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的《狱中绝笔》诗脍炙人口。据黄彰考证,《绣像康梁演义》中所引林旭遇难前所写之诗,实亦为谭所作:“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抑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梁启超为契合保皇活动需要而改了全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并自解释“两昆仑”为王五和康有为。该书流传至今,引起学者对“两昆仑”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辛亥革命前,丁文江去西南考察。于是他才发现,武昌地学会地图、商务印书馆《最新中国地图》以及英、德、法、日等一百万分之一的中国地图,都还是据康熙年间天主教耶稣会士所绘的地图为蓝本,至使地图上一条贯通云贵两省的驿道错误了200年。
1914年,丁文江赴西南调查滇东矿产,随身带着《徐霞客游记》,循着徐的入滇路线进行考察。他发现,首先提出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正是徐霞客。
丁文江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人事,而不是物质;如果不了解人事问题,那金银矿藏,仍将被偷窃而去。他曾对中国过去500年中宰相的籍贯进行考据研究,并对董显光说:“中国宰相出生于南方为多数,尤以苏北最多。”
丁文江自日本归,书赠孙叔雅诗一首:“男儿壮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系据月性和尚(通常误作西乡隆盛)诗改作。
陈寅恪以诗文证史为一种重要的史学方法。如以李商隐《无题》诗“万里风波一叶舟”,证李德裕归葬日期为大中六年夏季;以陶潜《桃花源记》释十六国时期北方坞壁;以韦庄《秦妇吟》补述黄巢起义的事迹等。
胡适作了洋洋数万言《陶宏景真诰考》,文中提出真诰是抄《四十二章经》的。他自诩,居然经过了1400年而后被自己发现。陈寅恪得知后,不假思索地说,《朱子语录》中早已指出真诰有抄袭《四十二章经》之处。
胡适《白话文学史》叙述佛教翻译文学,陈寅恪从北京寄来《童受喻鬟论梵文残跋》。当时柏林大学路德斯教授在龟兹寻得梵文《大庄严论》残本,与鸠摩罗什译本对照研究,但未有成果。陈寅恪因精通梵文,又懂汉文和德文,对此作了校勘和考证,并答出作者为童受非马鸣。因此人们说他“运用语文的方便是并世无第二个人可及的”。
胡适对“旧瓶新酒”考据说:“现人喜引用西洋古谚‘旧瓶新酒’,一定是翻译错了。其出处在《马可福音》第二章,犹太人用羊皮袋装酒,不是瓷瓶或玻璃瓶。”
胡适曾考证《红楼梦》人物宝黛生气原因、经过以及结果,并作了分析和统计。结论是宝黛生气总共7次半;这半次,就是有一天,林确实在生贾的气,经贾赔礼、认错,林又破涕为笑了,因此只能算半次。
1926年,胡适游欧阅读敦煌卷子,在巴黎发现三种神会的语录,在伦敦发现神会的《显宗记》。回国后,他校订神会和尚遗著,写成四卷出版;并为神会立传,改写了佛教禅宗的历史。
蔡元培解释法国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用古文证明,中国早巳有之。所谓“自由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也,古者盖谓之义。平等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也,古者盖谓之恕。博爱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也,古者盖谓之仁。”
黄侃在大学讲清史时说,董小宛入宫,实顾亭林主谋,有献西施治吴之意,并称已获确证,但又匿不示人。
梁漱溟见到焦菊隐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觉得叙述颇有错误和疏漏不明之处;后又检看较早些年出版的李剑农著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其错误疏漏之点如出一辙。他始知陶误盖因袭于李误。
竺可桢把自然科学知识引入版本校勘。他说:“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应作“黄河直上白云间”。
竺可桢研究物候学,曾引用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天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明长江黄河流域海拔超过4千米处,不但无夏季,也无春秋。
章鸿钊1918年作《石雅》,书中据五代道士杜光庭《录异记》对荆山之玉的描写,认为此中的绿松石即是和氏璧。
《诗经》是世界上一部记载植物的书。陆辛农为此编撰了《诗经草木今释》一书,做了大量考证工作,完整地阐述《诗经》中各种植物的学名、性状。
陈垣从蒋良骐编《东华录》考信,认定顺治死后始称灵柩为“悴宫”,以后改为“宝宫”,正说明最终是火葬的。从一个字解决了一大难题。
陈垣曾鉴定伪造清康熙年间画家吴渔山的画《仿李营邱》。他说:“邱”字始于雍正四年,为避讳“丘”字而设的;吴渔山卒于雍正以前,怎能预先避讳。
刘节26岁时所写《洪范疏证》,从《洪范》用字的音韵,证实此为战国末期作品,解决了干百年一个难题。梁启超说此“可谓空前一大发明”。
丁超五用算术和代数推演,联系近代科学,表明《易经》有丰富的辩证思想。他认为,孔子把杂乱无章的占卜排成“先天图”,由此按其暗含的几何级数演算出各种数量关系,可揭示宇宙的奥秘,这是孔子的伟大贡献。
许地山执教燕京大学时,曾多次到北京城里东岳庙观摹,请同学帮他绘制七十二尊泥塑神像。他说,这些泥像虽塑自元朝,但穿戴却是宋朝服饰,而宋以前的服饰是与宋相殊不大的。
卫聚贤写有《楚辞研究》,书中考证屈原是假名,实无其人,并疑《离骚》为淮南王刘安所作。
经刘衍文考证,李白诗原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但王士祯将“看月光”改成“明月光”;乾隆又把“望山月”改成了“望明月”,致使一首五绝中出现了两个“明月”。
阮毅成考证陆游“小楼春雨,深巷杏花”诗中的“深巷”,指的是杭州孩儿巷。
廖世功在江苏武进讲演伏羲来源,说伏羲源自埃及,伏羲之“羲”与“牺”字通;“牺”乃野牛,即西人称为yak者,而埃及以牛为帝王征象。
董作宾对李济解释卜卦的“卜”,声音是怎样来的。他拿了一块已经钻好了的龟版,在钻痕旁燃一根火柴。龟版灼热了,发出响声像“卜”;又看龟版背,已出现了“卜”形裂痕。所以早期的“卜”字,中间总是一直,一点可以在左或在右。
苏曼殊曾托黄节刻闲印一方。文曰:“我本将心问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柳亚子以为有此印,又有黄题款,一定是苏自作。杨霁云考证说,这两句系出自《封神》十九回,只是原句“我本将心托明月”中的“托”字,被苏改为“向”或“问”。
林纾撰母亲事略,初稿有“瘦肉”字眼。谢叔元见而哂曰:孰谓琴南通,世有通人而不读《水浒》乎?林纤知道后,即改“瘦”为“精”字。盖《水浒》称“精肉”。
吴承仕讲文字学,主张把字看成是“动”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他认为“物”、“货”、“价”、“财”、“宝”、“贵”、“贱”、“钱”等字,其偏旁结构是依社会交换手段、流通手段的沿革而衍变的。
柳亚子读曾朴《鲁男子》,指出书中称崇祯只有十六年,没有十七年,是弄错了;将来出版全集时,要修正或附加按语。
柳亚子反对宋诗。他说:“若非革命成功,宋诗已送中国至于万劫不可复回之地。”以“宋”为“送”,他人多笑之。胡朴安说:“此非亚子之私言也。《释名》云:宋,送也,地接淮泗而东南倾,以为段后,若云泽秽所在,遂使随流东入海也。亚子是用古训诂耳。”他人遂结舌不能言。
于右任从洛阳古董商手里买到7对名将显宦夫妇的“鸳鸯碑”:或是夫妻合葬的墓志,或是夫妻分葬异地的两块墓志,或是合葬的墓志其中一块流落异方,发现后又合而成双,均有传奇色彩。于为此撰写了学术论文《鸳鸯七志考证》,此时他的书斋特意定名为“鸳鸯七志斋”。
朱复戡据《史记》记载,并参照旧拓本所存部分残文,将残存九个半字的秦始皇《泰山刻石》逐字考证,按原字体补全;后又补全了《绎山刻石》和《碣石刻石》。其所书秦小篆,可谓与秦刻比肩,使人难辨真伪。
朱熹曾说:“看文字须如法官深刻,方穷究得尽。”胡适引申朱熹的主张,写《考据学的责任与方法》,并指出考证学者的用语与刑讼用语接近,可能彼此间有历史渊源。
顾颉刚讲到“盲史”,说应改为“瞽史”。“瞽”是唱诗的,“史”是写诗的。其实,左丘明并非“盲”,他并未失明。
《宋史》中王禀无传。王国维特作“王禀传”;以为北宋亡国延迟一年,实王禀坚守太原之力。
1927年王国维投湖自杀。左舜生认为王是受叔本华影响,此外也许还受曹雪芹影响。因为王写的《红楼梦评论》,其论述之深,当时还找不出第二人。
姜亮夫曾把《屈赋》全部归纳一遍,得出句法结构形式,因而考订出《楚辞》中的“贺”就是“资”。
黄炎培曾以记者身份介绍清朝人才分布。他说有人曾统计,由顺治三年到光绪三十年的258年间,共出了114名状元,其中江苏有49名(含吴县16人、常熟县9人);广西仅出4人,却都集中在临桂一县。
鸟类学家郑作新据中国考古和古籍印证,发现达尔文是据明《三才图会》说中国家鸡自印度引进来的。郑考证中国家鸡早于印度,它是中国人自己驯化的。
金兆梓称《老子》一书,不但成于汉文帝时,而且就是文帝夫妇所纂辑。
郑天挺治史颇有新解,称姜维虽是人才,诸葛亮也重视他,但蜀国人都以他为西凉外国人,以致不被重用。
顾实某次上课,在黑板写有“凡诗书群经之牛,皆即今之黄牛也。今之水牛在古代当属野牛之一种”。学生问:“然则,‘有宰牛而过堂下’之牛,称其黄牛耶,抑水牛耶?”顾说:“也是黄牛。”
陶渊明《桃花源诗》有“奇迹隐五百,一朝敝神异”。傅东华注为“白秦末之乱至晋太元中凡五百八十余年”。但王斤役以为未当,以为“五百”当作田横五百义士解。
朱建民教授喜收集研究火柴。他说:“火柴原称‘洋火’,北京名之为‘洋取灯’,闽南则称‘番仔火’,可见它是自西洋传来的。火柴初传中国,有诗《咏洋取灯》:‘纤纤寸木药硝粘,引得灯光胜火镰,莫怪粹奴夸利用,缘他工省价还廉。’”
梁思成到五台山佛光寺参观,从殿宇外形以及石经幢看出此是唐代建筑。为了有更确实的证据,梁从附近村里借了高梯,端着脸盆,用刷子蘸水把几道横梁刷洗干净,终于见到了墨迹题记:“唐大中十一年重建”。
1936年,朱希祖考证在梁谓山的窑碑,认为可疑处有九,其主要为,“梁时南朝无此半篆半隶之字体”,因当时无有窑字(应作窯);而“谓”字仿“石峪体”,“山”采用《瘗鹤铭》;文中称普通元年“梁制五铢钱”,亦误,应在四年,以此证系伪作。
朱希祖与同侪游览南京淳化镇,发现南齐临川王萧映墓前石刻华表顶端刻一莲花托盘,盘上站有石兽,人均不识。朱当即判识:因南朝颇信佛教,故以印度传入的莲花和狮子为装饰。后学者皆从其说。
朱希祖发表《古蜀国为蚕国说》,称蜀就是桑虫(蚕),巴就是大毒蛇。
方东美开设哲学课,往往借用中国古典文学词句来说明哲学问题。有次他借用《西青散记》“何事生情因色有,何因造色自情生”进行解释,说情就是心,色就是物,世界由情色构成,也就是“心物合一”。
吴梅阅汉末王粲《登楼赋》。有两个本子的注都误将楼作富阳城楼,也有本子认为在襄阳或江陵。他根据赋中“挟清漳倚曲泹”句,认为点明地址应为湖北当阳,从而纠正了前人谬谈。
吴佩孚当政时,谓据其考察结果:“蚩尤乃赤化之祖,蚩者东也,尤者赤化之尤也。”鲁迅知后斥之曰:“蚩尤本称炎帝。炎,火德也,故亦称炎帝。如吴大帅所说,则黄帝讨伐蚩尤,是即以赤讨赤。”
日本竹内实著文,说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眉间尺”,是以伍子胥为模特儿的。因为《吴越春秋》称伍子胥形象有“眉间一尺”。
刘大白有次和夏丏尊偶尔谈及印度哲学之四大说,顺次论及它和中国五行说之异同。刘大白称中国古代亦是四大说,五行说发达在后。夏问他依据。他说,见于八卦。八卦中明明有地火水风;地火水风四者为体,其余四卦则其相也,如山为地之相,雷为火之相,泽为水之相,天为风之相云。夏丏尊认为斯说甚新颖,从来治《易》者,似尚未有人道过。
钱穆读日本龙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发现日本侵华作战路线多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经钱钟书考证,《蕉音杂录》里的《生颂》,是中国最早的译诗。
吴晗著文解释北魏名将斛律光“所获禽兽或少,必丽龟达腋”,说是射鸟总是背上中箭。夏鼐对他说:“鸟背并无龟形隆起,可见此乃指兽。吾兄酷嗜钓鱼,而不习打猎,故易致误。”吴晗表示同意,自称:“我确是只会钓鱼,不会打猎。有渔无猎,只能算半个渔猎社会的人。”
杨啸谷鉴定,古画《普贤菩萨》不是唐人吴道子的画:画中菩萨是长指甲,而中国人留长指甲是在宋后;画中的经书呈折迭状,而唐时是手卷的。
周作人讲到中国的文学变迁时说:文学最先是混在宗教内的,后来因性质不同,才分化了出来。
周作人对《圣经》也有兴趣。他写的《圣经与文学》曾对《圣经》由来考证,说《圣经》系明时利玛窦译为汉文,初为粤语,继而译为闽、浙等地方话,相继问世有八九种,最后才成为今日的北京官话。
朱光潜以为学与问、人与情两字合而言之,成为一常用名词,只见于中国语言文字;而西洋语言文字,则无相当名词。
郑振铎对中国戏文研究的起源长达七八年,认为是从印度输入,但无文字依据;后温州古寺发现梵文写本,经陈寅恪辨明是印度剧本《梭康特拉》,方下结论。
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欧阳予倩创作《梁红玉》(改良戏剧),因“吻合时势”、“含有警世”,受到赞扬。赵景深观后,指出有玉瑕处三。其中之-有韩世忠、梁红玉赏月,不应用“中秋”,只能算某月半(农历十五)。因为据《宋史》,韩世忠在建炎四年上元节“引兵赴镇江”,败敌事当在三、四月,如以兀术久围48日计,最多是6月罢了。可见其观察之心细。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曾称《红楼梦》为一部三角恋爱小说,因宝玉与黛玉,玉与玉相对;宝玉与宝钗,宝与宝相对。
唐人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华罗庚写了质疑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但也有学者提出:北塞早雪尚有雁,雪光映天雁可见。
郭沫若据钱潮提供的斑疹伤寒资料,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的一种解释》一文中,证实贾宝玉和王熙风也得过斑疹伤寒,因为郭也曾患过此病。
郭沫若3岁读王维的《相思》,直到70岁到广东高要、海南,见到多种红豆,方才读懂了它。他说,王维是山西人,没有见过红豆树,因此他这首诗的第二句显然该用问号。许多新本唐诗却用句号。所以,真正读懂一首诗,是并不容易的。
饶宗颐访印度时,以印度古经典《吠陀》与屈原的《楚辞·天问》作比较研究,证实了“发问型态”的作品,其历史源远流长。
罗尔纲从1964年到“文革”,就李秀成问题写了3年检讨,检讨书高可盈尺。但他都是对自己的“资产阶级客观主义”作检查,而从不改变对李秀成学姜维伪降钟会的考证。
聂绀弩50年代初期,到苏北调查施耐庵其人其事,写了大量材料。但30年后,他著文说:所有关于施耐庵参加张士诚起义的传说以及其它传说,全是捕风捉影,无稽之谈,连施耐庵的影子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