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2089000000011

第11章 军事战争篇(2)

在发动战争前,威廉深谋远虑,为夺取王位做了充分的准备。他首先与东面的弗兰德人订立了互不侵犯条约,这样便解决了战争的后顾之忧。其次由于封建领袖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威廉便派使节对其进行游说,对哈罗德不信守承诺提出控告。教皇和亨利四世最终同意了他的要求,支持他攻打英格兰,并且赐给他一面“圣旗”。这样一个反对哈罗德的联盟成立了,威廉攻打哈罗德的战争就具有了合法性。另外诺曼人的军队属于封建体制,一旦发生战争,像伯爵、主教、骑士之类的封建附庸必须向公爵提供一定数量的骑士。所以威廉在发动战争前,必须和封建教主讨论作战计划。不久威廉获得了认可,他很快纠集起一支6000多人的精锐部队,并且建造了渡海所需的500余艘船只。就在威廉为战事精心准备的同时,哈罗德对其默默准备毫无防备。因此尽管双方兵力相差无几,但哈罗德在战争期间既没有明确的作战计划,也没有充足的军事物质准备,处于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威廉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天公并不作美,连日呼啸的北风推迟了威廉出征的计划。让人惊喜的是,恰巧此时,挪威正从英格兰北边入侵英国。由于英军在与挪威的较量中不敌对手,大败而归,哈罗德被迫将南部用来防止威廉入侵的军队调到北部,抗击挪威军队。这对于威廉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消息。哈罗德率领的英军与挪威军队在斯坦福大桥展开激战,最终挪威战败,连国王都被杀害。于是哈罗德在北方的约克城与军队一起庆贺得来不易的胜利。然而此时,威廉正好遇上风向的改变,他利用南风的吹动毫不费力驶向对岸。由于英国南部没有重兵把守,威廉和他的诺曼底军队顺利登陆。哈罗德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来不及准备就赶快南下应战。

1066年10月13日夜,两军在一个叫做黑斯廷斯的地方相遇,在此地他们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黑斯廷斯战役”。战前,哈罗德利用地势的优势,在威尔登山地的山脊上部署了自己的统帅部,在峰顶的两侧部署了最忠于自己的精锐亲兵部队,由临时招募的民兵组成两翼。步兵按照哈罗德的吩咐,肩靠肩、盾靠盾地排成一道长长的“人墙”和“盾墙”。而威廉对自己的军队进行了安排,三个方阵组成一路,全军分为左中右三路:第一方阵为弓箭手,第二方阵为重装步兵,第三方阵为骑兵。而教皇授予的“圣旗”插在队伍的最前面,以表示这场战役的正当性。14日早晨,激烈的战争拉开了帷幕。诺曼军队的弓箭手依山向上进行射箭,但是其效果不佳,箭矢要么被对方的防盾挡住,要么从他们的头顶飞过。诺曼人的首次进攻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哈罗德则的军队居高临下,他们充分利用优势,向山下的敌人扔下巨石、木块等重东西,这让诺曼军队损失惨重。诺曼士兵败下阵来,开始撤退,这使后面骑兵的战斗力的发挥受到了影响。这时威廉呼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敌。他大声喊道:“上帝会保佑我们胜利的!大家往前冲!”威廉的号召对重振军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威廉对先前的战术进行了调整,让骑兵充当先头部队,步兵紧随其后。他还命令军队一部先后退到一个谷底,再后撤上山。英军急于追击逃跑的敌人,没想到却中了对方的埋伏,伤亡惨重。这时,诺曼军队已经化劣势为优势,他们对英军展开猛烈的攻击。而英军猝不及防,损兵折将,失败已成定局。国王哈罗德中箭身亡,战士们血战到底,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其场合非常壮烈。最后威廉取得了“黑斯廷斯战役”的胜利。

“黑斯廷斯战役”后,威廉军队长驱直入,节节胜利。最后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从此英国迎来了诺曼底王朝统治时期。在威廉的统治下,英国开始了集权统治,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这使得英国转守为攻,结束了以前被别人征服的历史。威廉给英格兰带来了西欧大陆的封建制度,这对英格兰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更好地融入到西欧大陆中去。

5.莫斯科公国的崛起

1462年伊凡三世执政后,为了和蒙古人彻底决裂,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伊凡三世将包括诺夫格洛德在内的一些俄罗斯公国收入自己的版图,这样他的实力便增强了。从1473年起,伊凡三世不再向蒙古可汗阿黑麻交纳贡赋。阿黑麻几次三番派来使者命令伊凡三世交纳贡赋,都遭到了他的拒绝。最后阿黑麻可汗恼羞成怒,决定通过武力解决问题。

阿黑麻与波兰王卡西米尔四世结成联盟,对莫斯科公国实施全面的包围。伊凡三世则通过占领奥卡河畔的阵地来阻止敌人的通路。1480年莫斯科军队和蒙古军队在乌格拉河阵地相遇。伊凡三世拒绝投降,但是他又对战争取胜没有充分的把握,因而不敢擅自出兵。而阿黑麻可汗担心的是进攻莫斯科军队会使自己受到克里米亚汗的袭击。就这样双方进入了对峙状态。对峙状态一直坚持到了当年的10月。蒙古军队一方面忍受俄罗斯的冰天雪冻,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缺衣少粮的困难。阿黑麻陷入两难,最后不得不撤军。这场战役没有进行激烈的战斗就匆匆结束了,不过对于莫斯科公国来讲,蒙古人对东斯拉夫人长达240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从此俄罗斯走上了逐步统一的道路,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这时莫斯科公园已经地跨欧亚两大洲,已经北达白海,南抵奥卡河,西及第聂伯河上游,东至乌拉尔山脉。

随着特维尔公国的合并,在伊凡三世的领导下,俄罗斯大部分领土得到了统一。至此,莫斯科公国为俄罗斯最强大的国家。16世纪初,它又吞并了普斯科夫和里亚赞公国,并从立陶宛手中收复了斯摩棱斯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最终形成。俄罗斯的统一大业终于得以完成。

由于国内强大的地方贵族势力的阻挠,俄罗斯实现中央集权的道路仍任重道远。当年仅3岁的伊凡四世继位时,大贵族们认为制造国家动乱夺取权力的时机来到了。成功加冕后的伊凡四世自称“沙皇”,采取一系列措施。1547年,成年的伊凡四世成功加冕,并开始自称“沙皇”(恺撒的俄文音译)。

统治期间,为了加强自己的专制统治,伊凡四世采取各种措施打击大贵族的势力。例如,他利用当时莫斯科爆发的反对大贵族专权的起义,组成了以阿达舍夫等中小贵族为主的“重臣会议”,接替原先由大贵族掌握的权力。

1550年伊凡四世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他制定了新的全国统一的法典,规定由中小地主担任地方法官,并吸收富裕市民和农民参加法院审判工作,在全国各地设立司法机关,以限制地方长官的司法权力。在行政上,伊凡四世进一步加强封建地主的利益,规定农民不能擅自离开主人,同时提高农民向地主交纳的费用和租金。另外,他还废除了原先的总督制,提拔中小地主和贵族担任国家官吏。在军事上,伊凡四世颁布了军役法,限制原先从大贵族中选任军官的制度,而是让中小地主每150俄亩的土地必须出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兵。由此,大贵族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而且由于中小地主在军中也没有特权,伊凡四世自己牢牢掌握了军权。1550年,伊凡四世把莫斯科附近的土地封赐给了1000多个小地主,以加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对自己的忠诚。

在进行了上述改革后,尽管大贵族的军事和行政权力受到了削弱,但是他们仍然是许多土地的统治者。于是,为了摧毁大贵族的经济基础,1565年伊凡四世对土地进行了划分,将其分为由杜马管理的普通区和由沙皇直接管理的特辖区两个部分。沙皇控制的特辖区,大部分是中部土地富饶、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以及一些军事要地。原先大贵族在特辖区内的土地,被收归沙皇所有,并由沙皇分派给服役的中小贵族。然后,伊凡四世把一些边缘、贫瘠的土地分给这些被剥夺了土地的大贵族,以“弥补”他们的损失。伊凡四世采取的种种措施侵犯了大贵族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组成军队进行反抗。伊凡四世组织由忠于自己的中小地主的军队血腥镇压了大贵族的暴乱。大贵族最后要么被杀害要么被剥夺财产。通过以上种种上面措施和军事行动,伊凡四世进一步加强了专制制度,巩固了自己的统治,牢牢掌握了俄罗斯的专制政权。

同时,为了扩张俄罗斯的版图,伊凡四世还实行大规模的对外军事扩张。如1552年,俄罗斯占领了喀山汗国,随后又吞并了阿斯特拉汗国以及乌拉尔山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占领了整个伏尔加河流域。俄罗斯将原先住在这里的鞑靼人、乌德摩尔特人、巴什基人和摩尔多瓦人等归入自己的国家。自此以后,俄罗斯不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成为多民族的国家。

伊凡四世野心十足,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这些军事成果,。当时的俄罗斯仅仅是个内陆国家,它急需寻找一个出海口以促进对外出口,发展海上贸易。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1558年伊凡四世发动了对历沃尼亚和立陶宛等国的历沃尼亚战争。由于历沃尼亚在国际上的重要军事作用,波兰、瑞典和丹麦都相继参加了对俄罗斯的战争。这场战争历时25年,最终以俄罗斯的惨败告终。1582年,俄罗斯被迫和波兰和瑞典等签订了停战协议,俄罗斯退出原先占领的一些土地。伊凡四世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计划失败。然而,这并没有打消沙俄对外扩张的欲望。伊凡四世之后的各代沙皇,都把对外扩张作为治国的主要策略。通过战争,俄罗斯占领了西伯利亚地区,侵吞了中国西北和北部的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最终,俄罗斯成为当时欧洲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6.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17世纪初期,随着第一批欧洲移民踏上弗吉尼亚,北美洲这块原本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欧洲移民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移植到了北美大陆,农业、工商业等如雨后春笋般在殖民地上快速发展。从最初1607年到1733年短短一百余年时间里,英国移民在北美东海岸相继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也就是后来美国最初的13个州。这些殖民地的居民彼此的联系不断加强,相互之间日益融合,在北美这块新大陆上形成了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但是,在欧洲七年战争后英国为了尽快恢复本国经济对北美的统治日益加强,而美国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却要要求摆脱对宗主国的依附关系,宗主国与殖民地两者之间的矛盾便日益尖锐起来。1770年波士顿惨案的发生,1773年茶税法的通过,1774年诸如封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以及取消马萨诸塞自治权等五项不可容忍的法令的颁布,英国的这些高压政策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对殖民地进行镇压。英国当局的种种行径更是遭到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

1775年4月美国莱克星顿的枪声成为了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拉开了独立战争的帷幕。同年5月第二次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作出决定,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这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全面爆发。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先后经历了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以及战略反攻阶段三个阶段。其中战略防御阶段期间,英军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北部地区为主战场。1776年7月4日召开的大陆会议布脱离英国而独立。1776年12月,华盛顿经过激烈争夺后,无奈放弃纽约。这也使得独立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时候。美军在华盛顿的率领下先是将特伦顿黑森雇佣军兵营突袭成功,后来又在普林斯顿和萨拉托加屡次重创英军。其中萨拉托加大捷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在1777年10月以后的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开始由北向南发展,国际形势也开始有利于美国方向。随着法国承认美国独立、英法和法西相继开战,英国失道寡助,陷入空前孤立的尴尬局面。1781年4月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英军的兵力主要聚集在纽约和约克镇两个地方。英军经受不住美联军的猛烈的炮火攻击,被迫于1781年10月19日宣告投降,次年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草案。英国于1783年9月3日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的成功,粉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枷锁,成为了世界上有史以来首次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战争。该战争还为美洲大陆带来了欧洲启蒙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通过战争诞生的《独立宣言》,首次正式宣布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理论的理念得以继承和发展,详尽阐述了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理论依据。

7.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全面侵华,日本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这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7月7日夜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后来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内进行全面搜查。日军的要求得到中国驻军的严词拒绝。日军随后向卢沟桥开枪射击。8日早晨,日军炮轰宛平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29军官兵出于自卫奋起反抗,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29军37师219团团长吉星文身先士卒,指挥作战。数名战士奋不顾身,壮烈殉国。9日凌晨,二十九军收复了永定河东岸的失地。

七七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全面侵华蓄谋已久制造出来的。这只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军民奋起抗战,世界各国人民纷纷以不同方式声援中国抗战。南京国民政府积极采取了自卫抵抗的方针,调兵北上增援驻军。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宣布正式对日抗战。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敌,一起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纷纷以各种形式表示支持第29军抗战的英勇行为。华夏大地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