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阅读来自于一份详细的计划
阅读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没有目的地读书肯定不会有任何效率可言。在有限的宝贵时间里,为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该首先确定好目标,为自己制订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
我们的生活要有目标,学习读书更要有目标,而且还应该保证读书目标的实现,所以在制订阅读计划时,读书是早上还是睡觉前,或者其他时间,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朱玲,原来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她下乡务过农,进厂当过工人,但她始终坚持自学,终于考上了研究生。进校后,她又为自己制订了15年读书规划。她给自己定的奋斗目标是:“掌握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和最新成果,并在一两个领域内有所建树。”在这长期规划的指导下,她又制订了中期读书计划,如第一个5年计划,着重于历史、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学习,并写作《学习漫谈》《〈资本论〉纲要》等通俗读物。
在中期计划的基础上,她还制订了近期计划和每日定额,按她的说法是:“把每月的任务一分为四,就可清楚地知道一星期要干多少事。那么,每天要看多少页书,写多少东西,就很容易计算出来了。”朱玲正是这样严格地按照三个层次计划读书,终于把自己培养成了有用的人才。
要保证阅读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订多层次的读书计划。这个多层次的阅读计划分为长期阅读规划、中期阅读计划和每日定额三种。
1. 长期阅读规划
制订长期的阅读规划,就是把自己一生的时间当做一个整体来规划,在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各阶段进行统筹安排。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一自我设计,我们未必都去效法,但将一生整体统筹的方法却是可取的。
制订长期阅读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明确地规定自己使用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学识、特长,考虑身体状况、家庭条件等,从而制订出较切实可行的规划。例如,准备读几类书?全部过程要分几个阶段实现?有了这样的规划,就能使自己每一年、每一个月,甚至每一天的读书学习都有个大体可以遵循的轨道。这条轨道可使你读书学习的“行星”绕着特定的“恒星”旋转,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当然,长期阅读规划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岁月的推移,知识的更新与进步,自己具体情况的变化,长期规划需要做适当调整。此外,第一次制订的规划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在执行过程中,还必须适当地修改、订正,使之日臻完美,更符合自己的情况,更切实可行。在此要提醒大家的是,长期读书规划的制订是带有战略性的决策,要大胆、慎重、科学,一经订下,就不宜大变动,切忌朝三暮四、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毫无收获,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稀里糊涂地读书。
2. 中期阅读计划
长期阅读规划毕竟是粗略的,它只是规定了阅读的大方向、大进度,因此有必要制订较为具体详细的中期读书计划。
中期读书计划的时间一般定为一年较适宜,在遵循长期规划的前提下,确定一年的阅读任务:这一年研究的中心和重点是什么?必须读哪些书?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一年的读书计划可以按季节和月份的顺序进一步划分,尽可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不要流于形式。
3. 每日定额
为了保证长期阅读规划和中期阅读计划的落实,每日定额读书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古代学者常把这种每日定额读书称作“日课”。
古代南朝张率12岁开始学诗,他坚持每天计划每天完成。有一回外出做客回来晚了,他困极了,想上床睡觉,猛记起这一天的计划还没完成,就转身到书房去。家里人见了,劝他说:“还是歇息吧,明天再做也不迟。”张率回答说:“不行啊!今天的事怎能拖到明天呢?或许明天又有别的事耽误了。”他说完走进书房,写好一首诗才去睡觉。
由于张率严格按日计划读书、写诗,到他16岁时就看了许多书,并写下了两千多首诗。
不论是制订长期规划、中期阅读计划,还是制订每日定额,我们都要脚踏实地,不只求形式,还要留有余地,这个余地不同于一般计划那种回旋的余地,而是经过艰苦奋斗能够达到的余地。
这样,我们才能每天都有所进步,有进提高。如果能持之以恒,我们的读书学习是终会见成效的。
朱熹有一个有名的读书法,即“分期标记法”,他认为读书应该读懂它的精微处。但是,最初读书时,不可能将精微处看得很透彻。所以,他主张用分期标记法,记录下自己是怎样一步步地领会到文章精深细微处的过程。他的具体做法是:
(1)用红笔划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有价值的文字,以备第二次阅读时容易醒目。这是第一次标记。
(2)用蓝笔划出自己仍认为或另外认为最精彩、最有价值的文字,从比较中,整理出自己读书中的进一步理解。此为第二次标记。
(3)用黑笔划出自己仍认为或另外认为最精彩、最有价值的文字,从比较、印证中,总结出自己读书中深刻精到的理解。这是第三次标记。
朱熹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精读,也可用于速读,即在速读的时候也“分期达标”,这样既不阻碍阅读速度,同时还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可谓一石二鸟。
将阅读速度提高一倍
阅读可以变得更便捷,更高效。
如果你感觉自己的阅读速度慢,现在有一种能使你的阅读能力提高一倍、二倍、甚至十倍的方法,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着庞大的阅读计划,但他们常常被自己的阅读计划吓倒。他们认为阅读是件苦差事。殊不知,正因为他们带着这种念头去阅读,所以才会觉得读书很困难。他们可能因此放弃阅读,任凭阅读材料逐渐累积下来。很快,他们被远远抛在后面,看着那些堆积的材料和书籍,他们越发体会到读书的可怕,越发觉得是件苦差事。
其实,你之所以会感觉阅读是一件苦差事,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更快捷地阅读。我们阅读的目的不在于读得更快,而在于读得更加简单、有效。
你不必为了提高阅读技巧而学习技巧。生活中,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自己阅读信件、书籍、报刊文章及其他信息的速度提高。
有一个调查告诉我们,在我们读过的内容中有90%多属于无关紧要的部分。其中大部分文字啰唆或与我们感兴趣的主题没有关系。事实上,只有10%,甚至更少的内容包含了我们用得着的信息。
这一点给我们的提醒是,如果你能跳过这90%不必要的内容,直接阅读能用得着的那10%的内容,想想看,你可以节省多少时间和精力?如果用同样的时间,你可以多读成倍的内容。
为了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我们一定要避免陷于细节之中。
有时候,作者在文章中为了表达某种观点,常常添加一些细节的东西,其实这些细节不是你关注的重点,细节的作用仅仅是作者对观点的阐释。实际上,你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自己需要的要点出来。
另外,要能分辨出哪些是你不必阅读的部分,如果与主题无关,你可以跳过去不需要对它进行阅读。比如,一篇文章里有很多材料,有时大多数材料都与你感兴趣的主题没什么联系。只有一部分直接与你关心的方面有关。不管那些无关的材料占了多大的比例,你都应该跳过它们。然后,把注意力用在发现和阅读有关部分上。这样,自然就节省下了很多属于你自己的时间,也提高了阅读效率。
还有一点就是,只阅读作者为你指出的关键部分。因为很多作者都在各自的书籍、杂志、说明书、报告等各种阅读材料中为你指明了哪些要点比较重要,从哪部分开始转入另一个话题。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的是,几乎所有出版物都用一些加大号的黑体字做大小标题,以提醒读者接下来讨论的是一个新主题。通常,这些标题对随后的要点进行了高度概括。你肯定已在报纸、书籍、报告等各种书面文字材料上见过这样的标题。所以,直接阅读这些关键部分的主题,会对你的阅读起到很大的作用。
总之,提高阅读速度是有方法和技巧可寻的,关键在于你持续不断地努力和改进。
用“阅读图”来节约更多时间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爆炸”和快速阅读的时代,我们每天都需要阅读大量的材料和信息,同时还要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有用信息,这时候,很多人感觉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生活中,人们一方面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另一方面又感觉是在浪费阅读时间,其实原因是他们不知道一个简单的秘密,即绝大多数非虚构类的杂志、文章、报告和书籍是按一种普遍的结构或模式编写而成的。
比如,就拿我们常见的地图来说,如果你能根据一张“阅读图解”来阅读,它就能使你更快到达目的地,你也会知道该在何处停留,哪里有捷径,更为重要的是,“阅读图解”能帮你更快地找到你所需要的98%的信息。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风尚,读图更成了节约时间的另一种选择。
在生活中,“阅读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形式。
在我们周围,凡是所能接触到的图像,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给读者带来了便捷。
从具体的阅读体验上来说,对文字的阅读需要人们动用比较多的脑力资源(对文字符号进行意义解读,以及进行逻辑思维)和体力储备(必须将视力一次对焦在一个又一个的字母或者汉字上)。
“读图”则较多地使用人类形象思维,书籍和杂志编辑们正在试图把图片变得越来越大,人们对图片的解读似乎根本不费什么力气。
其实,阅读图和思维导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使用“阅读图”时,根据一般的步骤,先快速浏览一遍内容,确定你关注的主题,就像确定思维导图的中央图像一样。
接着阅读各级标题,这些标题可以看做思维导图的主要分支。
根据这些,试着了解重要观点和论据。
然后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进行重点分析。同时,忽略那些无关紧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