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级优等生:优等生最高效的学习方法(超值金版)
1776700000032

第32章 彻底挑战你的记忆力

记忆强弱直接决定你的学习成绩

记忆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记忆,学习就无法进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记忆方法和其中的技巧,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没有记忆提供的知识储备,没有掌握记忆的科学方法,学习不可能有高效率。现在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各种考试应接不暇,如果记不住知识,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一考试头脑就一片空白,考试只能以失败告终。

如果我们把学习当做是一场漫长的征途,那么记忆就像是你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速度直接关系到你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就是说它将直接决定你学习效率的高低。俗话说得好,牛车走了一年的路程,还比不上飞船1小时走得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先开发记忆的潜力,谁就成为将来的强者。

美国心理学家梅耶研究认为,学习者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首先产生注意,通过注意来选择与当前的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忽视其他无关刺激,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的原有知识。新输入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学习者找出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并与激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联系。最后,被理解了的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

在特定的条件下,学习者激活、提取有关信息,通过外在的反应作用于环境。简言之,新信息被学习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在的反应。

具体地说,记忆在学习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学习新知识离不开记忆

学习知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是循序渐进的。我们说,在学习新知识前,应该先复习旧知识,就是因为只有新旧知识相联系,才能更有效地记住新知识。忘记了有关的“旧”知识,却想学好新知识,那就如同想在天空中建楼一样可笑。如果学习高中“电学”时,初中“电学”中的知识全都忘记了,那么高中的“电学”就很难学习下去。一位捷克教育家说:“一切后教的知识都根据先教的知识。”可见,记住先教的知识对继续学习有多么重要。

2. 记忆是思考的前提

面对问题,引起思考,力求加以解决,可是一旦离开了记忆,思考就无法进行,问题也自然解决不了。假如在做求证三角形全等的习题时,却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或定理给忘了,那就无法进行解题的思考。人们常说,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有时思考不下去的原因是由于思考时把需要使用的概念和原理遗忘了。经过查找或请教又重新回忆起来之后,中断的思考过程就可以继续下去了。宋代学者张载说过:“不记则思不起。”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感知过的事物不能在头脑中保存和再现,思维的“加工”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了。

3. 记忆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记忆力强的人,头脑中都会有一个知识的贮存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节省了大量查找、复习、重新理解的时间,使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

一个优秀生在阅读或写作时,很少翻查字典,做习题时,也很少翻书查找原理、定律、公式等,因为这些知识已牢牢地贮存在他的大脑中了,而且可以随时取用。

不少优等生解题速度快的秘密在于,他们把常用的运算结果,常用的化学方程式的系数等已熟记在头脑中,因此在解题时就不必在这些简单的运算和配平上费时间了,从而可以把时间更多地用在思考问题上。由于记得牢固而准确,所以也就大大减少了临时运算造成的差错。

许多学习成绩差的青少年就是由于记忆缺乏所造成的。有科学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差一些的青少年在记忆时会遇到两种问题:第一,与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相比,学习成绩差一些的人在记忆任务上有困难。第二,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学生的记忆问题可能是由于不能恰当地使用记忆策略。

尽管记忆是每个人所具有的一种学习能力,但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并不是每一个学习者所能掌握的。在学习中,青少年应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选择重点、选择难点、选择关键点,然后根据记忆对象的实际情况运用一些记忆方法进行科学记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自己的学习活动中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好方法,运用科学记忆,提高学习成绩,巩固学习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寻找记忆好坏的衡量标准

很多同学对记忆的质量标准不清楚,有人贪多求快,今天记住了的知识,明天就忘了,这种记忆只是短时间内给人的一种满足,并不是真正的记住。

那么怎样衡量记忆的好坏呢?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记忆的好坏,应以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备用性为指标进行综合考察。

1. 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体现记忆速度的快慢,指个人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住的知识量,或者说记住一定的知识所需要的时间量。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的记忆相当敏捷,小时候看爷爷抄古文《东都赋》,爷爷刚抄完,他就能背出全文。若要检验一个人记忆的敏捷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记住自己背一段文章所需的时间。

2. 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住的事物所保持时间的长短。不同的人记不同的事物时,其记忆的持久性是不同的。东汉末年杰出的女诗人蔡文姬能凭记忆回想出400多篇珍贵的古代文献。

3. 正确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来记忆内容的性质的保持。如果记忆的差错太多,不仅记忆的东西失去价值,而且还会有坏处。

4. 备用性

记忆的备用性是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大脑好比是个“仓库”,记忆的备用性就是要求人们善于对“仓库”中储存的东西提取自如。有些人虽然记忆了很多知识,但却不能根据需要去随意提取,以至于为了回答一个小问题,需要背诵不少东西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就像一个杂乱无章的仓库,需要提货时,保管员手忙脚乱,一时无法找到一样。

记忆指标的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缺一不可的。忽视记忆指标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记忆的敏捷性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先决条件。只有记得快,才能获得大量的知识。记忆的持久性是记忆力良好的一个重要表现。只有记得牢,才可能用得上。记忆的正确性是记忆的生命。只有记得准,记忆的信息才能有价值,否则记忆的其他指标也就相应地贬值。记忆的备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有了记忆的备用性,才会有智慧的灵活性,才能有随机应变的本领。

衡量一个人记忆的好坏除了上面这四个指标外,记忆的广度也是记忆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记忆的广度是指群体记忆对象在脑中造成一次印象以后能够正确复现的数量。

譬如,先在黑板或纸板上写出一些词语:钢笔、书本、大海、太阳、飞鸟、学生、红旗等,用心看过一遍后,再进行复述,复述的词语越多,记忆的广度指标就越高。测量一个人记忆的广度,典型的方法就是复述数字:先在纸上写出一串数字,看一遍后,接着复述,有人能说出8位数字,有人能说出12位,有人则只能说清4~5位,一般人能复述8~9位。说得越多,当然越好,但这只代表记忆的一个指标量。

总之,衡量记忆的好坏,应该综合考量,而不应该强调某方面或忽视某方面。

掌握记忆规律,突破学习瓶颈

减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虽然减少课业量是一种减负方法,但掌握记忆规律,按记忆规律学习应该是一种更好的办法。

掌握记忆规律和法则就能更高效地学习,这对于青少年是十分重要的。记忆与大脑十分复杂,但并不神秘,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就能更好地加强自身学习潜质。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学习中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四个过程。

所谓识记,分为识和记两个方面。先识后记,识中有记。所谓保持,是指已经识记过的材料,有条理地保存在大脑之中。再认,是指识记过的材料,再次出现在面前时,能够认识它们。重现,是指在大脑中重新出现对识记材料的印象。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对各科知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定律以及其他工具性的基础知识的记忆,更是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进行知识的传授,又要注意对自己记忆能力的培养。掌握一定的记忆规律和记忆方法,养成科学记忆的习惯,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记忆有很多规律,如艾滨浩斯遗忘曲线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我们可以根据这种规律进行及时适当的复习,适当过度学习,以使我们的记忆得以保持。同时,也不可以一次记忆太多的东西,这就关系到记忆的广度规律。记忆力的广度性,指当一些很长的记忆材料第一次呈现给你,你能正确地记住多少。呈现得越多,你的记忆力的广度就越好。记忆的广度越来越大,记忆的难度就越来越大。如果你能记住的数字长度越长,你的记忆力的广度性就越好。

美国心理学家G·米勒通过测定得出一般成人的短时记忆平均值。米勒发现:人的记忆广度平均数为7,即大多数人一次最多只能记忆7个独立的“块”,因此数字“7”被人们称为“魔数之七”。我们利用这一规律,将短时记忆量控制在7个之内,从而科学使用大脑,使记忆稳步推进。

综上所述,记忆与其他一切心理活动一样是有规律的。在学习中,学生要积极遵循记忆规律,使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去进行识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增强学习的兴趣。

改善思维习惯,打破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头脑所习惯使用的一系列工具和程序的总和。

一般来说,思维定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形式化结构;二是它的强大惯性。

思维定式是一种纯“形式化”的东西,就是说,它是空洞无物的模型。只有当被思考的对象填充进来以后,只有当实际的思维过程发生以后,才会显示出思维定式的存在,没有现实的思维过程,也就无所谓思维的定式。

思维定式的第二个特点是,它具有无比强大的惯性。这种惯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定式的建立;二是旧定式的消亡。一般来说,某种思维定式的建立要经过长期的过程,而一旦建立之后,它就能够“不假思索”地支配人们的思维过程、心理态度乃至实践行为,具有很强的稳固性甚至顽固性。

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式,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式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比如说看魔术表演,不是魔术师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而是我们的思维过于因袭习惯之式,想不开,想不通,所以上当了。比如人从扎紧的袋里奇迹般地出来了,我们总习惯于想他怎么能从布袋扎紧的上端出来,而不会去想想布袋下面可以做文章,下面可以装拉链。

青少年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式,必然会对记忆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思维定式使学生以较固定的方式去记忆,思维定式不仅会阻碍学生采用新方法记忆,还会大大影响记忆的准确性,不利于记忆效果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例如,很多人都认为学习时听音乐会影响学习效果,什么都记不住,可事实上,有研究表明,选好音乐能够开发右脑,从而提高学习记忆效率。因此,青少年在学习记忆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

那么,如何突破思维定式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突破书本定式

有位拳师,熟读拳法,与人谈论拳术滔滔不绝,拳师打人,也确实战无不胜,可他就是打不过自己的老婆。拳师的老婆是一位不知拳法为何物的家庭妇女,但每每打起来,总能将拳师打得抱头鼠窜。

有人问拳师:“您的功夫都到哪里去了?”

拳师恨恨地说:“这个死婆娘,每次与我打架,总不按路数出招,害得我的拳法都没有用场!”

拳师精通拳术,战无不胜,可碰到不按套路出招的老婆时,却一筹莫展。

“熟读拳法”是好事,但拳法是死的,如果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脱离实际,这种由书本知识形成的思维定式反而使人遭到失败。

“知识就是力量。”但如果是死读书,只限于从教科书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去观察问题,不仅不能给人以力量,反而会抹杀我们的创新能力,所以学习知识的同时,应保持思想的灵活性,注重学习基本原理而不是死记一些规则,这样知识才会有用。

2. 突破经验定式

在科学史上有着重大突破的人,几乎都不是当时的名家,而是学问不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的大脑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下面的这些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爱因斯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

贝尔29岁发明电话;

西门子19岁发明电镀术;

巴斯噶16岁写成关于圆锥曲线的名著……

3. 突破视角定式

法国著名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林园,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林园摘花、拾蘑菇、野营、野餐,弄得林园一片狼藉、肮脏不堪。管家让人围上篱笆,竖上“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均无济于事。玛迪梅普莱得知后,在路口立了一些大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请注意!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千米,驾车约半小时即可到达。”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林园。

这就是变换视角,变堵塞为疏导,果然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目的。

4. 突破方向定式

萧伯纳(英国讽刺戏剧作家)很瘦,一次他参加一个宴会,一位大腹便便的资本家挖苦他:“萧伯纳先生,一见到您,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萧伯纳不仅不生气,反而笑着说:“哦,先生,我一见到你,就知道闹饥荒的原因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常规的救人方法是从水缸上将人拉出,即让人离开水。司马光急中生智,用石砸缸,使水流出缸中,即水离开人,这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将自然现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反向思考,如此往往能出现创新。

5. 突破维度定式

在一块土地上种4棵树,怎样使它们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答案是将其中一棵树种在山顶上。找不到答案的原因是习惯于平面思维,没有建立立体的空间思维习惯,而现代化大都市的交通都是立体思维的产物。

只有突破思维定式,你才能把所要记忆的内容拓展开来,与其他知识相联系,从而提高记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