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
2042400000017

第17章 说出来的秘密(5)

与你的孩子一起看书

宝贝对图书的兴趣有如过山车,热情与冷漠交相更替:这个星期他几乎像着了魔似的缠着我们给他读故事,而到了下个星期就可能将书丢在一边,说什么都不愿意多看它一眼。很显然,当宝贝的“厌书期”来临时,如果试图强迫他继续读下去,结果将会让他视书为仇敌,适得其反。不过,很多聪明的家长还是能够想出许多巧办法来刺激那个小家伙就范的。比如,有家长说:

“我们全家每次吃过晚饭都会坐下来看半小时的书。家里特意准备了两把摇椅,一把就是给孩子的。我在每把摇椅旁边都放上一堆书。一开始,宝贝坐在他自己的摇椅上翻着书看,过不了一会儿,他就会爬上我的膝头,让我给他读故事。这是一天之中最令人快乐的时光。”

“宝宝已经有好长时间不看书了,于是我开始试着让他对翻看图片产生兴趣。我把挂在墙上的家庭照片、商场的广告册、T恤衫上的图片杂志上的图片甚至婴儿尿布包装盒上的婴儿照片都一一指给他看。我不知道是否只是巧合,反正他又开始喜欢看书了。”

“凯凯大多数时间都忙得没工夫坐下来看书,而她最喜欢的是配对游戏。于是,我就从她的书里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用品,比如书里有一幅汽车的图片,我就去把她的玩具汽车拿来让她配对。我们用这个办法让凯凯配齐了书中出现的刷子、玩具熊、鞋或者汤匙等物品。希望过段时间,她会对翻看这些图片感兴趣,进而知道她所看到的东西叫什么。”

为幼儿读书

和宝贝一起看书虽说是一段温馨时光,但他总是要求我们一遍又一遍地为他读同一个故事,却也是件考量我们耐心的事。

其实,这和宝贝的生理心理发育有关。由于宝贝的各种经验都极为有限,他自己能掌控的事物实在是少之又少。好不容易清楚了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妈妈一说上半段,他就已经知道了下半段的结果,这个小小的主控感真是让他欣喜万分。因此,他会不厌其烦地求妈妈为他读下去,读下去……当然,除去宝贝的这一心理动向不说,对他来说,坐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翻看着那一页页彩色的图画,除了享受阅读的快乐,还能获得一种安全与被爱的感觉,这一点也正是宝贝幼年时最需要的。而且,这也是在向宝贝表明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毕竟,可以和你紧挨着坐在一起,听到你那令他深感安慰的声音,他的心会慢慢地平静下来,情绪也越来越安定。这些对宝贝免疫系统和倾听技能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如果从认知角度讲,我们经常给宝贝读书还有助于提高他的识字能力呢。而且,朗读虽是件很简单的事,但是能让宝贝从大量的听读经验中逐渐理解并学会词语的组合。

科学真相

新近的研究结果证明,婴儿在家中识字机会的多少将对他今后作为学龄儿童所需具备的语言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事实上,在一项对一组2岁儿童的调查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儿童的日常言语行为很大部分是在读书时间进行的。

因此,如果你已养成给宝贝读书的习惯,那么现在就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而且应该再增加一些内容更多、更复杂的故事书。相反,如果和宝贝一起阅读对你而言还是个新生事物,那么现在就应该踊跃去做了。

给孩子读书的方法

在给宝贝念书时一定要集中精力,别让其他的事情打扰你们。如果你一会儿去接电话,一会儿去熄灭灶火,一会儿又去处理其他家务事,就会破坏你与孩子一起读书的亲密气氛。就好像你和一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对方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去洗手间,你还有谈话的兴致吗?当然,在现代这种忙碌的生活节奏里,多数家庭里想找到一段不受干扰的时间确实不易,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试着把日常的家务放一下,与宝贝一起读读书。许多有过亲身体会的父母都一致认为,一旦养成了这样的读书习惯,这种读书式的休息便成为一天中最轻松、最愉快的时间。

另外,在给宝贝读故事时,是不是读得很仔细并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宝贝感兴趣的是图画,我们的任务是以宝贝能懂的方式向其解说那些图画,读书对他们来说就像做游戏一样。他拿着书,往往希望能够自己动手向前或向后一页一页地翻书,然后把书合起来,再重新打开去看同一幅图画。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吗?顺序!宝贝正在试着理解顺序感呢。所以,当宝贝想拿书翻着玩时,你可以顺便让其和书本玩个捉迷藏游戏。不妨对他说:

“小猫躲在哪里了?”“灰太狼藏在了什么地方呢?”

许多学步期的宝贝都是从这种捉迷藏式的阅读开始的,到最后,他就能主动识别和叫出书中的角色,并指着某张图片自豪而确定地告诉我们上面是什么。但是,也许有时宝贝对书中的某页并没什么特别的反应,这个时候,我们或许可以和这个小家伙开个小小的玩笑逗逗他。比如故意把一个东西说成另一个相似的东西。“我看到一只老鼠,”爸爸指着图画上的一头牛说道。“是‘哞哞’。”孩子坚持自己的观点,一边因爸爸犯的错误咯咯地笑个不停。爸爸可以接着说:“哦,对了!那是一头‘哞哞’。

这头‘哞哞’在吃草。”这样,宝贝的阅读注意力又被我们的“诡计”给巧妙地拉了回来。

除了引导宝贝阅读一些正版的图画书外,我们还可以带着宝贝利用废旧图书剪剪贴贴,按照自己的想象编几个小故事。

阅读着自己做的书,看着丰富多彩的画面,自己来讲故事,通过这一过程,宝贝享受到的又是另一番快乐。

电视是祸害

电视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请注意,这只是对成人而言,绝不要把幼小的宝贝算进去。详细地说就是,即便你早已被那个缠人的小家伙弄得筋疲力竭,也千万不要希冀用电视来让他安静下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发现宝贝们已初步懂得“欣赏”,会主动注意电视画面。在1岁时,他看到有趣的画面还懂得笑两声,或者跟着音乐手舞足蹈。再过不久,他就已经会自己开关电视了。更过分的是,到2岁的时候,他已然能坐在小板凳上看完整整一部动画片而没有喊累!而3岁时,他甚至已经开始对电视节目挑三拣四,而且常常霸占着遥控器找自己喜欢的频道看,高兴了还会跟着电视哼唱几句,做几个卡通形象的动作,等等。

这种种迹象表明,宝贝对电视来者不拒!可是,电视会善待宝贝吗?它会影响宝贝的健康、发育和认知能贝看电视!

力吗?究竟该不该让他看电视呢?答案是:绝不要让3岁以前的宝电视是孩子语言发展的绊脚石!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时间陪宝贝多聊几句。为了能给其创造一个听的环境,无奈之下便想到了电视,里面同样有人声,而且可以长说不息,岂不是一个最棒的语言老师吗?想法虽好,结果却是令人伤心的。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研究表明,经常开着电视——即使电视没人看也开着,可能会对儿童的语言功能发育不利。

而且,许多实例也都表明,那些由电视陪伴长大的小宝贝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有限,专注力也不强;而且性格内向,不爱跟小朋友玩,喜欢自言自语,但又话不成句,很难让别人了解他的需要,只会以哭喊和手势表达意愿。

科学真相

比较行为学之父肯拉特·Z·罗伦兹博士对此分析说,人在出生之后6个月内的学习经验(光和声音的学习经验)会成为日后成长期行动的基础。如果让婴儿太早接受过强的光及声音的刺激,那么他们的大脑会只对机械的声音产生反应,对母亲和其他亲人的声音反而没有反应了。

也就是说,电视是机械的声音,人则是肉体的声音,两者是不一样的。而小婴儿的听辨能力却是超一流的,他会很轻易地加以区别,并逐渐习惯于自己常听到的那个声音,所以如果总听电视声音,也就意味着他对人的声音相对麻木,这也是其无法正常学习语言的原因。

此外,肯拉特·Z.罗伦兹还认为电视对头脑尚在发育的小宝贝,尤其是0岁、1岁、2岁这几个阶段的小宝贝,会产生完全的破坏作用。

电视会剥夺宝贝的思考力,因为看电视需要的只是宝贝的被动注意力,他们在看电视的认知学习中会变得不再爱动脑筋。沉迷于电视的孩子在生活中缺乏主动性,对电视的过度关注让他们忽略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只想守在电视机前看那些并不适合他们的节目,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从而出现“电视自闭症”。

科学真相

研究人员研究了329名年龄介于2个月和4岁之间的儿童,用数字录音机记录下他们听到或说过的东西。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儿科首席研究员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教授说,“这个研究第一次表明,当电视打开时,电视转移了父母和孩子的注意力,他们之间的谈话交流就减少了。这时婴儿发声较少,并且照顾婴儿的人跟他们说话也少了。”“成人每小时约说941个字。我们研究发现,当儿童专注于电视时,对于父母跟他们说的话几乎是完全忽视的。”

根据记录结果,和电视或者DVD长时间接触并不能改善语言能力,电视实际上减少了婴儿所听到的声音和所说出的文字,因此也影响了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研究显示,通过针对孩子观看DVD所设计的实验发现,每天都观看DVD影音的婴儿,比完全不看的同龄孩子理解的单字平均少6.8个;17%看DVD的宝宝比不看的宝宝语言判断能力差;没有证据显示看DVD对孩子的发展有任何帮助。

研究学者们推论,现在孩子们越来越常见的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可能是因为语言学习上的迟缓或语言缺陷所致。

另外,这也是因为电视互动与人的互动截然不同!爸妈在与宝宝讲话时,会用抑扬顿挫的妈妈腔,语法和声调都比正常说话简单,采用很多叠字“车车”、“杯杯”;但是你很少看到儿童节目会用妈妈腔呈现吧!

电视=Nolearning!

难道孩子对着电视目不转睛,竟然完全没把语言学进去吗?

整天播放语音影像,难道不能让孩子学会更多语言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宝贝在学语时期需要的是真人互动。仔细观察,每个宝宝看电视时几乎都会爬到屏幕前,很专心地看着电视中的影像,但是电视影像与声音对大脑来说,完全没有学习或储藏的作用!

学习语言的另一个前提,是要有“真人”陪他们学习。有人在身边,宝贝会比较兴奋,人的动作与语言都会让宝贝将注意力集中在此人身上。

易伤眼哄孩子是个脑力兼体力的活儿,为了能让自己放松一些,很多爸爸妈妈能想到的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抱着宝贝,或将摇篮放在身边一起看电视。既娱乐自己,又能让宝贝安静下来,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