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些,居里夫人又开始给孩子们安排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的游戏,如简单的数字计算,字画的识别,弹琴、画画、做泥塑,让她们在庭园里种植一些植物,栽花、浇水、施肥等,并挤出时间陪孩子们去散步,在散步时给她们讲许多关于动植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动物又是如何冬眠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
她的教育都是从实物开始的,而且每天不同,以提高孩子兴趣。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全方位的早期幼儿教育,使孩子增长了智力。
此外,每天功课一完,这两个孩子就被带到外面去。不论天气如何,伊伦娜和艾芙总要步行很长的路。自家的花园里还设置了一个横架,上面有吊杆、一条滑绳、一副吊环,让她们在家里进行体育锻炼。而居里夫人无论如何疲倦,她总要陪女儿骑自行车出游。在1911年暑假,居里夫人带女儿第一次旅行去波兰,姐妹俩学着骑马。居里夫人背着旅行袋在前面引路,她们在山里旅行了五天,晚上住在山民的小屋里。
同时,居里夫人也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锤炼其独立的性格。当伊伦娜和艾芙还在幼年时期,居里夫人就注意培养她们不怕黑暗,不怕雷声,不怕贼与流行病,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的恐怖日子里,居里夫人还要求女儿们暑假到国内外旅行,并让她俩给战士织毛衣、洗被罩。她俩参加抢收队的行列,代替男子冒着危险去收割麦子。
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中悟出一个道理:人能有所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品格之高尚。所以,她把自己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延续到了自己子女的身上,抓住各种机会来培养孩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格。
居里夫人的品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培养她们勤劳朴实、节俭的品德。她对女儿的关爱,是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在她们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给人以不方便,但过富就一定是好事吗?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她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只会享受,不会吃苦的人。有好几次机会,她可以让两个女儿得到一大笔财产,然而她没有那样做,她认为,一个人只有自谋生路才能有大的发展。
一次,居里夫人应邀去美国参加一个获奖的赠送仪式,发现礼品归她个人所有时说:“这个仪式得修改,美国赠给我的镭不能归我所有,它是属于科学的。只要我在世,无疑我将只用于科学研究。但是,在我死后,按照我们目前的这个仪式办,那克镭就会成为我个人财产,成为我儿女们的财产。我不能这样做。我想把这克镭赠送给我的实验室。”
第二,培养她们务实的作风。她告诫两个女儿:“一个人不能虚度年华,而应该尽自己的全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第三,培养她们勇敢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做人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第四,教育她们必须懂得风险,热爱祖国。对待事业,居里夫人是一位有着献身精神的工作者;对待孩子她也是这样要求的。小女儿艾芙经常和她谈论一些爱情的观点。居里夫人对爱情的见解并不高,她引用法国作家的话对女儿说:“爱情并不是一种很高尚的情感。”她还说:“如果一个人把生活兴趣全部建立在像爱情那样暴风雨般的感情冲动上,那是会令人失望的。”
居里夫人除了教女儿们波兰语外,她还以自己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尤使女儿们念念不忘的是:母亲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所表现出的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事实证明,居里夫人对孩子们的教育是成功的。
她女儿在《回忆录》中写道:“有几件事永远印在我们的心上。对于工作的爱好,不热衷于钱财,以及喜欢独立的本能,这种本能使我们两个都相信,在任何环境之下,都应该知道如何处理一切,不须倚仗别人的帮助。”
居里夫人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幸福快乐的。她不仅执着于事业,对家务也悉心操劳,这对一个女科学家来说很不容易。
在很多名人对其子女进行的家教中,居里夫人是惟一使女儿成功的一位,因为她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强化体魄训练,锻炼她们的意志力,特别是她成功地发掘了两个女儿的天赋,而最终使她们成为像她自己一样的杰出人物。
17、为国为民做学问
——陆游的教育法则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流传于今的有9000余首,是古代诗人作品流传于今最多的。
陆游于高宗绍兴年间参加礼部考试,考取第一名。秦桧的孙子考为第二。所以,陆游遭到秦桧的妒嫉。
后来,孝宗即位,他的才华才得以发挥,赐进士出身。官至宝章阁侍制。晚年隐居于家乡。陆游一生共育有六子一女。
诗能言志,歌能咏言。因为,诗歌语言精练,音韵和谐,易学易记,所以,古今善于写诗的人都习惯用诗词来教导子女。
陆游自言“位卑未敢忘忧国”,一生创作诗词近万首,多为忧国忧民之作。他也利用写作特长,以诗教子: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
食尝等脱粟,起不待鸣鸡。
萧索园官菜,酸寒太学齑。
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锄犁。
诗的意思是说,听到别人正确的批评就改正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见到贤德的人就应当向人家学习和看齐。人们所以能有粮食吃,靠的是不待鸡鸣就起床劳作。在冷冷清清的菜园里照管蔬菜,以侍弄姜、蒜、韭菜等蔬菜为学问,均属寒微学子的分内事。我经常告诫你们,不能厌恶农耕。陆游的意思是要求儿女要闻义而从,见贤思齐,要懂得衣食来之不易,不可轻视农业劳动。
陆游在激烈的民族斗争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面对金兵的南下,大好河山为金人占领他心急如焚。他对朝中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恨之入骨。所以,他十分重视对子女做人的教育。
他告诫儿子们说:你们长大成人之后,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使只是做一个普通老百姓,与那些高官显爵相比,也是无愧的。他要求儿子们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有错必改;看到别人有好的行为,就要主动去学习。
二儿子陆子龙要到吉州去任地方官,他特意写了一首长达52句的诗来勉励儿子。诗中这样说:“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认能肆馋毁!”就是要求儿子要清清白白地做官,做一个为民众办事的廉洁之官。
他还告诫儿子说,在吉州有他多年相处的一些朋友,他们不但有学问,而且品德操行也很好。你到那里后,一定要去拜访他们,但不要对他们提出什么要求,要好好地相处下去。
知书达理是陆游在子女教育上十分注重的一点。他说:古人做学问很努力,从年轻时候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有所成就。他对儿子说:现在我已老了,现在正是你们读书的好时机,要刻苦攻读,不要错过这样的好机会,希望你们一定牢记我的劝告。陆游希望儿子成才,《冬夜读书示子律》一口气写出八首,其中吟道: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这是说,古人做学问不遗余力,少壮时舍得下功夫,老来才有成就。仅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还很浅薄,要透彻理解还靠亲身实践。在这里,对于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均予指教。
他不仅要求自己“善言座铭要躬行”,还要求子孙也要“学贵身行道”、“字字微言要力行”。这里所说的力行,就是要学习古人的高风亮节,不伺权贵,不为利禄,不污大节,廉洁自守,处处谨慎,以报效祖国为己任。
陆游在创作上可谓是成就辉煌,经验丰富,可他从不满足。他认为自己没有达到古人的那种最高境界。他在诗中语重心长地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就是说诗歌创作是不能靠小聪明,在文句上做游戏,而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陆游85岁那年冬天,病倒在床上。他预感到自己留在世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就对他的后事做了详尽的安排,他告诫儿子们说:我家本是农家,再能为农,这是上策;杜门谢客,不应举,不求仕,这是中策;安于小官,不慕荣达,这是下策。
除此三策之外,再没有别的选择。他还说仕宦变化无常,你们不再去做官而去为农,这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只有你们在大问题上不犯错误,勿露所长,勿与贵达亲厚,才会减少人们对你们的攻击和陷害。
无论子孙们的天资如何,都一定要让他们读书。又告诫儿子们对子孙后代要严加约束,“要求做到宽厚恭俭,不要与那些华而不实的人结交。”
对当时已经在社会上流行的厚葬习俗,他反复对儿子们交待:我死后不需厚葬,厚葬没有任何益处,古今有见识的人对这些都说得已经很详细了。
人死入土为安,棺材好与不好没有什么两样!又说,现在丧殡,大肆张扬,有作香亭、寓人、寓马之类,兴师动众,劳人损财,千万不要如此铺张浪费。墓上石人、石虎一类的东西,也不能要。如果想祭奠,立一、二个石柱作个标志就可以了。
然而,惟一使他遗憾的是,他一生所向往的中原收复、国家统一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十二月二十九日,他把儿子叫到自己床前,写下了最后的遗言:“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完诗后,与世长辞。
这不仅是陆游留给儿子的遗嘱,也是陆游留给他们的遗产。他并不只是要儿子别忘了将国家统一的好消息告诉他,而是要让儿子把统一祖国的大业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处理。他对儿子教育的用心是可想而知的。
18、凡事需着眼长远
——诸葛亮的教子之道
诸葛亮,字孔明,以智慧过人而闻名于世,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后被封为蜀汉丞相,他为蜀国贡献了自己毕业的心血。他对子孙的打算,也是考虑得比较久远的。
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说到了自己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为什么儿子聪明,父亲反而为此担忧呢?原来,诸葛亮考虑的是:聪明的人,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
所以他给诸葛瞻起名为“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中也鼓励说:“志当存高远。”这些都表明他希望后代能立大志、成大器。
怎样才能立大志、成大器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关键的因素:第一是静,第二是俭。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主张:人要成材,就必须刻苦学习,要想刻苦学习必须立下大志。同时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致志地治学。生活太安逸了,也容易分散治学的精力,立不了大志。
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是生活俭朴。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还强调: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就必须:“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也就是说,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不贪图享受,广交朋友,不必在乎个人的恩怨得失,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能获得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但学习中有乐趣,也是好的。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自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可见,诸葛亮让子孙过俭朴的生活,是想让他们更有出息、更有追求,其眼光可以说是放眼未来,超凡脱俗!
19、做人做事要勤谨
——朱熹的教子家训
朱熹,我国南宋时期的着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作出过十分突出的贡献,尤其在家庭教育方面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的教育方法被后人称为“朱子家训”。“学习”和“交友”两点是朱熹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
他认为,在学习上要“勤”。方法是:
一、“记”:即读书的时候,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要随时用本记下来,以便日后向老师请教,不能放过任何问题。
二、“思”:读书就要多思考,请教老师或其他人弄明白问题之后,仍要“思省切要之言”。
三、“抄”:见到好文章、好句段,就要摘录下来。
四、“勤”:要勤奋。
朱熹认为,孩子在交友上要“谨”。想要做到“谨”就必须:
一、“谦”:凡事谦恭,不得盛气凌人,自以为是。
二、“择”:交朋友时,一定要谨慎择交,不可滥交。
朱熹说,待人讲究诚信,能直言不讳指出自己缺点、过失的,一定是好朋友;阿谀奉承、说话轻佻、傲慢猥亵,教人干坏事的,坚决不能交。
朱熹不仅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自己也是这样以身作则的,他的教子方法就是依自己的体会总结的。
虽然时间过去了上千年,但朱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仍有很多可以借鉴学习之处。
20、“我的儿子做得到!”
——陈嘉庚对孩子的教育
谈到对孩子的教育,陈嘉庚先生的儿子陈国庆回忆道:
父亲非常的疼爱我们。平时他对我们的要求也不是特别严格。他操劳一生,积攒了大量的钱财,但都捐赠给了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
我从大学毕业后,就进了父亲的工厂上班,他对我说:“从现在开始起,你应当自己养活自己了,不要依靠我,我有钱也好,没钱也好,都不会留给你们。”
那个时候在工厂要从早晨7点一直干到晚上10点才下班,每天吃饭都在工厂里排队吃食堂。
一次,工厂里组织为支援抗战募捐,每人捐3块钱。
那时我的工资才十几块,还得买一些我喜欢的书刊,自己觉得实在困难,硬着头皮向父亲要钱,但父亲说:“不可以!几块钱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小事情,但我就是要从这些小事上来培养你们自立自强的能力。一个普通工人可以做到的事,难道你就做不到?”
我当时认为父亲的做法有些严厉,可今天,当我也已经儿孙满堂了,才完全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如果没有那时的艰苦磨练,就不会有我后来事业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