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大全集(超值金版)
1779400000031

第31章 用音乐提升孩子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能使人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追求,生活不能没有音乐,同样孩子的成长也不能离开音乐。家长应利用音乐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开发孩子心智,用音乐提升孩子。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

音乐作为人类美好情操和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能使人插上想像的翅膀腾空翱翔,飞到一个美好、纯洁、幸福的境界中去。音乐会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执著追求。生活不可没有音乐,孩子的成长更离不开音乐。不少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发现,婴儿在出生后最初几个月里首先表现出的是对音乐的特殊“兴趣”与“厚爱”。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未必能识几个字,但都会哼曲唱歌,其原因就在于听觉是儿童感知客观世界最早、最多的感觉。充分利用音乐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早期教育,是开发孩子心智、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强调对孩子进行早期音乐教育的原因,还在于音乐能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唤起他们善良、温柔、活泼向上的情感,使他们爱同学、爱父母、爱集体、爱祖国。

发现音乐天赋。

你的孩子有音乐方面的天赋吗?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音乐感受力的早期发现。如在音乐声中会手舞足蹈,面露微笑或者会入神倾听,哭闹和伤心时一听到音乐就会安静下来。

听觉的敏锐于对音乐要素的特殊辨别力。对不同的音高、音色、节奏有不同的反应,并能准确地加以模仿。

音乐记忆力特别好。对于喜爱的歌曲或者乐曲主旋律能够在听几遍之后马上记住并模仿学唱。

对各种形式的音乐表演有积极的要求。表现出比较强的音乐表演的欲望,即使在陌生人面前表演也不感到拘束。

表演中反映出自发的乐趣。包括对歌曲表演的处理,努力追求优美的音响以及对音乐形象的想像力等。

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坚持能力。不需要父母的督促和强迫,自觉表现出渴望音乐学习的心理,并能够较长时间放弃玩耍而坚持学习。

音乐的创造才华。除了模仿学唱之外,还喜欢哼自己随口编的曲调,或在琴上弹奏自编的曲子,父母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具有上述音乐才华,要尽力培养。

培养音乐兴趣。

如果一个家庭有音乐,并不意味着这个家庭的孩子一定会成为音乐家,但如果家庭没有音乐,那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孩子不会成为音乐家。

帕格尼尼在世界音乐史上被誉为19世纪的“小提琴之王”和浪漫主义音乐创始人。他有一位酷爱音乐的父亲。他还不满6岁,父亲就开始指导他学习拉小提琴,小帕格尼尼每天都要在琴房里面拉上10多个小时的小提琴。除了生病之外,从未间断过。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他进步很快。9岁就开始在故乡和佛罗伦萨独奏演出。13岁,就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了。当然,良好的音乐环境并不意味着要求每一位父母都是音乐家,但父母对音乐的喜好,他们哼唱的歌曲,他们聊天时谈到的音乐作品,家庭聚会时的音乐节目,无不滋养着孩子童真的音乐品味,培养着孩子的音乐习惯,激发着孩子的音乐兴趣。

父母要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来安排他的音乐活动,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特别喜欢听童话故事的心理,有意放一些配乐故事,在听配乐故事的同时,有意识地把他的注意力导向音乐,然后再有目的地找些与配乐故事里相似的音乐让孩子听。这些似曾相识的音乐能够引发孩子对故事的联想,易于让孩子接受。给孩子放一些童话音乐,如《龟兔赛跑》、《动物狂欢节》等作品,在听的过程中,同孩子一起编故事,这对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会产生一定效果。

还有,有选择地购买了一些儿童歌曲磁带,有时放给孩子听,有时和孩子一起唱。这些歌曲很有教育意义,如《小蚂蚁》、《拔萝卜》,教育团结起来力量大;《小金鱼》告诉孩子要合群;《小青蛙》、《小蝌蚪》、《我和星星打电话》等知识性强,有助于孩子增长知识。经常引导孩子唱这类歌曲,可以使他从中得到品德情操的陶冶,同时培养起对音乐的兴趣。

在教孩子唱歌时,家长要选内容好、有教育作用的,而且好听易唱的。孩子最好经常和家长一起唱歌,如在幼儿园经常唱一些小手、小脚、小猫、小兔、小山羊等内容的歌曲;到了小学一年级,要经常唱一些游戏性较强、有情节或培养孩子关心别人的歌曲,如《小鸭和小鸡》、《大公鸡》、《我的好妈妈》,还唱一些教育孩子要诚实、爱护树木、文明礼貌等品德的歌曲,如《让座》、《好孩子要诚实》、《小树苗》、《对不起,没关系》等。这些歌曲不仅内容有积极教育意义,而且曲调好听、主动,音域不宽,节奏不难,适合一年级学生学唱。在唱的同时教孩子一些优美的表演动作,不仅有利于帮助孩子理解歌曲内容,而且能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音乐对孩子的魅力是无穷的。不仅陶冶了孩子的情操,也活跃了孩子的课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