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1781100000044

第44章 掌控下属——笼络人心,下属唯你马首是瞻(4)

所以说,处理好人际关系绝对不是一桩小事,越是下属越是得罪不得。平常无论是待人还是用人,一定要记住史坦芬·艾勒的一句话:“把鲜花送给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你心目中的小角色。”不要总是时时处处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样子,要知道,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也不可能一个人赢得整场比赛。在办公室工作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有了人才会有事业,有情义,同时也会带来效益。说不定,你心目中的小角色会在某个关键时刻影响你的前程和命运。

在某一家公司,一个部门的正副经理都是博士毕业生,年龄相仿,经历差不多,都可谓极富才华。不同的是,一位经理为人和善,善于和员工交流。他在日常工作中,对下属恩威并施,分寸得当。在业务上严格要求,从不放松,但偶尔出了什么差错,他却总能为下属着想,为下属担担子;出差回来,总是不忘带点小礼物、小玩意,给每一个下属一份爱心。而另一位经理对下属严厉有余,温情不足,有时甚至很不通情达理,缺少人情味。例如,一位平时从不误事的下属因为父亲急病而迟到了5分钟,这位经理还是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处以罚款若干。不久,公司内部人事调整,前一位经理不但工作颇有业绩,而且口碑甚佳,更符合一个高层领导的素质要求,被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而另一位经理尽管工作也干得不错,但领导认为他有失人情味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笼络人心,不利于留住人才,于是取消了原打算提携他的意图。

可见,“小角色”的力量汇在一起,足以推翻一个“大角色”。所以作为办公室领导不要轻易得罪“小角色”,不要与员工发生正面冲突,以免留下后患。要学会与“小角色”合作,展示自己的说服力。不要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去处理与“小角色”的关系,不要平时怠慢人家,等到需要他们合作的时候才去动员他们。应记住:你平时花在说服员工身上的精力、时间都是具有长远效益和潜在优势的。在不远的一天,也许就在明天,你将得到加倍的回报。

遵守诺言,让下属充分信任你

古人云,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威信的方法。不少领导者做得最糟糕的一件事就是,许了诺可是又不兑现。他们不珍惜这一诺千金的价值,在听觉上满足了下属的希望之后,留给了人们漫长的等待,以及最终毫无音讯的失望。

诺言如同激素,最能激发人们的热情。试想在你头脑兴奋的状态下,许下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诺言:如果超额完成任务,大家月底将能够拿到40%的分红。这是怎样的一则喜讯啊!情绪高亢的人们已无暇顾及它的真实性了,想象力已穿过时空的隧道进入了月底分红的那一幕。

接下来人们将你的许诺化为精神动力投入到辛勤工作之中去了。到了月底,人们关注的焦点还能是什么呢?也许你此时最希望的就是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大事件,将人们的注意力统统吸引到那里去。

难以实现的诺言比谎言更可怕。虽然谎言可能会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但人们总会有明白事实真相的一天。然而未实现的承诺骗取的却是人们真心的付出。就如同你让一个天真的孩子替你跑腿送一份急件,当孩子满头大汗地跑回来向你索要承诺的奖赏时,你却溜之大吉。那孩子可能从此学会了收取订金。可是,一旦你的员工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你在组织中就是一个失败的领导者,你的权威没有了,信任也失去了。赤裸裸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会让你觉得自己置身于一个由僵硬的数字符号构筑的组织环境之中。

我国古人很讲究言不在多,但必须守信的道理。因为自己守信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一般老百姓讲不讲信用,只是关系到他的人际关系;而政治家、军事家讲不讲信用,则关系到治国、治军的大事。在今天,守信更成为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了人们的信条。

虽然大家都知道守信,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总有些人会由于某些原因不能遵守诺言。作为领导者,尤其应该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者,当下属做了一件很令自己满意的事的时候,总会脱口而出许下一个什么诺言,并且这些许诺大多和升职、加薪有关,让下属引颈期盼。可是也许由于工作繁忙,他说过之后就忘记了,这样会极大地挫伤下属工作的积极性。

甚至,领导者不遵守自己的诺言将会使下属产生对上司的不信任感。得不到群众信任的领导者怎么可能带领自己的团队做出优秀的成绩呢?领导者的成功总是和团队基层工作人员的努力分不开的。因此不能轻视对下属的许诺,要么不许诺,如果许诺就一定要遵守。哪怕最后领导者需要一定的付出,他也要遵守诺言,否则,失去的东西将会更多。

得到下属支持的领导才能成功

历史上很多成功人士并没有多么突出的才能。比如刘邦,他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识不得几个字,但却能够打败贵族出身、受过正规教育的项羽而一统天下。他认为自己能够战胜项羽主要是因为:

(1)他在“做策略规划”“运补给”“战胜攻取”时分别重用了张良、萧何和韩信三人;

(2)他有效地利用了他们三个人的才能。

历史上的成功人士中,也不乏有很突出的才能的人,最典型的就是李世民。但是他的成功也是建立在他的那些拥有杰出才能的下属的不断支持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秦琼等武将的支持,他不可能取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也就没有可能成为皇帝;没有魏征等文臣的不断鞭策,他也不太可能取得贞观之治的伟大成就。

可见,无论一个领导者是否拥有杰出的才能,他要想成功,都需要下属的得力支持。一个聪明的领导者始终都会把“人的因素”看做是影响他飞黄腾达的关键,并绝对深谙“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因此,聪明的领导都极力收揽自己的下属。他们只有得到下属的拥护与合作,才能生存与发展下去。如果失去了下属的拥护和支持,也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与下属的关系恶劣,就像走在泥沼中,无处可以用力,无处可以使劲。虽然你发了号令,但是没有人响应,或者是虽然表面上答应,但却敷衍了事、偷梁换柱。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任务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完成的,领导者的个人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更别说以后的晋升。

那么,领导者怎么做才能真正赢取下属的支持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你会把下属的成功当做自己的成功吗?你会把下属的错误当成自己的错误吗?一个能够得到下属支持的领导,往往在这两个方面做得尤其出色。而得不到下属支持的领导,也往往在这两个问题的处理上栽了跟头。

太平天国运动中,东王杨秀清在运动的前期甚得下属的支持。其秘诀就在于:他把下属的错误看成是自己的错误,把下属的成功也看做是自己的成功,而不是威胁。正因为他知道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负有最后的责任,所以他才不怕自己的助手和下属的力量。因此,他往往希望有得力而不是无能的助手,他鼓励他的下属,提携他们,并为他们的成就而自豪。

杨秀清深知下属最担心的就是做错事,费了很大的力气不但没有成果,反而闯了祸,说不定还会弄个“吃不了兜着走”的下场。所以他在其下属闯了祸之后,首先会冷静地检讨一番自己,然后将下属叫来,心平气和地分析整个事件,最后还会让他明白,自己永远是他的后卫,有事情,自己替他担着。

当太平军还在永安的时候,杨秀清的部下因急于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筹集军粮的任务,割了老百姓的稻谷。事后,杨秀清认为事情相当严重——尤其对于刚起家的太平军的形象和声威的影响极大。于是他马上下令:赶快把稻谷全部奉还,并向老百姓道歉。为严明军纪,还下令将两名肇事军官当众斩首。在百姓百般求情之下,“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下令将两名军官各打军棍一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命令打他的部下之前,他命令他的弟弟先打他一百军棍。此时的东王,可谓是军纪严明,以身作则,言出必行,也从不逃避责任;而这样的领导对其下属的号召力必然是强大的。

一名好的领导,首先必须把领导当做责任而不是地位和特权。在出现差错时,他一般先责备自己;在必要的时候,他应当乐于为下属承担责任。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下属的过失和错误,正反映出他在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

坚持以上原则,就会形成高效有力的领导;放弃了上述基本原则,对下属的领导就必然低效无力。这一点我们可以很明显地从杨秀清后来逐渐发展到悲剧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当太平军节节胜利后,杨秀清就逐渐变得不像他在永安带兵时那样了,到南京后几乎完全变了样,最后竟然做出当着众多臣子的面杖责天王和胁迫天王给他加冕等得意忘形之事。因此,当其下属韦昌辉等人在天王的默许之下对东王府所进行的骇人听闻的清洗也就成了必然。

在杨秀清的成败变化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变化在于,他不再继续将领导当做一种责任,而是当做一种地位和特权。在这种思想意识影响下,他就必然担心他的下属会超过或替代他。从此,鼓励下属变成了压抑其积极性;提携下属变成了压制下属;对下属做出的成绩感到担心代替了自豪感。最终,也就失去了下属的支持和尊重。

要得到下属的爱戴与尊敬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领导者长期的坚持与努力。如果你能很好地坚持上面的原则,相信你得到下属拥护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