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沃伦·巴菲特全传
1799300000036

第36章 牛市?熊市?(3)

股市崩盘在金融史上,往往是突然引发的。当然这并非毫无征兆,只不过很多人忽视了它。比如一家压力过大的证券公司或上市公司倒闭。在1969年,巴菲特就曾亲眼目睹了梅茨基金陷入困境。为了逃避压力行为的暴露,个别操盘手会极力使用各类欺诈手段进行补救,比如挪用客户资金。于投机者们来说,这类事情的出现对如同是晴空霹雳。人们认为要想在如此恶劣的局势下生存,必须拼命人人都拼命挤出大门去,否则将赔得更惨。

但是巴菲特却是个例外。和众人不同的是,巴菲特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事商业活动,因为这一时期造就的价格是对股神构成吸引的。巴菲特深信,理性投资人真正的敌人是乐观主义。那么适度的悲观有助于理智的判断。

当然还有一个人为的灾难因素,那就是庄家大户操纵股价波动。在巴菲特看来,市场的动荡,正是由于那些所谓专业的机构投资者造成的。数以亿万计的资金被他们掌管着,而他们做了什么?这些吸血鬼不去研究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反而是专心研究其他基金经理人下一步的动向,对他们来说,股票只不过是赌博交易的筹码,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保证。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使得“熊”时刻潜伏在我们周围,一旦产生了有利于它出现的时机,它就会无所顾忌的挥舞铁拳。躲避不及时者,就会葬身熊口。

在美国,詹姆斯·阿尔图切尔是对巴菲特非常有研究的专家。他曾经以巴菲特式的理念对个股价格下跌做过解释。当这些因素出现时,会导致个股的价格的下跌:第一是市场风险。的确当市场变得恐慌,比如人们担心未来美国会遭到恐怖主义袭击,并因此减缓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那么某些个股的现金流情况必然受到影响。第二,莫过于公司丑闻。众所周知,美国的安然公司丑闻揭露后,股价一天内从80美元跌到了1美元,然后就在停牌之前的一段期间一直在0.8美元附近波动。更糟糕的是,很多能源公司的股票价格受到了连累,甚至连那些最稳妥的市政设施股票也无辜受到牵连。第三,当属诉讼风险。也许相对来说,烟草公司的市场和收益是比较稳定的。因为它有一个固定的长期的忠实群体,即烟民。可是如果存在戒烟组织对菲利浦·莫里斯这样的公司提起集团诉讼的风险时,价格就会毫无顾及的一路狂跌。最后一点,莫过于贸易挫折。比如产品质量发生问题,相关股票的价格将呈现下跌之势。

无疑这都是灾难的来源,是熊市的足迹,那么怎样才能逃过劫难呢?股神巴菲特会告诉人们答案。

前文多次提到了1929年,这个股票历史上著名的灾难开始。10月24日,是绝对的黑色星期四,在这一天美国股市单日跌幅达22%,这是美国股市有史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到1932年,美国股市的总跌幅为89%。尽管无数的人在哭泣,无数的人在呼唤上帝,但是这样一场股市大崩溃中,几乎所有的股票股价还是一泻千里,没有丝毫停下来的趋势。所有的投资者都在这场浩劫中遍体鳞伤。很多企业资本大厦轰然倒塌。最为典型的个股案例就是美国无线电公司,作为当时的朝阳产业,无线电相当于今天的互联网。在灾难来临之前,1929年9月它的股价超过500美元,而到了1932年7月,股价仅为3美元。这样的结果是,无数的人无法承受压力,选择以结束生命来抗议。于是,当时很多酒店面对来客时,不得不无奈的问一句,“您是来开房间的,还是来跳楼的?”这并不夸张,熊市对于债务人来说,其结局很可能是要命的。此时再来痛骂股市,已然来不及了。无数的债务会逼得人发疯。

而对于巴菲特来说,“欠债”似乎有着家族的警讯。无论是来自“剥削者”爷爷,还是来自伟大的父亲,甚至追溯到更遥远的从前,似乎这个家族有个传统,就是把“欠债”视为一种耻辱。于是很小的时候,巴菲特就立志做个有钱人。少年时期的生活困顿也的确造就了这个天才。事实上,查看巴菲特的历史,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个5岁开始做生意,11岁开始炒股的人,一直用自己的能力实现着自己成为富人的计划。

巴菲特的选股方法师承自基本学派大师本·格雷厄姆与菲利普·费希尔。前者以“定量分析”为主,后者以“定性分析”为擅长,巴菲特则是集二者于大成。这使得这位天才不断的让自己口袋中的钱进行着量变,时至今日,这种变化是令人瞠目结舌的。

好吧,让我们来回顾股神与熊市的三次亲密接触,来看看巴菲特是如何躲过,不,应该说是利用熊市挣大钱的。事实上,牛市和熊市在巴菲特眼里,不过是个名称。

当然,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是个例外,因为当时巴菲特刚刚出生,他没有参与其中也许是个幸运。不过除此之外,巴菲特共经历过三次熊市。这也丝毫不会影响股神的威名。从股神与熊市的三次亲密接触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股票价格的下跌往往孕育着诸多的良机。看,巴菲特不是做到了!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根源的,就好像巴菲特所经历的第一次熊市一样。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经过了长达20多年的快速增长,经济泡沫及通货膨胀可以说积聚到了相当程度。于是,该爆发的时候到来了。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滞胀”时期。为此,刚上千点不久的道琼斯指数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真正的暴风雨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经济市场。在1974年末到1975年初,道琼斯指数一度暴跌至550点,几乎吃掉了1956年以来的所有战果。对此,巴菲特早有预见,“市场先生情绪高涨地狂暴了几年,到了该停下来喘息的时候了。”

这是一次残酷的熊市,殊不逊于可怕的1929年。市场的暴跌让人们从天堂一下子掉入了十八层地狱。投资者们被这只残暴的黑熊伤得体无完肤。但贪婪的投机客们不愿面对事实,依然抱着市场马上会反弹的幻想,舍不得将手中依旧在持续下跌的股票卖出。于是这样的后果是,当人们认识到残酷的现实后,一切已经太晚了。当投资者们筋疲力尽的看到市场反弹无望时,大家开始恐慌性地抛售自己手中的股票,从而引起了市场进一步暴跌,这种恶性循环不断增加着股市的压力,不多吞噬着人们的希望,不断残酷撕扯着所有人的心血。一切犹如梦魇般,让世界变得昏暗。

厄运持续到1974年年底时,大多数投资者手中的股票跌了60%。美国人民经此一役后,犹如惊弓之鸟,谈股色变。而巴菲特呢,此前准确的眼光,使得别人在绝望痛苦之时,他不过是悠闲的喝着咖啡,翻翻报纸。养精蓄锐了将近5年之后的巴菲特,像一个充满朝气的猎人,在最恰当的时刻瞄准了猎物。他把5年来积累的大量资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那些被人们所抛弃的股票上。犹如淘金者发现了一座金矿,他找到了大量有价值而又便宜的股票,以至于他的资本都无法消化。后来证明,任何一个在1974年进入股市的投资者,很少有人回报率低于75%。这一场腥风血雨对于巴菲特来说,却犹如甘露。

巴菲特所经历的第二轮大熊市发生在1987年。前文提过,10月19日,又是一个“黑色星期一”,道指狂跌508点,日跌幅达22.61%,从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2246.74点跌至1738.74点才收盘。这一个单日跌幅排在道琼斯指数有史以来的第二位。这轮次下跌直到1987年年底才恢复。

那么巴菲特呢?据调查显示,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市值也在一天之间损失了3.42亿美元。但是巴菲特好像事不关己一样,显得轻松自然。巴菲特认为只要掌有华盛顿邮报、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这三只股票就够了,所以,它们价格的涨跌和巴菲特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这只老虎不会轻易放过猎物的,其他股票的价格崩溃给他带来了滚滚财富。别人狂抛之际,他精心选择了几只股票,大胆买入。于是当1987年年底,市场指数恢复到大跌前水平时,巴菲特持股总值首次超过了20亿美元。显然,这第二次熊市对于巴菲特来说是一个漂亮的全垒打。

同样,当第三次熊市到来之时,巴菲特也没打算放过它。2000年开始,反映技术股走势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持续下泻,从5000点高位,跌穿2000点,重新回到1998年12月的水平上。思科的股价也不容乐观,一路从82美元跌至26.06美元,总市值从5554亿美元,直线降到2001年11月9日的1876亿美元。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由华人明星式企业家杨致远所创建的雅虎公司从2000年的250美元一路连续下跌,到2001年9月26日,跌至历史最低谷,调整后的盘后价仅为4.05美元,跌去了95%。而曾有“神话”之称的美国在线,股票在最辉煌时期,市值为1600亿美元,相当于电脑巨人IBM的两倍,这让它的胃口无线膨胀,连比自己营业额大五倍的传统媒体帝国—时代华纳公司也不放在眼里。以至鲸吞华纳,以胜利者的姿态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业绩和雄心。但是合并后的第二年,新公司市值下降了54.66%,还比不上合并前时代华纳的市值。更可怕的是,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华尔街许多投资商身价一落千丈,但由于巴菲特始终坚持投资在保险、零售等旧经济公司,因而他所控制的上市公司2000年则逆势而上,大赚了33亿美元!让旗下的投资者们无不感激涕零。

因而人们无不衷心钦佩:股神果然名不虚传啊!

2、捕“熊”之道。

股神的神话究竟是如何造就的,相信这是股民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说巴菲特在熊市和牛市的经历能给人以激励的话,那么深究其背后的投资诀窍才是最实惠的。很多人总是把他和华尔街联系起来,并希图从那儿获得股票投资的真经,尤其是他的捕“熊”之道。不过巴菲特似乎和华尔街所谓的精英们在思想上并无多少交集。这一点似乎最早是受到其恩师格雷厄姆的影响。他曾告诫巴菲特对华尔街要当心,不要听信传闻。格雷厄姆“严禁损失”的投资哲学,更成为日后巴菲特奉行的最高规则。巴菲特进而将其概括为自己恪守的法则:第一条法则是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是,永远记住第一条法则。

要想得到巴菲特的投资宝典,首先就要了解巴菲特对于投机与投资的认识。市场上通常把买入后持有较长时间的行为,称为投资,无疑这是巴菲特的强项。而投机者则是短线客。巴菲特和投机者的区别在于:他看好有潜质的股票,作为长线投资,既可以趁高抛出,又可以享受每年的分红,股息虽不会高但稳定持久,而投机者热衷短线,借暴涨暴跌之势,通过炒作谋求暴利,少数人一夜暴富,而更多的人是一朝破产。华尔街“精英们”害怕股价下跌,而巴菲特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喜欢股票下跌。

诚如巴菲特在2003年早春,写给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股东的信中所说的那样:“连跌三年的股价虽已大大提高了普通股的吸引力,但我们仍几乎难以找到哪怕对我们只有温和吸引力的股票。这种令人沮丧的现实情况,反映了股价在‘大泡沫’时期达到的高度是如何地疯狂。而且不幸的是,酒醉的时间可能会和暴饮的程度成正比。”这是针对当时的股市所作出的评论。巴菲特经常说,除非他发现哪只股票有较大的产生至少10%税前回报的可能性,否则他将会离场观望,而当时的状况显然仍属于后者。

不过有一点是巴菲特想不通的,何以股票价格一下跌,千千万万的股民就开始骂娘?因为在他看来,跌不一定是坏事,何以更多的人看不到其中的可观收益呢?巴菲特曾表示,在他有生之年,甚至是在他身后,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都将年复一年买下企业或者企业的一部分,因此,企业的价格下跌对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来说更有利,反之则不利。

或者这就是投资者和投机者最大的区别。巴菲特成功的奥秘有两点:一是“长期持有”,二是“忽略市场”,巴菲特是长线投资的典范!他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重新打开,恢复交易。”他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10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所谓“忽略市场”就是不要把短期的市场波动看得太重,投资者的情绪不要被市场左右,不要对市场行为过于敏感。而普通投资者,确切的说是投机者,他们的心理则是由于惧怕股票价格下跌,因为股票在他们来说仅仅是参与投机的一张凭证,是和彩票类似的东西。因此购买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长期持有它,而是期望它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增值变现,以达到一夜暴富的目的。接着,再进行下一笔交易。所以,当股价下跌时,他们的美梦破灭了,没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等到股市飘红。

巴菲特曾在1972年以1060万美元买入华盛顿邮报股票,到1999年时已经增值到9.3亿美元,在27年内华盛顿邮报股票成长了86倍,尽管在这27年中美国股市大盘几经沉浮,华盛顿邮报股票也曾大幅振荡,但最后的事实证明“长线和耐心”是巴菲特可观收获的来源。

从这可以解释出,为什么巴菲特喜欢股票下跌,而且越低越好。其实,这就是以交易(卖)为目标的华尔街思维和以企业投资(买)为目标的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理念根本不同所在。很早以前巴菲特就意识到,从共同基金经理到互联网日交易员的绝大多数人都受困于短期游戏,虽然他们口头上也一再重复长期投资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们依然执着于赚快钱。这就是成功的股票投资者和失败人士的区别。目光长远的投资者,永远有机会从目光短浅者遗弃的股票中拾取具有长期价值的财宝。而默多克无疑是个中高手。

股市中人每天在积极而紧张的关注着股市的进度,以便当股价下跌时及时作出反应。当然,他们所作出的反应很可能是愚蠢的。但巴菲特不同,他的反应无论迅捷还是迟缓,都能让自己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这一点从他与熊市的三次交锋就可以看出。巴菲特认为,只有当股市的恐慌和公司的坏消息同时出现时,才是选择性反向购买的最佳时机。巴菲特本人也多次说,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在熊市的悲观氛围中做生意。事实也的确如此,他经常利用行业不景气、个别公司的灾难、公司结构变化和战争现象创造的机会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