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新股民炒股一定要会算计
2106200000013

第13章 要会算计,技术分析有自己的套路(1)

1.基本面分析

股票投资的分析方法很多,但主要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基本面分析,一类是技术面分析,还有一类是证券投资组合分析。在美国,这三类分析方法在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投资基金)中使用的比重各占1/3。我国目前流行的证券投资分析手段主要是前两种分析方法。一般来讲,进行投资分析也不是将二者完全割裂,而是相互结合,只是不同股民的侧重点不同罢了。基本面分析主要是从宏观经济、行业和上市公司入手,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影响公司股价的各种基本因素进行分析;而技术面分析则主要是从能够反映市场的一些技术指标和形态入手,根据股市的历史走势预测未来走势。

基本面分析的内容

基本面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上市公司分析。

(1)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是针对各宏观经济指标和经济政策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宏观经济形势对证券市场发展变化的影响。宏观经济分析具体还可分为以下两种:

(1)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从根本上看,股票市场的走势和变化是由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景气状况所决定的,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对宏观经济状况的分析主要建立在对各种经济指标运行趋势分析的基础之上。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经营状况好,盈利多,其股票价格也会上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收入减少,利润下降,也将导致其股票价格不断下跌。但是,股票中长期的走势与经济周期在时间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通常,股票市场的变化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股市被称做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2)经济政策分析。关于经济政策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宏观导向,如政府的经济方针、长远发展战略以及体制改革的有关思路与措施;经济政策,包括政府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外贸政策等方面的变化;根据证券市场的发展要求而出台的一些新的政策法规,如涨跌停板制度、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

(2)行业分析。行业分析通常包括产业分析与区域分析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分析产业所属的不同市场类型、不同发展周期以及产业的整体业绩对于证券市场的影响,后者主要分析区域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行业分析是介于宏观经济分析和上市公司分析之间的中间层次分析。

对于不同行业来讲,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其表现迥然不同,行业内上市公司的经营也将因此出现一定差异。尤其在我国,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各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差异较大,从而在市场上形成了明显的“板块”效应。

(3)上市公司分析。上市公司分析是基本面分析的重点,任何一份分析报告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对其证券价格的影响。通常来讲,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对财务报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组合,从而获得能够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的数据,了解公司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使用状况等,从而对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作出基本判断。

(2)公司产品与市场分析。产品分析主要是分析公司的产品品种、品牌、质量、销售量及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分析则主要指分析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市场占有率及市场竞争能力。

(3)公司证券投资价值及投资风险分析。主要通过财务分析模型和投资模型分析公司的股票、债券及其他证券的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

2.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在一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一般简称GDP。统计时,要包括国内生产输出国外的部分,剔除国外生产而在国内消耗的部分。国内生产总值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之一。

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经济发展潜力大,经济可能出现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可能带来过高的通货膨胀率等问题,容易造成宏观经济过热,因此追求这一目标应当保持适度。

(2)失业率。高就业率是现代社会追求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失业率的上升与下降是以相对GDP与潜在GDP为背景的,而其本身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失业率很高时,资源被浪费,人们收入减少,这一时期收入减少还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家庭生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3)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是影响股票市场以及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因素,这一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比较复杂。从总体上看,适度的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有利,过度的通货膨胀必然恶化经济环境,从而对证券市场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直接表现就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引起社会商品的价格上涨,股份公司的销售收入及利润也相应增加,从而使得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股利(即股票的名义收益)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从而股票价格也相应上涨;另一方面,通货膨胀达到一定程度后,尤其是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时,就将推动利率上升,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导致资金逐渐流出股市,最终造成股价大幅下跌。

(4)利率。银行利率应属于经济层面的因素,但它的变化,最能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化,所以应该单独提出分析。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对股票市场及股票价格产生影响的种种因素中最敏锐者莫过于金融因素。在金融因素中,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股市行情的影响又最为直接和迅速。一般来说,利率上升,将吸引一部分资金进入银行储蓄系统,从而减少股票市场的资金量,对股价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利率上升,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也相应地会使股票价格有所下跌。反之,利率下降则有利于股票价格上涨。

(5)汇率。汇率是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实质上可以把汇率看做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一般来说,汇率对于股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实行升值的基本方针,股价就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值,股价则会随之下跌。

除了上述的指标外,还有一些指标如财政收支、国际收支等指标也是很重要的指标。

政府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称。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1)国家预算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作为政府的收支计划,能够全面反映国家的财力规模和平衡状态。

(2)税收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实现其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也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

(3)国债是国家按照有偿信用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财政政策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债可以调节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格局,将部分企业和居民收入以信用方式吸纳到政府手中,以扩大政府收支的规模;国债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将部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为投资基金,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国债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通过扩大或减少国债发行、降低或提高国债利率和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

此外,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等也都是重要的财政政策。

总之,宽松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股市因此火爆;紧缩的财政政策使过热的经济受到控制,股市也将低迷。以宽松的财政政策为例,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这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并同时增加他们的投资需求和消费支出。增加投资需求可直接引起股市的价格上涨,而增加消费需求则通过增加社会总需求来刺激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利润总额,促进股市价格上涨。

(2)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政府通过政府购买和公共支出增加商品额和劳务需求,激励企业增加投入,促进企业利润增长、经营风险降低,从而使股市价格上升;同时居民的收入也可随经济复苏而增加,增强股民的买卖股票的信心,推动股市趋于活跃。

(3)减少国债发行。国债供给规模减小,股市价格首先上涨。增加货币供应,扩大社会需求,可以促进股市价格上扬。

(4)增加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往往使财政支出扩大,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和刺激供给增加,从而促进股票市场活跃。反之,紧缩的财政政策使股票市场处于低迷的状态。

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货币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法定存款准备金。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运用的资金减少,贷款能力下降,货币乘数变小,市场货币供应量相应减少。所以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对于货币供给总量的影响相当强烈,因此使用时通常都比较谨慎。

(2)再贴现政策。它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所作的政策规定,一般包括再贴现率和再贴现条件的确定。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再贴现率或改变再贴现条件,影响商业银行的借入成本,进而促使商业银行提高对客户的贴现利率或贷款利率,从而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3)公开市场业务。它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释放部分货币;反之,就出售证券。

总体来讲,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扩大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对经济发展和股市交易有着积极影响。但是货币供应太多又会引起通货膨胀,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使实际投资收益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则相反,它会减少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股市的活跃和发展。

如果国家货币政策宽松,企业生产发展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利润上升,从而促使股价上升;社会总需求增大,从而刺激生产发展;居民收入增加,股市的投资需求也随之增加,促进股票价格上涨;银行利率下降,部分资金从银行流向股票市场,从而扩大证券市场的需求,同时,利率下降提高了股票的评估价值,二者均促使股票价格上涨。但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加容易引发通货膨胀。适度的通货膨胀或在通货膨胀初期,企业利润上升,股市需求增加,股票价格出现上涨;但通货膨胀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使经济恶化,对股市形成消极影响,如政府不及时采取政策调控,不久,股市的价格必将出现狂跌。

另外,货币政策对股民的心理影响巨大,从而这种影响对股市的涨跌也将产生极大的作用。

经济运行周期对股市的影响

股市是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窗口,股市的兴衰反过来也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决定着股市的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许多因素对各种股票都有显著的影响。在影响股价变动的市场因素中,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股价的影响巨大。因此经济周期与股价的关联性是股民不能忽视的。

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票价格会逐渐下跌;到危机时期,股价跌至最低点;而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又会逐步上升;到经济繁荣时,股价则上涨至最高点。这种变动的具体原因是:当经济开始衰退之后,企业的产品滞销,利润相应减少,促使企业减少产量,从而导致股息、红利随之不断减少,持股的股东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纷纷抛售,使股票价格下跌;当经济衰退已经达到经济危机时,整个经济生活处于瘫痪状况,大量的企业倒闭,股票持有者由于对形势持悲观态度而纷纷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使整个股市价格大跌,市场处于萧条和混乱之中;经济周期经过最低谷之后又出现缓慢复苏的势头,随着经济的回升,商品开始有一定的销售量,企业又能开始给股东分发一些股息和红利,股东慢慢觉得持股有利可图,于是纷纷购买,使股价缓缓回升;当经济由复苏达到繁荣阶段时,企业的商品生产能力与产量大增,商品销售状况良好,企业开始大量盈利,股息、红利相应增多,股票价格上涨至最高点。

应当看到,经济周期虽影响股价变动,但两者的变动周期又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的情况是,不管在经济周期的哪一阶段,股价变动总是比实际的经济周期变动要早。即在衰退以前,股价领先下跌,而在复苏之前,股价早已回升;经济周期没有进入高峰阶段时,股价早已见顶;经济仍处于衰退期间,股市早已开始从谷底回升。这是因为股市股价的涨落包含着股民对经济走势变动的预期和股民的心理反应等因素。

根据经济循环周期来进行股票买卖的策略是:(1)衰退期的投资策略以保本为主,投资者在此阶段多采取持有现金(储蓄存款)和短期存款等形式,避免衰退期的投资损失,以待经济复苏时再适时进入股市。(2)经济繁荣期,大部分产业及公司经营状况改善和盈利增加时,不要被股价一时的“涨涨跌跌”所驱使,追逐小利,丧失机会。(3)不同行业的股票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是不一样的,如能源、机械、电子、设备等类的股票往往在上涨趋势初期有优异的表现,而公用事业股、消费弹性较小的日用消费品部门的股票却在下跌趋势的末期有较强的抗跌能力。

利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

在各种金融因素中,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股市行情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最迅速的。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的价格就上涨;利率上升时,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因此,利率的高低以及利率同股票市场的关系,也成为股票投资者据以买进和卖出股票的重要依据。为什么利率的升降与股价的变化呈上述反向运动的关系呢?主要有三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