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做事须师出有名,名正方能言顺
第十九章第1节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历史回眸:武则天制造“君权神授”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关于武则天的这首诗,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
事实上,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地制造“君权神授”的神话,背后也有她难掩的苦衷。
武则天本是唐高宗的爱姬。公元683年,唐高宗头眩病复发,不治身亡。继位的唐中宗李显品性庸懦,毫无主见,凡事都对母亲武则天言听计从,执政大权渐渐落入武则天手中。武则天不觉野心萌动,想要尝试一下当女皇帝的滋味。
中宗被废后,武则天故意试探性地问群臣:“此后应由何人承续帝位?”宰相应声答道:“就立豫王李旦为帝。”李旦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所生的最小的儿子。其他人也众口一词,没有一个人会想到武则天自己想过一把当皇帝的瘾。群臣的意见让武则天心凉了半截,但也给她打了一针清醒剂,她知道,自己现在做皇帝还不是时候。
有时候,人们时常处于一相情愿的痛苦中,想此刻的武则天就是如此,她本来希望借助自己试探性的问话,提示大臣们她有意过把皇帝瘾,但是没想到那些大臣们基于传统的观念,根本不曾理会武则天的心意,这让武则天有些苦恼。
无奈之下,她只好暂立豫王李旦做了挂名皇帝,是为唐睿宗。即使这样,仍有不少大臣屡屡站出来劝谏,要武则天尽早把权力还给皇帝李旦。李敬业甚至召集十余万兵马,发誓要杀掉这个想篡夺大唐江山的女子。大文豪骆宾王也挥毫抒愤,写出了千古名扬的《讨武檄文》,追随李敬业麾下,兵败而不知所终。之后仍有许多州县的一大批刺史起兵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