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节坚持长期投资,尽量少做短线
经常交易对投资者没什么好处,只是养肥了证券商而已。
——沃伦·巴菲特
股票市场总是不停地上下波动,这是每个投资者都知道的。那么股票价格波动的规律是什么呢?
巴菲特从他的导师格雷厄姆那里学习了关于股市波动的永恒规律,并在伯克希尔1987年年报中告诉了我们,“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从长期来看,它是一台称重机”。
这意味着市场短期内的价格波动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风险,但在长期趋势内,市场价格逐渐趋向稳定,对企业价值作出真实反映。一个被充分低估价值的股票得到修正,平均需要6~30个月。
格雷厄姆在1949年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中指出,“股票市场本身没有时间进行这种科学的思考。尽管没有什么正确的价值衡量方法,它必须先把价值确立起来,然后再寻找其根据。因此股票价格不是精心计算的结果,而是不同投资者反应的总体效应。股票市场是一台投票机,而不是一台称重机。它对实际数据并不作出直接反应,只有当这些数据影响买卖双方的决策时它才做出反应”。
50多年来大量的股票市场实证研究表明,格雷厄姆认为股市短期是投票机而长期是称重机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在他看来,股市短期内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是正常现象,但从长期来看股市终将走向价值回归。
股票的价格走势虽然也受大盘的影响,但决定其价格趋势性走势的还是该上市公司基本面的 趋势性变化。如果可以比较明确地预计某个上市公司未来赢利的良性发展趋势,其现在的价值水平也适当的话,对那些基于年线层面交易而不是月线、周线和月浅层面交易的投资人,大盘的不确定性确实是决定因素。
股票的收益在短期内如一周或一月也可能存在正相反关系,但从长期来看,股票收益则可能显示出负的序列相关性。经过两年三年或更长的时间后,原来上涨的股票可能反而会下跌,而原来下跌的股票可能会上涨。
巴菲特以实际数据证明了这一观点。他以1899年~1998年100年间美国股市走势经常与GNP走势完全相背离的原因作事例,认为美国股市20年的整体平均实际投资收益率大约在6%~7%左右,但短期投资收益率会因为利率、预测投资报酬率、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不断波动。
巴菲特在1999年11月22日的《财富》杂志上指出:美国投资人不要被股市飙涨冲昏了头,股市整体价格水平偏离内在价值太远了。他预测美国股市不久将大幅下跌,重新向价值回归。果然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Nasdqe下跌近50%。
两年后巴菲特再次在该杂志上发表了自己对股市的看法,他再次重申股市整体表现长期来说与美国经济整体成长性相关,过度高涨的价格长期来说肯定会回归其内在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巴菲特以1899~1998年100年间的历史数据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股市走势与GNP走势完全相背离?他的研究证明美国20年平均整体投资报酬率约为7%左右,但短期投资报酬会因为利率、预测投资报酬率、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不断波动。它以详细的历史数据说明了为什么短期来说股市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来说股市却是一台称重机。
巴菲特鼓励投资人买入股票后应长期持有。因为优秀股票持有时间越长,总收益将越大。但如果你仔细注意听他所讲的,你会发现他在鼓励长期持有时加了两个附加的条件:
1.这些公司必须是优秀的公司。全世界各地的基金经理随时都持有近百种(亚洲)、甚至是上千种(美国)股票。试问:股市里,难道真的有那么多家优秀公司吗?这种广撒网式的投资法,绝对不是成功投资家的投资概念。
2.只有在这些优秀公司继续保持优秀状况时,我们才可以继续持有它们。这说明了投资不应是百分之百肯定是永远的,要一直不停地观察市场。
其实,就算是一家公司的基本优势还存在着,但如果我们发现还有一家竞争者也同样拥有这个优势,但股价只是它的一半时,则可以卖掉前者而买入后者。巴菲特于1997年卖出大部分的麦当劳股票,买入另一家快餐业公司的例子就是明证。虽然巴菲特说这是两个不相干的买卖,他仍然觉得麦当劳是一家很优秀的公司,价格正确时可以买入,但也显示出交换行业股现象的存在。
一般说来,巴菲特不到最后时刻就不会公开抛售他持有的那只股票,投资者要摸清他的投资轨迹并不容易。所以,与其模仿巴菲特的投资风格,还不如先学习学习他的思维方法,也许这更有利于投资者抓住他投资理念的精髓。
巴菲特建议每个投资人都给自己一张卡片,上面只允许自己打12个小洞,而每次买入一种股票时,就必须打一个洞,打完12个,就不能再买股,只能持股。这样会使投资人转变成真正优秀公司的长远投资人。
作为一般投资者,需要耐心地持有他们手中的投资组合,不被别人的短线获利所诱惑。
投资箴言:
在我们进行股票投资时,短期的股价波动会给我们的投资带来很大的风险,但从长期来看,可以很好地预测市场的走势,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