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孩子会理财,他就会很好地驾驭金钱,就会做金钱的主人。反之,则会成为金钱的奴隶。所以,教孩子学理财吧!
方法1:不要避讳与孩子谈金钱
钱,是每个人一生都不得不关注的东西。无论是钱多,还是钱少,都有可能成为人的心病。现在的很多父母,也许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差,也许担心他的交往能力不强,但却不会担心他有没有理财的能力。他们认为太早让孩子认识钱不是好事,甚至孩子一提起钱,父母就会瞪眼呵斥道:“这么小就这么爱财干什么?”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父母的这种思想,才使得很多孩子对金钱形成了错误的认识。
深圳曾经搞过一项题为“孩子们眼中的钱”的调查,但调查结果却令人担忧。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这辈子想赚多少钱”,有约三分之一的孩子说想赚1000万以上。
那么,在孩子心中,1000万又是个什么概念呢?恐怕没几个孩子能说得出来吧?这些孩子似乎根本没有金钱数额的大小概念,但即便这样,还是有父母很避讳和孩子谈钱。
楚楚家境很富裕,但父母却怕担心优越的家境会影响到她,怕她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于是他们对楚楚施行了经济管制,从来都不和她谈钱,只告诉她“长大后会明白”。
后来,楚楚慢慢长大了,但父母却从来都不给她零花钱,只说:“需要什么告诉我们就好了。”并且还告诉她:“钱可不是好东西,好孩子要离它远远的。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好。”
无法想象,楚楚长大后将如何面对金钱,从小就没有金钱概念的她能学会正确使用钱吗?这真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也许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为了防止孩子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但是与其这样不让他接触钱,倒不如给他讲明白,当孩子心中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时,他自然也就知道钱该如何用了。
那么,父母要如何与孩子谈钱呢?
父母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思想,平淡地看待钱财。之后,再同样平静地告诉孩子,钱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有用的工具。同时,教孩子认识钱币,根据他的认数能力教他认识钱的面值。并且,要让孩子知道钱都能干什么。父母可以带孩子去体验,让他知道这个不同面值的“工具”都是如何使用的。比如,乘公交车时,让孩子去投币;逛超市时,让他了解不同面值的钱都可以买到什么样的东西。
另外,谈钱也不用很正式。虽然金钱算是个敏感话题,但也没必要很严肃正式地给孩子上一堂课。父母完全可以每天花一点时间,和孩子坦然地聊一聊关于金钱的各种话题,让健康的金钱观一点一点地渗透进孩子的思想中,这将成为他日后理财的基础。
方法2:告诉孩子,钱是从哪里来的
曾有心理学家进行过一个调查,他们找来了100名3-8岁的孩子,分别询问他们钱是从哪里来的。结果,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是“钱是从爸爸妈妈的兜里掏出来的”,其次就是“钱是银行给的”,而只有20%的孩子说,“钱是工作挣来的”。
不知道父母在看见孩子这样的回答会有怎样的想法,在很多孩子的眼中,钱恐怕就是父母的魔法,只要需要,父母就能从各种地方掏出钱来。
教孩子认识了钱,但是更重要的还要教孩子了解钱的来历,他必须要了解获得金钱和使用金钱的行为都是怎样的,这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告诉孩子钱的来历,父母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明确地让孩子知道,钱是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一个人到美国旅行,一天他在速食店吃饭,点完菜后无意间向外一看,发现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孩子正拎着篮子认真地捡地上的垃圾,而他的妈妈则跟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这个人很好奇,就出去询问,那个孩子回答得意外而干脆:“工作。”原来,如果孩子把装满垃圾的篮子交给速食店经理,他就能得到一个汉堡。
一个汉堡值多少钱?只告诉孩子那个数字他是不能体会的,但是这位美国母亲却让孩子自己亲身体会,只有付出劳动才能换得相应的报酬,这样孩子明白的将是劳动的意义,同时他也就明白了钱不是凭空出现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才是父母留给孩子终生受益的“最好的遗产”。
如果孩子对于工作的概念很模糊,父母可以带孩子上街,街上的交警、售票员、清洁工、售货员、卖报人……要让孩子知道,这些人都是在工作,只有辛勤的工作才能换来金钱。
第二,让孩子认识到,不可以随便拿别人的钱。自己的钱是辛苦挣来的,别人的钱也一样。虽然都是钱,但自己挣的钱可以归自己支配,可别人的钱却是不可以随便拿的。比如,当孩子无意间拿了别人的1元钱,父母先不要呵斥他,要陪同孩子一起去登门还钱并赔礼道歉。不过,父母可以先和对方沟通好,告诉他孩子并不是偷盗行为,只是不懂钱的由来,没有钱的所有权概念,这样也可以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方法3:不要让孩子患上“富裕病”
富裕,是很多人的梦想;富裕病,看起来却是一个多么可笑的名词。可是,就是这个可笑的名词,现在却已经成为很多父母的心头大患。这些父母大多家境殷实,但金钱教育观念可能又存在问题,这直接导致他们的孩子全都身患“富裕病”。
美国人曾经给出过这样一份调查报告:那些继承了15万美元以上财产的孩子,会有两成人放弃工作,大多数人则一事无成。他们整天沉溺于吃喝玩乐,挥霍家财直到倾家荡产。而同时,他们得到的越多,内心却越发不满足,并逐渐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有的人一生孤独,甚至出现了精神问题或者去违法犯罪。
这项报告指出,如果年轻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太充裕的资金来源,过得太过富足,那么他们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将会是必然,他们的生活被毁掉也就不可避免。
父母不要说,那是美国人的表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富裕家庭也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的出现,使得一家人都会围绕孩子一个人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要孩子提出来,什么需求父母都会满足……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就会在无意识中养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坏习惯。而且,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强的攀比心理,比吃比喝比穿比用,富裕病也就随之而来。
面对这个严峻的形势,父母要提高警惕,那么父母该如何防止孩子患上“富裕病”呢?
首先,不向孩子灌输富裕思想。父母如果告诉孩子,你和其他孩子一样,那么孩子自己肯定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但如果父母总是说:“咱家有钱,你穿的不能比别人差,吃的更要比别人好。”那孩子内心就会认定自己就是富家公子哥,他可能会开始蔑视平凡人家,可能就开始挥霍钱财,因为富裕思想已经在他的头脑里扎了根。因此,富裕的父母不要自己就给孩子搞特殊,要尽量让他过一种普通的生活。
其次,让孩子了解金钱的真正意义。金钱,它的意义不单单是“能买东西,能买好多好多东西”这么简单。金钱应该用在最该用的地方,金钱只有发挥最大的作用才算是实现了金钱的价值。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挥霍绝对体现不出金钱的意义,很多人还处在挨饿受冻的时期;很多东西并不是金钱能买到的,比如人心与情感。
方法4:别让孩子加入“月光族”
月光族,指将每月赚的钱都用光、花光的人。“月光族”的口号就是:挣多少花多少。而“富,富不过30天;穷,穷不了一个月”则是对“月光族”最真实的写照。“月光族”大多都是年轻的一代,他们有着与老辈人不同的消费观。但这种消费观显然让这些年轻人的钱不够花,因为他们不会好好安排钱财的使用,所以就过上了“月初富裕月末穷”的日子。
而且,更为让人担忧的事情是,现在不仅是大学生、已经工作的年轻人,一些小学生、初中生也开始加入了月光的行列。
女儿今年小学毕业,开学就要进入寄宿初中上学了。平日里,父母工作忙,经常会请女儿的奶奶照看着她。每月初,母亲都会给女儿100元钱零花钱,但经常不到月底,她就花光了,于是总是从奶奶那里再“借”。“一个小学生,吃穿住都在家里,还成了‘月光族’,住校以后,岂不是几天就能花光一个月的生活费?”母亲想到此非常担忧……
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给他零花钱算做补偿。但孩子并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念,花钱如流水,于是小小年纪变成“月光族”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如果父母能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就对他加强金钱教育,让他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相信他长大后自然不会加入月光族。
要想不让孩子加入“月光族”,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条建议。
首先,提醒孩子花钱要有计划。做什么事情要用多少钱,哪笔钱是必须要花的,哪笔钱是可以省下的,哪些钱要留着作机动使用款。在孩子拿到钱后,父母可以提醒他作一个花钱计划,这样将使他逐渐学会合理分配钱财。
其次,让孩子学着记账。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不仅给子女零花钱吝啬,他还发给孩子们每人一个小账本,要他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每次孩子们去领零花钱,都要将账本交由他查阅。如果账目清楚、用途正当,那么下周的零花钱就可以奖励5美分,反之则递减。
账目会让孩子对他一个月的开销一目了然,这样也同样能帮助他合理消费。
第三,选择合适的朋友。和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做朋友,孩子学会的只能是攀比、贪图享受。所以,父母要指导孩子学会选择合适的朋友,要选那些为人诚恳朴实、不张扬、不显摆的人做朋友。
第四,学会自我控制。面对琳琅满目的东西,孩子往往会禁不住诱惑,钱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如水一样流走了。父母要教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买东西前要做到心中有数,看这件东西是不是值得买,如果不是的话,就要坚决一些不再想它。
方法5: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
孩子乱花钱恐怕是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了。父母都是既怕不给孩子钱,他会有什么委屈;又怕给了钱,他毫无节制地一通乱花。
一位母亲这样说:
我的女儿刚上初中1年级,明明每月都会给她一定数额的零花钱,可是她还总是向我们要。如果我和她爸爸不给,她就去找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而且,她拿了钱,不是吃喝就是买衣服小饰品,没有一样是实用的。如果照她这样花下去,我们还真是吃不消啊!
而一个同样也刚上初中1年级的男孩却这样说:
我长大了,挺不希望爸妈那样管制我的。我也想自己独立去做一些事情,我也有自己的思想。看上某件衣服,平时爸妈不给买,那我只好攒钱自己买了。再说,我也有朋友,爸妈他们还请客吃饭呢,我不就是和同学吃顿饭吗?他们也太大惊小怪了。
孩子的过度消费,对父母辛劳的不体谅,以及他们那标榜自己成长的态度,都让父母觉得很痛心。的确,孩子这样真的不算是长大,因为他还不理解金钱的意义。而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让他对理财与合理消费有一个亲身体验,这也许会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真实经济情况。父母可以用聊天的方式,告诉孩子自己家的经济状况究竟是怎样的。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尽量让孩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同时也要告诉孩子父母的工作状况,家庭的收入与支出情况也要让他明白。这样就是在给孩子一个直观的刺激,让他知道自己家的家底,让他明白为了家庭他也不能大手大脚乱花钱。
其次,给孩子机会让他当一次家。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许多热也是长大后自己持家才知道持家的辛苦与不易。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也可以给他一次机会,比如以一周为期限,用一定数额的钱,让孩子为家里买菜,让他通过实践来感受理财的重要性。
方法6: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
储蓄,就是把节约下来或暂时用不到的钱财积攒起来。当孩子手里的零花钱、压岁钱逐渐多起来的时候,如果他有储蓄的习惯,他的钱就有可能会在将来被合理使用。否则面对那样多的钱,孩子就有可能开始大手大脚。
曾经有记者到一所中学去做关于零花钱的调查,他随机抽查了初中2年级的一个班级,发现这些初中生每天的零花钱都在5元到10元不等。而其主要用途大多为:午饭、零食(包括饮料、小食品等)、朋友应酬请客、给好友过生日、娱乐玩耍等。一些男同学还偷偷告诉记者,他们省下的零花钱还会去网吧、打台球。记者最后一统计,发现竟然有80%的学生表示不会储蓄零花钱,更没有存钱的习惯。
这些孩子的钱大部分都用在了一些并不重要的地方,甚至有些钱是不必要花的。但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储蓄的习惯,所以总是会“想办法”将这些钱花出去。但是,如果孩子有储蓄的良好习惯的话,他再拿到零花钱、压岁钱的时候,就会斟酌花钱的项目了。
所以,尽早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对他的未来也是大有好处的。那么,父母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做呢?
父母先要让孩子对储蓄产生兴趣。父母可以通过日常各种活动形式,来激发孩子对储蓄的兴趣。比如,可以为孩子买一个零钱存储罐,让他将剩余的零花钱存入进去。过一段时间之后,父母和孩子一起数一数,让他看到自己存储的成果。或者,父母也可以为孩子制订一个短期的存储目标,待孩子达到目标之后,父母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或者买一件他喜欢的东西作为纪念。同时,父母也要多给孩子讲一讲储蓄的好处,以及一些成功人士储蓄的故事,激发他的好奇心,让他自觉地产生储蓄的愿望与行为。
向孩子传授有关储蓄的知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加,以及他对储蓄的兴趣逐渐增加,父母可以教给他一些有关储蓄的知识。比如,当前的储蓄机构、现行的储蓄种类,以及各种储蓄的特点、利率、存款、取款的手续,还有选择储蓄的方法等等。父母还可以在空闲时间,带着孩子到储蓄所、银行等地去参观一下,甚至可以让他做一次存款尝试。孩子如果能掌握足够的储蓄知识,这也会为他未来的独立储蓄奠定基础。
父母也要有储蓄。父母的表现会被孩子看在眼中,父母如果能有良好的储蓄习惯,就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父母除了勤俭持家之外,还要积极地做好储蓄,存储的时候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在榜样的作用下,孩子可能会主动投入到储蓄活动中去。
但是,储蓄并不等于攒钱不用。有些人一提到储蓄,就认为是将钱存起来,存得越多越好,而且还不用。这种想法是不妥当的,之所以储蓄是为了将来用钱能更方便一些,而合理的消费不仅是会存钱,也得会花钱。
方法7: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
正确的消费观念,能够更好地指导孩子来合理消费,防止他出现冲动消费和攀比的心理或行为。所以,良好的消费观念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积累更多的财富。相反,如果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消费观念,那么他可能会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