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对竞争中算计智谋的绝妙总结。谋略决定竞争的胜败。知己知彼要算计;避强击弱要算计;兵贵神速,以快取胜要算计;乱中取利要算计;一切尽在心智的角逐之间。至于是胜算,还是失算,全看你的功底深浅了。商道就是智道。
在对手的薄弱处下手
弱点与优点:每个生意人身上都存在弱点,这并不令人奇怪。关键是要看你的弱点是否被别人抓住,或者你能否抓住别人的弱点,这直接决定你的成败。李嘉诚始终认为经商应当洞察算计对方的薄弱之处,与对手较量,不能攻其优,应当击其弱,这样才能加大取胜的概率。因此凡是懂得算计的商人都是捕捉竞争对手弱点的好手,可以在顷刻间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1977年是李嘉诚人生的分水岭。1977年之前,李嘉诚只是不太出名的普通的生意人,而1977年之后,李嘉诚就成了一个大名人,拍卖场上,李嘉诚举手应价,被誉为“擎天一指”,在地产界举足轻重。
这一切的转变缘由是因为李嘉诚参与地铁中环站和金钟站上盖兴建权的竞投,一举击败置地巨人而中标,吹响了华资全面进攻的号角。李嘉诚也因此而被誉为“民族英雄”。地铁工程,是当时香港开埠以来最浩大的公共工程。中环站和金钟站,是地铁最重要、客流量最大的车站,位于全港最繁华的银行区,中环、金钟两站,就像鸡的两只腿,其上盖可建成地铁全线盈利最丰厚的物业。全港地产商无不垂涎欲滴,志在必得。
在李嘉诚眼中,投标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上盖发展本身盈利,更在于一旦中标,可使自己声誉直线上升,脱颖而出,跻身第一流的地产商之列。在此前,在人们眼里,李嘉诚的长实公司只是一间在偏僻的市区边缘和荒凉的乡村山地买地盖房的地产公司。在寸土尺金、摩天大厦林立的中区,长实公司竟无半砖片瓦,无立锥之地!
李嘉诚涉足地产20春秋,拥有地盘物业面积已直逼置地,已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李嘉诚觉得改变形象的时机已经成熟。
李嘉诚立志攻坚,挺进中区,与置地展开正面交锋,“最后夺取城市”。在这决战的历史关头,李嘉诚的心情既兴奋又沉重。假如一战而捷,占领了中区,那么长实就可“一飞冲天”;但假如失败了呢?那长实将屈居人后,卧薪尝胆。
同时李嘉诚也深深地明白:一个公司的形象将直接关系到信誉,关系到利润的大小。所以,地铁上盖投标,机不可失!
这个李嘉诚,终非池中之物,时机一到,便蛟龙入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实力未够时,要忍辱负重,踏实积累。而当积蓄够了实力时,一遇到机遇就要奋力勃起,以达到一鸣惊人,给公司树立一个新的形象。因为良好的形象就意味着财富。
现在回味起那次竞投地铁上盖发展权,李嘉诚仍然有点心里发怵,那是一场香港地产界的大战。
在竞投之前,李嘉诚就做了估算,他预料参加竞投者将会有置地、太古、金门等英资大地产商、建筑商。稍逊于英资的华资各地产建筑公司也极有可能全力一搏了。
很自然的,置地的夺标呼声最高。看来李嘉诚要真想虎口拔牙,从本质讲就是要与此庞然大物对撼了。然而,整个香港地产界谁又不知道这样一句俗语呢?“撼山易,撼置地难!”
港岛中区,是置地的“老巢”。当年,置地创始人保罗·遮打参与中区填海,获得港府成片优惠地皮。置地在中区拥有10多幢摩天大厦。置地广场和康乐广场,位于未来的中环地铁车站两翼。中环车站又恰好落在遮打道上。遮打道的南侧,则是遮打花园广场。就凭这些街道的名称及物业的主人,就可知置地在中区的地位。
还有更厉害的是,当时的公众和传媒,依据那老而得来的惯例,居然把中环站叫作了遮打站。而金钟站则离这座遮打花园广场仅100米,简直就处于置地的眼皮子底下。要攫取中环、金钟车站的兴建权,就等于是打入中区的心脏,等于是要到置地这只坐山虎的食槽里夺食。卧榻之旁,又岂能容他人酣睡呢?看来这场恶斗是在所难免了,要扳倒置地这个巨人,非同儿戏,如果稍有不慎,自己就会弄得倾家荡产全盘皆无了。因为不管怎么说,长实的实力的确是逊色于置地。
因此,面对着长实与置地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李嘉诚制订了不动声色,避其锋芒的战略。因为李嘉诚深知,长实如果与置地锣对锣、鼓对鼓,列阵而战,那长实将必死无疑了。所以,李嘉诚一直在考虑,看看“志在必得”的置地,是否也会“大意失荆州”呢?
李嘉诚冷静地分析对手。置地的另一个创始人是凯瑟克家族的杰姆·凯瑟克。凯瑟克家族由于对中共政权怀有太重的戒心,所以,一直力主把发展重点放到海外。这样,现任置地大班及其后台老板怡和系大班纽璧坚坐镇香港抉择的精力势必被分散。这是置地的不易洞察的薄弱之处,人们往往会被置地的“貌似强大”蒙住双眼。
其次,置地一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过于自负的置地,未必就会冷静地研究对手,并“屈尊”去迎合合作方。这也是置地的另一个致命弱点。
所以李嘉诚认为,只要周密而谨慎地行事,战胜置地还是很有希望的。与此同时,李嘉诚也在想地铁公司这次招标的真正意向是什么?李嘉诚不惜余力四处打探,获悉港府将以估价的原价批予地铁公司。
地铁公司与港府多次商榷,意欲用部分现金、部分地铁股票支付购地款合6亿港元。但港府坚持全部要用现金支付。
就这样,李嘉诚首先掌握了一点:竞投车站上盖发展权,必须以现金支付为条件。除此之外,透过地铁公司与港府在购地支付问题的分歧,李嘉诚还看出了地铁公司现金严重匮乏。地铁公司以高息贷款来支付地皮,现在急需现金回流以偿还贷款,并指望获取更大的利润。
根据获知的信息,李嘉诚知己知彼地制订出克敌制胜的方案,其中最主要的两条是:一、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需求,由长江实业公司一方提供现金做建筑费;二、两个地盘均设计成一流商业综合大厦,商厦建成后全部出售,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分享,并打破对半开的惯例,地铁占51%,长实占49%。
在1977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宣布接受招标竞投正式开始,一共有30家财团、公司递交了保密的投标书。
1977年4月5日,香港各报章大力报道了投标结果:“长实击败置地!”着实让许多人吃惊不小。
地铁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信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次招标竞投竞争空前激烈,所有建议均经详细研究,结果终为长实中选,因其建议对本公司最具吸引力。”
舆论界称长实中标,是“长江实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地产新秀李嘉诚“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相反,据传凯瑟克家族对纽譬坚痛失中区地王大为不满,并以此胁逼纽璧坚下台。
以后,中环车站上盖建筑环球大厦和金钟车站上盖建筑海富中心两幢发展物业,为长实获得7亿多毛利,纯利近0.7亿港元。
仅看这个盈利水平,要比当时地产业的平均利润低许多,但是李嘉诚却由此获得了无法以金钱盈利来估计的利益,这是个无形利益,即是形象和信誉。这也正是李嘉诚参加这次投标的目的。
李嘉诚的成功,向全香港说明了长实不再是一家只能在偏僻地方盖房的地产公司。通过投标的胜利,为长实树立了一流地产商的形象,为取得银行的信任和股市的声誉,继续在中区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可是,李嘉诚胜算的秘诀又在哪里呢?
一、沉着冷静,低调处理,以麻痹对手的警觉。
二、知己知彼,研究置地和地铁公司两方。然后,投地铁公司之所好,一举中标。
三、李嘉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牵动全香港地产界甚至全香港市民关注的地王大战,改变形象,树立声威。因此不能太多计较眼前利益,否则以长实实力难以中标。
当时也曾有记者询问李嘉诚先生与地铁公司合作成功的奥秘,那时他是这样回答的:
“战胜对手最好的方法是攻击其弱点,而不是以硬碰硬,以强抗强。”
精彩布局,胜算不失算
胜算与失算:竞争是残酷的,需要智谋。竞争对手之间总是盘算着如何打败对方,将其兼并以扩张势力。互相算计之时,一定要做到计划周密,才能胜算在握,否则一旦失算,则会一败到底。运用智谋,设置一些令人防不胜防的布局,诱使对方上钩,就能有效地控制对方,取得市场竞争的辉煌胜利。
当时美国内战刚刚结束,国民经济得到了强劲增长,刺激得石油行业一派繁荣。商家见有利可图,都纷纷前去开采油井,致使石油生产严重过剩,供过于求,油价不断走低。“石油生产者联盟”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但也只能使油价勉强维持在每桶4美元左右。
实力强大的洛克菲勒正以他的标准石油公司为依托,野心勃勃地向外扩张。他制订了一个计划,先抽调巨资,向石油商们宣布,自己打算以每桶4.75美分的高价进行大量收购。石油商们一听,顿时喜出望外,本来已经面临困境,现在好了,大救星来了,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与洛克菲勒签订了协议,然后又放心大胆地去开采石油了。
但他们都太天真了,他们甚至连协议的内容都没有细细研究,以至于疏忽了十分重要的字眼:在协议上,并没有写明洛克菲勒会把他们开采的石油全部都收购,也没有写明收购的时间是几天、几月还是几年。这些本不应有的疏忽,将在不久的将来,对他们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洛克菲勒付出了一笔巨资,诱使石油商们中了被算计的圈套,于是新的油井不断被开掘出来,石油产量越来越高。洛克菲勒见时机成熟,就立刻宣布,目前石油供应严重饱和,他已无力再继续高价收购,只好将原协议中止,改以每桶2.5美分的超低价格来收购。
惊闻此讯,石油商们欲哭无泪:他们已经开采了更多的油井,如果不向洛克菲勒出售石油,就只能破产;如果以低价出售,同样是亏损累累,走向最终的破产。在进退都是死路的绝境中,他们只好把自己的油井低价卖给了洛克菲勒。
原属石油生产者联盟的绝大多数企业就这样被洛克菲勒吞并了,联盟土崩瓦解,而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却从此崛起了。
为确保这一计谋的顺利实施,精干算计的洛克菲勒还抽出巨资,完全控制了铁路运输权。他非常清楚,如果不把铁路运输抓到自己手里,就会让石油商们通过铁路把石油运往别的地方,寻找到别的市场,也就等于给竞争对手留下了一条生路,而这是完全不能容忍的。
洛克菲勒的算计策略,布局完美,环环相扣,招招狠辣,毫不留情,最终把对手们全部引入圈套中,如同瓮中捉鳖,手到擒来,令人叹为观止。他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这一计谋的坚实基础,很难想象,一个实力平平的生意人,就是有再大的野心,又怎能把这么多的竞争对手们都一战全歼呢?
洛克菲勒算计布局是完美而狠辣的。
我们算计的圈套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给竞争对手的,但在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把一些小小的圈套送给自己的合作伙伴,为的是增进双方的合作基础,为自己赢得更有利的局面。
日本索尼公司在成立初期,率先开发了小型晶体管收音机,总裁盛田昭夫专程携带新产品赶赴美国,为打入美国市场进行商业谈判。
经过一番奔波、宣传,他与美国一个着名的经销商相识。那个经销商对他的产品很是看好,让他详细开列从五千、一万、三万、五万到十万台收音机的报价单。
他非常兴奋,一下子遇到这么一个大买主,公司就会很快财源广进了。但转念一想,不行,索尼公司还处在初创阶段,规模很有限,每月的生产能力只有一千多台,如果贸然接下这么大的订单,是会把企业压垮的。如果强行扩大生产规模,必然要加大投资,所要冒的市场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然而如果放弃这笔订单,又显得十分可惜,像这样的大买主,很不容易遇到。机会稍纵即逝,错过了这次机会,对公司的负面影响也将是长期的。
他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中,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于是就列出了一个十分奇特的报价单:以五千台为起点,一万台的报价最低,之后逐步回升,十万台的单价最高。
那个经销商看了,很是惊讶,忙问为何如此。盛田昭夫据实相告,经销商听了,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连连夸他想得周到,接着就与他签订了订购一万台的合同。
索尼公司在此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奇迹,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品牌。
有了精心的算计,就有了令人防不胜防的布局,这样的战略每时每刻都在市场中出现,闪耀着智慧的夺目光芒。就以那些眼花缭乱的广告来说吧,何尝不是一个个诱人的算计,在抛向消费者时,图谋着把消费者引诱上钩呢?
黄楚九是头脑灵活,精于算计的大商人,在上个世纪的上海滩,他通过经营药品发达起来,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但他并不满足于仅仅经营药店,为了和英美烟草公司争抢市场,他特意开了一家福昌烟草公司,独树一帜地推出了“小囡牌”香烟。
为扩大影响,他特意包下《申报》、《大公报》等几家上海大报的第一版广告,一连几天地刊登。
第一天,整个版面上只有一只硕大的红鸡蛋,旁边没有一个文字说明,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急切地盼望第二天的报纸,想看个究竟。
第二天,版面有了新的变化,上面出现了一根小孩子的发辫,这更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
到了第三天,一个胖胖的小娃娃出现在报纸上,但仍没有出现一个字的文字说明。
第四天的报纸到了读者手中,大家这才得到了谜底,上面写着一行大字“祝贺大家早生贵子”,下面宣布福昌烟草公司特向大家敬献“小囡牌”香烟,在“小囡”降生的大喜日子里,公司特向读者诸君赠送红鸡蛋。
读者这才恍然大悟,心里立刻对这种香烟充满了急切的渴盼之情。
谁知更奇的还在后面,黄楚九当真说到做到,亲自坐着汽车,走街串巷,把红鸡蛋送到人们的手小。
这样一来,“小囡牌”香烟就成了上海人谈论的中心,人们无不以品尝这种香烟为乐趣,于是英美烟草公司的生意明显萧条下去。
但是,有一点不能忽视,你算计对手的同时,对手也在算计你,在商场上跌打滚爬的生意人一定要提高警惕,以防自己一时不慎误入别人的圈套中,落得惨败的可悲下场。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知己与知彼:懂得算计的人善于调动全身的每一个器官,对周围的细微变化和对手的一举一动都进行敏锐的捕捉,掌握更全面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进退。只有深刻地了解对手、了解自己,才能捕捉到更佳的商机,针对对方的弱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行动,为自己的经营活动找到更合适的突破口。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名言,最早是由军事家总结出来的,如今已成了生意场上的共识,运用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