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药膳调理当以滋润益肺为主,肺脏属金,恶热喜凉,所选药膳以平性和凉性的为好。秋分后寒凉日渐浓郁,脾胃不好的人要兼顾益气健脾。
冰糖木瓜银耳:用开水浸泡银耳30克,泡发后去掉未发开和淡黄色的部分,洗干净备用。再将冰糖置开水中烧沸,待糖水变清后,将银耳和糖水置炖盅内,炖至银耳胶原溶出,再加入切成块的100克木瓜炖20分钟即可。银耳有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的作用。
益气健脾饮:人参、白术、茯苓(去皮)各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此饮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适用于面色苍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
【适宜出游和锻炼】
注意精神调摄:这一时节,要保持“心无其心,百病不生”的境界,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神志安宁、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少秋季肃杀之气对身心的影响,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适宜出游、锻炼: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到户外去运动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但运动时,要注意防感冒,如不可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锻炼后还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等。还需注意,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秋分肺结核加重,食疗以润肺为主】
秋分开始,阴阳持平,寒热均等,昼夜平分,人体的阴阳也随自然界之阴阳变化,呈现阴阳平衡的状态。又因秋分之后,阴气渐长,阳气渐收,如果是阴虚的人,尤其是肺阴虚的人,阴虚不能与阳平衡,这样阴虚的情况就会明显,表现为咳嗽、咽干、面部发红、低热、乏力、手心足心热,甚至咯血。
秋季应注意食疗以润肺为主。莲子、芡实、鱼鳔、蜂蜜等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雪梨膏、百合莲子汤、山药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的作用。
适当用些润燥的中药,如沙参、玉竹、怀山药、百合、生地黄、芦根等,也可以促进呼吸道及胃肠道的腺体分泌,有效避免秋燥。必要时,这些药物(生地除外)也可以和鱼或鸭一起煲汤食用。
老年人或者身体较虚弱的患者,也可以用一些西洋参炖服,达到益气养阴的作用。
【秋分时节要预防枯草过敏】
秋分时节,秋高气爽,在这个节气中,鼻咽部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疾病都比较容易高发。
这时也正是人们出行旅游的季节,但许多游客会在旅行中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干咳、肤痒甚至发热。其实,有时这种症状不是感冒,而是枯草热。枯草热的症状依据个人情况而有差别,一些人会出现流鼻涕或鼻孔堵塞,有些人则表现为眼睛瘙痒、打喷嚏。
发生枯草过敏的原因是接触外界的致敏原。
治疗枯草过敏主要是减少暴露于花粉环境中的机会,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枯草热暴发季节待在家里,特别是干燥、有微风的天气。经常洗澡,清洗衣物,冲洗鼻子也有助于减少过敏反应。如果无法避免接触花粉,还可以服用抗组胺药帮助减轻症状,并防止身体进一步的过敏反应。此时应注意饮食,不要吃虾、蟹、生冷辛辣和肥甘的食物。
寒露天凉露重,防寒清咽避燥邪
【黄帝内经寒露养生经】
寒露是每年公历的10月8—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这个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中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列队大举南迁;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的蛤蜊,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开始调整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防止邪气入侵。邪气常从人体的七窍和四肢部位入侵。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此时最易发生的疾病。因此,要适时更衣,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其中最应警惕的便是心脑血管疾病,因为随着气温降低,可使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对有这类疾病的老人,应注意防寒,并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合理调节饮食,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发怒、急躁和抑郁。
在饮食上,此节气养生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为宜,应多食用芝麻、糯米、大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多食鸡肉、鸭肉、牛肉、猪肝、鱼、虾、红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
【寒露节气的气候变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渡,暑气尚未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寒露的到来则预示着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索。
气温降得快: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另外,寒露时,中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海南气温可在25℃以上,而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寒露节气的人体反应】
易感冒:人体阳气慢慢收敛,阴精开始潜藏于内,由于气温下降较快,感冒也容易流行。
汗液蒸发快,阴气盛:从中医角度上说,寒露节气时,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这一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阴气渐生,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出现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症状。
【寒露节气的养生原则】
润燥防病:从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加之这时气候干燥,容易引起身体器官的燥邪上火,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此时的气候实际上是夏秋暑热与秋凉干燥的交替,最容易患上季节交换的感冒、发热。
寒露养生贵在和:寒露气温开始下降,空气湿度也随之下降,人体内阴阳也随之发生改变。
秋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节时,应注重一个“和”字,即“调和阴阳”,并要结合“秋收”的特点进行养生保健。
保持乐观情绪: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容易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此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
【多吃甘淡滋润的食物】
润肺生津:秋季由于干燥,会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香菇、冬瓜、泥鳅、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提子等水果。
饮食清淡: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从中医上讲,这些食物容易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忌吃肥甘,慢进补】
随着气温的降低,人们很自然地想到要进补了,但是这时脾胃功能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盲目进食肥甘厚味等滋腻补品,易使脾胃运化失常,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秋季在饮食调补时,要甘淡滋润,这类食物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子、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鱼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大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如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等。
推荐寒露养生菜
香菇冬瓜球:取香菇50克,冬瓜300克,植物油、盐、姜丝、鸡精、香油、鸡汤、水淀粉各适量。香菇泡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备用。将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沸;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鸡精、盐,淋上香油,出锅即可。此菜具有补益肠胃、生津除烦的功效。
干贝竹笋:取竹笋750克,干贝100克,料酒15毫升,盐1.5克,植物油25毫升,清汤500毫升,玉米粉10克,鸡油2毫升。将干贝洗净放大碗中,清水浸泡1小时,上屉蒸3小时后备用;将竹笋洗干净,一剖两开,放入沸水锅中焯一遍捞出。锅中注入植物油,下入竹笋煸炒一下,随即注入清汤,加入盐、料酒各少许,再放入发好的干贝,用微火煮5分钟左右,捞出,控净水。
将干贝(不要弄散)平码在圆盘四周,将竹笋整齐地码在中央。锅中注入清汤,上火烧开,对入少许蒸干贝的原汤,加入剩余的盐,撇去浮沫,玉米粉调稀勾成芡汁,淋上鸡油,浇在菜上即成。
此菜可清热化痰、益气和胃。
【宜用防寒润肺的药膳】
寒露节气中的秋燥易引发肺炎、哮喘及中风等疾病,宜用润肺去燥和治疗中风的药膳。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物,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百合、莲子、山药等药材都很适合用来做寒露时节的养生药膳。
无花果白菜干猪肉汤:取无花果干品4颗,白菜干100克,鲜猪肉200克。无花果、白菜干分别洗净。鲜猪肉洗净,切块,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再把以上材料放入锅中加清水一起煲汤,能养阴清肺,润燥化痰。
菊花粥:菊花30克,大米100克,先将菊花页)煎汤,再与大米同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对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有较好的辅助治疗功效,同时对心血管疾病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天气转凉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