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212600000023

第23章 上篇

上篇第四章第六节金融危机下,挑战和机遇并存

正当尚德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一个重大的考验悄然降临。

2007年开始席卷美国和全世界的次贷危机,让全球的经济都遭受了重创。在金融危机之下,整个光伏产业一片萧条景象,订单流失、裁员、半停产,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席卷了整个行业。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光伏产业持续走低,硅片现货价格由58元/片跌至40元/片,电池片价格由3.47美元/瓦跌至2.63美元/瓦,光伏产业的投资者们纷纷减产并开始削减投资。2008年岁末,无锡尚德迎来了一场空前的寒流。11月28日,董事会主席施正荣对外宣布,公司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为零。无锡尚德这个曾经创造出中国首富的太阳能设备制造企业开始了最大规模的裁员。

尚德在2009年1月前后,被裁掉的员工占了尚德员工总人数的30%,一些合同到期的工人不再续约,试用期结束的不再转正,而且对员工进行技术考试,凡是不及格的一律不再聘用。这场裁员风波自2008年10月份就有计划地开始了,每个月都有数百人离职。部分生产线已陷于停产状态。尚德在2008年年初股价一度在90美元以上,市值高达109亿美元。2008年12月29日,尚德的股价是10.69美元,市值在16亿美元左右。在遭遇金融危机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其市值不到一年之内缩水近百亿美元,缩水幅度近80%。无锡尚德又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能不能过好这个“寒冬”,尚德要面临的考验相当严峻。

“以前我们工人吃饭的时候都有水果,但是现在没有了;以前加班的时候打的费报销,现在也不报了。”尚德公司的一位员工如是说,“就连以前接送工人上下班的班车,现在也减少线路了。”

尚德的公关部负责人对此次裁员的解释是 “季节性调整”,声明主要原因是进入冬季,作为尚德主要销售地的欧洲客户也进入了安装光伏产品的淡季,直接导致了需求的大规模下降,因此尚德的产能无法得到完全释放,释放量只有原先的50%左右。

对于尚德那些没有被裁掉的员工来说,日子也不好过,大部分工人薪水只发80%,有的制造部门的一线员工的工资从2000元左右降到了1300元,有的还被放长假,这对于按计件算工资的员工们来说,损失巨大。由于开工量不足,工人们原先的休息制度也得到了改变,由原先上班两天休息两天变成了休息三天、四天。尚德进入了自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光。

不仅尚德如此,整个光伏产业其他企业的情况也大同小异。究其原因,还是一个产业结构的问题。在国际上,使用太阳能发电属于奢侈品,使用此技术的一般都是国民人均收入在4万美元的欧美国家,而中国的人均收入在2000多美元,因此太阳能发电在国内的发展并不顺畅,企业们纷纷走出国门。本来由于价位偏高,光伏产业产品的消费量就非常有限,而在市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一下子涌入了那么多的竞争性企业,整个光伏产业供过于求。2007年,国内光伏企业总产量的98%都销往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这种严重依赖出口的产业结构导致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出口企业都面临着灭顶之灾。另外一方面,在危机中,各国银行的信贷紧缩,地方政府为了削减开支,将原来对太阳能产品实施的财政补贴也进行削减,这使得光电的成本变得更高。因此,政府和消费者都宁愿选择发电成本更低的煤电、水电等,而非昂贵的太阳能光电。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对光伏企业的这种处境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孟宪淦看来,国外特别是欧美经济衰退导致的需求减少是光电市场萎缩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国外的光伏发电实行上网电价,光电和平价电之间的差价由社会用户来埋单,而在经济下行周期,这种机制受到质疑和抵制。成本方面,光伏企业的原材料多晶硅在国际市场售价约每公斤50~60美元,但由于国外的技术垄断,国内企业买入时,价格达到每公斤400美元,这种高成本的原材料导致了国内光伏企业的产品价格偏高。最后孟宪淦还认为,就目前这种情况而言,政府财政不会对新能源企业进行补贴。因为光伏企业的市场全部在国外。

股价的狂跌,资金的短缺,让光伏企业的发展有如釜底抽薪,国内外市场的低迷,又让其面临的销售压力如泰山压顶。政府无力顾及,让光伏企业雪上加霜,孤立无援。在这样一个逼仄的生存空间里,最后能有多少光伏企业可以扛过来呢?

由于太阳能市场本身的前景比较光明,很多国外大企业对此还是持乐观态度。无锡尚德自然也吸引了国际巨头的关注。在2008年便风传日本夏普公司和美国光伏电池制造商First Solar都有意收购无锡尚德的消息。在金融危机之中受到波及较小的日本夏普公司资金十分雄厚,2008年岁末,在众多跨国公司捂紧腰包度日之时,夏普公司就投资了26亿美元在意大利成立合资公司,以满足欧洲的需求。以对于中国市场,夏普公司早已垂涎三尺,特别是当初无锡尚德并购MSK的时候,让夏普公司倒吸了一口冷气。而今,如果可以收购无锡尚德,这将为其在中国市场打开一条通道。夏普公司的高管也有意无意地开始透露出一丝希望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的意向,其中不排除对一些企业进行收购。对于美国光伏电池制造商First Solar而言,中国和亚洲市场是其一直想进入的,只是没有好的时机,如今在尚德股价暴跌之际,正可以进行收购,从而进入亚洲市场。

尚德对这些收购的信息总是避而不谈。事实上,在公众场合,施正荣表现出来的还是一贯的自信。“我认为是股价暴跌只是短期现象。首先是美国次贷危机冲击了股市,加上德国、西班牙等国政府大幅缩小对太阳能发电的支持,这令投资者在短期内看淡前景。但长期来看,太阳能行业的未来发展前途光明,尚德公司的股价也将恢复原状。”

施正荣的这种自信的确有他自己的依据。根据我国能源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而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对该领域总投资额将达1800亿美元。由此看来,无锡尚德的市场潜力巨大。施正荣相信,随着硅成本和销售价格的降低,太阳能发电将更有竞争力,这势必刺激需求。一旦金融环境有所好转,欧洲客户会恢复和增加订单。这场金融危机不会改变新能源作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发展趋势,而尚德公司也将尽力对自己的创新型产品进行巩固和加强,并向市场尽快推广。

对于施正荣来说,这一场危机也是一场难得的机遇。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他对企业做出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和准备。基于当前信贷的紧缩,施正荣决定2009年暂缓产能扩张的脚步。其次,在技术上进行升级,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再度提高2个百分点,产品成本降低高达10个百分点,同时,加大对新一代效率高达50%的高效电池的研发和投入的力度。最后,施正荣还准备趁着这次行业的大洗牌时刻,采取优胜劣汰的人才选拔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大量吸收优秀人才,优化尚德的公司人员结构。施正荣将尚德在全球背景下的市场定位在中国本土。

“太阳能行业在欧洲发达国家主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是事实,现在需要大力开拓如在东南亚、中东、东欧等新兴市场。”施正荣如是说道。

事实上,外界对此时的施正荣还是很看好的,韩国的《朝鲜日报》在2008年登载了这样一则新闻,题名为《10年后超过比尔?盖茨的全球巨富热门人物是谁》。内容大致是,《Weekly BIZ》向最近访韩的通用电气负责环境领域的副总经理罗琳?波尔森提问:“10年后超过比尔?盖茨的全球巨富热门人物是谁?”得到的回答提名是,中国的企业家——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因为施正荣身上具备了两个重要的条件,使之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世界首富,一是他拥有中国这样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二是他所从事的行业是被认为超过IT的新全球发展动力的绿色事业。而施正荣本人也将比尔?盖茨定位为他最尊敬的人,言下之意,便是以其为事业的追求目标,希望能够像比尔?盖茨用技术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一样,够用太阳能来改善人类的生活。

施正荣曾雄心勃勃地表示:“因为太阳能事业前途光明,有望在10年内超过美孚石油公司或BP石油公司。”古人说:“求乎上者,得其中;求乎中者,得其下。”其志不在小,一旦成功,前途自是不可限量。