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独生子女都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外面风雨的吹打。如此这般,他也很难在社会上获取一席之地。所以,父母务必要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切忌包办代劳。
要点1:教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独生子女一般都会被父母、祖父母视为宝贝,关爱有加。可是父母若是给孩子爱太多,处处为他做好安排,他便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有个男孩考取了一所重点中学,但由于学校离家较远,需要寄宿。但考虑到离开家后自己不会洗衣服,不能打理好自己的生活,所以只好放弃这个机会,改上在家门口的普通中学。
一个上中学的男孩是应该拥有自理能力的,而这个男孩却因为不会洗衣服、不会打理自己的日常起居而放弃了一次大好的学习机会,这无疑是非常可惜的。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但拥有独立的意识,还应该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孩子如果依赖性过强,其自立、自理能力就会变得极差。依赖他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不宜于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
依赖性强的孩子往往容易失去自我,在遇到问题时自己不去动脑筋,喜欢人云亦云,有很强的从众心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没有主见,不够自信,总以为自己能力不足,甘心置身于从属地位,遇事总要祈求他人的帮助,不能够自己果断作出决定。
在交朋友时喜欢从朋友那找到寄托,在家里喜欢听父母的话,甚至连买什么衣服都要听父母的意见。一旦失去可以依赖的人,他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具有依赖性格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对正常的生活或工作都会感到吃力,并时常感到焦虑、恐惧,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
可是,如何才能帮孩子克服依赖心理呢?
首先,父母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爱的方式。不要对孩子干涉太多,不要擅自为孩子做主,如果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度,就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其次,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做事。孩子在幼小时自然是需要父母的帮他穿衣、喂他吃饭,安排他的生活,当他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就要鼓励他自己照顾自己。
最后,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多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鼓励他与独立性强的孩子交往,观察别人是如何处理自己的问题的。同伴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孩子的独立意识,帮助改掉依赖这一不良性格。
要点2:教孩子学会适应环境
人的生活环境总在不断地变化,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人事环境,都不会一成不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也会不断更换生活环境,如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直至参加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换一个新的环境,认识许多不同的人。
父母工作调动,12岁的艳艳随着家人一起到了一个新的城市生活,也换了一所新学校。艳艳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是换了新学校后成绩却直线下降,人也变得郁郁寡欢起来。
在妈妈的耐心询问下,艳艳才说出原因,原来是她不适应新老师的授课方式,与同学也不熟。这些因素不但导致了她的学习兴趣降低,在失去了原来的朋友后,艳艳也没那么活泼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艳艳的成绩才逐渐恢复,她和同学也熟悉起来。
如果孩子的适应能力较好,便能很快地融入环境,但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就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适应环境,在这期间他也许会对陌生环境感到紧张、不安,甚至无法在新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影响到学习的进展。
因此,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快速适应环境,让他能够迅速融入新环境,不因环境变化而受到太大的影响。可是,如何才能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呢?
孩子对陌生环境感到紧张,是因为他不习惯环境的变化。如果父母能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去看看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乡村,让他经常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孩子渐渐就习以为常,不会对环境变化感到不适应了。
当孩子习惯了环境的变化,还要让他能够融入环境。任何环境都有其约定俗称的规矩,所以要想融入环境,首先要让孩子能够接受别人与自己的差异,并要尊重他人的习惯。必要的时候,还要向新环境中的人学习,要能够顺应风俗,让别人也能接受自己,这样便可以迅速融入新环境了。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孩子去顺应环境。因为有些环境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有些环境却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父母还应该让孩子学会分析环境,不要盲从,必要的时候要坚持做自己,并巧妙规避不良环境可能带来的伤害。
但是,孩子在未来将会遇到怎样的环境,并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当遇到逆境时,如果仅凭个人力量无法改变大环境,就要学会改变自己,学会从新环境中汲取影响,继续发展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要点3:教孩子学会把握人生的机遇
人们常说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获得好的机遇。在成功的必备要素中,机遇总是被人们刻意强调,因为机遇就像一块跳板,好的机遇可以让人迅速走向成功。也有人把自己不能成功的原因归于没有好的机遇,其实机遇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我们拥有抓住机遇的能力。
机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父母若能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孩子很可能比他人更快一些走向成功。
美国曾掀起淘金热,淘金生活非常艰苦,最痛苦的是没有水喝。人们一面抱着发财的梦想寻找金矿,一面不停抱怨缺少水源的现状。这些抱怨声让一位年轻人得到启发,他不再寻找金矿,而是用挖金矿的铁铲去找水源,然后把水运送到金矿,卖给找金矿的人。
后来,淘金的人大多都空手而回,而这位卖水的年轻人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发了大财。
这位年轻人发财的机遇并不是上天赐给他自己的,许多淘金者都没有水喝,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
由此可见,让孩子学会抓住机遇首先要让他有发现机遇的能力。这就需要父母在平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发现力,比如让他善于观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关键,只有善于发现机遇才有可能去抓住机遇。
但是机遇从来不等人,正如人们所说的:“机遇从来不会被失去,你错过的别人会接住。”因此,还应该培养孩子果断的行动力,例如让孩子学会想好的事情就立即去做,不要拖到明天,更不要总是说“我以后再……”,时间不等人,机会不等人,只有敢于在事情面前果断作出决定,并付诸于行动的人才不会失去机会。
不过,让孩子果断行动并不等于要草率行事,孩子的思维相对比较简单。如果父母告诉他要当机立断时,他很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做事,只求速度。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区分果断与草率的区别,即使果断做事也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能不考虑后果就仓促行动。
在抓住机遇之后,父母还应教给孩子善于利用机遇。抓住机遇仅仅是走向成功的一个开端,只有让孩子继续努力,更加勤奋,他才能在好的机遇中走向成功。如果存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有好的机遇,就可以少付出,最终也只会事倍功半。
要点4:教孩子学会缓解压力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感觉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孩子也不例外,例如,考试、升学、父母过高的期望值、与老师同学的沟通、矛盾冲突等,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适当的压力能够让孩子更加努力,而过度的压力却会让他产生负面情绪。
晚上10点多了,妈妈想去看女儿睡了没,刚走到卧室门口,却听到女儿低声的啜泣。妈妈敲敲门,女儿红着眼睛开了门。“怎么了,宝贝儿?”妈妈问。“没什么。”女儿说。
妈妈抚摸着女儿的头说:“真的没什么吗?”女儿不说话。经过妈妈的再三询问,她才说:“我只是觉得太累了,天天这么多作业,又快要期中考试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放松一下。”
很多孩子都有着类似的压力,面对压力更多的孩子会选择独自面对,把心事藏起来。如果父母没有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他也许会一直把这种不良情绪压在心里。所以父母要注意,若是发现孩子比以前沉默了,郁郁寡欢,那一定是遇到问题,心里有压力了。作为父母应该及时帮助他,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并教他学会缓解压力。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自我解压呢?
首先,要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压力。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并不只是他才会遇到难题。要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问题,不要想得过多。有时人的压力不只来自外界,也是因为自己思虑过多,把问题想得太严重造成的。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宣泄。父母要告诉孩子,如果感到压力过大,或者十分烦恼时就要找人倾诉,不要把事情都憋在心里。如果有些话不想和父母说,也可以和同学朋友去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多找几个朋友倾诉一下,就会觉得轻松许多。不仅仅是倾诉,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看电视、看小说、运动等方式也可以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
最后,压力过大也很可能是孩子为自己制订的目标过高造成的。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根据自身能力,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不要想着一定拿第一,处处要比他人要强,这样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另外,还可以让他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要惧怕压力,只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就可以把压力转化为让自己前进的动力。
要点5:教孩子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看似平静的生活中也存在有许多潜在的危险,尤其是对于年幼的独生子女,生活经验较少,安全意识淡薄,更容易受到各种危险的伤害。但是,父母又不能随时随地保护他,因此让他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人身安全系数。
有个男孩趁父母不注意时玩起了打火机,打火机的阀门已经开到了最大,他低头看着打火机并按了下去,冒出的火苗烧着了他的头发。幸好妈妈及时发现,赶紧扑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男孩虽然有惊无险,但随随便便玩火不能不说他的安全意识非常淡薄,不懂得避开危险和保护自己。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呢?
首先,告诉孩子在他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的哪些隐患,有可能会给他带来怎样的伤害。如教给孩子正确用电、用水、用气,不能玩火、不能到水池边玩耍;如果居住于高层建筑就应告诉孩子不可攀爬窗户,不能从楼上往下扔东西;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和车辆行人抢路,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行走。
在学校不要和同学打闹,以免发生危险;实验课上要严格听从老师的指挥,不可擅自行动;上学放学路上要靠右行走,尽量避免和陌生人交谈,如若遇有陌生人问路,只可告诉他路线,不可为其带路。
其次,告诉孩子一些遇险后的应对措施。如失火后要用水或灭火粉灭火,如果是油着火,不可用水浇,而应该用沙子或锅盖灭火,但要视火情而定,火势大时应拨打119并向周围的人求救;若遭遇意外伤害,失血过多时应及时用布条止血,并迅速到医院就诊,但是如果伤势严重,不确定是否骨折,就不能让别人轻易搬动自己,以防断裂的骨头刺到血管,而是应该拨打120;如果不幸遇到歹徒,危及人身安全时,应大声呼救,如果周围没有人,就应冷静与歹徒周旋,争取时间脱身。
最后,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父母也应为孩子讲解一些有关自然灾害及应对措施。总之,让孩子多了解一些安全知识,有备无患。
要点6:舍得让孩子去吃苦
许多父母年轻时吃过很多苦,所以才成就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但却不再舍得让孩子吃苦。还有些年轻父母根本也没吃过苦,所以也就不让孩子吃苦。因此,什么都要为孩子安排好,让他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导致孩子不能吃苦、不敢吃苦。
面对怕吃苦的孩子,不少父母想当然地认为,现在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错误,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孩子的任何优良品质一样,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小时候不能吃苦的孩子长大后也难以独立面对困难,甚至无法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众所周知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身为一代富豪,他从不用车接送自己的儿子,总是让他自己背着书包穿过三条巷子去上学,放学后也要自己回来。
有一次下起了大雨,盖茨开车经过儿子的学校,却没有顺路将他带回家。没带雨伞的儿子赤着脚快速跑到马路边的商店前,然后顺着门前的避雨带前行,到家后全身都湿透了。
盖茨和妻子曾多次公开宣称他不会给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他认为这对孩子并无好处。和盖茨一样,许多名人在培养孩子时,都选择让他们多吃苦,培养他们更为坚强的品质,而不是留下更多金钱。
也许有的父母会问,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年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吃苦?
首先,不要给孩子过于丰富的物质生活。
有个女孩家刚装修了房子,安装了新空调,除了她的卧室,所有房间都有空调,开始她很不高兴,觉得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
后来,她上了高中,住在宿舍,有的同学竟会因为宿舍没有空调而睡不着,备受失眠的煎熬,而她却吃得香、睡得好。那时,她才从心底感谢父母培养了自己能吃苦的好习惯,让自己在艰苦环境下也能生活得很好。
过于丰富的物质环境会让孩子习惯于养尊处优,不适应艰苦的环境,无法养成吃苦的耐劳的品质,所以人们也常说“再富不能富孩子”。
其次,有意识地让孩子去吃点苦,如暑假时让孩子去打一份工,让他了解到生活的不易。
最后,让孩子不向磨难屈服,也是培养他的吃苦精神。正如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所说的:“我在很多所学校都接受过教育,不过,我在其中学习最长,学到东西最多的那所学校叫‘磨难’。”通过吃苦能够让孩子学会战胜困难,不惧艰难,这才是吃苦的最终目的。
要点7:教孩子从容面对逆境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情。逆境就如命运给人出的考题,有人在逆境中一蹶不振,有人却能逆风飞翔,让自己在逆境中得到提升。同样的境界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人们面对逆境的心态有所不同。孩子在未来也难免会遭遇各种逆境,所以他会以怎样的心态面对逆境非常重要。
在5·12汶川地震中,有个9岁半的男孩叫林浩,在地震发生后,他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挣扎爬出了废墟。成功逃生后,他并没有惊慌逃走,而是又返回废墟中,将两名同学救出。
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他不但没有被吓坏,而且镇定思考逃生方案,不但让自己成功脱险,还救了其他人。事实上在逆境中,只有尽量保持头脑冷静,以从容地态度面对,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这样不但可以自助,也许还有余力去帮助他人。而那些一经逆境就惊慌失措的人,不但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来思考解决方案,也许还会在情急中错上加错,将自己陷入更加困窘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