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184500000025

第25章 文雅孱弱伴赵宋,以武治文贯蒙元6

(三) 文雅孱弱伴赵宋,以武治文贯蒙元6

妖氛未靖不康宁,江南江北又分邦——预言靖康耻与宋朝南迁

《推背图》第二十一象 损卦

谶曰

空厥宫中 雪深三尺

吁嗟元 南辕北辙

颂曰

妖氛未靖不康宁

北扫烽烟望帝京

异姓立朝终国位

卜世三六又南行

轻轻拉开卷轴,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疏林薄雾间的郊外美景,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零星散落其间,柳树林中,春意可见,大地回春的感觉扑鼻而来。路上一顶轿子,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不远处的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皆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人烟稠密,粮船云集,各色人物云集汴河周围,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或在大声吆喝着什么,或在伸头张望着什么,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顺着画卷再往下看便是一处热闹的街景,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周围是屋宇鳞次栉比,各行各业,悬挂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男女老少,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大到城楼、桥梁,小到车辆、行人,无不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所说此画中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只,比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处处展现着汴京当年的繁华与兴旺。

它就是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用他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将州桥夜市煎茶斗酒,相国寺内品果博鱼,白矾楼头宴饮狎妓,金明池畔填词听曲等尽绘其中,惹得无数的现代人想穿越千年时空去做个逍遥宋朝人,也令饱受康河性灵熏陶的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为之感叹:“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

想必极具艺术天赋的徽宗皇帝赵佶初见此画时,定然也惊为天人,故而欣喜之余才会用他特有的“瘦金体”题写了“清明上河图”几个字,并加盖了他的双龙小印。作为艺术爱好者,他为世间能有如此佳作而赞叹;作为一国之君,他又为自己治下能有如此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而自豪。但事事古难全,就像写实的张择端无法将当时市井匮乏的马和羊绘于画作上一样,赵佶也无法守住这座“花花汴梁城”,而且更可悲的是,那些可恶的入侵者——金,竟是他自己招惹来的。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在北宋的帮助下彻底灭掉辽国的金南下伐宋。金军来势汹汹,一路势如破竹,直逼燕京。徽宗如惊弓之鸟般异常恐惧,面对无力承担的后果,他选择逃避。十二月二十三日,正当壮年的徽宗匆忙禅位,儿子赵桓即位,是为钦宗,改元“靖康”。钦宗虽非能力挽狂澜之人,却也明了自己接过的是什么样的烂摊子,他想逃却已是无路可逃了,唯有硬着头皮往前走。

迫于形势的需要,钦宗于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起用主战派李纲。本为文臣的李纳临危受命,也巩固了汴京的防务。随着其他勤王之师的陆续到达,金帅自知胜利无望,但还是在从钦宗手中拿走了三镇之后,于二月率军北还。

金军此次虽然败北而回,却也看清了对手宋朝的无能,于是在半年多之后,他们又发动了对宋朝的进攻,九月初三坚守近九月之久的河东重镇太原陷落。金军继续南下,十月初攻陷河北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十一月突破黄河防线,闰十一月围攻汴京城下,开始大规模攻城。此时正值隆冬时分,汴京城内供给不足,将士们在城头冻得瑟瑟发抖,急病乱投医的钦宗将守城的重任交付于术士郭京。二十五日,天降大雪,“雪深三尺”,酷寒,郭京开城门迎敌,金军乘势进攻,汴京城被攻破。自此这座令徽宗自豪、令后世之人向往的繁华之都,如《梅花诗》中所言“荡荡天门万古开”,就此落入了金人的手中。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钦宗仍心存侥幸,希望能保存赵氏社稷。为迎合金人的要求,钦宗丧心病狂般地搜刮劫掠汴京城中所有的金银财宝,民女不足的就用自己的宫嫔顶上。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不止“空厥宫中”,整个汴京城也宛如空城一般。

但金人并未就此罢休,他们的最终目标是灭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废徽宗、钦宗为庶人,另立同在靖康元年做了两个月宰相的张邦昌为帝,至此“异姓立朝终国位”。 四月一日,金军将徽宗、钦宗,连同在开封的宗室、后妃、百官、工匠等三千多人俘虏北归,北宋覆灭,史称“靖康之难”。徽宗与钦宗就是“吁嗟元 ”中的两位元首,他们在北上的途中受尽屈辱,此情此景,与他们曾经的盛世梦早已是“南辕北辙”。

靖康,一个原本怀有美好愿望的年号,因为金人的“北扫烽烟望帝京”,而变得“妖氛未靖不康宁”。相应地,钦宗赵桓也就成了北宋的末代帝王。自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以来,先后经历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直到钦宗赵桓,“卜世三六”共计九世。

然而,赵宋的天下并未终结,经历过“靖康之难”的人心中都有着刻骨铭心的痛,“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就像近代学者黎东方先生所说的那样:“雪耻情结在南宋凝结成了挥之不去的恢复意识。”确实,赵家的北宋结束了,他们还有南宋,还有在“靖康之难”中幸免于难的康王赵构所建立的南宋。

但赵构显然不像宋王朝的其他人那样执著于雪耻和收复中原,尽管他曾目睹过金兵的凶残,亲见过汴京从富庶到残破的沦陷,也曾听到过中原百姓的哀号,却似乎并未磨砺出坚忍的意志和奋起的斗志。他在逃跑途中,还不停地讨好金人,派出的使者一个接一个到金营点头哈腰,把外交姿态演绎到最低。

坐上“中兴之主”的位子上,高宗赵构就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他的“恐金症”指引着他一路逃亡。当金兵突破长江防线,直奔南宋所在地杭州而来时,赵构像一只被碰到了触角的乌龟一般,躲到了唯一的退路——海上。直到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四月,当他在海上获悉金兵北撤之后,才结束了长达四个月之久的沿海漂泊生活,从温州经明州回到越州。

刚刚经历了颠沛流离、四处逃窜的赵构,很快地便决定在临安安顿下来。号称“东南第一州”的临安交通方便,江河湖泊交错,不适合金人骑兵作战,安全指数大大提高。再者,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美女也多,可以满足南宋朝廷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要。于是,原本完好的江山就此分归南宋与金国而治,神话山河从此破碎。

就在南宋朝堂上的诸多君臣享受着苟且偷安换来的暂时平静时,南宋的广大军民仍在奋起抵抗金兵的野心与南下的脚步,他们在始终存于心中的民族骨气的支持下,在战场上拼杀,在硝烟中挺立,尽管明知这是一场劫难,是一段不忍回首的血泪史。

常识纪:

“瘦金体”

“瘦金体”,又称“瘦金书”或“瘦筋体”,是楷书的一种,为宋徽宗所他。《书史会要》评价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见藏锋,风格相当独特。宋徽宗的“瘦金体”多为寸方小字,锋芒毕露、畅快淋漓,留存下来的作品中,比较著名的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