书店逛,哪有不沾染书香”的道理呢!对孩子来讲,书店是培养他读书兴趣最佳的地方。
一般书店里的书籍琳琅满目,走进去,那里看书的人或站或坐或趴,无不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书籍中,如痴如醉,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个读书的“气场”。孩子在这里会被感染,不自觉地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
但是需要父母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看书当成孩子升学考试的一种途径,给孩子压力,否则很可能会扼杀孩子看书的兴趣。
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去书店买书。儿子看到书店里精美的故事书和儿童科技类的书,爱不释手,精心挑选了几本。没想到妈妈看到了,一把把儿子手里的书夺了过去,拉长了脸说:“就知道看这些书,这对提高你的作文有什么帮助。去挑几本作文书,看看别人是怎么写作文的。”顿时,儿子看书的兴致全无,露出一副很委屈的表情。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说:“老师和家长在不知道孩子兴趣的前提下,不要硬性地给孩子开出书目,使孩子失去了阅读兴趣。”的确,妈妈强行干预孩子看书的行为只会导致孩子丧失读书的兴趣。所以,带孩子去书店看书,父母千万不要强行他看作文书或者辅导书,而是要给他看书的自由。
一位妈妈经常带女儿逛书店。最初的时候,为了培养女儿的兴趣,妈妈一般都不强行要求她看哪些书或者不看哪些书,只是在一旁默默地观察女儿在看什么书,偶尔给她一些指导。
后来,妈妈就给女儿完全的自由,书店里的书随便她看。只是订立了一条规矩,图画书可以看,但不可以买,因为图画书几分钟就看完了,收藏的价值不大,但其余的书,可以随便买。结果逛书店成了妈妈和女儿共同的爱好,每个周末,母女俩的身影都会出现在书店里的某一个角落。
这位妈妈的做法就值得肯定,不仅保护了女儿看书的兴趣,还使逛书店成为母女俩共同的爱好。一般情况下,正规书店里的书孩子可以随便观看,所以父母尽量带他去正规书店,给他看书、选书的自由。当孩子看书的兴趣培养起来之后,父母再适当地引导他看一些其他方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