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数学和英语是孩子学习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学科,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变成一名小学生,面对新增的学科,孩子往往会感到既新奇,又有点紧张,可能有的孩子还会无所适从呢!此时,家长应引导孩子学好语数外。
帮助孩子学好语文。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这句话,出自孔子《论语·学政》篇,原文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即:经常温习过去的知识,就可以不断得到新的知识,也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温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复习。德国哲学家狄慈根在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时曾说过“重复是学习的母亲”,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复习的方法很多,既可以从头至尾地重读或重点重读,也可以默想书中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用联想的方法,把所学的知识与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等等。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要我们能注意持之以恒地复习,就一定会尝到甜头。
如切如磋。
学习语文应多和别人研究讨论,集思广益。陶渊明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多与人讨论,才能克服自己孤陋寡闻的缺点,古人学习提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换言之,学习要像玉工雕琢玉器似的。多花一点工夫与别人一起切磋,相互取长补短,从众人的思考中找到精辟所在,是大有益处的。
吟诵相间。
朗诵和吟咏,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朱熹的读书六法中,第二法是“细读精思”,第三法是“虚心涵咏”。陆九渊写过这样的诗句:“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民间谚语说:“读书要常念,种地要常耪;三日不练不顺手,三日不念不顺口。”由此可见朗诵和吟咏的作用了。心理学家认为,朗诵和吟咏的好处,首先在于能帮助记忆,其次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另外,还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是有一定道理的。
延伸阅读:课文背诵十六法。
一、抄诵法。俗话说:“抄一遍胜过读十遍。”读诗词或短文时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再抄,抄完再读。
二、时空法。记住要背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
三、人物法。记住文章中依次(或分类)出现的几个人物,这样忆人思情,忆人思言,就有助于理解与背诵。
四、情境法。创设具体情境,根据情境熟读容易理解和记忆。尤其是优美的诗歌与散文,运用此法效果更佳。
五、情节法。掌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等具体情节,据情而背就容易得多了。
六、延伸法。背短文或诗歌,可从开头逐句延伸背诵,即背会第一句,背第二句时把第一句带上,背会第一、二句,背第三句时再把第一、二句带上,如此延伸,直到全篇。
七、对比法。把课文中具有对比的部分找出来,记住这个对比的性质、特点、作用,就容易背诵了。
八、问题法。提出几个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问题,根据问题答案的顺序,记取背诵内容。
九、提纲法。列出一个简单的提纲,然后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十、列表法。记忆时先将需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列表归纳,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特征化、条理化,一目了然,便于举一反三,加深印象。
十一、间隔法。记忆课文的词语不能怕重复,第二、三天还要再读第一天读的词,温故知新,常读常新。
十二、歌诀法。将要背诵的内容,编为歌诀,读来顺口,记忆深刻。
十三、点线法。抓住文章的脉络,提炼出各层次的关键词语、句子作为记忆的点,如表现人物形象的动词等,根据先后次序排列起来,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展开快速记忆,背诵课文,也就是按照文章写作的线索顺序,把全文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记忆。
十四、分合法。先分句背,在句中背关键词,这样逐句背,而后合背,由词连句,由句连段,再由段连篇。或先抓要背内容的主要部分,再带动次要部分,再合背。
十五、关系法。背诵之前,先弄清文章的结构关系,例如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有如动静关系,远近关系,等等。
十六、耳听法。这种方法是由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朗读,大家洗耳恭听。或自己先把要背的东西录音,然后放音,仔细听记,用这种方法训练背诵,比单纯反复朗读效果会更好些。
天天学语文。
语文首先是交流的语言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学习语文的素材和机会,实际上,生活中的学习是培养孩子语文学习兴趣和增强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引导孩子时时刻刻学好语文。
在家庭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孩子练习用普通话与父母交流;利用饭前或者饭后等休息时间与孩子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锻炼孩子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向孩子介绍一本好书或者一篇好文章,让孩子自己去阅读;回想自己语文学习的好方法,并介绍给孩子;在看电视或者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重要词语,试着向孩子请教,鼓励孩子查找工具书,问题解决之后及时表扬孩子学习的热情;经常询问孩子学校语文学习的进度和难度,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困惑或者问题,尤其是要留心孩子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而开始不愿意学习语文,或者厌烦语文,如果是这样的话,家长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孩子保持语文学习的兴趣。
与同学一起学习语文。孩子与自己的同学有许多共同的语言,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总会讨论一些问题,彼此积极发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但是不管怎么样,孩子们在一起总是愉快的。利用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学习语文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家长可以不经意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他们的讨论,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据理力争,为自己辩护;也可以尝试让孩子们做游戏,然后让大家口头作文,口头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习经验和方法等;让几个孩子共同学习一篇短文,然后讨论短文后面的练习题。总之,天真的孩子们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延伸阅读:我教女儿写作文。
这次女儿在全学区作文考试中又拿了第一名,同事们非要我们夫妻俩谈谈有何高招。我笑着对大伙说:“其实也没啥,只不过是我们走活了四步棋。”
一是“灌”。在女儿一至四岁期间,我们每天都抽时间给她讲故事听,起先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时间一长,就发生了变化,每天晚上睡觉前,女儿必须得听我们给她讲个故事才行,否则她就不睡觉。日久天长,女儿就养成了爱听故事的习惯。这就是我们培养女儿积累词汇所迈出的第一步。
二是“讲”。在女儿五至七岁期间,她的脑子里已经装了不少中外童话故事。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夫妻俩总是利用领女儿野外玩耍和路边散步的机会,引导她给我们讲故事,目的是让她把记在脑子里的中外童话变成自己的话讲出来。看到什么,就引导她给我们绘声绘色地描绘。每次外出回来后,我们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然后再读给女儿听。这就是我们为培养女儿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所迈出的第二步。
三是“写”。从女儿上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要求她动笔了。女儿开始就按照自己的构思写起她的小文章来。在这个节骨眼上,对于女儿的作文,我们的做法是少改多讲,设法让女儿按着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写,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完完全全是顺其自然。这就是我们为培养女儿的作文兴趣所迈出的第三步。
四是“点”。女儿上了三年级,我们对女儿的作文要求也就不同了。比如说,作文要结构合理,语言流畅,中心突出。所以,每次女儿写完作文后,我们总是让她反复读几遍。发现问题后,在关键的章节上给她点几笔,不去动大“手术”,谨防孩子把大人的修改变成离不开的手杖,让孩子独立开拓属于自己的处女地。这就是我们培养女儿作文水平能力所迈出的第四步。
当然,培养孩子的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就像电影《地道战》里各庄的地道似的,各有各的高招。但只要走活这四步棋,肯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不过,父母也好,孩子也罢,关键是贵在坚持。(牛润科)
帮助孩子学好数学。
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与儿童智力活动的规律以及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因此学好数学利于发展和培育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又是学习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离开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就不能顺利地掌握文化知识。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既不是先天不变的,也不是自然发展的。而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在教师和家长的辅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逐步发展起来的。
小学儿童的思维总特点,就是正在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这个过渡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发展过程。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这个过渡的开始。学习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从具体事物的实际数量上升到抽象的数的概念,进行运算也就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具体过渡。这可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讲,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儿童虽然入学前在他的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的事物,但他们注意的往往是事物外部的表面特点,什么颜色、形状、气味以及它的实用意义等等。而对事物的数量方面是容易被忽视的,头脑里的数量观念也是极其淡薄的。那么,家长如何辅助学校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才能使儿童很好地形成和掌握书中的概念呢?
对10的认识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中的十进位制的理解,是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关键,因此要不惜时间的讲深讲透,使孩子真正理解,彻底弄懂,牢固掌握。
家长首先要了解到,孩子对10的认识与对10以内其他各数的认识相比,是有些不同的。这里有个区分个位和十位的问题。如果区分的好,对以后学习两位数、三位数乃至多位数都会有很大的好处。怎样才能使孩子更好的认识10呢?怎样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十进制?
在讲进位加法时,家长可以利用火柴和数码进行。比如讲9+2=11,讲明9根火柴和2根火柴各自都不成捆,因为都不够10。但从2根里拿出1根放在9根里,便凑成10根,可以捆成一捆,然后把这一捆放在十位的格里。由于个位数的2根,已拿走1根,还剩1根,所以9根加2根,就成了1捆余1根,用数字来表示就是11。虽然“逢10进1”的进位加法与“退1当10”的退位减法,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讲是更为抽象的,是难以理解的,但当我们用直观事物与数码把个位和十位以及它们之间的10进位制的抽象关系形象化、具体化之后,儿童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