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蝶的父母都喜欢用名牌高档产品,平时他们出入一些高档品牌店也会带着小蝶一起去。看得多了,小蝶也形成了一种“时刻想要最贵的东西”的消费观念。于是,她的衣服是最好最贵的,吃的东西也是最好最贵的,用的文具同样是最好最贵的。尤其是文具,她总是要最新出的,有些文具她只不过用了两三次,一旦有最新出的款式她就会要求妈妈为她换掉。
一次,小蝶的妈妈统计了一下自家的消费情况,发现才上小学3年级的小蝶,竟然是家中开销最多的一个。妈妈不禁反思,小蝶的这种追求高档的消费观念,是不是和自己有关,是不是自己错误的消费理念传染给了孩子……
孩子的消费观念,大多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而同时,父母也是教他如何正确消费的人。因此,要想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消费观念,父母除了要以身作则,还要用正确的消费观念来引导孩子,让他能真正学会正确消费。
首先,帮助孩子分清楚哪些是需要的,那些是想要的。需要的东西,就是必须要用的东西,如果缺少了就会给生活、学习带来不便的东西;而想要的东西,也许只是因为喜欢,也许只是因为攀比,这样的东西是否要买就需要斟酌了。父母要告诉孩子,需要的东西是可以列入消费范围之内的,而想要的东西,则要根据现有的财力,以及是否真的实用等条件,来决定是否要买。这样分清东西的性质,可以帮助孩子在购买之前就缩减购买计划。
其次,教孩子一些基本的购买技巧。比如,一些优惠券的使用,或者货比三家再选择合适的去购买,等等。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当然,孩子也要明白,这样做并不是抠门的表现,这恰恰是一个人会理财的表现,也最能表现一个人是不是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另外,父母也要孩子提高对广告的抵抗力,要让他从广告中只是获得经济实惠的消费信息,而不是越发强烈的购买欲望。
第三,让孩子懂得量力消费。有时候,虚荣心、攀比心会让消费的欲望无限膨胀,于是钱财的使用就会出现超支、赤字。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量力消费才是理智的消费。孩子需要了解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清楚自己家中的经济账目,在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去消费,才是正确的消费观念。
方法8:教孩子学会驾驭金钱
金钱可以带给人很多便利,有了钱,吃穿住行就可以保障。不可否认,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的确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人不能成为钱的奴隶,不能将钱看得太重,不能为钱所左右。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学会驾驭金钱,让他成为金钱的主人。
11岁的小云从认识钱那天起,就一直有这样一种想法:钱越多越好,能不花就不花。她将父母给的零花钱、压岁钱全都攒了起来。在学校吃最便宜的午饭、用最便宜的文具,但她依然觉得自己攒得不够多。她甚至还自己“巧立”各种名目,要么撒谎说学校要订杂志,要么骗父母说老师要收试卷费,然后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钱。
后来,得知真相的父母非常担忧,认为小云小小的年纪就这样守财,甚至不择手段。长此以往,她会不会被金钱所累呢?
当孩子不会驾驭金钱的时候,他对金钱的“崇拜”以及对攒钱、花钱的渴望是无人能比的。小云甚至对父母撒谎去要钱,她的欲望已经发生了扭曲。因此,父母对孩子金钱方面的教育也称得上是刻不容缓了。
那么,父母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让孩子合理使用金钱,让他体会金钱带给他的快乐。某年春晚上,一个小品中有这样一句很著名的台词:“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这话不能单单当个笑话来听,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钱的意义在于合理使用,如果钱不使用,它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表面看来它可能会和一堆纸没有什么区别。因此,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金钱,通过正确消费来体会金钱给人带来的实惠与愉悦,让他能正确看待金钱。
其次,别让孩子过分崇尚金钱。崇尚金钱就是重视金钱,不会随意挥霍浪费。但是,崇尚也要有个度,如果过分沉溺其中,既贪财又吝啬,就会如守财奴葛朗台那样,人生除了钱就是钱,再无其他的远大理想和目标追求了。父母要让加强对孩子的培养,让他拥有远大理想,同时也不断提升个人素质,防止他钻进“钱眼”里。
方法9:教孩子懂得守法地挣钱
挣钱一定要守法,千万不能越轨去挣本来不属于自己的钱。在犹太人看来,守法守约,合理进行税务规划也是一门学问,他们不赚不该赚的,不拿不该拿的。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就印证了这一点:
一个瑞士人到海外旅行,回来时将一枚宝石藏在了鞋中想要不纳税入境,但过海关的时候还是被查出扣留。同行的犹太人非常惊讶:“为什么不依法纳税,堂堂正正地入境?”
按照国际惯例,宝石类装饰品的输出费一般不会超过8%。在瑞士人看来,能逃掉那8%就是赚了,而在犹太人看来却不是。他们认为,交了8%可堂堂正正地入境,如果想要卖掉宝石,只要设法提价8%就可以了。
这样的计算方法连小学生都会,但为什么就是有人想不通呢?
其实,看看现在的许多人,表面看上去挣钱不少,但仔细查看一下,这巨额的钱款却没有几项是走合法途径得来的,贪污受贿、坑蒙拐骗、偷盗、赌博、走私、贩毒……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然而这些钱拿在手里,会心安理得吗?难道看不到太多的人因为非法获得钱财而锒铛入狱吗?
道德问题是需要从小开始教育的,所以,父母不要觉得现在和孩子谈守法挣钱有些太早了。要和孩子讲清楚,清清白白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挣钱,才能享受得到劳动的意义,钱花起来也踏实。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孩子守法地挣钱:
首先,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如果一个人有很高的道德素养,那么他绝对不会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更不会为了赚钱去做伤天害理的事。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多让他读《弟子规》等传统道德书籍,让他自小就在内心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观念,这样将来他再做任何事,心中都会有一个道德标准,他会自觉摒除不道德的行为。
其次,通过一些实例,让孩子学会分辨守法与违法。电视、报刊、广播上经常会有一些因非法敛财而锒铛入狱的事例。父母不要认为这是社会的黑暗面,孩子不应该过早接触。只有让孩子了解什么样的作为是为法律所不容的,他才能学会去规避。当然,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对孩子加以引导,帮助他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以防止他因好奇而误入歧途。
最后,勉励孩子凭真本事挣钱。什么是真本事?就是在遵纪守法、好好学习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最终掌握的一门技术。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不能忽略现阶段的学习,只有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足够的能力,高尚的道德,才能心安理得地挣钱。
方法10:尽量少给孩子零花钱
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零花钱。而且,有的父母经常会给孩子数目很大的零花钱。但是,零花钱真的是越多越好吗?
一位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有一位邻居,他的女儿刚上小学1年级,在她手中总是会有两三块的零花钱。放学时,她经常在校门口的小摊上买辣串儿、牛肉干、糖豆等小零食。后来当她上到小学3年级的时候,身上的零花钱也随之增长了,20元、50元,甚至还有过100元。我曾劝她不要乱花钱,外面的零食大多也不卫生,但她却不以为然地说:“我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她还说,从上学前班开始她就有了零花钱,再加上一些压岁钱,平时根本都花不完,所以怎么花都可以。
这位老师后来感叹,这么小的孩子就有如此强的“购买欲望”,父母给的零花钱是不是太多了?孩子的辨别能力、抵抗诱惑的能力明显还很弱,如果父母总是给他很多零花钱,这无形中就是在刺激他去消费,他就有可能养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坏习惯。
而且,这样的孩子是不会懂得父母的辛苦的,一旦他向父母要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他可能就会仇恨父母,甚至迁怒于社会,更有可能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情来。因此,父母即使很富有,也要有一个万全的考虑,尽量少给孩子一些零花钱。
首先,给钱也要有条件。孩子需要知道什么是需要买的,什么是可以不用买的,父母可以用零花钱的数额来限定孩子的购买能力。同时,父母自己也要注意,不能孩子一开口就直接给钱,无限度地满足他的要求只会助长他的购物欲望。另外,一旦父母定下了给钱条件,就不要随意更改,这也是在帮助父母在心中建立信用度。
其次,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学会挣钱。体验劳动,是所有父母都想得到的让孩子挣钱的方法。比如,有的父母会让孩子到社区小超市去帮忙,还有的父母鼓励孩子去卖报纸,等等。孩子只有体验到了赚钱的辛苦,他才会珍惜钱财,才能学会节约用钱。
另外,提醒父母一句,不要用做家务赚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挣钱。一位妈妈说得好:“挣钱理应挣外面的钱,哪里有挣父母钱的?家是我们大家的,家里的事就应该大家来做,这是每个人的责任。”而且,有的孩子还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妈妈要他擦地,擦地可以挣2元钱,但他却说:“我今天累了,不挣了。”这样一来,孩子就并没有领会到劳动的真正意义,也没有领会到挣钱的真正意义,这对父母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第三,提醒孩子,不要在外露富。有的孩子手中有很多零花钱的时候,就会显得很大方。他消费的时候就会大票一扔,在同学羡慕的目光中他很享受。但与此同时,这也可能会招来不法分子的关注。所以,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零花钱,也要告诫孩子,不能在外露富。
方法11:培养孩子的创富思维
世界著名的“成功励志学鼻祖”沃勒斯·D·华莱士认为,致富是一种人生权利,追求财富的本质是追求人生的美好,人人都应该追求富足。
按照华莱士的话来看,在现在的社会,人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创造财富。而且,这种追求是正当的也是合理的。但是,只有追求就可以了吗?
曾有一句俗语说“富不过三代”,但清末名臣曾国藩却跳出了这个怪圈。曾国藩教育子女“勤、孝、俭、仁、恒、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使得曾氏家族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如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