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2108500000005

第5章 成长(1)

不断成长的过程,是视野不断拓展(量变)的过程,更是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持续优化(质变)的过程。

向内找力量

“成功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

传说,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制造出了人类,但人类似乎并没有像上帝那样无所不能。为什么呢?

上帝造人的时候突然间起了私心,他害怕人类像他这般强大而不好管理,于是他只复制给了人类像自己那般的模样,而要把一股最伟大的力量藏起来,藏到人类不容易找到的地方。但到底藏在哪里才不容易被人类找到呢?

“藏在最高的群山之巅吧!”刚这样想了之后,上帝就犹豫了:“人类的能力一定可以攀越最高的山峰的,藏在那里不安全,会被找到的!”上帝可真有先见之明,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已经被人类征服了。

“要不藏在最深的海底世界吧!”想到这里的时候,上帝又犹豫了:“人类身上具备着我的特质,这股特质发挥出来之后,他们也能潜入最深的海底。藏在那里也不安全!”上帝不愧为上帝,他早就看到了我们的“蛟龙号”潜水器到达了海底7000米的位置,甚至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

这怎么办呢?上帝也有犯愁的时候!左思右想之后,他突然灵机一动,给人类安了一双眼睛,让这双眼睛盯着外面的世界,与此同时,悄悄地把那股最伟大的力量塞到了人类的内心中。从此,人类就开始了四处寻找,而很少有人能真实地看到蕴含在其内心深处的那股最伟大的力量。

后来,心理学不断地发达,逐渐破译了这个秘密,知道了这股伟大的力量就是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就是我们感觉自己多有价值的程度。

“成功的人”在自我修炼的过程里,习惯于自我对话:“为什么我碰到了这个问题?别人也会把这个问题当成问题吗?”这个时候,他们睁开了内在的眼睛,往身体里面看了一眼,正好看到了藏在内心深处的那股蓄势待发的能量。这让他们充满力量,这让他们满怀斗志,这让他们坚信:所有达成目标的资源都在自己体内。

“成功的人”在遭遇挑战的激战中,“外在的眼睛”不停地盯着目标,而“内在的眼睛”时刻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着那股最强大的能量。

“成功的人”在手举奖杯的刹那间,珍藏的是那份价值与荣誉,而不是金子的纯度与质地。随着不断的承担、成长、成熟、成功,他们储备起来的自我有价值的感觉也与日俱增,并最终形成自我支持,源源不断地给他们输送着克服万难的勇气与力量。

向外求认同

“失败的人”希望别人认为他成功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在我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那个阶段,周围的人对我们的看法直接决定了我们怎么看待自己。

也许我们不够漂亮,周围的人并没有拿着我们爱不释手,而是一个劲儿地夸别人长得好看,这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没有价值的。得不到好评如同花儿干枯了得不到水。干渴到干枯的过程折磨着那么幼小的心灵。这份感觉深深地埋藏在了我们的内心深处,连我们自己都不想去触及,害怕那份没有价值的感觉再度浮现,追击得我们无处可逃。

“失败的人”多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得到贬低的次数远多于得到鼓励的次数,这让他们极度地渴求得到外在的认同,以弥补心灵上的那个创伤(思维模式上的那个漏洞),好让自己在努力表现的时候不至于像个白痴。他们执着于别人把他们当成是“成功的人”,这让他们感觉良好。

事实是,他们并不在乎是否真的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对于大多数失败了的人而言,他们的脑海里也并没有什么坚信的成功画面。他们的努力多是集中在弥补那个伤口,让自己不再感觉到痛。

“失败的人”大多数精力消耗在了纠正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上。他们的喜怒哀乐随着别人脸部表情的变化而此起彼伏。活在别人的颐指气使里让他们感觉不到自己身为一个人的尊严,这让他们更加地不喜欢自己,这让他们更加地想得到外在的认同。

事实是,离他们最近的人也越来越感受到一股莫名的精神负担,在这股压力下,他们得到满足的几率也在不断地降低。

事实是,每个人关注的只是自己。当他们煞费苦心地“乔装打扮”一番之后,别人的视线早就已经离开了他们。这个时候,连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白忙乎了,不值得啊!

“失败的人”习惯于找一些理由掩饰自己的失败。即使“成功的人”也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才逐渐知道什么是正确答案的,而他们并不真正关注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以备再战;他们不允许自己犯错,因为他们害怕被别人称作是“失败的人”。

事实是,他们讨好了这些人之后,这些人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给他们到达成功的帮助。他们不断地掩耳盗铃、用纸包火,陷入到被问题重重包围的被动中,沉浸在命运被人操控的感觉里。

依靠自己

“成功的人”的人生重心在自己身上

“成功的人”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他们主动与别的平台合作,但更愿意搭建自己的舞台。

“成功的人”习惯于这样的自我对话:“我做哪些事情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呢?”相应的答案延伸出了一连串的“待办事项”,而几乎每一件事情的行为主体都是他们自己,即使授权也并未弃权。

电影《疯狂的蠢贼》是由《疯狂的石头》创作班底打造的一部平民喜剧,其中的老牌黄金配角林雪有过这样的故事:

入行二十五六年,从干杂活儿的场务到跑龙套,林雪就干了十年,而头十年林雪的龙套角色甚至都上不了演员表。在最艰苦的那段时间,在剧组“拿起扫帚就扫地(主职),放下扫帚就演戏(配角)”。如果不是林雪执拗地认为“我是演戏的料”,对导演杜琪峰软磨硬泡,圈里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黄金配角”了。

导演杜琪峰在2000年拍《孤男寡女》前,有一段日子非常困难,去澳门拍《再见阿郎》的时候资金不足。林雪就对杜琪峰说:“我不要钱,你让我演,给两个盒饭就成了。”结果是,连剧务带演员什么活儿都干,干什么都是主角,至少是把自己当成是主角。日后的林雪认为:“如果没有当时,就没有现在的林雪。”

无论是几秒钟的镜头,还是只客串拍了三个小时的戏,林雪从来都当自己是主角,拍出亮点,甚至有时都抢了主角的风头。

如此的一路走来,成就了今天影坛上的黄金配角林雪。

“成功的人”演配角的时候,也用主角的标准要求自己,确保自己表现出了主角的水准。即便是如此短暂的瞬间,他们也能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既然习惯了绽放光芒,他们也就逐渐变成了伟大的太阳。当散发出万丈光芒的时候,他们照亮了世界,也璀璨了自己的人生。

他们不会忽略自己本身存在的那股力量。这股力量让他们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中心,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这股力量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责任,也分担了一些别人的压力;这股力量激发了别人身上的潜在能量,也放大了投向这个世界的光亮。

他们知道: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

依赖别人

“失败的人”的生命重心在别人身上

“失败的人”是自己生命的配角。即使他们的世界莺歌燕舞,那也是跟着别人翩翩起舞。

“失败的人”经常这样的考虑问题:“如果×××成功了,那我也就成功了。”他们把自己命运的经营权拱手于人,偏安于行为的受体,坐等着别人来解放他们,但通常的情况是:没人知道他们正深陷苦海。

有这样的一个家:丈夫独撑着一家小公司,孩子在小学读书,妻子是全职太太。

由于事业的艰难,丈夫在外打拼的时间渐渐多起来了,陪伴太太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全职太太郁郁寡欢,每天祷告:“如果丈夫事业有成,我就能快乐起来了。”

随着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越来越叛逆了。全职太太郁郁寡欢,每天祷告:“等到孩子懂事了,我就能快乐起来了。”

她越祷告越等于在暗示丈夫“你事业艰难”;她越祷告越等于在提醒孩子“你真不懂事”;她越祷告越等于在告诉自己“全靠你们了”。

她要求别人做这个、做那个,而自己却不曾真正出手。

越来越多的期待变成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要求衍化成了越来越多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压力冲击得彼此的心越来越远。

最后,别人受不了了,而全职太太也更加委屈:“我对你们那么好,你们怎么都对我这样啊!”

“失败的人”习惯于让这个世界改变,却唯独忘记了去改变自己。事实是,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他们的“爱”变成了一种勒索,越是爱谁,谁就越倒霉;他们被自己的这种思维方式折磨着,备受折磨的还有那些被他们寄予厚望(指手画脚)的人;他们像月亮一样借着太阳的光辉闪耀自己却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是宇宙的中心。

他们不知道:给别人增加负担的同时,也让自己被别人控制了起来。别人的喜怒哀乐操控着他们的感觉神经,影响着他们对于自己生命品质的感受。看着别人脸色过生活应该不是他们甘当配角的理由。

他们不知道:当自己是“行为主体”的时候,他们就自由了;当自己有能力“自我救赎”的时候,别人也就跟着自由了。

客观认识

“成功的人”生在真实的客观世界里

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事事顺遂。

当主观理解与客观规律相悖的时候,“成功的人”就开始警觉了,他们要确保自己身体的重心落到一个踏踏实实的支撑点上,以避免陷入问题的汪洋大海之中;他们要努力让主观理解升华为客观认识,以确保自己所做的事最大程度上符合规律。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尊重规律。那么,他们是怎么找到规律的呢?那就是:总结和演绎!

总结的过程是一个合并同类项的过程,并最终浮现出不同表现形式的相同本质特征。

演绎的过程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得到的反馈可以提高我们对于规律的认识,进而确保提炼出更加符合规律的本质逻辑。

富兰克林是美国的一位科学家,他总结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了雷雨云中,在金属线的末端还拴了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将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射出一串串火花。他的手顿感麻木,幸运的是,这次传下来的闪电较弱,富兰克林才没有受伤。

富兰克林接着总结:如果人工产生的电能被尖端吸收,那么闪电也能被尖端吸收;如果能在建筑物上设置一种尖端装置,就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

富兰克林继续总结:他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的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将导线引入地下。经过试用,果然可以起到避雷的作用,他因此而发明了避雷针,成就了电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成果。

一个亚洲的外科医生在给黄种人做手术的时候,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心脏的位置,但当他到非洲面对着黑种人的时候,会拿着手术刀不知道从何下手吗?不会!因为他们都是人,而人的生理结构及运作规律都是一样的。

掌握了规律就可以让我们在现象的万变中找到不变的本质,在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淡定中彰显处乱不惊的英雄本色。

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精进真成长。在我们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沿途持续迸发的智慧火花必将照亮我们心中的那幅璀璨画卷。

主观解释

“失败的人”活在虚拟的主观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