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超值金版)
1920800000038

第38章 中外名人故事(9)

小朋友,你植过树,浇过花吗?如果还没有,就去感受一下劳动带给你的快乐吧!好习惯或坏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巴甫洛夫从小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因此受益终生。勤劳是成就事业的土壤,无论什么种子都可以在勤劳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16爱迪生凡事爱打破沙锅问到底

爱迪生是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的大发明家。他一生中的发明达2000种左右,在专利局备案的就有1300多种。在他84年的生涯中,大约每15天就有一种新的发明诞生。

爱迪生从小聪慧过人,勤于思考,深得父母喜爱。他喜欢提各种问题。手巧嘴笨的爸爸,常常被他问得张口结舌。每逢这时,当过小学教师的妈妈,便过来为爸爸解围,耐心的给爱迪生作解释。

有一天,爱迪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回来,问妈妈:

“那只老母鸡,坐在一堆鸡蛋上干什么呢?”

“孩子,那是鸡妈妈在孵小鸡呢!”

“什么叫孵小鸡?”

……

那天吃晚饭时,爱迪生不见了。爸爸妈妈派哥哥姐姐四处去寻找,最后在村边的一个草垛边上发现了他。原来他上午听了“鸡妈妈”的故事,便决定自己也试试。他从家里悄悄拿来几个鸡蛋,在草垛上做了一个“窝”,便撅着屁股,蹲在上面孵起小鸡来。妈妈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十分疲倦了。

有一次,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病情万分危急,需要马上手术。上医院太远,会耽误病情,医生再三考虑,决定在家里动手术,抢救她的性命。可是当时还没有发明电灯,室内光线太暗,手术无法进行。小爱迪生急中生智,大喊一声他有办法。他指挥着镇上的几个小伙伴,捧着好几个大镜子,把煤油灯的光亮反射到妈妈的床上,顿时屋里一下亮堂起来。医生顺利地完成了阑尾炎切除手术,妈妈得救了。

爱迪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亲把他送进一所乡村小学。学校只有一位老师,他要教几个年级的学生,教学活动显得很忙乱。爱迪生爱向老师问为什么,一些莫名期妙的问题常把老师难住了,老师感到很恼火。一天上算术课,他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认为爱迪生是在故意捣蛋,便把他妈妈叫到学校,说爱迪生太淘气,并劝他退学。妈妈认为老师不懂儿童心理特点,建议他改变教学方法,惹得老师大发雷霆。妈妈拉着儿子的手,气愤地说:“这学咱们不上了,往后妈妈教你!”

爱迪生退学以后,母亲成了他的家庭老师。两年以后,他的同学还在跟着老师学“小猫”、“小狗”。可是,爱迪生已经开始读大科学家牛顿和法拉第写的书了。妈妈发现儿子酷爱化学和物理,便在家里帮他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爱迪生的发明事业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爱迪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果每个母亲都像爱迪生的母亲一样理解孩子,那么孩子们的潜力就不愁得不到充分发挥了。爱迪生爱问为什么,这使他知道和了解了很多东西,对什么都想弄个明白使他成为全世界的科学英雄。小朋友,你也一定想成为他那样的英雄吧,那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吧。

217霍金的故事好奇心是一切创造的泉源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好奇,虽然中学物理太浅显,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能保持孩子似的好奇心,他是文学家,他就可以写出很多美好的作品,他是科学家,他便能发现更多新的真理。旺盛的探索精神是最宝贵的。通常,人年轻时的好奇心会大一点,而老了以后,好奇心就会逐渐消失。所以,趁着人年轻时,多跟随好奇心的趋动,在自己的领域多作努力,便能获得或许不错的成果。

218诺贝尔为科学事业而生的人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每年的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大厅里,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和名人都将汇聚一堂,举行一个庄严隆重的授奖仪式。瑞典国王把华丽的奖状和奖章,以及价值相当于1901年时4万美元的支票,授给本年度评出的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医学、经济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利益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接着,获奖者领奖用本国语言发表演说。这就是闻名全球的诺贝尔奖授奖典礼。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诺贝尔的功绩,瑞典政府决定在每年他的祭日举行这一隆重的典礼。

1833年10月21日,阿尔弗雷·诺贝尔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因墨纽·诺贝尔是一家公司的机械师,业余时间喜欢搞发明,尤其是做炸药试验。有一天,小诺贝尔看到父亲在研制炸药,他瞪大着眼睛问道:“爸爸,炸药是可怕的东西,它爆炸了会炸伤人的,你为什么要制造它呢?”老诺贝尔摸了摸儿子的头,回答说:“孩子,炸药虽然会炸伤人,甚至会毁坏房子和一切东西,可是,它那巨大的爆炸威力同样可以用来发展工业呀!”父亲的这番话深深印在小诺贝尔的心中,他对父亲说:“我长大了也要造炸药!”

从此,诺贝尔刻苦学习,进行炸药的研制。当时炸药的威力很大,但引爆不安全。怎样寻找一种方便又安全的引爆装置?诺贝尔对这个问题想得入了迷,从1862年夏天一直想到1866年秋天。经过100多次失败,他终于试制出一种叫雷酸汞的引爆剂。火星在导火索上不断地闪现,他的心也在砰砰地跳动。轰隆一声巨响,天崩地裂,炸药爆炸了,实验室里的柜子、桌子都被抛得远远的,玻璃杯、烧瓶都被炸得粉碎。许多人闻声赶来,惊慌地叫着:“爆炸了,爆炸了!”“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不一会儿诺贝尔从烟雾滚滚的瓦砾堆中爬了出来,满身尘土,鲜血淋漓,用尽全身力量跳了出来,嘴里狂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他顾不上住院养伤,马上用金属管装上雷酸汞开始研究,终于发明了“雷酸汞信管”,即通常所说的“雷管”。直到如今炸弹、炮弹和炸药包中都少不了雷管。

诺贝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在逝世之前立下遗嘱,将他的巨额财产的大部分建立基金(总数为3300万瑞典法郎),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科学、经济学、文学上有成就的人以及那些献身于和平事业的人,以促进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这就是诺贝尔奖的由来。

诺贝尔是炸不死的,因为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他不仅为科学事业而生,辞世后他同样也在支持人类各项崇高事业的发展。小朋友,为什么小诺贝尔会研究爆炸,后来他是怎样成功的?在雷管研制成功时发生了什么情况,现在你知道了诺贝尔奖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219达尔文不喜欢学校的进化论者

达尔文,著名生物学家,1809年生,英国人。他是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的人,是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达尔文的父亲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当地有名的医学博士。祖父也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的哲学家、博物学家和医生,他所著的《动物学》《植物学》《植物园》和《自然殿堂》等书中包含有丰富的进化论思想,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从某个原始的细胞繁衍来的,他是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

达尔文的母亲是一位有名的陶工的女儿,母亲十分疼爱瘦弱的小达尔文,不幸的是她在爱子8岁时就离开了人世。这年春天,达尔文进入当地一所私立小学读书。教员是一名牧师,教材就是《圣经》。达尔文不爱听《圣经》,却喜欢看《鲁滨孙飘流记》和《世界奇观》等儿童读物。1818年,达尔文转学到由布特勒主办的施鲁兹伯里中学。他在这里学习了7年,只学到一点地理和历史知识。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智力在一般水平之下的孩子。父亲甚至斥责他只会打鸟、玩狗、抓老鼠。中学时代的达尔文对大自然界充满好奇心,热心收集化石,观察昆虫、鸟类的习性。他也喜欢几何学,并爱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等人的诗歌。达尔文尤其喜爱雪莱的作品。雪莱是英国、欧洲乃至全世界著名的进步诗人。达尔文埋头阅读和背诵雪莱的诗篇,竟遭到负责宗教事务的教士的凶狠指责。有一次,他教训达尔文说:“雪莱是一个不信上帝、不敬国王、不爱祖国、诽谤政府、煽动造反的狂人,是疯子,如果在16世纪,他一定会像布鲁诺一样被活活烧死!对你来说,亡羊补牢,犹为未晚。”他还威吓说:“你要坚持错误,我就向校长建议,把你开除!”

达尔文根本不把开除放在心上,因为他早已对这所学校死板、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满,甚至想要自动离校。

达尔文不喜欢一潭死水般的学校生活,便走出校门,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教他几何学。他还怀着极大兴趣阅读了大量自然科学著作,特别是吉尔伯特·怀特的《自然史和赛尔波恩地区的考古研究》,使他对观察鸟类习性发生了极大兴趣,促使他对附近各种鸟类进行详细观察,并作了记录。

当达尔文即将中学毕业时,他的哥哥正在钻研化学。兄弟二人在父亲花园的工具棚里布置了一间“实验室”,经常在那里做化学实验。达尔文在“实验室”里使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很好发挥。

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从小就爱好广泛,思维活跃。学校并不一定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自然界本身才是一所最好的学校。尽管如此,我们不可能都像达尔文一样放弃学校生活。毕竟时代不同了,况且现在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能满足我们的学习需求。

220罗蒙诺索夫具有“一所大学”之称的人

1711年出生的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文学和科学界的巨匠.他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他发现了物质不灭定律和运动守恒定律;他创立了原子和分子学说,揭示了物质结构原理;他发明了避雷针、夜光镜、水平仪、聚光镜、风速表等多种科学仪器。因此俄罗斯人民称他为“科学之父”。他还创建了俄罗斯第一所大学,他本人也被人称为是“一所大学”。

罗蒙诺索夫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白海沿岸度过的。当时,俄国北部地区文化比较发达,阿尔汉格尔斯克是俄国最大的海港城市,英、荷等国的商船经常往来于此。这种环境对罗蒙诺索夫的兴趣与志向颇有影响,他从10岁起就协助父亲捕鱼,与狂风恶浪搏斗锻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紧张繁重的劳动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美丽奇妙的自然景色开阔了他的视野。

10岁那年,罗蒙诺索夫跟随父亲驾船到北冰洋捕鱼,打算用几天时间捕满一船舱鱼再返航。在中途,他们遇上了大风暴。海上乌云翻滚,狂风呼啸,风暴袭击着渔船,好像凶残猛禽扑向孤飞的小鸟一样。

刺眼的闪电扑面而来,大海咆哮着,海上的巨浪把渔船抛来抛去,风涛的吼声淹没了渔民的叫喊声。罗蒙诺索夫拼命地划着浆,用尽全身力气平衡着颠簸的渔船。他站在船头密切地注视着风浪变化,决心同大家一起,去争取一线生机和希望,竭力避免船沉人亡的悲惨结局。

突然,震耳欲聋的爆裂声响起,原来是一座大冰块向渔船靠近了。如果渔船和大冰块相撞,其结果是无法想象的。随后,一个巨浪把渔船卷向了空中,并抛向大冰块。

罗蒙诺索夫紧闭双眼,只觉得一阵猛烈的撞击后,自己滑了出去。等醒来时,他摸到身边是坚硬光滑的冰。

父亲费了好大劲摸到了罗蒙诺索夫身边,父亲叫儿子趴在冰上别动。

罗蒙诺索夫用手抹了一下湿漉漉的脸,衣服也是冰冷坚硬的。幸运的是,人和船都保住了,是那一个巨浪帮渔船“跳上”了大冰块,滑出十几米才停下。渔民们都冰得周身哆嗦,但大家不顾一切,设法固定渔船,以防巨浪把船冲向大海。

渔船固定在大冰块上面以后,大家用船上的帆布把身子紧紧裹住,等风暴过去。

第二天,大海终于平静了,渔民们把船推到水中,又开始了新的航程。

经过这次险恶的风浪以后,罗蒙诺索夫很快就成熟起来,他开始不怕困难,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并开始一步一步地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次遇险反倒促使小罗蒙诺索夫很快就成熟起来。艰苦的环境反倒促使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罗蒙诺索夫为什么会有“科学之父”的美誉?他10岁时候在干什么,经历了什么?小朋友,你的10岁是怎样过的,或者你打算怎样过呢?

221牛顿一次打架改变命运

牛顿,著名科学家,1642年生,英国人,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物理光学的奠基人,微积分的鼻祖。

牛顿是近代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也是多方面的。他的每一项成就,在科学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牛顿继承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事业,充分应用数学这个工具,重视实验的论证和检验,总结了17世纪力学、天体力学和数学等学科的重大成就,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还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嫁接到关于物体的机械运动这门统一的学科里,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经典力学的创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使人类对作为整体的自然界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飞跃。1743年人们用经典力学的理论解决了地球形状的长期争论;1759年哈雷彗星的出现,证实了用经典力学的理论解决计算遥远行星对哈雷彗星的振动和对哈雷彗星经过近日点的时刻的预言;1862年发现了用经典力学理论推测的天狼伴星。人们利用经典力学理论,解释了日月星辰到海洋湖泊各式各样的自然现象,指导着由蒸汽车船到织布机、钟表等种类繁多的生产工艺,从而彻底改变了世界。迄今为止,经典力学在科学技术上仍然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动规律仍然是根据它来计算的。

牛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身体虚弱极了。他父亲是一个忠厚勤劳的农民,在牛顿出生前几个月就去世了。她们孤儿寡母,生活十分艰难。

牛顿从两岁开始就托付给姥姥抚养。姥姥很疼爱外孙,耐心地呵护他,并把他送进小学读书。

牛顿体弱多病性格腼腆,学习成绩很差,许多顽皮的同学经常欺负他。但是牛顿意志坚强,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