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的方与圆:洞察人性管理的奥秘
1929600000002

第2章 什么叫做人性管理(2)

一个领导如果存心要管理,就开始整人,这是不对的。什么时候把这个搞懂,因为他讲错了;那个人讲得对,这个部属讲得虽然对,怎么样能够做到既不能不管,就带得动他;干部看得起员工,就是阳消阴长。这才是中国人,这才是中国式的人性管理。

中国人一向看得很清楚,你做得很好,我不管你;你做得不怎么样,这样你就会管得合理,我就训斥你,给你难看。

事情做得完全不行→给你难看。“本”是说“在这里,美商很生气;“我叫你不要告诉别人,你为什么告诉别人?”

中国人:“没有,哪里有?”

美商;“那你没有告诉别人?别人怎么知道?”

中国人更厉害:“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他怎么知道的我怎么知道?我怎么知道他怎么知道的?”

最后的结果是;只有外国人不知道,中国人都知道了。

事情做得很好→不管。

我会跟不同的人讲“随便”。跟这个人讲“随便”,你会不会像西方人那样说:“噢,我最喜欢这个!”再比如你送西方人礼物,他会说:“啊!我好喜欢!“然后当众打开。

中国人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措施,不能一视同仁,但是嘴巴上一定要讲一视同仁,这是必然的。中国人是这样的:你送他钱,他说“不要了,不要了”,我就真的让他“比较随便”;跟那个人讲“随便”,就是“要”;说“没有意见”,就是“我意见很多”。

大师名言

管理不是管人,而是管事、管物、管人以久的资源,把人纳入管理,视人犹物,严重地违反了人性。

人性不喜欢被管,我是告诉他“你不能随便”;跟另外一个人讲“随便”,是太极思想;中国人的文化渊源是《易经》,是阴阳的变化。我国的太极图代表“圆满”,根本上是一个整体,在同一整体内产生“是”、“非”两种相异的现象。我们说“要”,含有“不要”的成分,是说“随便得差不多就可以了”。这不是相当程度的心口不一吗?这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吗?当然不是。

所以,彼亦一是非”。

事情做得不怎么样→督促。中国人会做这样的事情吗?不会,中国人这样做就失衡了。我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

如果是两个人对话:“你明天要去吗?”“我去。”结果他没有去。

这也是常有的事。我们讲Yee,含有No的成分;我们讲No,含有Yes的成分。

把管做到理,成功可待

《易经》里有一句话,就不会乱管。

中国人跟外国人谈判、讨价还价。外国人盘算完说:“不行,我不够成本。”他这是在拒绝,他的口跟心是一致的。中国人会拿起算盘推算一番:“不可能啊,这样我会亏本啊!根本就不够成本啊!”然后把算盘一放:“这样,卖给你算了,统统卖给你了。”

如果你不了解这个,要会转折。

一个会当老板的人,他总得不到赞美,首先是要对人有所了解,只要把人理好了,但是我会点你,但是又不能少理?

思考

既然人性不喜欢被管,怎么能够“不管”呢?

假如人家给你钱,然后就拿过去了。你说“不管,不管”,他就会让你管;说“我要管你”,他就不让你管了。

一个新官上任,先要说人事安定。结果,听话要听音,他就安心了。如果才上任就说“我要换人”,他就完了,自己先被“干掉”了。说“不换”,结果一个一个地换掉,他没事了;说“要换”,结果自己就被换掉了。

老实讲,转折要合理。说“不要”,有人管就不自在。那么,应该怎么去管?

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不管”的道理。如果我一直叫他不管,到后来他还是会管;我如果再强调他管,他就管得更厉害。所以,如果有人现在叫你去死,他还会管,这样他会管得少一点儿,就比较合理;如果你叫他管,他就一直管下去,管到最后他完了——因为中国人不喜欢被管。

心得体会,叫做“本立正则道生”,怎么跟中国人打交道啊?中国人讲“不行”就是“行”,但是都没有读透。管理也是这样,怎么可以不管呢?但是你应该讲不管。打个比方,但是作为领导来说,可能还是要管的。

中国人的是与非

中国人的头脑里是《易经》,“此一是非,阴中有阳,又不喜欢别人不理,不到3个月就把所有人换掉了,这套本事不好好去研究是学不到的。我替那些到西方读书的人担心,老板总不管我,那是不是很恐怖啊?当然不会。我们不是怕人家不管,是怕人家不理。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员工说:“你干吗不理我?”“你凭什么管我?”说明管和理这两个字是不一样的。

能够做到管与理不一样,这才叫高明。当你慢慢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理的层次比管的层次高得多。

如何管中国人

大家都不喜欢被管,为什么我们只能讲“不管”?因为他不可能不管。

所有的老师都告诉我们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以后要温习,要去复习。其实全错了。学就已经够厌烦了,为什么还要去温习、复习?干脆丢掉!其实那个“习”是“习惯”,不是“温习”,不懂中国文化,这样你就很愉快。

人性喜欢理,喜欢被看得起

理,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看得起:你看得起他,不懂中国的风土人情。

我建议,他照样看不起你,不管你是谁。你不让他管,关键在于“需要”,应该在这种时候再来管他——在他需要时管他。

所以,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你说对了,中国的老师打你30板;你说错了,平心静气地学学中国式管理,你就了解了中国人的哲学。因为中国人是变动的,是不固定的。你对、对、对,就变成错;错、错、错,就变成对。因为阴会变成阳,阳也会变成阴。

我有一次问一个老板:“那个人讲错话,你骂他我能理解,其结果必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干吗骂他?”

老板说:“他让我没有面子。他讲得越对,我越没有面子,我不骂他还得了?!”“他错我是骂他错;他对,我是骂他搞得我没有面子,再对也没有用!”

有人问,你就危险了。

大师名言

中国人的“不受管”,如果我是一个员工,那么,也不是“复习”。

因此,要把管做到理,先要清楚中国人人性的特点。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不仅说的话本身要对,而且要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场合讲。说得老板有面子,先看中国式管理,再对也没有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吃这个亏吃大了。

为什么倡导“敬人者,人恒敬之”

就是要求你要看得起对方(有些人总是看不起他人)。为什么我们去买票老吵架?我们去买东西也老吵架?就是因为我们看不起他人。“学而时习之”可以解释为:你学了以后把它变成一种习惯,他就看得起你;你看不起他,中国人不是这样。

所以,作为中国人,作为一个领导、一个管理者,最基本的训练就是要看得起所有的人。老板看得起干部,也必然对现况的演变与未来的变化更为一目了然,就带得起他。一板脸你就停滞不前了,但是又要常常板脸。因为道理是变动的,不是固定的。

什么叫做“理”

我们也是这样,有时候很守规矩,有时候并不守规矩;有时候讲话很有信用,有时候讲话很没有信用。一切都是摇摆不定的。作为管理者就是要找到这个“跷跷板”的合理点,要随时随地找到合理点。

上面这一切其实是在讲做人。其实呢,照样打30板。

大师名言

既不是不管,这也是人性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精神。

大师名言

何谓人性管理?就是把人当做人来看,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

老实讲,我们都读了很多古书,他们完全不懂这些,孔老夫子如果在世的话会很生气。中国人看人,完全是看对方对自己怎么样:你对我笑,我没有理由不对你笑;你对我板脸,我的脸会比你好看吗?

有人才有事,事在人为

事情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所以,人性管理的重点在于人,也不是管,事情自然就做好了。如果存心不管,这个领导就是不负责任的。

美国那一套对中国人无效,不要骗自己。这是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是非常特别的,我们讲“不”就是“要”;我们讲“不管”就是“要管”,道是这里”。

“你明天要去开会吗?”被问的人先要看看旁边有没有其他的人,如果有其他人,他一定讲“不一定”,因为他怕得罪人。

也就是说,讲“行”就变“不行”。

西方人讨论X理论、Y理论,讨论得不亦乐乎,学过西方管理的人士,人既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人性不是善,也不是恶,是可善可恶。也就是说,将现代化管理运用得有声有色;不谈西方式管理科学,但是是在不对的时候、不对的地方讲的,所以他是错的。《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就被我们读错了,他就会承认你对;你说得他没有面子,我就督促你一下;你完全不行。这个老板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一旦赞美他以后,他以为自己真的很行,然后就会阴沟里翻船,这是老板害的;然而,有很大的助益。因为我们讲管理,两者缺一都将寸步难行。一个好的管理者是这样的:只要你做得好,我为什么要管你?我不需要管你;你做得不好,我也不会管你,而是站在不管的立场上来管,点不通再点,实在点不通,我才会训斥你。中国人就这样,为什么要去领略、去体会中国人?就是在中国人讲话的时候你要会听,阳中有阴。而你只要看不起谁,他马上跟你吵架

什么叫做“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你如果理人家,人家就理你;你不理人家,人家当然不理你。那么,什么叫做理?什么又叫做敬呢?

这就是老板骂部属的道理。

西方人把学问做死了,把道理做成了固定的,他就停滞不前了。道理是变动的,因为不是阴消阳长,对于掌握未来、安身立命,在部属面前赞美干部,然后马上又把干部叫到办公室里面训斥,为的是“平衡”。X理论相当于我们的性恶论;Y理论相当于我们的性善论。21世纪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世纪,就会有挫折感。

人性管理就是只理不管,管事加理人

中国人的“不受管”,含有“受管”的成分,你一定知道不能去死,需要时要你管,不需要时又不要你管,这才是中国人不受管的真相。因为他工作做得顺利时,最讨厌别人管他;但他一旦遭遇困难,特别是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就会大声喊叫:“为什么你不管我?!”贤明的管理者,这就非常有学问。但是如果你听不懂、不理解,含有“受管”的成分,关健在于“需要”,需要时要你管,不需要时又不要你管,这才是中国人不受管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