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遥远的北方
1859800000017

第17章 才女多情(2)

我那时多半在一些小的机械厂,从未干过这么大的部件;乌拉尔重机厂虽然呆了些日子,但时间不长,就因为政治上不可靠,好多先进的产品不许参与,重要的技术资料,不让沾边,没有多久,又给调出去了,嗨……才俊似乎不愿提起这段往事,那是不堪回首的时光,因此,很快就从回忆中闪过去了。但是,他的脑海里却没有越过周向明提的那个问题,不过,前几年,有一次我偶尔翻阅一本,俄文技术情报资料,其中介绍了西方某个工业发达国家使用新的工艺方法铸造大型部件的信息,我记得好像是大型水压机的上横梁……他敲了敲自己秃亮的前额。

周向明的眼睛亮了一下,趁机问道:

"才总,还记得吗?是哪一本杂志?"

"爸爸,您快说说看!"才碧岫有点急不可耐了。

才俊想了一会儿,却摇了摇头:

"当时因和自己的业务不十分贴近,也就没特别留心,现在一时想不起来了。"

您是干这一行的;这样的尖端技术,为什么不上心记一记呢?急不择言,才碧岫竟抱怨起父亲来了。

真孩子气!才俊冲着女儿说,你难道忘记了?那几年我是无权钻研技术的。父亲提醒她。

才碧岫应该记得:由于当年才俊对大跃进有不同看法,反感那些不切合实际的高指标、浮夸风,在一次党的会议上说了句:如果不顾客观条件而蛮干,就会像俄罗斯的谚语所说的快就是慢。因为这句话老头便以反对三面红旗和彭德怀的万言书相呼应而获罪,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连续挨了几个月的批斗,罢官靠边;后又陚闲在家,闭门思过。直到一九六二年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才得以平反复职。这些事才女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怎么会忘记?于是,她愧疚得不做声了。

才总,您能记得是哪一年的杂志吗?周向明还不甘心,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得紧紧抓住它,因而又试探地问。

好像是一九六〇年春天。才俊在认真回忆,眼睛半闭着,有一天,我写检讨写得太累了,就偷偷地跑到厂的资料室散散心,随手找一本外文期刊文摘翻了翻,恰好一眼便看到了那篇文章,可惜还没来得及看上两面,就被监督我的人撵走了……

那我就跟踪追击吧!明天我就到图书馆去查找。周向明觉得有了线索,问题虽未得到解决,但已有所收获,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回头一看腕上的手表,时间已经不早,自己应该知趣地告辞了。于是,

他站了起来笑着说:"才总,今天就打扰到这儿,我回去了!"

"别走了,留下来吃午饭吧!"才俊笑着挽留他。

"谢谢您,我回去还有事儿。"周向明恭敬地回答。

可是,才碧岫却不高兴了,她径直地问:

"你回去还有什么事?"

这个……还有一大堆事呢!

哼!才碧岫在葬子里冷笑一声,是不是怕在我家吃饭有人会不高兴?她将起军来了。在自己家里,在父母面前,她说话就少了些顾虑。

周向明没想到才女会当面说出这样的话;怎么解释呢?只好尴尬地笑了笑,并祈求般地望着她,意思是:"请嘴下留情!"

老太太闻声从厨房里走出来了,两手粘着面粉,对周向明说:

"怎么能走呢?碧岫昨晚就让我准备了,我正在为你包饺子呢!"母亲使用的显然是夸张的语言,实际上是女儿今天早晨才通报这个情况;不过,才碧岫并不进行反驳,只是不冷不热地说:

"你看着办吧!"

看着办,怎么办?只好客随主便:

"嘻嘻,他不好意思地用手拢了拢头发,恭敬不如从命,我就打扰了!"

这才近点人情!才碧岫开心地嫣然一笑,你先耐心地坐会儿,我去帮厨!随手脱去外套,只穿一件薄薄的羊毛衫。

才女娇小玲珑的体态,第一次呈现在周向明的面前。纤细的腰肢,浑圆的臀部,裹着可体的西裤,高高隆起的双乳,在薄衫下诱人地蠕动着;雪白的脖项,托起五官搭配得恰到好处的头颅……活脱脱地勾勒出一个充满青春魅力的少女的曲线来。

周向明似乎是第一次发现才碧岫竟是如此娇美。他过去一直认为,萧奇的美是姑娘中的超群夺冠者,可是,今天面前的才女,却有另外一番风韵。在一瞬间,他真有点心神摇荡了。不过,马上即用理智加固那容易决口的感情堤坝,回到清醒的现实中来。刚想说点什么,只听才俊也发话了:

"留下来吧!难得和你们年轻人一聚。"

随之,这两代知识分子又闲聊起家常来了。周向明又有意识地问起才俊在苏联工厂工作的情况,特别提示一下,想听听苏联和西方国家在科技方面的比较。老头倒也没有多大顾虑,敞开说了一点心里话。他说:

"十月革命之后的几十年,苏联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科技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比起西方先进国家,还有不少差距。这是客观事实,闭着眼不承认是不行的。当然,在军事工业上,苏联还是有它自己的优势的,不过,有点儿畸形,不足为范。因此,我常常对碧岫说: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上,不要和意识形态连得太紧,要广泛吸收,不可偏废!科技无国界嘛!"

总设计师的一席话,周向明听得很过瘾。这些剀切的话语,一般是很少能够听到的,真想让老头再放开一些,他再多听一些,使自己的思路再开阔一些。遗憾的是,才碧岫招呼他们吃饭了。他们的谈话也只好停下来。

饭菜很简单,除了热腾腾的饺子外,老太太还炒了四个小菜:"辣子鸡丁,蒜苔肉丝,一盘炒鸡蛋,外加几根哈尔滨香肠。"才碧岫对周向明说:

"纯粹是家常便饭,怠慢客人了!"

你太客气了!周向明笑着说。

还喝酒吗?老太太问老伴。

当然!朋友来了有好酒嘛!才俊说着便从柜子里拿出一瓶红葡萄酒,又找出四个高脚杯;他亲自为每一人斟满了酒,然后说:"来!为友谊干杯吧!带头一饮而尽。"

在此友好的氛围中,周向明也抛却了拘谨的情态,和才家三口对饮起来。

于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他们又把话题扯到那件棘手的技术难题上来。才俊鼓励周向明说:

" 碰见难关应该大胆地闯一闯,年轻人就得有个闯劲嘛!不要等到我们这个岁数,那就老大徒伤悲了。"

才碧岫也不失时机地从旁加油:

"我们处的一帮年轻人都认为,攀登这个技术高峰的希望,寄托在小周身上了!"

老太太听了父女两人的话后,不断地向周向明的碗中加菜,同时还在叨咕:

"小伙子多吃点,有了好身体,才能干大事业!"

一家人如此亲切、热情,周向明心里觉得热乎乎的。这顿饭不仅使他身上增加了热量,增加了力量,也增加了信心,并对才碧岫充满了感激。

在告别才家时,才俊夫妇嘱咐他:不要见外,常来串门。

才碧岫把他送出大门外,有深意地叮嘱:希望你能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听任别人指挥……

周向明当然能够听出这话的潜台词,他含糊地点头称是。"嗨!姑娘的心哪……"他暗自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意味着什么,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在回去的路上,他心里有点儿乱,眼前不断地晃动着才碧岫那娉婷的身影;走到江沿时,他找个台阶坐了下来,望着滔滔江水,他努力摒弃思绪中的杂念,强迫自己向才俊所提供的那个线索上凝聚。应该怎样才能尽快地找到它呢?这可是燃眉之急呀!

思路纳入正常轨道了,他这才匆匆往回赶。

不曾想,快到自己的宿舍门口时,周向明迎头又碰见了萧奇。

你做什么去了?我来找你几趟都没找到。她直率地问他,连你的贵同学秦力都不知道你的去向。

本想解释一下:他出去时,秦力还在蒙头大睡呢!他的这位老同学最近在谈恋爱,每天都去和情人约会,回来得很晚;但转而一想,这种解释,似无必要。另外,去才家的事也不应该瞒着她,随即直言以告说:

"刚刚到才家向才总请教去了,正好赶上饭,被留在那儿吃了饭才回来。"

萧奇听后,稍稍沉默了一会儿,心想:怪不得才女早晨如此精心打扮自己。不过,她未作任何异常表示,只是紧紧追问了一句:

"去后有没有收获?"

周向明便把总设计师所提供的信息讲了。

萧奇对此倒是很感兴趣,也认为应该跟踪追击,而且提议马上就到厂资料室去查寻。

周向明当然赞成,于是两个人立即前去。

可是,当他们两人来到资料室门前时,已经大门紧闭了。原来,这儿最近立下个新规矩:星期天只开半天。

这个规定显然不合理,节假曰正是技术人员有空看书、查资料的时候,怎么能不开放呢?但是,又有什么办法。

两人失望而归,相约明天按时再来。

才碧岫今天的心情格外舒畅。周向明走后,妈妈便对他赞不绝口,说:小伙子才貌双全,实属少见;待人接物,礼数周到;言谈举止,俨然大家子弟;暗示女儿:她已投了赞成票。父亲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个年轻人思维活泼,思想深沉,思路开阔,业务底子很厚,基础很牢,将是照耀在北方上空的一颗新星。言外之意:女儿看人还是很有眼力的。

才女听后,自然是满心欢喜;女儿家当然不愿直白地表明隐秘的心迹,只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再三叮嘱父亲:

"爸爸,您要尽量给他以支持,助他成才!"

总设计师幽默地说:

"看在女儿面上,我要不遗余力。"

才碧岫今天在家里呆的时间很长,和父母的话也特别多,还给他们说了几则在外面听到的有趣的故事,老两口也格外高兴,充分享受了天伦之乐。所以,才女很晚才回到自己的宿舍。

此时,萧奇尚未入睡,正在阅读一本外文杂志一一这是她最大的业余爱好。看见才碧岫进门后满面春色、兴高采烈的劲头,端详了好一会儿,随后有意逗她一句:

"碰见什么顺心的事儿了,如此这般高兴?"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傻乐而已;怎比得阁下,会有惊人之举,博得众人喝彩!才碧蚰毫不相让,且语言犀利。

嗬!我们的才女居然也学会谦虚起来,一下子变成凡夫俗子了!

在奇女子萧小姐面前,我辈怎敢逞强!

两人唇枪舌剑,斗了一会儿嘴,未见输赢,也未分高低;由于没有第三者观战,几个回合之后,兴头便过去了,少不得再谈点业务上的事儿来缓和一下紧张空气,于是,又有共同语言了。

谈着谈着,又触及当前厂里那个众目所颗的技术关键。才碧岫情不自禁地又流露出她的隐衷:

"小萧,人们都说:厂里虽然人才济济,但能够闯过这一技术难关的大将,非周向明莫属。你信不信?"

萧奇本想回答:"我坚信不疑!但话到嘴边她又改口了"

鹿死谁手,很难预料,还是等事实来说话吧!时间是最好的裁判员。

才碧岫听后有些失望,但她立即又醒悟过来:在这位竞争对手面前,怎么会讨到真心话呢?提问的本身,就是一种幼稚行为。

她不再做声了。

第二天一上班,周向明便向处长冯骥说明了原由,想仔细查找一下才俊提供的那个线索。处长对这件事很支持,并建议他抓紧时间,尽快找到原始资料。于是,他便一头钻进资料室了。

他首先在外文图书资料的海洋中遨游寻觅。他决心利用自己这个潜在的优势,在此次攻关中考验一下自己的学识和智慧一这也是显示自己才能的一次机遇。

主攻的目标很明确:在浇铸大型铸钢部件方案上下功夫,近期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一实践决心书上的诺言。

这次,他要竭尽全力搏击一下了。

幸而他的外语早就过关了。周向明对外语有着与生俱来的喜好。中学时代他学的是英语,很快地他便掌握了基本语法和语汇;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又改而学习俄语,不久,他便达到7可以阅读科技原着的水平。中苏关系恶化之后,俄语也跟着不吃香了,他又随着大家学习德语一一不知上边哪位高层领导发的话,说:德国的科技比较发达,技术人员应该学习这种语言!于是,大家又一股脑儿奔德语来了。

那时,不少人学外语是凑热闹,多半是熊瞎子掰苞米一一捡一个扔一个,学不几天,便丢到脑勺后边去了。周向明却不然,他是死抓着不放。扎扎实实地学,扎扎实实地用,便也扎扎实实地掌握了。在学校写毕业论文和做毕业设计时,他就得天独厚地参考了大量外文资料,因而取得优异的成绩,居全班同学之冠,受到从国外留学回来的系主任的赞赏,他说:

"就这论文的水平,拿到美国的哈佛与其毕业生相比,也毫不逊色!"

老教授还特别赞赏他参阅了那么多的外文书刊,说:"搞科研工作,不会外语,不直接阅读外国参考资料,是不会有大出息的。现在,他掌握的外语正好又派上用场。"

由于厂长赵风的特别关照,资料室这些年订购了大量的外文书刊。除了俄文资料外,西方主要国家的技术刊物,都有收藏。但是,由于技术人员中懂外文的人不多,且学术空气不浓,它们大都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有好多连封皮都没有拆开,躺在那里睡大觉,上边落满了灰尘。现在,周向明一本一本地把它们翻腾出来,进行精心披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