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庄园里的所有仆人都被召集在大厅内,听父亲训话。父亲满面怒容,正在责问是谁把樱桃树砍断了。大厅里鸦雀无声,人们相互看了看,谁也没有说话。
大厅后面卧室里休息的小华盛顿听见了父亲正在大发雷霆。他心中有一个念头,一定不能让仆人们受冤枉气,自己做错了的事自己要承担。他知道父亲的脾气十分火爆,但他仍鼓起勇气走到父亲跟前,面带愧色地说:
“爸爸,树是我砍的,跟别人无关。”
“我是不小心失手砍的,我错了,我情愿受罚。”
老华盛顿轻轻搂住儿子肩膀,认真严肃地说:“你敢于承认错误,这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做人就应该这样!”
在孩童时期做军事游戏时他就成了“总司令”,这无形之中就培养了他的军事才能。从小他就像男子汉大丈夫一样敢做敢当,敢于承担责任。这在潜意识中奠定了他成为“美国国父”的基础。小朋友,你觉得小华盛顿是不是既聪明又可爱呢?如果你犯了错误,你会马上去向家长承认错误吗?
211布劳恩10岁“发射”火箭
布劳恩,著名科学家。1912年生,德国人,后加入美国籍,毕生从事火箭和宇航技术研究。他是美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关键人物,曾任马歇尔航天中心主任职务,被称为“现代火箭之父”。
1969年7月20日,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宇宙航空中心,第一次发射了载人登月球的“阿波罗”11号飞船。这只重载40多吨的飞船,是由“土星”5号火箭发射的,它全长110米,直径10米,起飞重量达2900多吨,就像一幢巍峨的大楼。发射非常成功。“土星”5号带着“阿波罗”11号飞船,拖着长长的火焰腾空而起,冲向指定的轨道。
载人登月成功了!这件事轰动了全世界。实验基地的人们,更是为此而感到骄傲。他们把一个身材魁梧的人高高举起,以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原来,这个身材魁梧的老人,就是这次实验的主持人、被人们称为“现代火箭之父”的布劳恩。
布劳恩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自然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他忽然问母亲:“月亮上有什么东西?”
母亲虽然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天文爱好者,但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只是鼓励她的儿子说:“这需要人去探索。”
不久,到了布劳恩的生日,按当时家族祖传的习惯,父母应送给儿子一只金表,但是母亲却例外送给了儿子一架天文望远镜,以满足儿子对观察星空的好奇心。
在母亲的影响下,布劳恩从孩童时代起就萌发了到其他星球旅行的幻想。当时,已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用火箭发射登月工具的设想,有不少科学家都在设计自己的火箭。
年仅10岁的布劳恩竟然也投身于这个行列,开始模仿大人的试验,设计起自己的火箭来。
布劳恩把父母亲平时给的零花钱都积攒起来,用这些钱到商店里买了6支特大的焰火,把它全部扎在一辆滑坡车后面,然后推到闹市去试验。点火以后,这辆车像离弦的箭,直向前方冲去。行人被吓得目瞪口呆,而布劳恩却高喊:“成功啦!成功啦!”
布劳恩因破坏公共秩序当场被警察抓住,幸好没有造成伤人事故,才由父亲出面把他领回了家。
由于布劳恩废寝忘食地试验火箭,差一点把学业都荒废了:年终考试几门功课不及格,险些要被学校退学了。有一次布劳恩买了一本名叫《通向星际空间之路》的书,书中的数学公式多得很,可是他大都看不懂。老师告诉他:要弄懂这些公式,必须认真学好数理化各门基础课。
这一件事,对布劳恩触动很大,他认识到要实现自己到其他星球旅行的理想,不学好功课是没有希望的。布劳恩暗下决心,要学好各门功课。从此,他的学习成绩很快就提高了,这为他将来献身于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小朋友,布劳恩为什么被美国人称为“现代火箭之父”?他小时侯的零花钱都是怎样花的?他为什么会被警察抓住?他的成绩为什么又好起来了?即使天才也离不开勤奋学习。布劳恩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成就什么伟大的事业,都要先学好文化知识,打好基础。不然,连专业书都看不懂,又怎么去发展事业呢?
212爱因斯坦拒绝做总统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著名科学家,他创立的相对论,具有“改变世界”的重大意义。他是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所有的犹太同胞一样,被希特勒肆意丑化,遭歧视,受欺凌,像牲畜一样被装进闷罐车里,运往集中营。战争结束时,有500多万犹太人遭到**的杀戮。
爱因斯坦对于名利非常淡泊,他的老朋友以色列总统魏茨曼去世以后,以色列政府邀请他出任总统,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
爱因斯坦小时候很晚才学会说话,而且笨嘴拙舌地连一句整话都讲不上来。他只对音乐感兴趣,喜欢站在钢琴边听妈妈弹奏贝多芬、莫扎特乐曲。
一天,因为贪玩而忘了吃晚饭的小爱因斯坦,受到父亲的训斥。父亲威严地拿出他那只厚重的金杯表,推到5岁的儿子眼前:“你自己来看已经是什么时候了?”爱因斯坦对于当时是什么时候毫无兴趣,只希望父亲不再训斥他,好能早一点尝尝香喷喷的烤鸡。但当他看表时,却对悬挂在钟表上的小罗盘产生了好奇心。他问爸爸那是什么东西,爸爸告诉他是小罗盘,是指示方向用的。从小就喜欢动脑筋的爱因斯坦连珠炮似的向爸爸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那个针总指向北方,那上面的小字母是什么意思,等等。他还要求,过生日时爸爸给他一个罗盘作为生日礼物。爱因斯坦相信小罗盘磁针背后一定隐藏着深奥的秘密,他决心探究这个秘密,对科学的兴趣油然而生。
爱因斯坦的叔叔是一位工程师。他早就发现了爱因斯坦在数学方面的才能,并主动辅导爱因斯坦学习数学。爱因斯坦12岁那年,在学校领到一本几何学课本,由于他良好的数学基础,所以对这本几何学课本很感兴趣,以致他不等开始上课就一口气把它自学完了。几何学中的勾股弦定理,把爱因斯坦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在叔叔的帮助下,经过几天的钻研,终于找到一个证明的方法,叔叔和他都高兴极了。爱因斯坦从此迷上了“神秘的几何学”。一本小小的几何学课本,又像7年前那只小罗盘一样,点燃了他的好奇心。
小爱因斯坦从6岁开始,就让妈妈教他拉小提琴。传统的小提琴教授法,如同艰苦的劳动和体罚,一连几个小时进行反复的、机械的弓法练习和指法练习。毅力很强的小爱因斯坦终于坚持下来,并取得了成效。
小提琴后来成了爱因斯坦的终身伴侣和欢乐女神,为这位大科学家驱散了许多忧郁和喧嚣,捕捉到了许多科学发明的灵感。
做总统,别人一辈子都梦寐以求的事,却被爱因斯坦轻而易举地拒绝了。这种异常淡泊名利的人,一旦将心思放在他热衷于追求的事业上,他所取得的成就也将是非同寻常的。一个很晚才学会说话的小男孩,后来竟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的传奇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213卢瑟福雇奶牛干活的孩子
新西兰著名科学家卢瑟福,生于1871年。他长期在英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对原子核物理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放射学,提出了原子自然蜕变理论,曾获诺贝尔化学奖。他还是著名教育家,在他的学生中先后有9人获诺贝尔奖。
卢瑟福出生在新西兰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家里人口多,收入少,生活贫困。他很小的时候就帮助父母干农活。
卢瑟福的童年时代是在风光如画的农村度过的。广袤无边的田野、神奇奥秘的大自然,使他从小就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富于幻想的性格。小卢瑟福经常与哥哥、姐姐一起帮助父母干活,所以养成了好钻研,好动手的好习惯。有一次,家里的钟坏了,卢瑟福便拆开想修,父亲指责他:“小小年纪不经大人准许就随便拆东西,会闯祸的!”卢瑟福口服心不服,继续背着父亲拆了装,装了拆,经过几天的琢磨,居然把坏了的钟修好了,还走得很准。小卢瑟福还经常搞些小制作、小发明,他用木板做的照相机,拍摄效果特别好,惹得许多孩子甚至叔叔、阿姨争着请他摄影留念。
卢瑟福从小养成的坚韧性格、钻研精神和动手能力,为他后来成为实验物理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卢瑟福后来回忆说:“如果没有自幼养成的习惯,我就难以熬过实验室中的枯燥乏味的生活。”
有一天,年仅5岁的小卢瑟福拿着一把刀,在他们家牛棚外的小草场上割柴草。突然,他发现前面不远的路上有一根大木头。小卢瑟福心想:“这一根大木头能抵好多柴草啊!如果能把它拿回去,妈妈一定会很高兴。”
可是,要把这一根大木头拿回家谈何容易!小卢瑟福用双手搬了一下大木头,沉得很。
小卢瑟福拍了拍小脑袋,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把一头奶牛从牛棚赶到路旁,用绳子把大木头捆住,然后系在奶牛尾巴上,让奶牛拖着大木头往家里走。
奶牛喘着粗气,费了好大劲总算把大木头拖到了小卢瑟福家的院子前。但是门太小,大木头给卡住了。小卢瑟福朝牛身上猛抽了一鞭,奶牛狂吼了一声,再也走不动了。原来是奶牛尾巴给拉断了小半截。
小卢瑟福害怕极了。他悄悄从家中取了一块橡皮膏,贴在被拉断的牛尾巴上,然后把奶牛又牵回到牛棚去。
那断下的小半截奶牛尾巴怎么处理呢?小卢瑟福又犯难了:扔掉吧,又舍不得,留下吧,又怕妈妈发现了。他后来把那小半截尾巴插到地里,指望它再长起来,但事与愿违。
如果你看见一根大木头会想到让奶牛帮助,还是被困难吓倒放弃将木头运回家的想法呢?放弃与想办法达到目的,这两种思维方式会造就出两种不同的人。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做哪种人。卢瑟福童年的故事读完了,你有什么感觉?你一定被他勤劳、善动脑筋又有趣的举动逗乐了吧?相信你也有类似的故事。那么,也把它们讲给大家听吧。
214居里夫人为读书做家教的诺贝尔奖得主
居里夫人小时候名叫玛丽。她出身于波兰一个贫民家庭,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刻苦攻读,才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
玛丽天生体质瘦弱。她从小就嗜书如命,只知道废寝忘食地学习。小玛丽10岁那年,母亲不幸去世了。不久,父亲也因反对沙皇俄国侵占波兰而被迫离职。家里本来十分贫寒,父亲失业后,玛丽不但上学成了问题,身体也越来越弱,后来不得不回到老家,在乡村里休养了一年时间。
一年后,玛丽的身体有所恢复,她来到了华沙。这时,玛丽和二姐布罗妮雅都渴望去法国巴黎大学读书深造,但二人同时上学,巨大的学费负担,父亲根本无力筹措。
富有牺牲精神的玛丽想出一个法子:玛丽去当家庭教师,挣钱资助姐姐读大学。等姐姐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再来帮助玛丽读书。
起初,父亲和姐姐都舍不得让瘦弱的玛丽去打工挣钱,但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玛丽又一再坚持,他们才同意了玛丽的主意。
玛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给一户有钱人家当家庭教师。除了教小孩学习,她还要兼做一部分家务活儿。
白天,她尽可能抓紧时间干完一切应做的工作。晚上,她就着昏暗的油灯,刻苦攻读,直到深夜。时间一长,女主人发现了玛丽在偷偷自学,大为恼火,无奈,玛丽只好主动离开。
第二位女主人极度傲慢无礼,玛丽为了姐姐能顺利上学,默默忍受了一切。这期间,她结识了这家的大少爷。
这位少爷很同情和赞赏勤奋好学的玛丽。一次,他把玛丽请到他的书房,向她大谈科学的奥妙。玛丽听得入了迷,为此甚至误了做晚餐,但她对科学的兴趣却进一步增强了。
玛丽被女主人赶出了家门,少爷得知后,急忙挑了一堆玛丽平日最喜欢的物理、化学方面的书籍,赠送给这位不平凡的玛丽。回到家里后,玛丽继续外出打工。她白天挣钱,晚上就埋头读书。玛丽学习非常刻苦,关于她用功读书的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人们中间流传。
玛丽的家庭环境并不好,家里人口众多,小孩子嬉戏喧闹,常常干扰她的学习。为排除噪声的干扰,玛丽想出一个办法:用两手的大拇指压住两侧的耳廓,筑起抵挡噪音的“防御工事”。这法子还真灵,在乱哄哄的环境中,她也能“两耳不闻身边事,一心只读最爱的书了”。
就这样,玛丽凭着顽强的毅力,一边工作,一边刻苦自学。后来,家境转好,她终于得以重返学校。她的数学、文学、历史等各门功课,总是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她以最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获得学校颁发的金质奖章。
只要能读书,一切困难都可以忍受。不论生活多么艰难,玛丽都在坚持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玛丽成为居里夫人后获得了两项诺贝尔奖。玛丽的最爱是什么?为什么玛丽最后没能继续上学,她都去做了些什么?小朋友,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环境,该如何珍惜呢?
215巴甫洛夫集农民、司炉工、科学家于一身的人
条件反射学的创始人,1940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从小就非常热爱劳动。
巴甫洛夫小时候有这么一段故事。
有一次,巴甫洛夫和弟弟米加约好去园子里种树。弟弟非常高兴,他抢先找来一棵苹果树苗,蹦蹦跳跳地走了。巴甫洛夫赶紧拿起一把铮亮的铁锨紧跟在后面。
两人来到园子里,向四周看了看,把这棵苹果树种在哪里呢?
“就种在这里吧!”弟弟指了指脚下这块空地对巴甫洛夫说。
“好吧!”说完,巴甫洛夫脱去外衣,举起铁锨挖起土来。
土层很硬,巴甫洛夫憋足了劲,拼命地用脚蹬铁锨,费了很大的劲,才挖了一个很小的坑。
弟弟看到巴甫洛夫满脸通红,浑身是汗,实在过意不去,就从哥哥手中接过铁锨,也学着挖起坑来,不多一会,就干得气喘吁吁,双手通红了。
坑渐渐地扩大,兄弟俩干劲十足,当他们正要把苹果树栽下去的时候,爸爸从屋里跑出来了。
他看着地上兄弟俩挖出的土坑,赞扬兄弟俩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可是,紧接着父亲又摇了摇头,指着园子里的一块突出的高地对兄弟俩说;“你们看,那儿地势高,这里地势低,一下雨,这里就会积水,苹果树不就要被水淹死吗?”
巴甫洛夫心想:“对啊!刚才我们怎么没想到呢?”
弟弟米加听了爸爸的话,看看自己通红的双手,小嘴一噘,扔掉铁锨不高兴地走开了。
巴甫洛夫并不灰心,他又拿起铁锨,填掉了刚挖好的土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跟着爸爸在高地上挑选了一块空地,重新挖起来。
手上磨出了水泡,稍一用劲就钻心地疼。可是巴甫洛夫咬紧牙关不停地挖。坑挖好了,把树苗栽上,他又打来满满一桶水,小心地浇在树根周围,这才高高兴兴地扛起铁锨回家了。
巴甫洛夫从小养成的爱劳动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一到暑假,他总要回到乡下耕种自己的菜园。国内战争年代,他在实验室周围的空地上种菜,自力更生地解决了吃菜的困难。由于从劳动中获得了乐趣,所以他常说:“我不知道我究竟当什么样的人才好,农民、司炉工,或是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